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位論文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llection
Browse
Recent Submissions
Item 自閉症學生堅持同一性、感覺處理能力、無法忍受不確定性與焦慮之探究(2023) 李怡嫻; Li, I-Hsien本研究探討輕度自閉症學生之堅持同一性、感覺處理能力、無法忍受不確定性與焦慮之關係,有助於進而擬定適切的介入計畫,提升適應能力。本研究選取臺灣北部地區經過該縣市鑑定輔導會鑑定列冊之自閉症學生,其魏氏兒童智力量表全量表智商85以上且語文理解指數85以上,共45位為研究參與者,其中國小組25位,國中組20位。所有研究參與者皆填寫三份自陳量表:青少年/成人感覺處理能力剖析量表、無法忍受不確定性量表以及台灣版多向度兒童青少年焦慮量表。研究參與者的家長填寫重複行為量表,取其中三個分量表代表堅持同一性,再根據所得資料進行描述統計、獨立樣本T考驗、變異數相關分析及迴歸分析。研究結果指出: (1) 自閉症學生有高達41名 (91.1%) 有堅持同一性的困難;有28名 (62%) 至少有一項以上感覺處理能力顯著困難;無法忍受不確定量表兩個分量表高分組的比率分別為34名 (75.5%)與31名 (68.9%),預期性焦慮比率略高於抑制性焦慮;「社交焦慮」相較其他分量表為自閉症學生主要焦慮來源。 (2) 國中組在堅持同一性量表的「固定行為」分量表、感覺處理能力的「感覺敏感」、「感覺逃避」分量表、焦慮中的「社交焦慮」分量表均顯著高於與國小組,顯示國中生有更高的困難。(3)「感覺敏感」、「焦慮」、「社交焦慮」與其他量表及分量表均呈現顯著關聯性。 (4) 「堅持同一性」在自閉症學生之「感覺敏感」與「焦慮」的路徑模型中,具有部分中介的效果。同樣的,「無法忍受不確定性」在自閉症學生之「感覺敏感」與「焦慮」的路徑模型中,也具有部分中介的效果。除此之外,「感覺敏感」在自閉症學生之「堅持同一性」與「社交焦慮」的路徑模型中,具有完全中介的效果。同樣的,「感覺敏感」在自閉症學生之「無法忍受不確定性」與「社交焦慮」的路徑模型中,具有完全中介的效果。因此,社交焦慮或許是自閉症學生主要焦慮來源,而透過降低感覺敏感、提高堅持同一性與無法忍受不確定性等多元途徑可能可以減輕焦慮。最後,本研究對研究結果進行討論,並對後續研究提出建議。Item 過度激動與完美主義特質對於藝術才能資優學生學習適應之預測研究(2022) 廖釗君; Liao, Chao-Chun本研究旨在探討高中藝術才能資優學生過度激動、完美主義特質與學習適應之相關及預測情形。本研究以問卷調查法透過「我的特質量表第三版」、「事物態度量表」以及「高中學生學習問卷」收集數據,參與研究學生包含北、中、南區美術班 272 人、音樂班 266 人、舞蹈班 111 人及普通班323 人,整理後獲得有效樣本928 份並以SPSS、AMOS 統計軟體進行資料分析。研究發現如下:一、美術班具有較強烈的情緒、想像力及感官過度激動,男生在想像力、心理動作、智能過度激動特質較強烈,女生在情緒、感官過度激動特質表現較強烈,不同班別及性別學生的想像力及感官過度激動有交互作用。二、完美主義可依正負向度分為四種組型,不同班別學生在四組型的人數比例各異,完美主義者在五項過度激動特質表現皆顯著高於非完美主義者。不同性別學生的完美主義特質則沒有顯著差異。三、美術班、舞蹈班在學習發展顯著優於普通班,女生在學習發展優於男生;不同完美主義組型學生在學習適應各分量表之得分表現皆有顯著差異,完美主義者得分較高。四、過度激動與完美主義有顯著相關,情緒過度激動與生活適應有負相關,完美主義之父母責難、在乎失誤與生活適應有負相關。五、對學習發展具有預測力的過度激動組型是智能、想像力、情緒及感官過度激動,對生活適應具有預測力的是智能、情緒及感官過度激動,對未來生涯具有預測力者為感官、智能、情緒及想像力過度激動。對學習發展具有預測力的完美主義組型是組織、父母責難及父母期望,對生活適應具有預測力的是組織、在乎失誤及個人標準,對未來生涯具有預測力的是組織、在乎失誤及父母期望。六、過度激動特質、正向完美主義與學習適應之結構方程模式經配適度檢驗獲得支持,此模式可適用於高中藝才資優生。模式顯示過度激動特質會直接影響正向完美主義,正向完美主義對學習適應有直接影響效果,過度激動特質透過完美主義間接影響學習適應。最後,研究者提出以下建議:1.不適應非完美主義的學生比例多,需要關注其輔導諮商;2.藝才資優生與普通生各有不同心理特質樣貌,可鼓勵學生結合自身優勢以發展學習策略。3.建議學校在未來持續追蹤藝才資優生學習適應情形、研發增強學生學習適應的課程活動、運用「我的特質量表」協助學生探索心理特質更加瞭解自己。Item 國小學童動作想像能力之評量與相關研究(2022) 羅慧珊; Lo, Hui-Shan本研究旨在編製適用於國小學童之動作想像量表,並探討動作困難學童的動作想像能力。為達成以上之研究目的,本研究分為兩個子研究,子研究一為編製動作想像量表並檢視量表的信效度;子研究二為利用動作想像量表探究動作困難學童的動作想像能力。子研究一: 基於動作想像相關理論編製動作想像量表,共5個分量表,分別為:「想像有意義的動作-聽覺」、「想像無意義的動作」、「想像有意義的動作¬-視覺」、「假裝有意義的動作-聽覺」、「假裝有意義的動作-視覺」。以來自北部地區144位小一至小四學生作為樣本。經信效度分析,總量表內部一致性達0.848,各分量表,除分量表「假裝有意義的動作-視覺」外,內部一致性亦達0.5以上,顯示此量表具有一定程度的內部一致性。此外,總量表的折半信度為0.82,其中三個分量表「想像有意義的動作-聽覺」、「假裝有意義的動作-視覺」、「假裝有意義的動作-聽覺」的信度也達0.5以上,顯示此量表的折半信度為可接受的。各分量表之間以及分量表與總量表之間具有中高度的相關,顯示量表具有可信賴的建構效度。不同年級學童在各分量表平均數以及總量表平均具顯著差異,顯示此量表對於不同年級學童的動作想像能力具有良好的區辨效度。子研究二:本研究利用子研究一編製的動作想像量表,招募27位動作困難學童,並依據性別與年級配對27位一般發展學童作為對照組,採用獨立樣本t檢定探討動作困難學童與對照組在動作想像能力以及在各題項的差異,最後採用個案資料分析探討動作困難學童的亞型。根據兩個研究的結果,獲得以下結論:一、動作想像能力具發展性 本研究結果顯示國小學童的動作想像能力隨著年紀越大,能力越發成熟且穩定。低年級學童在動作想像能力的變化較大,尤以一年級學童的表現皆顯著低於二、三、四年級的學童。然而,到了中年級之後,學童動作想像能力已接近成熟與穩定狀態。 二、動作困難學童在動作想像能力的發展較對照組落後 本研究結果顯示,動作困難學童不管是在動作的想像或是假裝動作的執行,他們的表現皆落後於對照組,即使是想像日常生活中常作的動作,動作困難學童仍不一定皆可以達成。 三、具方向性及順序性的題目可能可區辨動作困難學童 本研究結果顯示,單一動作或是較偏向認知概念的題目可能較不容易區辨出動作困難的學童,而帶有方向性或是動作順序的題目則較能夠區辨出動作困難學童。 四、動作技巧與動作想像具相關性但兩者為獨立的概念 根據本研究結果發現在動作技巧與動作想像兩種能力下有不同亞型之學童存在,並不是所有動作困難學童的動作想像能力就一定低落,亦存在著與同儕表現相當的個體,顯示動作技巧與動作想像能力兩者可能互為獨立的概念。Item 香港資優中學生的生涯規劃教育策略之研究(2023) 趙淑媚; Chiu, Suk Mei Eva生涯規劃教育對於中學生的未來發展舉足輕重。在香教,生涯規劃教育旨在支援學生按照興趣、能力和志向作出明智的選擇。然而,香港教育局建議的生涯規劃教育活動往往以所有學生為對象,忽略了資優生的特質和需要。在校本多元模式下,學校推行生涯規劃教育的方式各異。職是之故,探討香港高、中、低三個收生組別中學的校本做法有其價值。為瞭解香港生涯規劃教育在協助資優中學生進行生涯發展的實施狀況和相關策略,本研究通過文獻分析及訪談,並進行三層編碼形成核心主題進行探討。本個案研究的訪談對象為六位生涯規劃教育組的領導者。他/她們分別來自第一、二及三組別的中學,每個組別共兩位領導者。從六位生涯規劃教育統籌的角度,研究員瞭解在不同組別學校如何規劃、實施及評鑑資優生的生涯規劃教育。本研究發現,除了生涯規劃團隊教師之外,家長和校友在資優生探索生涯發展的過程中所給予的支援和肯定影響甚大。因此,學校應善用家長和校友資源,豐富資優生的生涯發展。另一方面,資優生認知能力及高階思考能力對判斷及抉擇的過程中有正向的幫助。基於以上理由,學校應多加探索有效的教學策略。再者,部分受訪學校以整全的「規劃—實施—評鑑」循環改善生涯規劃教育,並持續發展,值得借鑑。整體而言,在課堂層面上,學校應運用區分性學習策略以照顧資優生的學習需要。在學校層面上,學校亟需重視生涯規劃教育,並將之納入課程的一部分。要有效推動適合資優生的生涯規劃教育,成立資優教育組及行政部門之間的協作不可或缺,否則,生涯規劃團隊教師將會孤立無援,損害學生的發展。Item 雙重特殊需求學生學習需求及其服務現況研究(2022) 廖盈絜; Liao, Ying-Chieh本研究採用質性研究取向之個案研究方式,透過訪談十位雙重特殊需求學生、十二位雙重特殊需求學生家長、十位雙重特殊需求學生教師,深入了解雙重特殊需求學生在優勢能力發展、弱勢能力補救、區分性教學、人際互動與心理環境、物理環境等面向的學習需求與服務現況。本研究發現如下: 一、90%研究對象獲得充分發展優勢的機會。 二、80%研究對象從低谷中取得提升弱勢的救命繩索。 三、教師團隊合作提升多數研究對象的優弱勢發展。 四、90%研究對象面臨挑戰的人際互動與心理環境獲得支持。 五、所有研究對象擁有設備充足的物理環境。 最後,研究者根據研究結論,分別就資優教育與雙重特殊需求學生教育政策等二部分,提出以下建議: 一、對資優教育的建議 (一)著重發現雙重特殊需求學生特質與需求。 (二)教師組成團隊,依據雙重特殊需求學生優弱勢之需求提供服 務。 二、對雙重特殊需求學生教育政策 (一)雙重特殊需求學生鑑定方式的彈性調整。 (二)提供雙重特殊需求學生資源整合平臺。Item 國小資優教育教師課程意識之探究(2022) 馮理詮; Feng, Li-Chuan本研究採詮釋學取向,探討國小資優教育教師的課程意識。研究者先藉由文獻的整理,析理出課程意識的向度及覺察層次,再邀請四位國小資優教育教師為研究參與者,並蒐集多元資料以理解其課程意識;透過詮釋循環的歷程,進行教師課程意識的歸納,以了解四位研究參與者的課程意識覺察層次、發展脈絡,以及其對資優教育素養導向課程設計原則的覺知與轉化。研究發現如下:一、研究參與者對課程的掌握及學生的覺察的課程意識上,皆達到了很高的層次,顯示課程與學生是資優教育教師的共同考量。二、研究參與者對資優教育理論概念及鉅視體系環境的覺察偏低。三、教師課程意識雖各有其不同發展歷程,但隨著時間推移,大致呈現向上的趨勢。四、教師課程意識的發展特別受到環境改變及角色轉換的影響,若教師能敏於覺察這兩種改變積極以對,便有很大的機會提升個人課程意識的覺察層次。五、資優教育教師對資優教育素養導向課程的理解與轉化,促使其更加重視資優教育的價值。六、資優教育素養導向課程設計原則,促發研究參與者更加重視以學生為主體設計課程,進而產生了理解其他領域專業的需求,研究參與者以自學或主動進修的方式積極提升自身課程設計的專業。最後,根據研究發現,研究者提出以下建議:師資培育的課程中,可強化教師對資優派典理論的認識;鼓勵教師跨系選修或持續進修;尊重資優班團隊成員並充份賦權;以分散式領導的方式,為資優教育團隊中的教師賦權;教師要能看見自身角色價值,發展教師的主體性;增加對自身文化脈絡的哲學性理解,參與資優教育下一階段的發展;擁抱對資優教育素養導向課程的詮釋,積極的付諸實踐。Item 輕症自閉症者大專校院離校後就業情況分析(2023) 陳儀芳; Chen, Yi-Fang近年來大專校院的自閉症學生人數逐年攀升,但有些研究指出,無論自閉症者的智力或教育程度如何,在就業的表現均不理想。本研究旨在了解輕症自閉症者大學離校後的就業經驗與現況,並以自編的「大學離校後自閉症青年就業情況追蹤調查」為工具,採方便取樣,共收回81份有效問卷。輕症自閉症者的就業與未就業情況約為3.3:1,輕症自閉症者的樣本以公立大學為主,可能因此平均薪資較一般青年佳,但他們仍較一般學歷相當的青年更容易從事低技術性的職類,或是計時、零工等非典型工作,且半數以上的在職者年資未滿一年,顯示他們多處於就業未穩定的狀態。輕症自閉症者有頻繁地更換工作的現象,且離職原因與其自閉症特質有關聯,包括因面臨職場人際困難、難以適應工作而有壓力等。輕症自閉症者在尋職時常面臨經歷不足、對自己或工作不了解、缺少求職技巧等各樣困難,且失業時間更長、更少獲得錄取機會。但儘管有就業方面的困難,輕症自閉症者卻鮮少使用身心障礙者的職業重建資源,原因包括對相關資訊不了解、服務不適用等。關於輕症自閉症個體與環境適配性不佳的原因,以及如何透過職業重建流程給予輕症自閉症者協助,是未來可進一步研究的方向。Item 以自我調節執行功能理論分析並建構資優生之情緒困擾經歷與復原力模式(2023) 藍珮瑜; Lan, Pei-Yu本研究旨在探討資優生情緒困擾的復原歷程、影響因子、自我調節策略與復原力模式。研究方法以自我調節執行功能理論為基礎,採個案研究取向的混合研究方法,透過訪談來了解資優生情緒困擾復原歷程,接著運用量化方法分析復原力影響因子、自我調節策略對於復原力系統的影響,最後建構出資優生的情緒困擾復原力模式。研究結果第一部分呈現復原力網絡系統的描述變項,第二部分為個案的生命故事與復原力網絡系統,第三部分綜合前述結果建構出資優生的復原力模式,研究發現如下: 一、 資優生的情緒困擾復原歷程可分為探索、高速運轉、發病、恢復四個階段。 二、 資優生復原力影響因子的來源有自我、家庭、朋友、同學、老師、醫療、信仰、學校、工作、環境。這些因子對復原力的保護或威脅程度受到資優特質、因子交互作用以及情境的影響而改變。 三、 資優生復原歷程中有六種不同的調節策略:產生「行動或策略」以減少期望與現實的落差、產生「行動或策略」以達成自我實現的目的、轉變「觀點或詮釋」以減少期望與現實的落差、啟動「自我檢討」的調節策略、形成「情境認知」的調節策略、形成「自我覺察」的調節策略。網絡分析中社區發現演算法的歸納結果顯示資優生自我調節策略的組合能夠解釋各階段驅動復原的認知機制。 四、 資優生的復原力模式為透過自我調節減少認知落差重建平衡,其中復原力系統的四種狀態恰好對應非正向統整理論的情意發展階段。 根據研究發現提出之建議如下:1. 營造容許犯錯的學習環境,訂定有彈性的個人目標。2. 學習壓力調適與主動求助,強調心理衛生的重要性。3. 教師突破資優或身障標籤,強化校園三級輔導機制。4. 傾聽資優生的困擾與感受,給予支持、同理與陪伴。Item 下一站,我會更幸福:智能障礙者失戀復原經驗探究(2023) 羅珮綺; Lo, Pei-Chi在身心障礙權利公約的倡議下,智能障礙者不僅開始為自己的權利發聲,也投入親密關係中。在親密關係中,人必須學習扮演一個好的伴侶,經歷不同於親情、友情的親密與歸屬,同時也需要學習面對親密關係中獨特的挑戰──失戀。本研究旨在探究智能障礙者的失戀復原經驗以及影響其經驗的因素;採質化性質,針對兩名成年智能障礙者進行深度訪談,並以內容分析法進行資料分析,呈現智能障礙者失戀與復原的樣貌。本研究發現,兩位研究參與者的失戀復原經驗與其他失戀者相似,復原後的轉變則有些許不同。研究參與者所定義失戀,自與前伴侶完全斷絕聯繫開始,出現難過心痛、孤單空虛、捨不得等情緒反應。綜合分手前親密程度、分手原因及方式等因素,研究參與者的失戀反應仍較負向;但在無復合意願的前提下,亦較快恢復生活的平穩。研究參與者沒有指出明確的復原時間,不過從自由且獨立的感受、不再受前伴侶影響、身心狀態準備好進入下一段感情等方面,確認自己已經復原。經歷失戀至復原,研究參與者調整對自我及對伴侶的期待;與其他失戀者較不同的是,研究參與者重新修復和家人的關係,且更看重家人及同儕對於往後伴侶的認同感,加深他人意見對自身親密關係的影響程度。在失戀復原經驗中,個人、環境、時間是最主要的三種影響因素,且皆能助於復原。有關個人因素,研究參與者鼓勵自己放下過去的感情,穩定現階段生活的正常運作,以及選擇適合自己的復原方式;有關環境因素,家人、友人、同事以及宗教形成支持系統,其中會受到研究參與者隱瞞失戀的情形,影響環境給予的支持程度;有關時間因素,兩位研究參與者認為隨著年紀及經歷的累積,越能成熟面對感情及失戀,且時間也有淡化失戀的作用。根據本研究結果,研究者以實務層面、研究層面,分別對智能障礙者之家人和專業人員、未來研究提出相關建議。在實務層面,研究者認為應提供家人相關親職課程,提升支持智能障礙子女親密關係的知能及正向態度。另本研究所指專業人員為社會工作者,應成為智能障礙者及家人之間的橋樑,可以以平等、友善的態度,與智能障礙者談論其親密關係需求、經驗與困擾,支持其落實親密關係權利。在受到尊重的前提下,智能障礙者可以將家人、社工作為親密議題中求助的資源。而在研究層面,研究者認為智能障礙者失戀復原議題是值得持續關注之議題,故未來可就更多質性或量化研究多加探究;另亦可加入其他生態系統之觀點,例如:訪談家人、同儕、實務工作者等,從不同面向分析經驗及影響失戀復原之因素。Item 國中輕度智能障礙學生性教育方案-「我們的青春YES WE CAN」行動研究(2023) 楊舒雅; Yang, Shu-Ya本研究受到教學現場發生的議題以及身心障礙權利公約(CRPD)啟發,為國中輕度智能障礙學生進行以學生為本位的性教育方案。研究方法採行動研究法,研究過程參考Kyriazopoulou 和Weber(2009)針對融合教育政策的監控模式:輸入、過程、監控反思、結果來執行此行動研究。研究對象為新北市某國中分散式資源班的六位智能障礙學生。 研究者在執行方案前為能更聚焦學生需求,根據文獻擬定大綱焦點訪談6位學生、2位家長及2位青年智障者,以多方角度瞭解學生需求。研究者以此為基礎設計為期8堂的性教育方案,包含三個單元,分別為:身體自主權、網路色情及交友以及性病預防。根據多元資料分析及研究者省思,有以下發現: 一、「我們的青春YES WE CAN」性教育方案的規劃過程,除了採納學生本人、家長以及青年智障者對性教育的多元觀點外,還有加上研究者自身對於性教育的正向態度、CRPD精神所建構,並以自編教材、多元教學法為主。 二、「我們的青春YES WE CAN」性教育方案的實施過程中,從正向行為為出發點、營造正向環境,並將學生視為「有性的人」,能讓學生與研究者間進行想法上的交流與溝通,進而互相影響而有正面的改變。 三、學生在經歷「我們的青春YES WE CAN」性教育方案後,性態度趨於正向,性知識及技能也有明顯上升,但推行到現實生活中仍須性教育的持續支持。 四、研究者在經歷「我們的青春YES WE CAN」性教育方案後,除了專業性教育知識成長,更能藉由反思瞭解「性權」對於學生的重要性。Item 探討臺灣學者對科技融入特殊教育跨域合作歷程之觀點及其對實務工作者的啟發(2023) 李盈穎; Lee, Ying-Ying自台灣108新課綱的推動後,提高了教師在跨領域教學與學生對跨領域課程的需求,然而在中等教育階段以下推行 108 課綱跨領域教學面臨很多問題與挑戰。中小學教師跨域教學能力與師資培育機構之課程有著一定程度的關係。大專院校教師的跨域合作能力不但關係著現場教師的跨域合作和教學能力,同時也為現場教師的參照典範。本研究旨在了解國內特殊教育與科技相關領域,例如電機、電子、工程之跨域研究者跨域合作的歷程,同時探索其對實務工作者的啟發。本研究採質性研究中的深度訪談,分析方式為內容分析法。研究的對象是透過對文獻回顧所提及的研究團隊進行立意取樣,隨後再以滾雪球方式請這些研究對象推薦其他跨領域團隊。在第8位研究對象的訪談中,研究者發現相似主題反覆出現,意即已達到資料飽和。研究開展的步驟首先是蒐集、閱讀、整理有關特殊教育的跨域研發文獻及文件;接著,對研究對象進行深度訪談,並系統地進行資料及訪談記錄的分析。本研究發現組成跨域研究團隊的主要因素為因應環境與政策,但同時也發現政策無法完全支持所研發之科技產品後發展。在研究團隊所扮演的角色中,自陳為專業知識的傳達者皆為特殊教育領域專業者。然而這些角色與受訪者角色本質與經歷跨域合作後的角色成長是否有關連研究者為深入探討,因此建議未來研究者能針對此議題能進一步探討。最後根據本研究受訪資料,成果歸屬中的作者排序較多是依據貢獻度來排名。因此建議未來研究者可進一步探討其他面向的成果歸屬。本研究對於實務工作者的啟發為團隊成員需對目標有認同感、換位思考,才能有效的溝通和合作。另外,有效的時間管理和學校提供適當的支持和資源,以幫助教師更好地適應和實施跨領域教學,將是關鍵的課題。Item 母親與輕度自閉症青少男談「性」的經驗初探(2023) 張瓊文; Chang, Chiung-Wen2006年,聯合國頒布了身心障礙者權利公約(CRPD),台灣也於2014年立法通過《身心障礙者權利公約施行法》,保障多項身心障礙者的權利。身心障礙者的人權議題逐漸被社會所重視,其中性權及性健康權也多被提及討論。在青少年的階段,性是一個重要的議題,在性發展的目標上,又有許多與人互動的議題、情感發展等,並強調與他人建立一段健康親密的關係。而自閉症的核心障礙便有社會互動的困難,這樣的特徵對於自閉症青少年來說,在性的議題會遇到什麼與一般發展青少年不一樣之處。本研究透過質性訪談,探討母親與輕度自閉症青少男談「性」的經驗,希望能更深入瞭解輕度自閉症青少男的性議題,並透過母親角色,瞭解其對自閉症青少男性的觀點、談「性」的經驗及所需要的支持等。本研究以立意取樣,邀請5位母親其育有至少一位輕度自閉症青少男,並透過質性研究法中的半結構深度訪談法進行探究,利用現象學的方法,針對母親與輕度自閉症青少男談「性」的經驗分析結果如下:一、母親皆認為性是健康的,需要從小教起,不應該將性視為特殊的議題。在談「性」的過程中,多數母親認為與不同性別的孩子溝通時會尷尬,於是會希望是同性別角色與輕度自閉症青少年進行性相關的溝通,如:爸爸、哥哥或是男性心理師。二、從母親的觀察發現到,自閉症青少男在性生理的發展與一般人無異,在人際互動、理解能力及情緒發展上可能比一般同齡孩子慢一些。青春期時,五位母親皆表示孩子有欣賞的女生,甚至有些去告白失敗了,但是這些孩子皆未與他人交往過。三、輕度自閉症青少男的母親認為孩子性知識的來源不會只有一種,最多的來源就是家長,再來則是網路及學校。與輕度自閉症孩子談「性」的經驗中,母親常使用的素材來源有網路及新聞時事、書籍、學校素材及自身過去經驗。四、對孩子未來的期待,有三位母親提到希望能有一個能接納自閉症特質的伴侶,有兩位則是認為未來能獨立生活就夠了。有一位母親談到生孩子時,會擔心自閉症的遺傳問題。五、 在家人支持的部分可以發現,母親將哥哥視為溝通中的好幫手及橋樑; 然而爸爸雖然也是同性別,但因其溝通容易與孩子起衝突,在談「性」的幫助較低。有些母親則傾向尋求專業人員的服務,像是心理師與醫療團隊。大部分母親也都參與了自閉症家長團體、網路社群,透過同樣身為自閉症者家長的討論,可以預先對孩子的性發展做好準備,也可以感受到自己並不孤單。六、統整母親感到困擾的性議題,為人際互動、網路交友、性別認同與多元性別三大議題。另外,孩子的自閉症特質增加了他們在溝通上的困難,包含被動、固著性、表達能力差、自我中心及情緒敏感。七、母親認為與自閉症孩子及一般發展的孩子在談「性」或性教育的選擇是一樣的,但在教法上可能會不太一樣。對於輕度自閉症孩子需要先尊重孩子的想法及選擇,母親是陪伴的角色;將性溝通融在生活中,創造輕鬆幽默的情境,但要搭配直白、明確的規則講解。另外輕度自閉症孩子需要透過預告、多次提醒、不同的情境及不同人的觀點提供,協助他們理解生活中的情境脈絡,並學習同理他人。Item 圖卡交換系統結合共享式注意力策略之溝通方案對增進無口語自閉症學生社會互動行為之成效(2022) 黃意茹; HUANG, YI-RU本研究旨在探討圖卡交換系統結合共享式注意力策略之溝通方案對增進無口語自閉症學生社會互動行為之成效。研究方法採單一受試研究法之跨行為多基線設計,以一名經新北市鑑定及就學輔導委員會鑑定之國中階段無口語自閉症學生為研究對象,以社會互動行為中的「跟隨指示下進行要求行為」、「要求行為伴隨眼神交替」、「以手指物回視引起注意完成要求行為」為目標行為,由研究者記錄學生在三個目標行為的反應正確率,以視覺分析進行資料處理,並請家長及治療師填寫回饋問卷,以了解本教學方案實施後家長與治療師對於方案的質性回饋,本研究結果顯示:一、圖卡交換系統結合共享式注意力策略之溝通方案對增進無口語自閉症學生社會互動行為有立即效果。二、圖卡交換系統結合共享式注意力策略之溝通方案對增進無口語自閉症學生社會互動行為有維持效果。三、圖卡交換系統結合共享式注意力策略之溝通方案對增進無口語自閉症學生社會互動行為之成效具有正向的質性回饋。本研究綜合上述研究結果,提出對未來研究與自閉症社會互動行為教學提供相關建議。Item 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COVID-19)疫情下國小資優生的自主學習能力與遠距教學滿意度之關係研究(2022) 靳家姍; Jin, Chia-Shan本研究旨在探討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COVID-19)疫情期間國小資優生的自主學習能力與遠距教學滿意度之現況,比較不同背景變項國小資優生在自主學習能力與遠距教學滿意度之差異,並進一步探討自主學習能力與遠距教學滿意度之相關,以及自主學習能力對遠距教學滿意度之預測情形。本研究採問卷調查法,研究對象為臺灣北區的國小一般智能資優班的三到五年級學生。以翻譯自韓國Kim與Lee(2018)的「國小自我導向學習能力測驗」,與改編박현정與정선주(2020)的問卷而成的「國小資優班遠距教學滿意度調查表」作為研究工具。共發出465份,回收之有效問卷共390份,有效率為90.49%。透過SPSS 23.0將所得資料統計後,以描述統計、獨立樣本t考驗、單因子變異數分析、皮爾森積差相關與逐步多元迴歸分析進行分析。本研究所得結論如下:一、 COVID-19疫情期間國小資優生的自主學習能力為中上程度;資優班遠距教學滿意度介於「普通」與「同意」之間。 二、 COVID-19疫情期間國小資優生的自主學習能力中,平均得分最高的為「尋求幫助」,平均得分最低的為「時間管理」。 三、 COVID-19疫情期間國小資優生對資優班遠距教學的滿意度,得分最高為「教師教學」,得分最低為「系統平台」。 四、 不同「性別」、「年級」、「遠距教學經驗」之國小資優生在整體自主學習能力與所有構面「認知思考與後設認知」、「問題解決」、「內在動機」、「未來導向動機」、「自我效能」、「尋求幫助」、「物理環境管理」、「時間管理」上皆無顯著差異。 五、 不同「性別」、「年級」、「遠距教學經驗」之國小資優生在整體的資優班遠距教學滿意度與其所有構面「課程規劃與教材內容」、「教師教學」、「系統平台」上,皆無顯著差異。 六、 整體自主學習能力與整體遠距教學滿意度間有中度顯著正相關,各構面彼此間的顯著正相關程度則為低度至中度。 七、 自主學習能力中的「認知思考與後設認知」和「尋求幫助」可顯著正向預測遠距教學滿意度,預測力最佳的是「認知思考與後設認知」。 八、 國小資優生在遠距學習中所著重的重點為與多方的互動,上課內容是否有趣且具有質量,並能透過提問與被解答,以滿足他們對知識的渴望。Item 韻律線索對輕度自閉症兒童理解非字面語言之諷刺意涵的影響(2022) 陳倩雲; Chen, Qian-Yun本研究旨在探究韻律線索能否提高輕度自閉症(簡稱輕度ASD)兒童理解非字面語言之諷刺意涵的表現。採因果比較研究和準實驗研究的設計,研究對象為20名輕度ASD兒童與20名一般發展兒童,總計40名8-12歲的國小中高年級學童。評量內容主要是為以自編的「非字面語言之諷刺理解作業」測量輕度ASD兒童和一般發展兒童在聆聽中性韻律線索和諷刺韻律線索時,對5種不同類型諷刺言語(「語意倒置」、「誇張」、「輕描淡寫」、「與先前對話不相關的回答」和「讚美」)的理解情形,並探究兒童對諷刺言語的理解表現可能與哪些因素相關。以混合設計三因數變異數分析和皮爾森積差相關進行資料分析,結果發現:一、輕度ASD兒童對諷刺言語的理解表現顯著落後於一般發展兒童。二、在理解諷刺言語時,兒童聆聽諷刺韻律線索時的表現顯著優於聆聽中性韻律線索時的表現。三、兒童在「誇張」和「與先前對話不相關的回答」之諷刺言語類型中的理解正確率較高,在「語意倒置」、「輕描淡寫」和「讚美」之類型諷刺言語中的理解正確率較低。四、當檢驗不同組別與不同韻律線索對不同類型諷刺言語之理解表現的作用時,結果發現其之間並無相互的影響。五、當檢驗不同組別與不同韻律線索對諷刺言語之理解表現的作用時,能發現其之間無相互的影響。六、當檢驗不同組別對不同類型諷刺言語之理解表現的作用時,發現其之間無相互的影響。七、不同韻律版本、諷刺類型在諷刺言語的理解表現上存在交互作用。在「語意倒置」、「輕描淡寫」和「讚美」類型中,兒童聆聽諷刺韻律線索時的表現顯著優於聆聽中性韻律線索時的表現;且無論聆聽中性韻律線索或諷刺韻律線索,兒童對不同類型的諷刺言語之理解正確率都會有顯著差異,但聆聽諷刺韻律線索時,各諷刺類型之間的正確率差異較兒童聆聽中性韻律線索時少。八、在諷刺韻律版本中,兒童對諷刺言語的理解表現與其整體的溝通能力、語法能力、敘說凝聚性能力、開啟話題能力、刻板化的語言能力、情境能力、非口語溝通能力和興趣能力均呈中度的相關,表示以上能力越好,兒童聆聽諷刺韻律線索時理解諷刺言語的能力也越好。綜此,本研究建議在輕度ASD兒童日常溝通訓練或教學中,加強其對口語韻律線索之覺知,並且可在對輕度ASD兒童使用諷刺言語時,加強並突顯諷刺之韻律線索,以助於其能正確理解說話者之諷刺意涵。Item 國小資優學生自然領域獨立研究技能量表之編製與檢驗(2022) 吳敏綺; Wu, Min-Chi本研究旨在發展適合國小資優學生之自然領域獨立研究技能量表,以作為評估國小資優學生在自然領域獨立研究技能表現之工具。本研究首先透過文獻探討,探討獨立研究與科學探究的基本理念與內涵,並參考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資賦優異相關之特殊需求領域課程綱要與美國科學促進協會提出的科學過程技能以編擬量表試題,經過試題分析、探索性因素分析、驗證性因素分析及信度分析,最後形成「觀察思辨」、「規劃運用」、「歸納推斷」三個因素;總量表信度(Cronbach’s α)為.93,共23題的自評量表。正式施測從北區、中區、南區挑選合適之國小資優學生,有效樣本數共455份有效問卷。研究結果顯示: 一、自然領域獨立研究技能量表具有良好信度及效度。 二、國小資優學生在自然領域獨立研究技能有正向表現。 三、在自然領域獨立研究技能表現上,六年級學生在「歸納推斷」技能比五年級高。 四、有無獨立研究課程及有無自然領域獨立研究作品在表現上無顯著差異。Item 比較圖卡交換轉換到語音裝置和直接使用語音裝置在建立低口語自閉症成人的溝通成效差異之研究(2022) 蔡宇晨; Chai, Yee-Cheng溝通是人類在群體生活中非常重要的能力。有效的溝通能使人際互動產生正向之循環。無法有效溝通是自閉症族群常見之困難,特別是當溝通困難者到了成年,依然無法隨心所欲做溝通表達時,這對其身心健康有一定程度的影響,甚至會衍生出行為問題。因此,找出適合的輔助溝通系統是至關重要的。近年來有不少研究在比較圖卡交換溝通系統(PECS)和語音裝置溝通系統(SGD)在成效上的差異,但目前還未有一致性的研究結果。本研究以單一受試多基線跨受試設計結合適應性交替處理設計,來比較先使用PECS習得至PECS第四階段句子結構再轉換到SGD ,抑或直接使用SGD從PECS第一階段到第四階段,這兩種介入在成效上的差異。成效差異的評量向度包含:(一)獨立要求的次數;(二)介入期間所需的提示量;(三)通過第四階段標準所需的教學介入次數。本研究在一間獨立的房間內進行,研究對象為四位低口語自閉症成人,其中一位因疫情未能進入介入期而中止。三位研究對象中有兩位在直接使用SGD的獨立要求次數比較高。三位研究對象中有兩位在直接使用SGD所需的提示量高於PECS轉換到SGD。研究結果顯示,PECS 轉換到SGD和直接使用SGD 在達到本研究中所設定從PECS第一階段至第四階段通過標準的教學嘗試次數並無顯著差異。值得注意的是,其中兩位研究對象在AAC偏好的選擇上都有改變。研究結果顯示PECS轉換到SGD和直接使用SGD在成效上並無顯著差異。Item 國中學習障礙學生家庭互動與自我概念之相關性研究(2022) 林佑庭; Lin, Yu-Ting自我概念對個體往後的身心發展與生活品質皆具相當的重要性,而良好的家庭互動對於自我概念具有正向的影響。本研究以家庭系統理論為主軸,將自我概念視為家庭功能並聚焦於家庭互動中親子與手足關係,探討學習障礙學生之家庭互動與自我概念之間的關係。研究者採用混合型研究法中的多重檢核設計,針對同樣的研究問題,同時使用量化與質性資料交互驗證和補充研究結果。藉由問卷調查了解學習障礙學生家庭互與自我概念之現況,並以描述性統計、皮爾森積差相關和簡單線性迴歸分析此現況以及家庭互動和自我概念之間的關係,再藉由半結構式訪談深入探討其內涵。問卷填答之對象為國中教育階段之學習障礙學生(N = 77),訪談對象為五位國一至國三的學習障礙學生。研究結果指出國中學習障礙學生知覺之親子關係現況是高關懷低保護的,父母的日常問候以及對學習障礙的了解可以促進親子關係;手足關係中庸,與非學習障礙學生的手足關係相似,雖有衝突但不至於敵視對方;社會自我概念現況偏高,青春期的學習障礙學生對家庭的依賴性仍高、學業自我概念則略低於中間值。在相關性的部分,親子關係與手足關係、自我概念的相關皆具有正相關且達統計顯著性;手足關係與自我概念具正相關未達統計顯著性,質性結果發現良好的手足關係可以增進學習障礙學生的自信。最後,研究結果發現親子關係對自我概念具有顯著的解釋力,正向的親子關係可以促進學習障礙學生對自我的看法。本研究為國內首次以障礙者的角度同時調查親子關係、手足關係以及自我概念現況之研究,補足了過去文獻少以家庭為背景探討學習障礙學生自我概念之不足處。建議在實務方面,家長及實務工作者可以藉由相關影片、書籍與演講增進對學習障礙的了解之外,於日常生活中也應多肯定學習障礙學生的優勢能力;在未來研究方面,可以納入不同背景的研究參與者,以探討個體的背景變項對家庭互動與自我概念之影響程度。Item 疫情期間聽覺障礙大專生參與實體團課與居家影片教學之有氧運動效益比較(2022) 郭鴻霖; Kuo, Hong-Lin疫情期間影片教學是常見的運動教學方式之一。該教學方式有使用字幕及可依個人習慣播放的特點,能彌補聽覺障礙學生在課程中因課程設計不良,以及聽覺的隱性障礙(被忽略的挑戰)導致學習品質受損。目前相關研究都提倡良好質量的有氧運動有助於體能培養,且疫情期間許多有氧運動教學以功能性訓練動作為設計,使大眾可以在居家空間進行。目前國內共有1,067位聽覺障礙大專生,本研究希望比較實體團課及居家影片兩種教學方法在「運動強度」、「動作正確度」及「課程滿意度」之教學成效,並控制口罩一變因。故有以下研究問題:一、聽障大專生在相同課程內容下,戴口罩與否及透過不同教學方法進行有氧運動時,所達的心率及運動強度是否不同;二、聽障大專生在相同課程內容下,戴口罩與否及透過不同教學方法進行有氧運動之動作正確度是否不同;三、聽障大專生在相同課程內容下,戴口罩與否及透過不同教學方法進行有氧運動之課程滿意度是否不同。研究為準實驗設計,立意取樣滾雪球法招募受試者,依教學方法及口罩分為:實體口罩組、實體無罩組、居家口罩組及居家無罩組共21人。以無母數分析得出研究結果:居家無口罩受試者在劇烈運動強度分鐘數達顯著高於戴口罩受者;實體教學在「兩次側併步」顯著優於居家組;實體組在教學因素、學習效果因素及整體滿意度上,顯著優於居家組,事後分析居家口罩組在學習效果、空間因素及整體滿意度顯著低於實體組。根據上述結果得知:口罩會影響劇烈強度分鐘數;實體教學對聽障大專生的有氧運動教學較具有優勢;聽障大專生對實體教學滿意度較高,對居家影片教學及戴口罩的滿意度較差。本研究建議需更加留意戴口罩進行有氧運動的學生;影片教學在關鍵動作及訣竅上,建議以慢動作方式處理,實體教學則可提供明確指示;在不違反防疫規定下,建議以實體教學不戴口罩的方式進行教學。Item 身心障礙學生適性輔導安置之現況與困境-以桃園市為例(2022) 林德昌; Lin, Te-Chang本研究目的旨在探討身心障礙學生適性輔導安置之現況與困境,以桃園市為例。本研究採用半結構式深入訪談,總計訪談國中端、高中端、承辦端共九位參與者,主要研究結果如下:一、適性安置的現況 國中特教教師除了需輔導學生生涯規畫外,也需要與家長、導師、輔導老師等相關人員合作處理報名業務。高中教師表示學生在高中的學習適應會受到障礙類別、學習態度、學習科目的影響而有所不同,人際適應也會因為障礙類別、個人特性與特質、教師特教知能等因素而有所差異。承辦端在適性安置的前端需負責簡章的制定,後端則需要處理資料收件與審查等業務,桃園目前因為剛回歸市立不久,許多制度還是承襲過往的方式進行。 二、適性安置的困境 國中資源班面臨學科抽離課程多、缺乏職業探索機會等問題,教師在輔導上也因為不具有輔導專業且對高中職不熟悉而有所瓶頸,學生與家長更是受到自我認識不足與公立迷思等限制,這些因素導致學生的生涯規劃並不完整。高中教師則發現適性安置學生普遍因為低分高就的問題導致與同儕在學習上落差過大,學習狀況的低落進一步影響學生的自我價值、人際適應狀況,且因為現行轉安置制度難以讓學生轉換跑道,造成學生在高中普遍適應不佳且休學率居高不下。現行制度也存在許多問題,目前制度並未提供國中端充足的高中職資訊,繁瑣的文書工作也造成老師巨大的工作壓力,安置缺額的侷限與不足更增加適性的難度;這些問題有些難以快速修正,有些則源自於體制瓶頸難以改變,例如:安置缺額、公私立特教資源差異、城鄉差距等等,這些體制問題形成一個個盤根錯節、難以調整的窘境,也讓適性安置的困境雪上加霜。三、適性安置下的調整與因應建議建議國中可以拉長生涯規劃時間、增加職業試探課程、進行輔特合作、鼓勵家長積極參與,透過這些方式讓學生可以獲得完善而周全的生涯輔導;高中方面,因為適性安置的問題並非一時半會可以解決,因此建議高中可以提供學習與人際上的支持,讓學生可以獲得足夠的特教支持;最後,因為部分制度問題源自於體制困境難以調整,因此建議承辦端在可調整之處進行改變,如協助國中端進行生涯輔導、將檢附資料精簡化、將安置決策透明化,透過這些制度的調整讓適性安置可以更加適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