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動競技學系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mmunity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92
本系於民國八十九年開始進行籌備會議及規劃工作,於民國九十年八月正式成立,定名運動競技學系,並於民國九十五年三月完成第一屆碩士班招生。本系主要致力於培育優秀運動選手及專業競技運動教練,並進行提升競技運動之科學研究,以強化我國運動競技實力,增強運動競技能力,期提昇我國國際形象與表現。之後為求理論與實務結合,期以運動科學理論強化運動競技表現,於民國一○一年八月與運動科學研究所進行整併,下設運動競技碩士班與運動科學碩士班。而後為使運動科學能有更多的機會實際應用、使運動競技訓練能有更科學化的分析及規劃,於民國一○六年八月取消學籍分組整成運動競技學系碩士班,並以競技訓練組、競技科學組分組招生,學位名稱教育學碩士。
News
Browse
Item 體操技術報告書以96年全國運動會江璧璇選手女子個人全能項目為例(2008) 江璧璇; Pi-Hsuan Chiang隨著時代的進步,運動科學的介入使的訓練與比賽不再單純,運動科學同時也是競技運動成功發展不可或缺的要素之一。希望在一場賽事獲得佳績必定要經過縝密的計畫:事前謹慎的分析、訂定完善的訓練計畫、確實執行訓練計畫內容,每一件事都是環環相扣的,看似容易但事情瑣碎雜亂無章。 本報告以江璧璇選手參加96年全國運動會女子個人全能項目比賽為例,將訓練與比賽過程與結果進行紀錄與分析,希望能從中找出優缺點,作為往後教練選手訓練的參考。以下各章節之重點介紹: 第壹章個案描述:江璧璇選手六歲開始練體操,經由各階段教練隨競賽年齡規畫訓練內容,可看出競技成績的進步。第貳章學理基礎:競技體操選手的主要能量來源為磷化物系統及乳酸系統,因此體能訓練部分提高人體內的肌肉量,對於體操選手將更為有利。在心理技能屬性方面,女子體操中的跳馬、高低槓、平衡木、地板四個項目皆有明顯的開始與結束,且持續時間相對短暫、並帶有一定的爆發性,在技術分類是屬於非連續性、閉索性、內在的運動項目。體能訓練部分除了100公尺短距離衝刺與400公尺耐力跑維持體操項目非週期性爆發力的一般體能之外,並且發展柔軟度、協調性、肌力、速度等專項體能提高運動技術水平。心理訓練部分則包括自我暗示、放鬆訓練、意象訓練、模擬訓練等。技術訓練部分則包含了單動作、架子套、成套及超成套等訓練方法。第参章訓練及參賽計畫:安排訓練計畫前針對訓練特殊性及內外部環境S.W.O.T分析後擬定,本訓練計畫是以雙峰週期劃分,透過定期的體能、心理、技術檢測後調整下一階段的訓練內容。第二週期訓練內容規劃如下:體能部分提升專項體能如肌力。心理部分增強求勝意願。技術部份則須加強整套穩定性。在參賽計畫安排上從主要比賽(96年全國運動會)出發至結束時間共七天,期間安排了一天架子套訓練、一天成套訓練、一天模擬比賽訓練、一天調整訓練、三天比賽。第肆章訓練及參賽成果與建議:經由第一周期的比賽結果調整套動作內容後,在主要比賽(96年全國運動會)獲得冠軍達到目標設定。建議:選拔部分協會應儘早確定年度行事曆,將選拔與比賽日期確定。訓練部分應慎選並規劃年度賽事。參賽部份應提升國內教練選手及裁判的視野水平,邁向國際化。Item 體操技術報告-以2007年曼谷世界大學運動會黃哲奎選手鞍馬項目為例(2008) 黃哲奎; Che-Kuei Huang摘 要 近年來我國男子競技體操鞍馬項目在國際上均獲得不錯的佳績,這說明了鞍馬項目可視為我國重點發展的項目。本報告旨在透過黃哲奎選手參加2007年曼谷世大運之訓練及參賽過程進行分析紀錄與檢討,希望藉此報告從中找出優缺點,作為往後教練選手訓練的參考與依據。本報告分成四個章節重點摘要如下第壹章個案描述:黃哲奎選手出生於屏東縣,九歲開始練體操,大學時期因選上國手長期進駐國家訓練中心培訓,經過系統化與週期化的訓練明顯看出國際成績的進步。第貳章學理基礎:體操運動有90﹪能量來自於磷化物與乳酸系統,因此訓練時須針對此能量系統訓練。在心理技能屬性方面,鞍馬屬於系列性及內在閉鎖性的運動項目。在體能訓練部分以高強性間歇訓練來提升磷化物與乳酸代謝混合型系統為一種有效訓練方法。心理訓練部分則包括意像、建立例行性動作、模擬比賽訓練、注意力訓練等。技術訓練部分為單個動作、聯合動作和成套動作訓練等方法。第参章訓練及參賽計畫:本訓練計畫是以雙峰週期結構來劃分,在訓練計畫安排前需針對內外部環境進行S.W.O.T分析及訓練特殊性分析後才擬定訓練計畫。訓練安排透過體能、心理、技術檢測後在第二階段週期規劃訓練內容方向如下:體能部分需提升專項體能如鞍馬馬圈圈數,心理部分需在專注力、自信心、作戰能力上利用心理訓練技巧來加強不足的地方,技術部份:在Stockli hand stand. travel 3/3 dismount(結束動作)失敗率高,需特別加強。在參賽計畫安排上從主要比賽(2007世大運)出發至結束時間共九天,期間安排了三天一般訓練,一天賽台訓練,兩天調整訓練,一天比賽。第肆章訓練及參賽成果與建議:訓練過程中從第二階段特殊準備期至賽前期發現成績退步,退步原因為Reverse Stockli hand stand. travel 3/3 dismount(結束動作)失敗率高達14次以上。在比賽過程中因結束動作停頓不被鞍馬主任裁判承認,起評分少了0.9分,最後得分以14.1分預賽排名11名而無緣進入決賽,結束所有賽程。建議:選拔部分協會應儘早確認選拔日期,訓練部分應把訓練組織建立起來落實於平常訓練分析、計畫、執行、評估,尤其在計畫執行要求部分應確實。參賽部份應積極培養國際競技體操裁判員並促進國際間交流,個人技術方面須培養個人獨特技術及突顯自己動作的與眾不同,以增加往後比賽更多裁判的認同及獲勝的機會。 關鍵詞:技術報告、競技體操、鞍馬Item 頂尖職業選手發球優勢探討 - 以2007年四大公開賽男女單打比賽為例(2008) 張凱隆頂尖職業網球選手發球優勢探討 - 以2007年四大公開賽男女子單打比賽為例研 究 生:張凱隆 摘 要 指導教授:劉錦璋 民97年7月 本研究目的為分析職業網球選手在發球局的發球優勢所造成之直接得分以及間接得分情形。本研究方法以2007年四大公開賽男、女單打準決賽至決賽24場比賽為研究對象,利用描述統計來進行統計分析。結果在職業選手發球局中的發球得分表現,男、女子平均每局發球直接得分佔1.66分(41%)、1.53分(39%)及發球後的銜接一至三拍內佔1.94分(49%)、1.87分(49%)為最高。綜合以上職業男、女選手非受迫性得分只佔總得分的23%、30%,因此,職業選手在比賽中都具有優勢得分表現。本研究結論為掌握發球優勢除了可以直接得分外,亦可讓對手產生大量防守性的回球,此時可應用積極的方式來延續發球優勢,造成「間接優勢」得分。 關鍵詞:網球、發球、發球優勢Item 2008年奧運中華女子壘球運動員訓練歷程之研究(2008) 江慧娟; Hui-Chuan Chiang摘要本研究旨在探討我國優秀女子壘球運動員的訓練歷程,其研究目的為:一、 了解我國參加 2008 年奧運壘球選手投入壘球運動的動機。 二、 了解我國參加 2008 年奧運壘球選手面對各種練習及比賽的心態與看 法。三、 探討我國參加 2008 年奧運壘球選手團隊的成功模式。 四、 探究我國參加 2008 年奧運壘球選手訓練歷程所面臨之問題及尋求解決 的方法。 本研究的調查對象為我國曾經參加過2004年雅典奧運國手、且為現任2008年女子奧運壘球選手共計八人,以質化的研究,透過參與觀察及深度訪談方式對受訪者做資料蒐集,蒐集到的第一手資料,以客觀正確的態度加以彙整和分析後獲得下列結論:一、喜愛運動的內在動機是選手投入壘球運動的最大影響因子,而壘球運動為選手帶來的好處包括升學、獎金和成就感,即使投入訓練的誘因各有不同,教練的賞識是選手認真投入訓練的最大動力。二、選手主要以自我談話、集中注意力和意象訓練的混合式心理技巧用以提高 自我效能面對長期的訓練與比賽。三、2008年奧運黃金計畫在左營集訓的成效獲得肯定,除了團隊生活培養出的 絕佳默契,運動科學的情報搜集和以賽代訓的模式,讓選手得以一面自我 提升,一面掌握比賽對手的狀況。四、長達兩年半的集訓期間內,選手需要面對技術和心理上的低潮,技術性的 問題可透過教練指導和過去的比賽影片獲得改善,心理低潮則需要良好的 團隊溝通和家人的支持,而政府能提供退休機制保障選手的福利是選手最 大的期盼,也是選手可以毫無後顧之憂投入訓練與比賽的最佳後盾。Item 壘球外野手不同軸足接傳滾地球之比較研究(2008) 陳妙怡摘 要 本研究的目的旨在探討外野手不同軸足接傳滾地球的動作表現。以30名參加97年全國女子壘球甲組春季聯賽之外野手為受試對象,並模擬比賽時外野手趨前單手撈捕接傳滾地球的動作。每位受試者連續試做該動作5次,用以判定該動作的手腳協調偏好類型(單邊型或交叉型)。所得資料經卡方同質性考驗,發現外野手接傳滾地球時偏好’’單邊型’’與’’交叉型’’的現象沒有顯著差異。本研究再經由訪談30位受試對象與14名基層教練後發現,無論是動作的協調或傳球的速度與力量,兩種類型不同偏好的受試者都有不一樣的看法與主張,也與各階層教練的見解有所出入。因此,優秀的外野手兩種接傳滾地球的動作都要學會與熟練,以應付不規則彈跳的滾地來球與競爭激烈的比賽情境。 關鍵詞: 側化偏好、壘球、外野手、接傳球Item 2006年杜哈亞運中華台北女子排球隊比賽得分因素與成績關聯研究(2008) 施惠方; Szu Hui Fang本研究目的探討2006年杜哈亞洲運動會中華台北女子排球隊所有對戰場次(共計6場、22局)其比賽勝率為參考函數,四項得分因素(扣球得分、攔網得分、發球得分、對方失誤得分)為比較函數,其研究資料依據大會(Volleyball Information System)技術小組所統計之比賽數據,進行灰色關聯分析(Grey Relational Analysis) ,加以探討四項得分因素與比賽勝率(Winning Percentage) 間之關聯程度,所得結果如下: 一、中華台北女排所有對戰場次四項得分因素,單局平均由高至低排序為:(一)扣球得分因素總得分為300分、單局平均得分為12.05分;(二)對方失誤得分因素總得分為116分、單局平均得分為5.95分;(三)攔網得分因素總得分為17分、單局平均得分為1.95分;(四)發球得分因素總得分為35分、單局平均得分為0.88分。 二、經灰色關聯分析後得知,影響2006年杜哈亞運中華台北女子排球隊其四項得分因素與比賽勝率間關聯程度,依高低順序為扣球得分最高(r1=0.86),其次為對方失誤得分 (r4=0.83)及攔網得分(r2=0.73)與發球得分(r3=0.57)。 經由研究結果得知,中華台北女子排球隊於所有對戰場次其四項得分因素與勝率間皆達 r>0.5以上之相關程度,但在得分率較少的攔網與發球得分因素上,應於未來實務訓練中,加強選手攔網與發球這兩項技術其破壞率與威脅能力,提升我方於此兩項技術的有效性與得分率,若能於平日訓練中落實中華台北女子排球隊朝全面性技術平衡發展,藉以彌補先天條件上之差異,使其進入亞洲前三強之列後,更朝向立足亞洲女子排壇坐二望一與前進世界盃賽方向作努力。Item 壘球投手不同球路之下肢運動學分析(2008) 曾偉銘目的:本篇研究針對壘球風車式投手投擲五種不同球路的下肢運動學參數分析探討。方法:參與者為參加過全國甲組聯賽女壘投手10名(年齡:19.5±2.0歲、身高:167.5±4.8公分、體重:64.3±8.6公斤),使用三維動作分析系統(Vicon MX system)以每秒250張的頻率進行投球動作的拍攝,經過 Visual 3D軟體處理,得到下肢髖、膝、踝關節運動學參數,進行直球與其他球路的下肢關節角度與角速度的相依樣本t考驗檢定,其顯著水準定為α=.05。並使用皮爾森相關分析找出跨步距離、動作時間與球速間的關係。 結果:風車式投手直球的下肢髖、膝、踝關節角度與其他四種球路並無明顯不同。跨步距離、跨步後兩腳間距離皆與球速達到中度正相關。加速期時間與球速達到中度負相關。結論:風車式投球在不同球路的下肢運動學參數並無明顯的不同,因此造成球路的差異應存在軀幹與上肢之中。跨步距離與兩腳間距離越長,對球速是有幫助的,而加速期時間則是越短越有助益。 關鍵詞:生物力學、三維動作、風車式投球Item 刺不到?!退不開?!擊劍攻防間之運動學分析(2009) 陳尹華; Yin -Hua Chen擊劍是一種開放性運動,要求選手在移動快速的攻退瞬間去知覺對手產生的訊息,以作為攻擊或躲避的依據。目的:本研究探討對戰中的選手在距離、時間差及速度等運動學參數的特徵,並觀察此些運動學參數特徵與對戰結果的關係。方法:六名男子擊劍國手依序與彼此對戰,兩方相距90, 100或130公分用以觀察起始距離對攻防角色所產生的不同影響。攻擊方在指示鈴聲後自行啟動以兩步為限的攻擊動作,目標以手指接觸到對手慣用手側胸;後退方限制不能發揮手部技巧處理攻擊,僅能以後退腳步退開攻擊,後退步伐數不限(第一段交鋒),若其成功逃避攻擊,則可再度發動以兩歩為限的攻擊接觸原攻擊方(第二段交鋒)。每名實驗參與者依指示擔任攻擊方或後退方,在每種距離情境下進行10次試作,因此共有900次試作。以高速攝影機(200Hz)拍攝參與者矢狀面影片,並追蹤對戰雙方脖子、攻擊方指尖的x座標進行分析。 結果:兩段交鋒所呈現的結果有所不同,源自於操弄在第一段交鋒的相對距離因第一波攻擊產生後而不再明顯。由結果顯示,在第一段交鋒中,不同的相對距離對於攻擊方的成功率、使用交叉步比例、策略性製造平手結果所產生的第一段攻擊誤差距離、以及雙方動作啟動時間差、雙方最大速度相對值均造成顯著差異;其運動學特徵在不同對戰結果中可看出,獲勝的對戰中有較高的交叉步使用率、雙方動作的啟動時間差較大,雙方產生最大速度的時間差也較大。在第二段交鋒則可觀察到較小的雙方啟動時間差及攻防角色產生的影響,即後退方會比攻擊方先啟動動作、而雙方產生最大速度的相對值也較小。結論:綜合上述結果,可推論出若攻防兩方相距90公分以上,以快速度積極向前是成功攻擊的有效策略,意即「速度」是攻擊方能否在第一段交鋒成功觸及對手的關鍵;而由第一波攻擊失誤或攻擊方策略上故意製造平手所產生的第二段距離相對地遠小於90公分,儘早發動反攻才能成功觸及對手,即說明動作啟動時間在第二段的重要性。本研究結果呼應了Gibson(1961)所提出的知覺與行動相互連結的概念,並提供擊劍選手對戰之間的基礎運動學分析,可應用於實際訓練及比賽中以增進運動表現。Item 不同震動式頻率對於女排彈跳能力之研究(2009) 廖琬如; LIAO WAN JU不同震動式頻率對於女排彈跳能力之研究 指導教授:張恩崇 研究生:廖琬如 摘要 本研究旨在探討兩種不同震動頻率與相同刺激振幅下,對彈跳能力的增進程度之影響。利用雙平台震動訓練及Kisler測力板為實驗器材,在不同震動頻率(本研究訂為第一組30-30Hz及第二組20-40Hz),震動振幅相同為 2mm,並於震動式訓練前、後進行「單次反向跳、半蹲跳測驗」,兩種動作各進行兩次,並以獨立樣本t考驗進行比較(α=.05)。本研究對象為18位優秀大專女子排球選手(平均年齡20age、身高170cm、體重63kg)為受試者,並將選手隨機分派為每組9人,共分為兩組30-30Hz、40-20Hz組。研究結果顯示:一、單次反向跳在接受雙平台震動訓練後,只有在30-30訓練組下有顯著性的增強效果,在統計上達顯著的差異(P<.05)。二、半蹲跳在接受四週訓練後,其考驗的增強效果差異都未達顯著水準(P>.05)。 雙平台震動訓練對女子排球選手爆發力有一定的效果,進而帶動爆發力的強度,尤其在單次反向跳的效果最具明顯。 關鍵詞:雙平台震動訓練 彈跳力Item 不同握把橢圓機之生物力學分析(2009) 李俊義; Lee, Chun-Yi現今橢圓機不僅用來健身運動還廣泛使用於醫療復健上,其提供下肢與上肢的訓練,但其並未有完整的握把方面分析。目的:分析不同握把橢圓機之生物力學影響,並建立橢圓機上肢自然運動軌跡。方法:受測者為10名健康成年男性,分以轉速60 rpm分別在三種握把前後距離 (Orig、Middle、Proximal) 和三種寬度 (Narrow、Orig、Wide) 以及3D握把與Free方式進行踩踏。橢圓機之阻力設為0 W,每次進行30秒踩踏,到達穩定之後擷取10秒的資料進行分析。資料分析運動學參數、肌電振幅和手部力量值,使用單因子變異數進行統計分析,顯著水準定為α=.05。結果:傳統橢圓機握把設計無法有效的提供上肢訓練,而利用3D握把較能提高肱二頭肌的活化效果,對於訓練上半身可能會較有幫助。在無使用握把的踩踏方式上,股二頭肌的活化有較低的現象和身體較不穩定的情況,其藉由踝關節的改變來維持身體質量中心的穩定和驅動飛輪。在改變握把前後距離可能會影響到肱三頭肌的訓練效果。結論:一、未來橢圓機可增加上肢的運動量。二、橢圓機握把軌跡可模擬手部自然擺動的軌跡。三、橢圓機握把可考量以多向度的握把設計。Item 排球不同型態發球對兩種等級接發球動作之運動學分析(2009) 鍾玓芸; Ti-yun Chung本研究主要目的在探討兩種不同型態排球發球方式(漂浮發球、跳躍發球)對接發球員接發球動作運動學參數影響。受試對象以甲組特優級第一名球隊臺灣師範大學男子、女子排球代表隊自由球員各三名,以及乙組男子、女子排球校隊自由球員各三名。實驗儀器以兩部Fastec Inline高速攝影機(250Hz)同步擷取排球選手執行兩種不同型態發球方式之接發球動作運動學參數。運動學參數透過高速攝影機拍攝,影片以Kwon 3D動作分析軟體進行二度空間直接線性轉換(2D-DLT),得到發球球速、接球後球速、發球角度、接球後角度、發球擊到球到接到球之時間、接球前(中)上肢角度、接球前(中)下肢角度變化等參數。在運動學與動力學參數比較方面, 將得到參數資料以SPSS 13.0版統計軟體進行統計分析,以雙因子變異數分析來檢定不同組別接受兩種不同型態接發球之差異顯著性,統計水準定為α=.05;此外在不同受試者間,依瞬間速度、時間、角度的個別差異採用描述性統計。 經研究結果統計如下: 一、兩種不同型態發球速度與角度皆達顯著差異(p<.05),回球速度與角度皆未達顯著差異。 二、兩種不同型態發球之接球重心合速度達顯著差異(p<.05)。 三、女甲乙組接球前上肢角度未達顯著差異,接球中手腕、手臂角度達顯著差異 (p<.05),而接球前與接球中下肢角度皆未達顯著差異。 四、男生甲乙組接球前手腕、手臂角度皆達顯著差異(p<.05),接球中手臂角度達 顯著差異(p<.05),而接球前與接球中下肢角度皆未達顯著差異。Item 陳迪參加2009年台維斯盃中華台北對哈薩克技術報告(2009) 陳迪; Ti, Chen本研究以「陳迪參加2009年台維斯盃中華台北對哈薩克」為題,基於運動科學訓練原則規劃訓練,並以敘說形式記錄訓練過程與結果,目的為個人擊敗世界排名百名之選手,並助中華台北贏得勝利。全文分為四章:第一章描述個人訓練經歷及競技能力特質;第二章由歷史、賽制規則、生理與心理面向探討網球運動之學理基礎;第三章為訓練與參賽之規劃;第四章敘述訓練計畫執行過程與成果。陳迪,職業網球運動員,單打最高世界排名255,連續六年當選台維斯盃國家代表隊,在職業賽事影響下,規劃三階段之訓練計畫,第一階段與第二階段為「以賽代訓」期,第三階段為「邁阿密六週訓練」。研究結果:一、訓練成果:(一)心理方面:1.身心技巧的運用;2.面對我的「黑暗」面-反省日誌。(二)體能方面:1.短距離、不定向的爆發性與敏捷性訓練;2. 強調肌力平衡與強化核心的肌力訓練。(三)技術方面:1.發球球速的提升;2.透過策略性技術訓練強化比賽武器。二、比賽成果:第一天單打對Mikhail Kukushkin,由於無法適時放鬆導致第三盤發生抽筋,以7-6(9),7-5,1-6,5-7,4-6落敗;心理狀態由鬥志激昂到沮喪消極,經由反省與調適又轉為具堅定的求勝意志;第三天單打遭遇Yuri Schukin,以強勁發球及正拍攻擊贏得關鍵第四點達成本研究目標。三、個人反省:心理部分需加強「放鬆」技巧,生理部分需加強移位的敏捷性。Item 田徑技術報告-以許雪琴選手參加2009年大專運動會女子撐竿跳高項目為例(2009) 許雪琴; HSU HSUEH CHIN田徑技術報告書 -以許雪琴選選手參加2009年大專運動會女子撐竿跳高項目為例 摘要 本「撐竿跳高技術報告書」為個人針對2009年大專運動會提前作了一系列的準備,包含分析、計畫、執行、評估,加上最後的檢討。另外收集一些文獻料探討,針對撐竿跳高選手在平時訓練上以及比賽時各方面的述敘,希望本報告書能給教練或者是選手在訓練上或參賽上有所幫助,也期許此報告書能夠提供撐竿跳高界的愛好者參考及指教。本文之結構如下: 一、個案描述:主要述敘選手本身的經歷特質,以及選手的體能、心 理、技術分析。 二、學理基礎:依據文獻說明撐竿跳高項目的簡史、特殊性,以及該 項目的訓練方法。 三、訓練及參賽計畫:本章呈現賽前所做的一系列準備計畫,包含擬 定計畫以及實施。 四、訓練及參賽結果與建議:針對平時訓練與比賽結果探討出有效的 建議與改進方法。 關鍵詞:撐竿跳高Item 不同層級排球選手接發球準確性、啟動時間、動作時間之探討(2009) 王衍超; Yen-Chao Wang排球接球員在接發球時,會利用發球員的動作以及球的軌跡和速度等重要的訊息,以於正確的空間與時間完成動作。目的:了解優秀和非優秀排球選手,在接發球時面對不同發球種類,其接球準確性、啟動時間、動作時間是否存在差異。方法:特優級選手與公開組選手各八名分別接兩組不同層級(特優級、公開組)發球者兩種不同球種(跳發球、飄浮球)各9球(2組 × 8選手× 2組發球員 × 2球種 × 9球重複),共576次試作。利用兩台高速攝影機(200fps)同步拍攝接球者正後方與側面的動作,以及球從發球者觸球後整段飛行軌跡,並利用側拍攝影機判斷接發球準確性。結果:特優接球組接球表現顯著優於公開接球組,兩接球組面對飄浮球時準確性較高、啟動時間較晚於跳發球,而特優接球組在面對特優發球組時的啟動時間顯著早於公開接球組。兩組接球組動作時間沒有差異。特優接球組啟動時間與接球移動距離沒有相關,而公開接球組成正相關。兩接球組面對跳發球時啟動時間與球速呈負相關。結論:特優級選手的接球準確性是優於公開組選手,在面對較快速的發球時,特優接球組啟動較公開接球組早,代表特優接球組可能能夠較早偵測到訊息作為啟動動作的依據。Item 優秀女子網球雙打比賽主要得分技術之探討-以2008年海碩盃女子職業網球雙打為例(2009) 林子揚; Lin Tzu Yang摘要 目的:探討優秀女子網球選手在雙打比賽中整體、保發球局及破發球局中各項得分技術(發球、接發球、截擊及底線)和相關變項(Aces 率、雙發失誤率、一發贏球率、二發贏球率、一發接發球贏球率、二發接發球贏球率)之情形。方法:以2008年海碩盃女子職業網球公開賽晉級女子雙打16強至決賽賽事之優秀網球選手為研究對象,經Excel資料統整及樞紐分析交叉比對後,分別以描述統計的方式呈現。結果:雖然獲勝與落敗選手在整體、保發球局及接發球局中的各項得分比率之排列皆相同,但在相關變項中獲勝選手在一發贏球率、二發贏球率、一發接發球贏球率、二發接發球贏球率皆有較高於落敗選手的現象。另外,不論是優秀女子網球選手、獲勝與落敗選手或冠軍與其他獲勝選手在整體雙打比賽中皆以截擊贏球率為主要得分技術,在接發球局皆以接發球技術為主要得分技術。不過,冠軍選手與其他獲勝選手在保發球局時主要得分技術有所差異,冠軍選手以截擊與發球為主要得分技術,而其他獲勝選手則以發球與底線為主要得分技術。結論:1.優秀女子網球雙打選手在各項得分技術表現方面,整體以截擊為主,保發球局以發球為主,而破發球局以接發球為主。2.獲勝選手贏球的重要關鍵可能是因為在相關變項上優於落敗選手。3.冠軍選手與其他獲勝選手在保發球局中主要得分技術有所差異,冠軍選手以直接而有效的截擊技術為主,而其他獲勝選手則停留以底線技術為主,此點可能是影響獲得冠軍的重要關鍵。Item 不同跑步模式之手腕與腳踝加速度值分析(2009) 廖立同跑步的運動人口逐漸增加,但現有之身體活動量檢測儀器僅適用於低強度之身體活動,無法準確測量跑步之身體活動量,因此提供簡易且準確之身體活動量方式為本研究之方向。 目的:(一)利用加速規測量跑步時手腕及腳踝之加速度,並探討跑步機跑與平地跑之差異性;(二)利用手腕及腳踝在跑步時之加速度建立加速度推估跑步速度與心跳之迴歸公式。 方法: 使用加速規取得15位實驗參與者(年齡:27.6±7.4歲,身高172.8±6.3公分,體重:67.3±7.5公斤)跑步時手腕及腳踝之加速度,以心率錶收取實驗參與者在各速度下穩定的心跳。 結果: (一)手腕及腳踝之矢狀面加速度積分值皆與心跳達到顯著相關(p<.01);(二)實驗參與者之個別差異,造成手腕及腳踝加速度曲線隨著跑步速度提高而有不同的斜率;(三)跑步機跑步時,手腕矢狀面加速度積分值在較高速跑時(14及16 km∕hr)顯著高於腳踝矢狀面加速度積分值;平地跑時,腳踝矢狀面加速度積分值在較高速跑時(14及16 km∕hr)顯著高於手腕矢狀面加速度積分值;(四)手腕矢狀面加速度積分值在兩種跑步模式並無顯著差異,腳踝矢狀面加速度積分值在速度12、14及16 km∕hr時,平地跑顯著高於跑步機跑。 結論: (一)跑步過程中,手腕及腳踝之加速度可用來推估身體活動量,且針對不同跑步模式選用不同部位之心跳迴歸公式;(二)跑步過程中,手腕及腳踝之加速度可用來推估跑步速度,未來可用身體之加速度做為推估跑步速度之新方式。 關鍵詞: 加速度、心跳、跑步機跑步、平地跑Item 韓式球風之探討-以2008年威廉瓊斯盃為例(2009) 陳子威; Chen, Tzu-Wei本研究目的為探討韓國籃球風格,並介紹其發展特色,以2008年威廉瓊斯盃個人參與韓籍總教練鄭光錫訓練為主要經驗。本研究方法為深度訪談法,透過訪談鄭光錫教練與三位籃球專業人士,搭配個人接受韓式訓練經驗,來呈現韓式球風之優缺點。結果發現,韓式球風主要建構於快、狠、準,快:快速移動以掌握節奏;狠:兇悍防守以增加外線投射機會;準:精準外線以彌補身材劣勢。為因應身材劣勢而發展的韓式球風以及鄭光錫教練善於激勵球員,直指比賽重點,避免流於情緒發洩的領導特質,十分值得臺灣籃球學習。以上發現,以期提供運動相關單位與人士參考。Item 我國優秀職業網球選手壓力管理策略之分析(2009) 易楷芬; Yi,Kai-Fen本研究目的旨在探討我國優秀職業網球選手,因應比賽壓力的方法、策略及其成效。透過深入訪談法,記錄選手們平時訓練、比賽前與比賽中的經歷與體驗而進行問題的探討。本研究對象在三年內(2006-2008年),實際參與ITF、WTA或ATP職業網球賽之十名選手(男子五名、女子五名),訪談時間約60分鐘。研究所得資料經分析及歸類後發現:我國優秀職業網球選手平時的壓力來源主要有贊助廠商的資助及無法突破自己的成績等,比賽前的壓力來源主要有自己的狀況無法達到巔峰、本次賽事的重要性及職業積分與排名等,比賽中的壓力來源主要有裁判的判決、對手狀況好、自己狀況不好以及獎金的多寡等。而選手在面臨壓力時所採取的因應策略主要有自我對話、深呼吸、正面思考及放慢節奏等因應策略。在面對高競爭壓力下的職業網球選手,不僅要為自己的成績打拼,更背負著國人的期待。因此,有系統、有方法的心理技能訓練課程確實是不可或缺的成功關鍵。期待教練們能夠提供這方面的支援與協助,使未來進軍國際網壇的選手們能排除壓力,勇往直前。Item 不同頻率全身震動對下肢運動表現之立即性影響(2009) 郭京漢; Ching-Han Kuo目的: 本研究目的是探討兩種不同頻率(肌梭激發頻率與下肢肌肉共震頻率)全身性震動對於下肢運動表現之立即性影響。方法:本研究以15位一般人為受試者,並依照平衡次序法分別做三組刺激(高頻組:頻率32 Hz、震幅1 mm。低頻組:頻率18 Hz、震幅3 mm。控制組:無震動刺激),分別在震動平台上做60 秒,2 秒1 次的蹲踞訓練,每次訓練五組。刺激前後以測力板擷取連續三次垂直跳與單足閉眼站立平衡,同時以Biopac MP 150 擷取股直肌與股二頭肌肌肉活性做事後探討。結果:研究結果發現,連續三次垂直跳第一跳中,高頻組與低頻組跳躍高度前後測達顯著進步(p<.05),且高頻組進步率最高(5.37%),而肌肉電位三組差異率皆呈現下降的趨勢。連續三次垂直跳第二跳中,低頻組在起跳高度進步幅度最高(17.1%),而股直肌活性差異值最低(-15.4%)。在單足閉眼站立平衡項目中高頻組與低頻組在重心位移速度上進步率皆提升(3.8%與1.9%),控制組則為下降(-2.89%),肌肉電位三組皆呈現下降的趨勢。結論:研究結論為震動組對於連續三次垂直跳之第一跳高度有顯著增進,且高頻組較優異,同時對平衡能力也有增加,控制組則無。Item 2008年亞洲男子盃排球錦標賽比賽得分技術與成績關聯研究(2009) 陳宣瑞本研究係以2008年亞洲男子盃排球錦標賽「中華台北、伊朗、韓國、中國大陸、日本、澳洲、泰國、印尼、」共八隊的所有對戰場次(共計48場180局),之四項得分技術(扣球得分、攔網得分、發球得分、對方失誤得分)對比賽勝率之影響。本研究應用灰色系統理論(Grey System Theory)之關聯分析法(Grey Relational Analysis),以比賽勝率為參考函數、四項得分技術為比較函數,加以探討四項得分技術與比賽勝率間關聯程度,本研究所得結果如下所述: 一、參賽隊伍四項得分技術單局平均得分其排序如下所述: (一)扣球得分技術:以韓國隊13.42分最高,其次為日本隊13.21分、印尼隊 12.60分、泰國隊12.26分、中華台北隊11.82分、澳洲隊 11.50分、伊朗隊11.38分、中國隊10.74分。 (二)攔網得分技術:以澳洲隊4.82分最高、其次為伊朗隊4.29分、中國隊3.52 分、韓國隊與日本隊各為3.17分、中華台北隊2.36分、 印尼隊2.27分、泰國隊1.84分。 (三)發球得分技術:以韓國隊1.13分為最高、其次為澳洲隊1.09分、伊朗隊 1.08分、中國隊0.96分、中華台北隊與日本隊皆為0.5分、 泰國隊0.58分、印尼隊0.36分。 (四)對方失誤得分技術:以印尼隊6.64分為最高、其次為韓國隊5.88分、泰國 隊5.74分、中國隊5.70分、伊朗隊5.42分、日本隊 5.33分、中華台北隊5.27分、澳洲隊5.05。 二、經研究結果後得知影響2008年亞洲男子盃排球錦標賽之比賽成績表現大小 順序為,分別為扣球得分(r1=0.88)、對方失誤得分(r4=0.84)、攔網得分(r2=0.81)、發球得分(r3=0.72)。 三、經由研究結果得知,中華台北隊在此次賽事中,對方失誤得分、攔網得分與 發球得分技術皆未能有效發揮,因此在未來備戰其他國際賽事之實務訓練中 應積極強化以上三項技術,以期藉由技術水準的增進,以提升中華台北隊排 球競技水準,藉以爭取更佳成績。 關鍵詞:亞洲男子盃、排球、得分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