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位論文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llection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73915

Browse

Search Results

Now showing 1 - 10 of 11
  • Item
    臺灣女性上班族使用Facebook休閒意涵之研究
    (2010) 蔡欣芸; Tsai, Hsin-Yun
    本研究之目的在以 Kelly 之互動理論觀點,探究臺灣女性上班族使用Facebook的休閒意涵。本研究以多重個案方式,對6位年齡24至42歲、喜愛並上下班時都會使用Facebook的女性上班族進行半結構式訪談,並輔以文本分析法蒐集資料。個案的工作性質分別為教職、行政總務、課長、書記、證券業務員。研究結果發現:(1)個案喜愛使用Facebook原因為Facebook的介面將訊息集中於同一頁面,便於迅速瀏覽;並提供即時交流互動平台,能增加與朋友的互動,聯繫朋友感情;(2)個案使用Facebook受限工作關係,上班時只簡單瀏覽頁面與發布與工作相關事情;下班後才花費較長時間操作Facebook;(3)從互動理論觀點證明了上班時使用Facebook具有休閒特性,並發現其休閒阻礙與休閒負面現象;(4)Facebook提供的休閒效益主要為社交效益,其次為心理與放鬆效益。
  • Item
    現場觀眾觀賞動機與休閒效益體驗相關之研究-以2010年七季超級籃球聯賽為例
    (2010) 傅芊清; Chien-chin Fu
      籃球從民國四十年開始,在政府大力推廣之下,逐漸形成熱潮,並且成為國人最喜愛的運動之一。本研究目的在探討超級籃球聯賽現場觀眾觀賞動機與休閒效益之關係,以2010年第七季超級籃球聯賽現場觀眾為研究對象,並且以問卷調查法蒐集相關資料,問卷內容包含:人口統計變項、觀賞動機量表與休閒效益量表共三個部份。研究地點為臺北市立體育館與新莊體育館,總共發放490份問卷,其中有效問卷450份,有效問卷率為91.84%。問卷回收後以描述性統計、獨立樣本t檢定、單因子變異數分析、雪費事後考驗、皮爾森積差相關等統計方法進行資料處理,所得結果為: 一、2010年第七季超級籃球聯賽現場觀眾以「女性」居多;教育程度為「大專」為最多數,其次為「高中職」;婚姻狀況為「未婚」居多;職業是以「學生」;支持球隊以「達欣工程」為最多數,其次為「臺灣啤酒」與「裕隆」。 二、2010年第七季超級籃球聯賽現場觀眾在不同性別、教育程度、婚姻狀況、職業與支持球隊之觀賞動機與休閒效益上均達到「顯著差異」。 三、在整體觀賞動機與整體休閒效益以及整體觀賞動機與心理效益間,皆有「高度相關」存在;而觀賞動機與休閒效益其它構面間,也呈現「中度相關」。 根據以上結果,研究者建議舉辦賽事之相關單位可以開發學生族群以外之新市場,並且舉行售票之相關促銷活動,以期增加觀眾之現場觀賽之數量。並且將例行賽之賽程移至中南部,拓展北部以外的市場。
  • Item
    以生命回顧法融入園藝活動課程對高齡者休閒效益體驗影響之研究
    (2010) 黃耀陞; Yao-Sheng, Houng
      高齡化社會所面臨的議題,越來越受到政府與國人關注與重視。園藝活動擁有多元的活動形式,可以針對不同的目標對象,設計規劃適宜的活動內容與方式,增進人們對於生理、心理與社會的適應,達到改善人體生理、心理與精神狀況。本研究之園藝活動課程融入艾力克森(Erikson)生命發展八階段去設計總共五堂的活動課程,研究目的旨在探討探討園藝活動課程之設計與執行以及瞭解高齡者是否參與園藝活動課程對休閒效益體驗之影響。研究時間從2009年11月6號至2010年4月17號;研究方法設計採取實驗法與觀察法,休閒效益體驗量表的施側則採用一對一訪談方式進行;研究地點與對象選定臺南縣西港鄉西港村之65歲以上高齡者,控制組前測有效受試樣本71人,控制組後測有效受試樣本49人,實驗組有效受試樣本21人,根據有效樣本以描述性統計、獨立樣本t檢定與成對樣本t檢定進行資料分析與處理發現以下結論:高齡者在參與園藝活動的歷程中,在前後測生理效益體驗上於獲得調節身心平衡、逃避環境壓力與學習活動技巧三題項達顯著差異;心理效益體驗上達顯著差異,表示參與園藝活動課程能有效提升高齡者之心理效益體驗;社交效益體驗上也達顯著差異,表示參與園藝活動課程能有效提升高齡者之社交效益體驗。本研究建議後續之研究可以加以探討生活於都市之高齡者對於園藝活動之休閒效益體驗,利用城鄉進行相互交叉比較;在園藝活動內容課程設計上,必須符合高齡者之生理、心理與社交三方面的需求,針對高齡者面臨的發展問題去設計活動。
  • Item
    以生命回顧法融入手工藝活動課程對於高齡者休閒效益體驗之研究
    (2010) 蔡易軒; Yi-Hsuan Tsai
    本研究旨在探討手工藝活動課程參與對於高齡者休閒效益之影響,以65歲以上之高齡者為對象。實驗組24人參與合計5週,每週一次,每次100分鐘的手工藝活動課程;控制組則不參與手工藝活動課程。本研究透過問卷調查法收集樣本之量表資料,並輔以統計軟體SPSS17.0進行分析,分析方式包括信度分析、描述性統計、獨立樣本t考驗。在質性的部份採用參與觀察法。研究結果如下: 一、實驗組與控制組休閒效益體驗之生理、心理以及社交面向,前測量表兩組之間未達顯著差異。 二、實驗組休閒效益體驗之生理、心理以及社交面向,量表之前測、後測之間達顯著差異。 三、控制組休閒效益體驗量表之生理以及心理面向,量表之前測、後測之間未達顯著差異。 四、實驗組與控制組休閒效益體驗之生理、心理以及社交面向,後測量表兩組之間達顯著差異。 本研究結果發現,高齡者參與手工藝活動課程,可以提升生理面向、心理面向以及社交面向之休閒效益。
  • Item
    法式滾球活動介入高齡者休閒參與對休閒效益影響之研究
    (2010) 張毓文; Yuwen Chang
    本研究之目的為探討法式滾球活動對高齡者休閒效益體驗之影響,休閒效益包括生理效益、心理效益、社交效益三個構面。本研究樣本以台南縣西港鄉慶安村25位65歲以上法式滾球活動的參與者為研究對象。本研究實驗設計採行休閒效益體驗量表之前測、後測對照組設計,並將生命回顧法融入法式滾球活動設計,於2009年12月至2010年1月期間共實施五次活動,每次約100分鐘。實驗前後以休閒效益體驗量表施測,實驗中以非結構式訪談法及觀察法觀察並訪談實驗組高齡者,所得資料以獨立樣本t考驗以及內容分析進行探討。 研究結果發現有四: 一、高齡者學習法式滾球後對生理效益體驗有顯著的影響。 二、高齡者學習法式滾球後對心理效益體驗有顯著的影響。 三、高齡者學習法式滾球後對社交效益體驗有部分影響。 四、實驗組(參加者)與對照組(未參加者)相比三個構面皆達顯著水準。 本研究證實生命回顧法融入法式滾球活動對高齡者休閒效益有正面之影響,故建議國內可針對高齡者推廣法式滾球活動,並將生命回顧法融入課程設計,以發揮最大功效,俾能引導高齡者體驗休閒效益,提昇休閒品質。
  • Item
    外籍勞工休閒參與及休閒效益之研究-以印尼籍外勞為例
    (2009) 廖浩彬; LIAW HAW PIN
    台灣現正面臨人口老化及少子化的問題,以致來台工作的外藉勞工快速增加,經相關單位的統計發現,以印尼籍外勞增加速度最快,約佔在台外籍勞工的39.60%。本研究方法使用問卷調查法,以在台合法工作之印尼籍外勞為研究對象,了解其在台之休閒參與現況、休閒效益之感受及各人口統計變項與休閒參與、休閒效益之差異性。本研究共計回收有效問卷408份,所得資料使用描述性統計(Descriptive statistics)、信度分析(Reliability analysis)、集群分析法(Cluster Analysis)、獨立樣本t考驗(Independent sample t-test)、單因子變異數分析(One-way ANOVA)、雪費爾事後考驗(Scheffe’s test)、卡方考驗(Chi-square)等統計方法。 研究結果發現:一、印尼籍外勞「幾乎天天作」的休閒活動前3項為:1.聽廣播、音樂;2.沈思、休息;3.打電話與朋友聊天,「幾乎沒作過」的前3項為:1.品酒;2.唱歌;3.約會。二、背景變項與種休閒活動之關聯性中,以「職業」的關聯性最高,「性別」、「來台時間」、「每月休閒花費」居次,之後為「婚動狀況」,而與「年齡」的關聯性最低。三、在休閒效益上,除了可以鍛鍊肌肉的力量與耐力、可以減少體脂肪,使身材健美、可以增進心臟與肺臟的功能等三項「生理效益」平均數略低於3外,其餘之平均分數均在3分以上,顯示其在台從事休閒活動,大都可以感受到正向有益的休閒效益。四、印尼籍外勞從事休閒活動,感受到有「心理效益」的項目最多,「社交效益」次之,而感受到「生理效益」的項目最少。五、在整體休閒效益的體驗上,不同性別與職業有顯著差異存在。本研究發現該國外勞參與休閒活動與「工作環境」及「宗教信仰」有關,建議政府機關就該國外勞之工作環境及宗教特性,妥善增加其休閒參與管道,於安排休閒活動時,能針對不同職業、來台時間、每月休閒花費、性別之需求,提升該國外勞的參與意願,本研究結果期能提供政府機關規劃該國外勞休閒活動、制定外勞政策及供後續研究者之參考。
  • Item
    發展遲緩兒童家長壓力與休閒參與及其效益之探討
    (2008) 孔令人; Ling-Jen Kung
    本研究目的在了解發展遲緩兒童家長壓力、休閒參與及其效益的現況,並探討不同背景的遲緩兒童家長其壓力、休閒參與情形及效益各會有否不同,以及了解其壓力、休閒參與情形及休閒效益之間的相關性。本研究自敏盛綜合醫院兒童發展復健中心選取發展遲緩兒童家長共300人為研究對象,以「發展遲緩兒童家長壓力與其休閒參與及效益問卷量表」為研究工具進行調查,共回收有效問巻279份,經卡方檢定、獨立樣本單因子多變項變異數分析、斯皮爾曼等級相關、典型相關等統計分析結果發現:不同年齡的家長休閒參與種類有顯著差異,不同與孩童關係的家長其休閒同伴有顯著差異,不同婚姻狀況的家長在休閒種類及同伴均有顯著差異。不同性別、年齡、婚姻狀況及與孩童關係的家長其壓力均有顯著差異,不同年齡、婚姻狀況、教育程度、與孩童關係及月收入的家長其休閒效益亦均有顯著差異。而家長休閒參與頻率與壓力及效益各構面均有顯著正相關,其參與頻率與心理、行為反應及身心、社交、自我肯定效益有顯著正相關。壓力與休閒效益各構面之間均有顯著相關。
  • Item
    圍棋參與者消費行為與休閒效益之研究--以大學及高中圍棋社社員為例
    (2007) 陳永安; Yung-An Chen
    中文摘要 本研究目的在探討大學及高中圍棋社社員之個人背景變項,消費者行為及休閒效益之特徵,比較不同背景變項之消費者行為及休閒效益有無顯著差異,消費者行為與休閒效益之相關情形。於2007年4月20日至5月22日施測760份,回收625份,有效樣本594份,有效問卷率達78.2%。主要發現: 一、不同性別之圍棋參與者對「消費習慣」、「消費頻率」、「消費時間」及「購後行為」均達顯著水準,顯示女性有較大消費成長空間,建議擬定針對女性訴求之圍棋推廣策略。 二、不同圍棋學習管道之圍棋參與者對「消費習慣—消費場地」、「消費時段」、「消費頻率」、「消費時間」、「消費金額」及「消費涉入—其他休閒活動之大眾媒體類、個人嗜好類」均達到顯著水準。 三、不同圍棋棋齡圍棋消費者對「消費場地」、「消費時段」、「消費頻率」、「消費時間」及「消費金額」達到顯著水準。 四、不同棋力圍棋參與者對「消費場地」、「消費時段」、「消費頻率」、「消費時間」及「消費金額」、「消費涉入」均達到顯著差異。 五、不同圍棋棋齡之圍棋參與者對「生理效益」、「心理效益」、「社交效益」、「教育效益」、「自我實現效益」及「整體休閒效益」均達顯著水準。 六、不同圍棋棋力之圍棋參與者對「心理效益」、「社交效益」、「教育效益」、「自我實現效益」及「整體休閒效益」均達顯著水準。 七、不同教育程度之圍棋參與者對「心理效益」、「教育效益」、 「自我實現效益」及「整體休閒效益」均達顯著水準。 八、消費者行為(消費涉入、購後行為)與休閒效益進行相關分析發現,除「消費涉入—曾經購買幾本圍棋書籍」與休閒效益未達顯著相關外,其餘各項均為正相關,並達極顯著水準(p<.001)。 九、消費者行為之「消費頻率」、「消費時間」、「消費金額」、「消費涉入」及「購後行為」與整體休閒效益關係,均呈現「正相關」,且皆達極顯著水準( p<0.001)。
  • Item
    大學住宿生網路休閒行為之研究
    (2006) 蕭嘉靖
    大學住宿生網路休閒行為之研究 摘 要 本研究為瞭解大學住宿生於課餘在宿舍上網的休閒現況,以及不同背景變項間的差異,透過問卷調查法,對國立臺灣師範大學94學年度第二學期住宿大學生發放問卷4583份,計回收有效問卷2983份,回收比例達65.1%。 在分析上網行為發現:一、上網頻率在性別上有顯著差異,男生較趨向高頻率。二、經常使用的上網時段為晚上10時至凌晨1時,其次是下午6時至晚上10時。三、經常性的上網目的為傳達訊息及瀏覽或查詢資料庫。四、宿舍享有免費上網且自由自在,造成忽略課業及干擾睡眠的問題。 在分析網路休閒效益發現:一、不同的性別在教育、心理效益出現顯著差異。二、不同的年級未出現顯著差異。三、不同的學院在社交、放鬆、教育、心理效益均有顯著差異,科技學院、理學院較高,藝術學院較低。四、僑、外籍生與本國生在社交、放鬆、心理有顯著差異,僑、外籍生較低。五、不同的上網能力在社交、放鬆、教育、心理效益均有顯著差異,以非常熟練較高。六、上網頻率在社交、放鬆、教育、心理效益均有顯著差異,以每天隨時上網較高。 關鍵字:上網行為、休閒效益、宿舍網路、臺師大住宿生
  • Item
    自然公園使用者休閒效益與休閒滿意度之研究--以台北市富陽公園為例
    (2005) 王敏華; Wang Min Hua
    台北市都會的快速發展,人口密度提高,伴隨著是戶外開放空間及綠地的日益減少,致使休閒空間嚴重不足。本研究想透過民眾對台北市首座自然森林公園的使用,對富陽公園使用者進行有關「休閒效益」、「休閒滿意度」「人口統計變項及行為屬性」三部份的調查,以了解其休閒效益及休閒滿意度。休閒效益包含「生理效益」、「心理效益」、「社交效益」及「自我實現效益」四個構面,休閒滿意度包含「心理層面」、「教育層面」、「社交層面」、「放鬆層面」、「體能層面」及「審美層面」六個構面。 本研究採問卷調查法,研究工具包含休閒效益量表及休閒滿意度量表,共發放420份,有效問卷回收412份,回收率為98.0%,所得資料以獨立樣本t考驗及單因子變異數分析進行分析考驗。研究結果發現: 一、不同人口統計變項之自然公園使用者對休閒效益體驗,未因性別、婚姻狀況及個人月收入而有差異,其餘包括年齡、教育程度、職業及居住地等四項變項,均存在顯著差異。 二、不同人口統計變項之自然公園使用者對休閒滿意度的感受,未因性別而有差異,其餘包括年齡、婚姻狀況、教育程度、職業、個人月收入及居住地等六項變項,均存在顯著差異。 三、不同行為屬性之自然公園使用者對休閒效益體驗,會因同伴類型、交通工具、所需交通時間、使用頻率、活動時段、每次活動時間、選擇來富陽公園的原因/動機對公園屬性認知等八項變項,均存在顯著差異。 四、不同行為屬性之自然公園使用者的休閒滿意度,會因同伴類型、交通工具、所需交通時間、使用頻率、活動時段、每次活動時間、選擇來富陽公園的原因/動機對公園屬性認知等八項變項,均存在顯著差異。 不同之人口統計變項及行為屬性,會產生不同休閒效益之體驗及休閒滿意度,且48.3%的公園使用者認為來富陽公園活動的主要原因是為享受自然環境。在自然綠地越來越稀少的台北都會,本研究結果期能提供主管機關為日後規劃自然公園之參考依據,讓都會居民擁有享受自然的景觀環境,提昇休閒之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