運動競技學系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mmunity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92
本系於民國八十九年開始進行籌備會議及規劃工作,於民國九十年八月正式成立,定名運動競技學系,並於民國九十五年三月完成第一屆碩士班招生。本系主要致力於培育優秀運動選手及專業競技運動教練,並進行提升競技運動之科學研究,以強化我國運動競技實力,增強運動競技能力,期提昇我國國際形象與表現。之後為求理論與實務結合,期以運動科學理論強化運動競技表現,於民國一○一年八月與運動科學研究所進行整併,下設運動競技碩士班與運動科學碩士班。而後為使運動科學能有更多的機會實際應用、使運動競技訓練能有更科學化的分析及規劃,於民國一○六年八月取消學籍分組整成運動競技學系碩士班,並以競技訓練組、競技科學組分組招生,學位名稱教育學碩士。
News
Browse
8 results
Search Results
Item 側踢之崛起:男子跆拳道選手不同攻擊意圖下攻擊技術之探討(2022) 張恩瑋; CHANG, En-Wei背景:電子護具實施後相關比賽表現研究文獻發現,側踢攻擊數量有所提升。隨著世跆盟於 2016 年修訂抬腳相關規則後,選手可能會產生出非意圖性的攻擊行為;而側踢更具有攻擊、防守與得分能力,因此側踢數量提升可能來自於非意圖性攻擊。目的:探討側踢主要來自於何種意圖,以及國內外男子跆拳道選手,不同攻擊意圖下攻擊技術表現是否有差異。方法:本研究以 2019、2021 年全國運動會冠亞、四強賽及 2018、2019 年世界跆拳道大獎賽冠亞賽為研究對象,以標記比賽影片方式,紀錄每場選手攻擊意圖、八種攻擊技術之攻擊次數與得分數,標記內容經整理後以二因子混和設計變異數分析與無母數檢定,分別檢驗國內外各量級攻擊技術在量級與技術間的攻擊次數、成功率、得分率是否有差異。結果:攻擊次數結果顯示,國內外各量級旋踢、側踢、下壓、其它等技術大多以有意圖攻擊顯著高於非意圖攻擊。有意圖攻擊次數在國內外均以旋踢攻擊技術為最高,側踢次之。非意圖攻擊次數旋踢與側踢在國內 58 公斤以及國外 80 公斤級有較高趨勢;國內 80 公斤級側踢與國外 80 公斤以上級旋踢有較高趨勢。成功率在國內無論量級或是技術間均無差異;國外量級間旋踢在 80 公斤及側踢在 68 公斤較高,技術間為 68 公斤與 80 公斤級正拳有較高趨勢。得分率國內外各量級均以旋踢攻擊技術為最高。結論:在攻擊意圖的區分下發現,選手使用側踢攻擊技術時,除用於有意圖攻擊之外,也發現不少攻擊數量來自於非意圖攻擊,但有意圖側踢攻擊顯著高於非意圖攻擊數量,因此側踢攻擊數量主要提升原因,來自於側踢在電子護具實施後開始產生得分表現,選手善加利用側踢的優點在場上以前腳的方式進行攻擊,進而導致側踢攻擊數量提升。另外從攻擊意圖中發現,國內 58、68、80公斤以上級,與國外 80、80 公斤以上級有較多的牽制、假動作進而衍生出的非意圖攻擊行為。不同攻擊意圖攻擊表現上,國內外各量級有意圖攻擊以旋踢為主側踢為輔,非意圖攻擊主要以旋踢與側踢為主,但在不同量級中,旋踢與側踢則有不同的趨勢。得分表現上,國內外均以旋踢為主要攻擊技術。關鍵字:攻擊戰術、比賽表現分析、跆拳道競賽規則修改Item 比較國內外韻律體操整套之動作-時間結構(2022) 呂家儀; Lu, Chia-Yi動作-時間結構分析是一種探討運動競賽中不同強度動作結構的方式。過去研究發 現國內韻律體操選手於技術上表現不及國際,但以動作強度的編排及表現則少見相關 資訊與研究。目的:以動作-時間結構分析方式探討國內外高水準韻律體操競賽整套動 作中整套強度類別的差異。方法:以 2019 年世界錦標賽個人單項前八名、2019 年全國 運動會前八名選手,共 64 套比賽內容為研究範圍,從 YouTube 以及中華民國體操協會 取得比賽影片,以 Simi Scout 標記分析軟體紀錄四種強度動作的次數及時間,並以混 合設計二因子多變量變異數分析,檢驗兩項錦標賽及四種強度類別對四種手具項目的 動作次數及時間等表現變項之影響,統計考驗水準設為 α = .05。結果:棒、帶項目在 錦標賽與強度的交互作用均達顯著效果 (ps<.05),環、球項目於強度主要效果達顯著 差異。世錦賽與全運會於次數、總時間與平均時間的強度結構類似,低強度皆為次數 最多、所佔時間最長;國際賽的球、棒、帶項目高強度動作在次數上有多於國內賽的 趨勢,而在低強度動作國際賽則是在次數高於,但平均時間低於國內賽。結論:無論 國內外比賽動作強度結構一般均有高、低強度多於中強度、中高強度動作的趨勢,但 國內外比賽在高強度與低強度動作次數與時間的差異,可能分別反映在體能與技能上 的不足。 關鍵詞:比賽表現分析、體能表現、動作強度Item 探討職業男子網球雙打比賽發球與接發球對勝負之影響(2020) 高佩絹; Kao, Pei-Chuan背景:發球與接發球是最常被拿來討論影響網球比賽結果的變項,但文獻研究對象多以單打項目為主,且雙打與單打的戰術策略也不盡相同,網球男子雙打的發球與接發球對比賽勝負的影響尚未見系統性的研究。目的:探討職業男子雙打比賽中發球與接發球表現對比賽勝負之影響。方法:以2019年美網、溫網、法網及2020年澳網64強至決賽男子雙打選手為研究對象,於官方網站搜集每位選手在每場比賽之相關數據,並利用多變量及單變量變異數分析進行統計檢驗。結果:優勝選手在發球、接發球與致勝球等十多項表現指標均有較好的表現。於不同比賽間,澳網在發球均有較佳表現但接發球表現較差;法網發出的ACE、雙發失誤與一發贏球率皆為最少,在破發點與接發球的表現則為最佳;溫網發球速度較快;美網除了在發球表現較其他公開賽差外,在接發非受迫性失誤與一般擊球非受迫性失誤均有較多失誤。發球方於五拍內有較高的得分比例,且第三拍為雙打中發球方最主要的贏球拍數。結論:男子雙打比賽中發球與接發球的表現的確為影響勝負的關鍵,且發球優勢對得分有相當的影響。此外,不同比賽之間的各項表現指標是存在差異的。建議:未來可就不同層級、不同性別與不同項目等變項進行數據分析;發球優勢細分為一發、二發,更能明確的瞭解一、二發發球優勢之間的差異。Item 國內外跆拳道女子對打比賽技術表現之探討(2021) 孫立穎; Sun, Li-Ying背景:跆拳道對打比賽屬於開放性的雙人格鬥運動,選手必須具備快速反應能力、正確的基本動作及靈活有效之應用性動作,才能在比賽中掌握優勢並贏取勝利。攻擊動作是跆拳道對打比賽中的主要技術結構,而攻擊技術的表現直接影響比賽的結果。目的:探討2019年世界錦標賽及108年全國運動會女子組前四強賽事攻擊技術的得分表現。方法:由世界跆拳道聯盟官網以及YouTube取得比賽影片,並以Simi Scout標記軟體系統紀錄選手的踢擊動作、攻擊位置及攻擊動作得分數,再以Excel 2016統整選手的得分技術表現,最後以IBM SPSS 23.0統計應用程式進行二因子混和設計變異數分析檢驗量級及攻擊動作之影響。結果:世錦賽及全運會女子組選手皆以旋踢為攻擊次數最多,其次是側踩,但在成功率,兩者都以正拳為最高;攻擊動作得分率又以旋踢為最高;另外上端攻擊動作的部分,兩場賽事都以下壓為最多,中端則是旋踢,且中端攻擊的總數約為上端攻擊的5-6倍。Item 臺灣青少年男子網球選手與挑戰賽選手主要比賽表現之分析(2014) 吳建志目的: 探討臺灣青少年男子網球選手與挑戰賽網球選手比賽中主要表現及其對比賽之影響。方法:本研究拍攝2014年三太子盃挑戰賽會內賽三十二強起至冠亞軍決賽(31場)和O.P.I.美傑仕盃全國A級青少年排名賽之16歲組八強起至冠亞軍決賽(7場)兩個不同層級賽事,共計38場比賽40名男子選手的比賽對戰實況為研究對象,並以混合設計二因子變異數分析對比賽進行統計分析。結果:一、不同層級選手在發球局三階段得分表現(直接得分,接拍得分與對峙得分)有交互作用存在(F = 69.326,p<.05),在直接得分、接拍得分方面,挑戰賽選手>青少年選手,在對峙得分方面,則為青少年>挑戰賽選手;二、在接發球局之接發回擊情況(被發球得分,攻擊性回擊與防守性回擊)有交互作用存在(F = 74.520,p <.05),在被發球得分方面,挑戰賽選手>青少年選手,而在攻擊性回擊與防守性回擊,則為青少年>挑戰賽選手;三、不同層級選手在保發率也有所不同(挑戰賽:80%;青少年:52%),在發球局時保發及破發球局之主要得分表現有交互作用存在(F = 508.646,p <.05),不同層級選手在發球優勢與對峙得分方面,保發球局>破發球局;四、挑戰賽冠軍選手與非冠軍選手在主要得分表現有交互作用存在(F = 8.614,p <.05),在發球優勢上,冠軍選手>非冠軍選手,在對峙得分與所有失分,非冠軍選手>冠軍選手。結論:一、在發球局得分表現挑戰賽選手是以直接得分,而青少年選手則是以對峙得分為主要得分表現;二、在接發球局不同層級選手皆是以防守性回擊作為主要回擊表現;三、發球優勢(直接得分、接拍得分)是挑戰賽選手成功保發的原因;四、發球優勢與接拍成功率是挑戰賽冠軍選手贏球的關鍵。Item 亞洲盃女子五人制足球射門與得分表現分析(2019) 陳雅君; Chen, Ya-Chun射門是五人制足球得分贏得比賽的唯一方式,有關射門的研究便成為足球比賽表現分析最重要的內容。現有比賽中有關射門表現的研究文獻多以男子世界盃、男子歐洲盃等世界最高表現之盃賽為探討對象。亞洲在發展五人制足球起步較晚,女子五人制足球相關研究文獻也較缺乏。欲有效率的提升國內女子五人制球隊的實力,應以系統的研究結果作為平時訓練、比賽等實務的基礎。本研究目的旨在探討亞洲盃女子五人制足球比賽的射門時間、射門區域及射門接觸位置等因素對射門與得分之影響。方法:以2015與2018年亞洲盃女子五人制足球兩屆賽事共45場比賽為研究範圍,以亞洲足球聯盟在 YouTube 上傳之影片為資料來源,使用 Simi Scout 標記軟體設計紀錄系統,標記比賽射門時段、射門區域、射門接觸部位、射門時前場進攻人數、射門結果等3123次射門內容,並以 SPSS 23.0 統計應用程式進行卡方適合度考驗及卡方獨立性考驗。結果:最後五分鐘內射門的數量分別與5人及無人在前場有顯著正關聯;在六公尺罰球點內不但射門的次數較其他區域多,同時也是進球最多的區域。射門的方式以腳背與腳內側射門的次數較其他部位多,但僅有腳內側射門與進球有顯著的高關聯性。進球位置以球門下方左、右側較其他位置多。勝方與射門時球被彈回球場後持續掌握球權有顯著高關聯。討論:不論男子或是女子五人制賽事,在射門時間、射門區域、及射門方式上皆有相同的趨勢。射門後球被擋下或彈回球場後能繼續掌握球權有助於贏得比賽。本研究以2015、2018亞洲盃女子五人制錦標賽事為範圍,研究結果可提供訓練及比賽實務應用參考。未來可增加其他不同國際女子五人制足球比賽之比賽資料紀錄並進行分析,以建立更完整女子五人制賽事的知識。Item 時間與空間對合球投籃表現的影響(2018) 王子豪; Wang, Tzu-Hao摘要 合球比賽規則自2009年起加入25秒進攻時間限制,但在合球領域中,尚未見探討進攻時間與投籃表現之關係。目的:探討合球比賽進攻時間的使用,及進攻時間與投籃區域對於投籃表現的影響。方法:以2017年世界運動會合球賽事二十場比賽為研究對象,利用Simi Scout影片分析應用程式標記相關內容,以描述性統計、群聚分析、卡方獨立性檢定及變異數分析等方法進行資料分析。結果:本屆比賽中平均進攻時間為8.66秒,進攻時間為非常態分布,進攻剩餘時間以群聚分析可分為0~10秒、11~17秒及18~25秒三組。以進攻剩餘時間及投籃區域進行二因子變異數分析,發現投籃次數、進球次數及命中率在進攻剩餘時間0~10秒時少於11~17秒與18~25秒;在投籃區域方面,投籃次數以前場最多,後場第二,膠囊區最少;命中率在膠囊區高於前場與後場;進球次數方面,前場高於膠囊區。傳球策略與投籃表現有關係,以內傳內的策略較易形成助攻。結論:時間與空間的因素會影響合球投籃表現。未來可將進攻分為三個不同時間進行更多變項的比較,並將動態投籃與靜態投籃分別記錄。Item NWSL美國職業女子足球得分進攻戰術標記分析(2017) 謝佩芬; Hsieh, Pei-Fen足球比賽為了勝利,必須得分,而為了得分則需要不斷地產生射門,創造射門的機會大致可分為組織攻擊、個人盤帶、定位球等。一次成功且優異的進攻戰術可以創造射門得分的機會,但必須搭配最適切的射門方式,才能完成一次進攻得分,因此,本研究目的旨在探討美國女子最高層級職業聯賽的不同射門時間、進攻戰術及射門方式,對於得分之影響。方法:以2016年第四屆NWSL美國職業女子足球聯賽為研究資料,共計91場比賽,1161次進攻射門、149顆進球,紀錄員為兩名大專院校甲組女足選手,以Simi Scout紀錄最接近射門的進攻戰術,觀察射門時間及射門方式並記錄是否得分。以SPSS 23.0進行卡方適合度考驗及卡方列聯表分析,統計考驗顯著水準α=.05。結果:1.上半場加時延長賽對於進球有較高的關聯性。2.遠柱橫傳及近柱橫傳對於進球有較高的關聯性。3.單刀射門、輕挑射門及其他射門對於進球有較高的關聯性。4.中路進攻以穿越傳球搭配單刀射門或輕挑射門,傳球、交叉傳球及回傳球搭配抽射;邊路進攻以近柱橫傳搭配抽射及輕挑射門;邊路空中球則以邊路吊中搭配頭頂射門有較高的關聯性。結論:以射門比例來說,第四屆NWSL聯賽中,邊路吊中搭配頭頂射門有較高的射門次數。未來將收集更多不同國際女子足球比賽之比賽資料紀錄並進行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