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位論文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llection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73907
Browse
2 results
Search Results
Item 地震災害現址環境解說內涵之探討 -以921地震教育園區為例(2009) 葉凱翔; Kai-Hsiang Yeh摘 要 921大地震發生至今已屆滿10年,然而我們從那次的經驗中學習到了什麼?本研究擬探討當面對地震災害現址時,環境教育者如何透過解說,及地震災害現址所傳遞的內涵,提升民眾對減災與環境關懷的能力。本研究透過質性研究的方式,以「921地震教育園區」所保存的地震災害現址為案例進行研究探討。試圖透過解說來詮釋探討地震災害現址。最後藉由研究者在研究中的發現與現場經驗,對於地震災害現址解說的內涵與方式,提出具體建議。研究結果如下: (一)我國地震災害現址解說目前以科學教育為主軸,建議以環境教育目的為主旨,發展「關懷自然」、「環境永續」和「為下一代而努力」等多元面向之需求。 (二)地震災害現址環境解說內涵應發展「啟發學習地震災害知識」以及「習得防災技能」為主軸的解說內涵,並正確傳遞地震災害現址中的相關知識。 (三)地震災害現址環境解說內涵應發展「重視環境意識」與「喚起土地認同與關懷」為主軸的解說內涵,並傳遞地震災害現址中的人事物、環境背景及其重要性。 (四)地震災害現址實地進行環境解說時,可運用「提供親身經驗與真實故事」、「自然觀察」、「地震災害現場的反思」、「地震防災活動體驗與參與」的方式引導民眾,以啟發民眾對於知識的探求以及環境的關懷。Item 災害學習與災害韌性建構:以松鶴部落為例(2017) 葉凱翔; Yeh, Kai-Hsiang本研究關注重點為災害學習與災害韌性,以13年前受敏督利、艾利颱風接連侵襲而發生大規模土石流災害的松鶴部落為驗證,瞭解這幾年來松鶴部落居民的災害回復以及如何與災害共存之災害學習與災害韌性。本研究將松鶴部落的人與在地環境視為整體,藉以理解土石流災害影響松鶴部落民眾的過程為何,並探知松鶴部落居民如何建立其災害韌性與災害學習的方式。研究時徵求松鶴部落親身經歷過一次或數次土石流災害的29位志願的在地居民進行深度訪談,整理出松鶴部落民眾在這幾年間已具備哪些災害經驗與學習方式,並理解其如何與災害環境共存。研究結果發現,松鶴部落的受災民眾在災後均能理解人與環境互動的重要性,並能完整看待自然環境與社會環境的整體性。據此,本研究的結論為:(1) 松鶴部落民眾的災害學習方式,是一種與環境共存的災害學習方式。(2) 松鶴部落民眾的災害韌性,是一種以人為核心進而順應自然的災害韌性。(3) 災害學習是災害韌性建立的第一步。期望透過松鶴部落的案例,能做為災害學習與災害韌性相關研究之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