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位論文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llection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73878

Browse

Search Results

Now showing 1 - 8 of 8
  • Item
    國小資優班創造思考教學實施現況與成效研究
    (2003) 詹秀美; Shiou-Mei Chan
    國小資優班創造思考教學實施現況與成效研究 摘 要 本研究的主要目的為:(1) 探討國小資優班實施創造思考教學的現況,(2) 探討國小資優 班學生的創造思考表現,(3)探討資優班創造思考教學實施狀況與學生創造思考表現之間的 關係。 研究對象為我國的國小資優班,樣本為取自台灣北、中、南三區的18名資優班教師與212名 資優班學生 (包括集中式智優班與資優資源班兩種班級型態)。研究工具為研究者自編的「 創造思考量表」、「創造思考測驗」、「新編問題解決測驗」、「少年自我實現量表」和 林幸台與王木榮修訂的「威廉斯創造性傾向量表」。 本研究的主要發現如下: 一、 國小資優班創造思考教學實施現況 1. 國小資優班教師普遍具備適當之創造思考教學基礎知識,但是創造思考教學實施上所需 運用的進階知識和教學技巧仍有待充實。 2. 國小資優班教師在創造思考教學實施上最主要的困難為環境條件,其次是教學實施方 式。 3. 畢業於特教系的資優班教師在創造思考教學知識基礎上優於非特教系畢業之教師。 4. 資優資源班在教師知識基礎、教師創造性人格特質、創造思考教學實施方式及教學情境 條件上優於集中式智優班。 二、 國小資優班學生的創造思考表現 1. 資優班學生的創造思考能力優於普通班學生。 2. 資優班學生的問題解決能力優於普通班學生。 3. 資優班學生的創造性傾向優於普通班學生。 三、 創造思考教學實施狀況與學生創造思考表現的關係 1. 教師創造思考教學知識基礎程度不同之資優班學生在各項創造思考表現上皆無顯著差異 。 2. 教師創造性人格特質較高之資優班學生的創造思考能力優於教師創造性人格特質較低之 資優班學生。 3. 創造思考教學之課程與教學實施狀況不同之資優班學生在各項創造思考表現上皆無顯著 差異。 4. 學校與社會環境條件較佳之資優班學生的創造思考能力和問題解決能力上優於學校與社 會環境條件較差之資優班學生;教學情境條件不同的資優班學生之創造思考表現沒有顯著 差異。 5. 教師專業背景不同之資優班學生在各項創造思考表現上皆無顯著差異。 6. 集中式智優班學生的創造思考能力與自我實現傾向優於資優資源班學生。 7. 歸納而言,當前國小創造思考教學之實施狀況,以資優教育安置型態以及學校和社會環 境兩項條件和資優班學生之創造思考表現有最明顯之關係;集中式班級型態似比分散式資 源班更有利於資優學生創造力的發展。 根據研究結果,本研究針對資優教育的實施及未來的研究提出若干建議。
  • Item
    單元觀念式創意問題解決策略課程之成效研究
    (2009) 謝宗翰; Hsieh, Tsung-Han
    本研究探討研究者參考川喜田二郎(Kawakatia Jiro)所創KJ法之原理原則,而改編之單元觀念式創意問題解決策略課程,對於國小一般智能資優班學生之教學成效。研究採「不等組前-後測實驗設計」,以台北縣兩所國小四年級資優班學生為研究對象,針對實驗組進行十週二十堂課的實驗教學。研究工具包括:陶倫斯創造思考測驗語文版甲式、新編問題解決測驗、教學者教學日誌、觀察者觀察記錄、學生課程回饋單。評量所得之結果以t考驗、共變數分析及次數百分比加以探討。根據結果,主要發現如下: 壹、創造思考能力 實驗組在全量表(t=-5.61,p<.001)、流暢性(t=-4.73,p<.001)、變通性(t=-4.76,p<.001)與獨創性(t=-7.84,p<.001)之後測成績顯著優於前測;而以共變數分析之結果,在獨創性成績上則無顯著差異。 貳、問題解決能力 實驗組在後測成績上無顯著差異;而以共變數分析之結果,在界定原因、預防問題、變通性與全量表成績上無顯著差異。 參、學生對課程的體驗 在教學者教學日誌,學生們能夠適當的運用創造思考與問題解決的態度與技法於學習活動中;在觀察者觀察記錄,學生對於課程活動個別喜好差異大;在學生課程回饋單,學生們認為能夠學習到問題解決的相關策略。
  • Item
    東西方文化國小學生的快樂及創造力自我效能之比較研究
    (2006) 陳姳蓁
    東西方文化國小學生快樂及創造力自我效能之比較研究 本研究之主要目的係探討東西方文化國小學生的快樂與創造力自我效能之現況、相關及差異情形。 本研究以153位高雄市三民區及105位美國馬里蘭州、德州、加州的國小高年級學生為研究對象,共計258名。以研究者自編之「快樂量表」及「創造力自我效能量表」做為研究工具,所得資料以描述性統計、相關分析、t考驗等統計方法進行處理。研究結果如下: 1.國小高年級學生普遍是快樂的,且創造力自我效能亦佳。 2.國小學生的快樂與創造力自我效能之間呈顯著正相關。 3.美國國小高年級學生在快樂與創造力自我效能的表現上皆優於台灣學生,且達顯著差異。 最後,根據上述之研究結果做進一步的討論,並提出實務及研究上之建議做為參考。
  • Item
    「文化刺激」與「任務限制」對國中學生創造力之影響研究
    (2007) 羅志森; Lo, Chih-shen
    本研究以實驗研究法探討「文化刺激」與「任務限制」對創造力的影響,並討論以Amabile共識評量技巧評量國中生創造力之實用性及適當性。實驗參與者為42名七年級國中學生,其中一元文化刺激組與二元文化刺激組實驗參與者各半。研究工具使用多數共識評量研究採用之拼貼畫作及研究者於赴美旁聽創造力課程時,授課教師使用的線條隨想。評分者為四名國中美術教師及兩名具有資優教育專長之特殊教育系研究生,使用李克特氏五點量表獨立評量每個作品的四個向度:創意、美感、技巧、主題新穎。所得資料以混合設計二因子變異數分析、t考驗、Pearson積差相關、Cronbach α、Kendall’s ω等統計考驗法進行分析,主要研究發現如下: 一、 在具備適合受試者程度之任務及合適評分員的條件下,共識評量技巧為經濟、簡便且有效的創造力評量方式。 1. 研究選取之國中美術教師及特殊教育研究所研究生為適合評量國中學生美術創意作品之評分員。 2. 研究選取之拼貼畫作及線條隨想為適合國中學生發揮創意之任務。 3. 評分向度間的高相關可能反應當代對創造力及美感莫衷一是的觀點,抑或是文化背景造成之評分差異,即具東方文化內涵的評審可能偏向以整體的角度來觀察事物。 二、 「任務限制」變項對國中學生創造力表現並無影響,學生的創造力表現並未因為題目限制的有無而有所差異。 三、 「文化刺激」變項對創造力有實質的影響,二元文化刺激實驗參與者的創造力表現高於一元文化刺激實驗參與者,其效果量可以解釋學生創意表現19%的變異量(Partial η²=.19)。以不同任務限制水準觀之,在無任務限制的條件下,二元文化刺激組的創造力表現高於一元文化刺激組,得分差異具有大的效果量;在任務加入主題限制時,兩組之創造力表現則無顯著差異。 此外,研究者根據研究過程及結果提出對未來相關研究及文化構面創造力教育之建議。
  • Item
    國小資優生創造思考寫作教學方案成效研究
    (2008) 邱慧怡
    摘 要 本研究旨在探討「創造思考寫作教學方案」對國小資優生寫作表現與創造力之影響。研究設計採不等組前後測準實驗設計,研究對象為臺中市二所國小四年級資優生,其中一所為實驗組,另一所則為對照組。實驗組接受為期十週的「創造思考寫作教學方案」課程,對照組則實施一般寫作教學,無實驗處理。本研究主要的研究工具為「作文評定量表」及吳靜吉(1998)修訂之「新編創造思考測驗」,所得資料以單因子共變數進行考驗。另以學生課程回饋與心得紀錄、團體訪談資料與教師省思札記之內容進行內容分析,以更深入了解實驗組學生寫作表現與創造力改變的情形以及對本方案的感受。根據研究結果,主要發現如下: 一、在寫作表現方面 實驗組學生接受「創造思考寫作教學方案」的實驗處理後,在「作文評定量表」中基本技巧、文句使用、組織架構、內容思想、創造思考五個分量與總分的得分皆未達顯著差異。本研究所實施的創造思考寫作教學方案對於提升國小四年級資優生的寫作表現並無顯著的效果。 二、在創造力方面 實驗組學生接受「創造思考寫作教學方案」的實驗處理後,在「新編創造思考測驗」的三個分量表得分中,流暢力的得分未達顯著差異,變通力與獨創力的得分則顯著高於對照組。本研究所實施的創造思考寫作教學方案對於提升國小四年級資優生的變通力與獨創力有顯著的教學成效。 三、在方案感受方面 實驗組學生接受「創造思考寫作教學方案」的實驗處理後,對於「創造思考寫作教學方案」多表喜愛與肯定,且大都能感受接受此課程訓練對於寫作表現與創造力方面的助益。 研究者根據本研究結果,提出對未來教學及相關研究之建議。
  • Item
    創造性戲劇教學對國小資優生創造力與人際溝通影響之研究
    (2006) 李秀姿; Li Shiou-Tzy
    本研究旨在探討「創造性戲劇教學」對國小資優學生創造力與人際溝通能力之影響。研究者以準實驗研究法之「不等組前-後測實驗設計」,研究對象為台北縣三所國小四年級資優生為對象,其中一所為實驗組,另二所則為控制組。實驗組接受為期進行13週之「創造性戲劇教學」課程,控制組則未接受「創造性戲劇教學」課程。 本研究的研究工具為「新編創造思考測驗」及「人際溝通量表」為評量工具。另以學習回饋問卷與教師教學日誌之內容進行資料分析,以瞭解受試者之創造力與人際溝通能力改變的情形。其結論如下: (一) 實驗組學生在圖形流暢力、變通力、獨創力及精進力的表現均顯著優 於控制組學生。 (二) 實驗組學生在語文流暢力、變通力及獨創力的表現均顯著優於控制組 學生。 (三) 實驗組學生在人際溝通能力之增進效果達顯著水準。 (四) 實施「創造性戲劇教學」課程後,實驗組學童對創造性戲劇教學頗為 肯定與喜愛,且大都能感受此訓練課程對於創造力與人際互動方面的助益。 研究者根據本研究結果,提出對未來教學及相關研究之建議。
  • Item
    威廉斯創造力測驗修訂版信效度之研究
    (2019) 侯世強; Hou, Shih-Chiang
      基於威廉斯創造力測驗(CAP)重新修訂,其信度與效度也有重新建立的必要。本研究目的旨在建立威廉斯創造力測驗修訂版之信效度,此次修訂的內容包含創造性思考活動與創造性傾向量表兩項工具,研究使用的信度分析種類包含內部一致性與評分者間一致性,效度則以效標關聯效度為主。研究對象為全台各區國小三年級至高中職三年級,創造性思考活動有效樣本為4543份,創造性傾向量表為4478份。研究結果與結論顯示如下: 一、威廉斯創造力測驗具有良好的信度。內部一致性方面,創造性思考活動的α係數介於.400~.909,創造性傾向量表的α係數介於.493~.799。評分者間一致性方面,創造性思考活動的評分者間相關係數介於.630~.909,且皆達顯著水準(p< .001)。 二、威廉斯創造力測驗具有良好的效度。效標關聯效度方面,創造性思考活動與TTCT圖形版的相關係數在流暢、精密、開放與標題等四項分量表的相關係數介於.565~.732,且皆達顯著水準(p < .01),唯有獨創未達顯著(r=-.052),創造性傾向量表與國小學童科技創意發展個人因素量表的四項分量表相關係數介於.332~.537,且全部分數皆達顯著水準(p < .05)。   最後,本研究建議未來可朝更合適的效標選擇與更多元的效度建立發展,供往後相關研究參考。 關鍵字:創造力、標準化測驗、信度、效度
  • Item
    國中資優生過度激動特質與創造力之相關研究
    (2005) 黃珮琇; Pei-hsiu Huang
    本研究旨在探討不同資優類別的國中資優生在過度激動特質、創造力表現及兩者間之相關。研究對象為台北縣、市五類國中資優班學生共529人,以「我的特質量表」與「新編創造思考測驗」為研究工具,以描述統計瞭解資優生在過度激動與創造思考之關係,透過變異數分析、Pearson積差相關考驗過度激動特質與創造思考在不同自變項上之差異,並結合訪談同時具高度想像過度激動特質與創造力之學生,分析探究過度激動與創造力的關係。本研究之研究結果分述如下: 一、 國中資優生的過度激動特質表現 1.不同類別的國中資優生在心理動作、智能與情緒過度激動之得分差異有達顯著水準。 2.男生在心理動作與智能高於女生;女生則在感官與情緒高於男生。 3.感官過度激動在「類別與性別」有交互作用,表示性別是否影響資優生在感官過度激動的表現,需視類別而定,反之亦然。 4.國中資優生在五種過度激動特質分配呈現高分組與中上組之人數多於低分組與中下組,顯示國中資優生具過度激動特質的比例偏高。 二、 國中資優生的創造思考表現 1.不同類別在語文流暢力、圖形流暢力、圖形獨創力和圖形精進力之得分差異有達顯著水準。 2.不同性別在語文流暢力、語文變通力、語文獨創力與圖形獨創力之得分差異有達顯著水準,且為男生高於女生。 三、 國中資優生過度激動特質與創造思考能力之相關情形 1.心理動作與語文流暢力、語文變通力、語文獨創力、圖形流暢力、圖形變通力、圖形獨創力之相關達到顯著水準。感官與圖形流暢力、圖形變通力之相關達到顯著水準。智能、想像與創造思考之相關達到顯著水準。情緒與創造思考之相關未達顯著水準。 2.不同資優類別間其過度激動特質與創造思考能力之相關以心理動作、智能與想像與多數創造思考測驗之相關達到顯著水準。 3.不同性別在心理動作、智能、想像過度激動特質與多數創造思考測驗之相關達到顯著水準。 四、資優生對想像過度激動特質之訪談內容 資優生對想像內容之描述可分為「神靈的感受」、「虛幻的思考」、「豐富的想像」、「生動的畫面」四部分。而高度想像過度激動的特質為資優生帶來如創作、人際適應、情緒適應等正面影響以及上課不專心等負面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