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數學教師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llection
Browse
Recent Submissions
1 - 5 of 98
-
Item正複本數學試題對等性的考量因素(台灣數學教育學會、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數學系共同發行, 2021-10-??)為了改進教學,探討實驗教學的效果,需要有前測與後測的量表/問卷當作研究工具。有些量表,只有單一的題本;有些雖有正、複本兩種題本,然而有些設計是正、複本題目完全不相關,有些難易度不同。Reed(1987;1999)的研究提出四種不同的試題類型,本文以此四種類型,檢閱國內設計的數學解題量表,從量表中提出例子,並分析與評論。本文發現:有些正、複本量表中的題目是不相關的試題,有些是等價的試題,有些試題屬於類似題,理想上,正複本中的題目應該同構題的關係,也就是問題中故事情境不同,問題結構相同。因為問題中的故事情境不同,所以在解後測試題時,才不會變成是在解例行性問題;因為問題結構相同,所以正、複本的難度才不會差異太大,如此的正複本配對才能真正測出學生的解題能力,才不會誤判了實驗效果。再者,設計者也需要考慮到對稱題的難易度是否相當,更要洞察到問題結構,才能設計出有變化的同構試題。文末提供結語與建議以饗同好。
-
Item高中數學雙語教學之理念與作法倡議(台灣數學教育學會、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數學系共同發行, 2022-04-??)所謂「雙語」被概念化為共通語和目標語,本文所指的共通語是臺灣華語,目標語國際間習用的英語,而「語」包括了說與聽的口語,以及寫與讀的文字。本文提出一份倡議,它或許適用於其他學習領域或學習階段,但作者意圖針對普通高中的數學雙語教學,提出教育理念以及實踐作法的建議。此倡議的依據是文獻、作者的實務經驗,以及向語教學者和高中數學教師請教的結果,旨在兼顧宏觀的教育目標與落實至全國各所中學的可行性。文分五節:先簡述雙語教學的發展背景與四種基本模式,然後張舉理念並加以闡明,接著介紹華洋模式──它已經在大學的數學系裡實行很久了,可謂日文外來語片假名的中英雙語版;然後才補述作者在語言教育與學習方面的實徵經驗,作為本文倡議的背景與依據。最後提出實施方法上的建議。
-
Item數學探究教學對學生根號求值的概念發展及學習態度的影響(台灣數學教育學會、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數學系共同發行, 2021-10-??)本研究採個案研究法,以國中八年級學生 11 人為對象,針對根號求值的主題進行數學探究教學,探討數學探究教學實施的歷程,以及對學生數學學習的影響。教學過程學生採合作學習,教學策略以操作圖像、探究學習為主。本研究蒐集認知測驗及態度量表等量化資料,以及學習單、錄音錄影、訪談等質性資料,經過分析之後發現,探究教學學習保留效果良好,能有助於學生建構正確數學概念,且對學生學習態度有正向影響。
-
Item數學繪本教學對一年級小學生數學學習的影響:一項探索性研究(台灣數學教育學會、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數學系共同發行, 2021-10-??)數學繪本包含故事情節和數學知識,有助於將數學概念與生活情境融合起來。本研究旨在探索利用數學繪本進行課堂教學對低年級小學生數學學習的影響。研究對象是 73 名香港某官立小學一年級學生。透過問卷調查、課堂觀察以及學生訪談,研究發現數學繪本教學能提高一年級學生對數學概念的掌握程度,提升學生課堂專注力,還能夠提升學生的數學學習興趣,讓學生對數學課堂有所期待。研究也指出,實施有效的繪本教學需要考慮繪本內容的選擇、教師對繪本內容的剪裁和設計。
-
Item台灣、芬蘭與中國大陸國小一至六年級數學教科書代數佈題表徵之研究(台灣數學教育學會、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數學系共同發行, 2012-06-??)本研究採內容分析法以比較台灣、芬蘭與中國之一至六年級數學教科書中代數教材之佈題表徵(符號型態、文字型態、視覺型態、聯合型態)方式之差異。因此,本研究選取市佔率最高的台灣康軒,中國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以及芬蘭Laskutaito 教科書為研究對象。研究發現臺灣台灣(73%)與中國(48%)較偏重「聯合型態」之佈題,;芬蘭(78%)明顯偏重於「符號型態」之佈題;在文字型態之佈題方面,三套教材占的比重差不多,比例約為10%左右。此外,結果亦顯示芬蘭教材提供較多元的佈題方式,較能刺激學童思考,並增加邏輯推理能力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