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促進與衛生教育學系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mmunity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18
在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衛教人有個綽號是健康寶寶。
比起其他科系的學生,“衛仔”們多了份對健康的強迫性關懷,上課時多了與老師的互動,而多元的學習方式,透過討論、表演、參觀…,甚至是 Call in、Talk Show 的展現,讓整體學習更生動。
環境的學習與刺激更是讓人憾動心弦:大安森林公園的音樂台、西門町和東區的燈紅酒綠街、中正紀念堂和市政府的台北燈會,還有更臨近國家圖書館、北市圖書館、台大、公館、台北火車站、光華商場…,當然還有師大夜市的異國風情。
Browse
Item 2001至2005年臺灣偶像劇呈現菸品及吸菸行為訊息之分析(2007) 李雪芳; Hsueh-Fang, Lee臺灣青少年吸菸率於2004年及2005年的調查顯示,曾有吸菸行為之國中生為27.0%,高中職生為41.9%,顯示出青少年吸菸問題之嚴重程度;而許多研究已指出媒體中呈現之吸菸行為已成為影響青少年嘗試吸菸之重要因素之一。因此本研究旨在瞭解2001至2005年於臺灣地區所播放受青少年喜愛之臺灣偶像劇中,關於菸品及吸菸行為訊息呈現之表面及潛在內容暴露情況分析。本研究採內容分析法進行,選取2001至2005年間,每年收視率為前三名之臺灣偶像劇為樣本,共計十五部偶像劇中出現421個鏡頭,並設計「臺灣偶像劇菸品及吸菸行為內容分析表」做為內容分析之研究工具。所得資料採用SPSS11.5套裝軟體進行量化資料分析。 研究發現:1.菸品及相關物品的鏡頭呈現比例為24.0%,平均出現時間為2.45秒。2.吸菸行為的鏡頭呈現比例為76.0%;平均出現時間為9.74秒。3.使用菸品時有15.6%伴隨著飲酒行為;使用菸品的角色大部分為配角、男性、領導性角色,且處於焦慮煩惱或是自豪得意的情緒中,而整體呈現出的角色正面形象多於負面形象。4.吸菸的男性角色多為配角、成年者、反派;女性角色則多為主角、青少年、正派。5.整體的菸品及吸菸行為訊息暴露情況僅在2002年時有大幅度的降低,但至2004年又呈現上升趨勢。但2002年及2004年呈現之吸菸行為鏡頭減少,取而代之為菸品及相關物品鏡頭的增加。 依據研究結果,建議未來研究可增加不同國家及年代之樣本數,並輔以文本分析進行分析;亦可提供教育者於媒體識讀教學設計之參考。Item 3D VR園藝治療對老人身心健康之探討(2019) 林宗毅; Lin, Tsung-Yi目的:因應養護機構之老人受限於天氣、溫度及場域等因素,無法持續從事各項健康促進活動,本研究擬融入任務科技配適模型(Task-Technology Fit, TTF)來設計一套3D VR園藝治療教學活動課程,以改善老人的健康狀態、生命意義(meaning in life)、知覺被看重(perceived mattering)、憂鬱感、與孤寂感(Loneliness)。 方法:本研究招募65歲以上老人,共計106人,分為實驗組(59人)與對照組(47人),實驗組需接受2個月(8周)的3D VR園藝治療課程介入,對照組則否。兩組各施測三次(前測、後測及追蹤測),分別於介入前、介入完成後、及介入完成後2個月進行第三次的問卷填答。採結構式問卷包含健康狀態、生命意義、知覺被看重、孤寂感、憂鬱感。問卷蒐集完畢後,以廣義估計方程式(Generalized estimating equation, GEE)進行統計及分析。 結果:本研究結的任務科技配適模式(TTF)相關變項之統計結果顯示,參與者多數練習次數為4次或5次以上。另在使用意圖、真實感(realism)、音效(sound)、互動性、及參與程度之結果均顯示參與者對於3D VR園藝治療課程之使用意圖甚高,且與使用次數的相關性達統計顯著水準;多元複迴歸分析結果顯示,參與程度與年齡為練習次數的預測因子。介入成效的部份,身心健康相關指標經GEE分析之後,結果顯示於課程介入後,健康狀態、生命意義、知覺被看重、孤寂感、憂鬱感等健康指標均顯著進步,顯示實驗組接受3D VR園藝治療課程之後,及完成介入後兩個月,其身心健康相關指標之表現均較對照組顯著進步。 結論:本研究為首創之3D VR園藝治療課程,有別於傳統實作之園藝療法,研究結果顯示參與者的健康狀態及各項生命意義指標上於課程介入後均有正向顯著進步,且追蹤測之部分也均有正向之維持呈現。本研究發展課程介入之各變項結果可供後續老人健康促進研究者借鏡參考,另可將本研究所研發之課程加以推廣,讓機構老人可以在虛擬實境中享受園藝活動的操作樂趣增加其生理活動與心理紓壓,成為一適合老人且具教育意義的健康促進工具。Item 3D VR園藝治療虛實結合活動對老人心理健康之探討(2020) 高美娟; Gao, Mel-Juan本研究旨在以探討3D VR園藝治療虛實結合對老人身心健康之成效。採準實驗設計,實驗組參與者為新北市某一私立養護中心之老人(平均85歲以上),共計31名,需參加八堂3D VR園藝治療虛實結合活動,對老人身心健康之探討,有教學人員5人協助;控制組參與者為新北市某私立養護中心之老人,平均78歲以上,共計31名,未參與任何園藝相關之活動。實驗組與控制組需完成3次問卷填答,施測時間點為活動前的前測、活動後立即後測、活動後2個月的後測。研究結果顯示實驗組老人的健康狀態、生命意義、知覺被看重、憂鬱感、孤寂感,經廣義估計方程式分析後,在控制年齡、教育程度、經濟狀況下,組別X時間之交互作用均達顯著(p<0.001);活動結束後2個月的後測,心理健康指標之表現均較於控制組顯著(p<0.001)。本研究為創新3D VR園藝治療虛實結合活動,老人先由3D VR虛擬園藝課程練習後,再進行實做園藝活動,參與者平均練習5次,使用意圖與參與程度、臨場感與互動性相關性分析結果顯著達水準(p<0.001)。透過研究期望能縮短老人對數位的科技的落差,並提升老人的身心靈健康,相信對於未來以機構老人為對象之3D VR來輔助健康促進的研究會有所助益。Item 3D VR沉浸式藥物濫用防制模組對於高中生預防藥物濫用之學習動機、評量與成效之研究(2020) 王詩文; Wang, Shih-Wen本研究以臺北市高中在學學生為研究對象,以預防非法藥物濫用為主要核心,融入科技學習與資訊教育,運用3D VR沉浸藥物濫用防制模組,增加學生學習動機及學習評量,進而達到藥物濫用防制預防成效。 本研究招募50名高中生,有效樣本共49人,體驗時間40分鐘,於活動開始前進行前測問卷填答,於活動後立即填寫後測問卷。使用SPSS for Windows version 23.0 及偏最小平方法進行分析,採用描述性統計、配對t檢定、單因子獨立變異數分析等分析活動前後之變化差異。 研究結果顯示,3D VR沉浸式藥物濫用防制模組之體驗不會因為性別、年級、家庭因素及是否體驗過VR的經驗,而影響其使用VR來學習藥物濫用防制教育之學習動機,而3D VR沉浸式藥物濫用防制模組之體驗教學,能顯著提升高中生對於預防藥物濫用之學習評量結果;藉由偏最小平方法結構方程模式(PLS-SEM)檢測可得知,臨場感顯著影響學習動機,學習動機顯著影響學習成效,而臨場感透過學習動機來影響學習成效也有顯著相關。 本研究進行3D VR沉浸式藥物濫用防制模組體驗教學後,高中生在學習評量有顯著進步,且可增加學生學習動機,強化學習藥物濫用知識,提升學習成效。未來能將此模式運用於其他成癮物質之預防教育(吸菸、飲酒、嚼食檳榔),或是發展以虛擬實境為基礎之青少年健康行為介入計畫,另也可提供給進行藥物濫用防制介入教育之縣市及學校單位,作為推廣的教材,運用創新科技融入教學,以增加學生學習動機,進而達到預防之成效。Item 3D VR虛實結合園藝治療對社區老人健康介入成效探討(2021) 范晶智; Fan, Ching-Chih隨著科技進步,利用科技引導老人學習及健康照護是重要的,園 藝治療已被證實為具有改善生心理健康之健康策略,本研究以3D VR虛實結合園藝治療探討對社區老人健康介入成效。 招募參與新北市社區整體照顧服務計畫C單位之社區老人為研究對象,共62人。實驗組32人介入8周3D VR虛實結合園藝治療。以自尊、憂鬱、孤寂、自我掌控、成就動機量表搜集介入前後對心理層面之成效;另以目標效果量表,評值參與後對技能、學習態度與行為意圖之影響,透過心率變異檢測儀,瞭解對生理層面之影響。對照組30人,參與一般健康促進活動。分別以描述性統計、卡方、t檢定及廣義估計方程式(GEE)檢定分析介入成效。 本研究結合科技,有別於傳統實作園藝治療,實驗組藉由3D VR虛實結合園藝治療提升自尊、自我掌控及成就動機,降低憂鬱與孤寂;對照組唯有自尊、憂鬱達顯著改善成效。 經廣義估計方程式分析,結果顯示介入後於自尊、孤寂、自我掌控及成就動機等變項均較對照組顯著進步。另透過目標效果量表反應可引發參與之社區老人會參考虛實結合園藝課程內容,有意願嘗試及持續園藝相關活動,生理量測心率變異度結果顯示,可提升副交感神經調節。 結論:3D VR 虛實結合園藝藝治療介入成效,透過主觀與客觀資料結果顯示,適合應用於社區老人,可作爲未來設計長期照護健康促進方案之參考。Item 50歲以上慢性病患者居家遠距醫療與遠端監控成效之網絡統合分析(2024) 楊蕙如; Yang, Huei-RuItem B型肝炎帶原者接受追蹤檢查行為影響因素探討-以某基金會肝炎篩檢活動帶原者為例(2010) 江素嬌; CHIANG, Su-Chiao摘 要 本研究為探討影響社區B型肝炎帶原者未能遵照醫囑規律接受追蹤檢查因素。針對其個人背景因素、健康信念、健康控握、B型肝炎知識及社會支持進行差異、相關比較,並預測其影響因子。研究對象取參加某基金會社區肝炎篩檢活動之B型肝炎帶原者273人分析,以郵寄結構式問卷調查。所得資料分析結果如下: 一、年齡、婚姻狀況、家人罹患肝病、固定就醫場所、肝功能檢查經驗、檢查前清楚自己患有B型肝炎、社會支持、B型肝炎知識、健康信念之嚴重性、有效性、障礙性與B型肝炎帶原者是否接受追蹤檢查行為間,有顯著的差異與相關。 二、年齡、婚姻狀況、家人罹患肝病、固定就醫場所、肝功能檢查經驗、檢查前清楚患有B型肝炎、B型肝炎知識及健康信念之有效性,為B型肝炎帶原者是否接受追蹤檢查行為之有效預測因子,預測力41.4%。 綜上,對未來促進B型肝炎帶原者健康之建議,除加強推廣全民定期接受肝炎篩檢基本概念外,落實社區高危險群長期追蹤管理,宣導正確肝炎防治知識,才能達到全民健康促進之境界。 關鍵字:B型肝炎帶原者、B型肝炎知識、社會支持、健康信念、追蹤檢查行為Item Factors Associated with Access to Healthcare for Infertility Problems under Taiwan’s National Health Insurance Program(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健康促進與衛生教育學系, 2015-06-??) 陳麗光; 施淑芳; 林陳立; 楊惟智; 郭耿南; Likwang Chen, Shu-Fang Shih, Chen-Li Lin, Wei-Chih Yang, Ken-Nan Kuo國內目前對於有多少婦女曾經因不孕症困擾而至全民健保體制內尋求諮詢或治療,以及對於該族群之相關特性並不是非常了解,因此,本研究目標為了解國內因不孕症困擾而求醫之婦女人數以及其社會人口學特性與相關疾病。本研究運用2005年全民健保承保抽樣歸人檔進行分析,篩選2005年1月1日年齡為20~49歲191,917位女性之資料,確認這些婦女是否在2005至2009年間就醫科別為婦產科,且門診處方、治療明細檔及住院醫療費用清單明細檔中其任一國際疾病分類號為628之就醫資料,再進行歸人分析。本研究估算曾因不孕症困擾求醫之婦女人數,並運用羅吉斯迴歸分析法分析與婦女尋求不孕症醫療之相關因素。本研究結果顯示,臺灣從2005至2009年間,有133,000位婦女曾被下不孕症之診斷。與婦女不孕症診斷相關的前三項就診次數最高的婦女疾病為月經異常病患及其他生殖道之異常出血、卵巢功能障礙、子宮頸、陰道及女陰之炎症。較高社經地位之婦女比低社經地位之婦女更可能尋求不孕症之治療。雖然臺灣生育率很低,但仍有許多婦女曾因不孕症之困擾尋求醫療協助。與不孕症相關之疾病以月經、卵巢、子宮頸及陰道相關疾病居多,建議未來推動病人衛生教育或健康促進計畫時,可強化婦女對於不孕症相關疾病之了解,或強調健康行為影響生育健康之觀念。未來可更深入了解不孕症婦女後續生育之狀況。Item K他命使用、衝動特質與憂鬱情形之相關研究:以高職夜校生為例(2015) 湯淑方; Shu-Fang Tang國內藥物濫用的問題有增多的趨勢,年齡層逐年下降、K他命的濫用是台灣目前面臨的嚴重問題,本研究目的在調查青少年是否因衝動性、獎賞敏感性與懲罰敏感性、憂鬱情況而影響其K他命濫用情形。研究對象為針對台北市高中職夜間部學生進行問卷調查,共計212份問卷進行分析。研究工具採用衝動量表(Barratt Impulsiveness Scale,BIS-11)、獎賞敏感性與懲罰敏感性量表(The Sensitivity to Punishment and Sensitivity to Reward Questionnaire,SPSRQ)、憂鬱量表(Center for Epidemiologic Studies Scale,CES-D),以SPSS 22.0統計軟體分析。研究結果發現高中職夜校學生中衝動性、獎賞敏感性及憂鬱與使用K他命有顯著相關(t=-2.774(210), p=.007; t=-3.319(210), p=.001; t=-2.769(210), p=.007)。衝動性、獎賞敏感性與憂鬱傾向能有效預測K他命使用行為(β=.043, p=.045; β=.121, p=.002; β=.045, p=.027)。本研究建議未來可以設計不同的認知功能調查,瞭解衝動性與大腦藥物機制的關聯,做更深入的探討,以及在青少年人格發展時,增強對藥物使用之認知或藉由相關課程的設計,以降低青少年因人格特質的影響而產生偏差或藥物使用行為。Item MammaCare與傳統乳房自我檢查衛生教育效果比較研究-以臺北地區技術學院女生為例(2006) 連美婷; Lien, Mei-Ting摘 要 本研究主要瞭解及探討「MammaCare乳房自我檢查衛生教育」與「傳統乳房自我檢查衛生教育」介入教學後,在「乳癌及乳房自我檢查的知識」、「乳房自我檢查健康信念」、「乳房自我檢查自我效能」、「乳房自我檢查行為意圖」與「乳房自我檢查技能」等五大部分之立即效果與延宕效果有無顯著性差異。 研究工具參考Champion的「乳癌及乳房自我檢查健康信念模式量表」,研究對象為臺北地區技術學院女生,前測與後測時有效樣本為65人(實驗組37人,對照組28人),後後測有效樣本為 57人(實驗組32人,對照組25人)所得資料經統計分析後得到以下重要發現: 一、 在未進行乳房自我檢查衛生教育介入前,研究對象乳癌及乳房自我檢查之相關知能,在「乳癌及乳房自我檢查知識」、「自覺乳癌罹患性」、「自覺乳癌嚴重性」與「自覺乳房自我檢查障礙性」、「乳房自我檢查自我效能」、「乳房自我檢查行為意圖」、「乳房自我檢查步驟正確性」、「乳房檢查乳房腫塊發現正確率」都不理想,顯示乳癌及乳房自我檢查衛生教育還有很大努力空間。 二、 MammaCare乳房自我檢查衛生教育在「乳癌及乳房自我檢查的知識」、「自覺乳癌罹患性」、「乳房自我檢查行為意圖」、「乳房腫塊發現正確率」等四部份的立即效果顯著的優於傳統乳房自我檢查衛生教育。 三、MammaCare乳房自我檢查衛生教育在「自覺乳房自我檢查障礙性」、「乳房自我檢查行為意圖」、「乳房檢查乳房腫塊發現正確率」等三部分的延宕效果顯著的優於傳統乳房自我檢查衛生教育。 關鍵字:乳癌及乳房自我檢查的知識、乳房自我檢查健康信念、乳房自我檢查自我效能、乳房自我檢查行為意圖、乳房自我檢查技能Item Newest Vital Sign 健康素養量表中文版之信效度檢驗與應用(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健康促進與衛生教育學系, 2010-12-??) 林純雯本研究旨在考驗Newest Vital Sign 健康素養量表中文版信效度,及其應用於幼兒職前教師之可行性。在考驗量表信效度階段,以205位民眾為對象,將所得的資料進行信效度考驗;在量表應用階段,以199位幼兒職前教師為研究對象,將所得資料進行統計分析。結果顯示,Newest Vital Sign 健康素養量表中文版具備二因子結構模式,Cronbach’s α係數為.653,再由邏輯斯迴歸分析發現教育程度是影響健康素養的主要因素。幼兒職前教師的健康素養因學制不同而有顯著差異,與科學素養呈顯著相關,顯示Newest Vital Sign 健康素養量表中文版對幼兒職前教師具有良好鑑別度,可作健康素養測量工具。Item The Development of Death Education Curriculum for the Elementary and Junior High Schools in Taiwan(健康促進與衛生與衛生教育學系, 1988-03-??) 黃松元Item The Diverse Evaluation Regarding Printed Health Education Materials between Breast Cancer Patients and Nurses by using Preliminary Structural Scale(2007) 黃幼馨; Huang, You- Hsing中文摘要 一份能讓人接近的平面衛教媒體應該是容易閱讀與了解的。許多研究指出,好的設計之平面衛教媒體應具備下列策略如:內容、語言、組織、編輯與印刷、插畫圖表與學習動機等。乳癌平面衛教媒體,大多出版內容針對早期診斷、限制殘障、復健或綜合以上三者來編輯。但是,極少相關研究針對病患與護理人員觀點,對平面媒體進行評價。本研究透過自編之結構式問卷進行調查,期能了解初步發展之平面衛教媒體評價問卷之適用性,及病患及護理人員對近五年乳癌平面衛教媒體之評價結果。 15位乳癌婦女,平均年齡為54.8± 5.7 (年)與15位平均年齡為30.7 ± 7.15(年)之腫瘤科或ㄧ般外科之護理人員為研究對象。運用編之結構式問卷分別對20份之平面衛教媒體進行評價,平面衛教媒體來源為衛生所,醫院,非營利組織基金會與網站。另外,在閱讀每份媒體後,依照一顆星至五顆星之標準給予總結性評價,最後,每位研究對象再依據個人需求,對平面媒體列出發展時應注意的優先順序。 病患組在20本平面媒體中的評分普遍高於護理人員組。病患組之評分結果趨向一致;相對地,護理人員間對於5本平面媒體評分不一致。再者,對於平面媒體之名次排序中,前三名媒體中僅其一兩組間名次相近,其餘序位有所不同;相對地,後三名之平面媒體序位在兩組間則趨向一致。這也顯示,病患和護理人員對於認定較差的平面煤體有相近的評價。在總結性評價部分,兩組對於平面媒體大多給予中上(3-4顆星)評價,僅護理人員對於數本媒體給予兩顆星。最後,在衛教媒體需求上,病患較注重內容與組織部份,但較不在意學習動機與圖表插畫。相反地,護理人員較注重內容與學習動機,較不在意組織與圖表插畫。本研究結果可提供未來媒體製作者在編製乳癌平面衛教媒體時之參考。Item The Hearing-Impaired Students' Responding Mechanism to Low Frequency Noise-Building up a Model(健康促進與衛生與衛生教育學系, 1988-03-??) 王老得Item WebQuest教學策略對國中生消費者健康介入之成效評量(2008) 陳修梅探討以「WebQuest」為教學策略的消費者健康介入計畫對八年級學生在消費決策過程因素(含需求確認、資訊搜尋、方案評估、消費衝動與金錢管理)及消費行為因素(含消費糾紛與處理與消費者新生活運動)的介入效果。 本研究採準實驗設計,以兩所立意選取的學校作為實驗分組的依據。兩組研究對象分別為苗栗縣兩所國民中學八年級學生。實驗組學生接受以WebQuest教學策略之消費者健康介入計畫,而對照組則不接受此介入計畫。 實驗組各變項後測得分優於前測,且達顯著性差異。此外,在計畫介入後,在控制前測成績下,實驗組在消費決策過程因素與消費行為因素各變項後測得分優於對照組,且達顯著差異。亦即介入計畫對消費決策過程因素與消費行為因素各變項具有良好成效。且對學生在瞭解課程內容相關知識,電腦技能增加,網頁搜尋能力增強,整理資料的能力提高、提昇網路探索學習的技巧等是有所助益的。 生活中消費行為處處可見且與每個人息息相關,而研究結果亦證實WebQuest介入方式對於消費者健康具有良好的介入成效,因此建議可用WebQuest介入方式來廣推明智消費之行為,並使其普及化。Item 一位衛生教育工作者的實踐知識與反思:用愛滋潤我的生命(2005) 蔡春美; Tsai, Chun Mei本研究的目的是探究我在從事愛滋教育工作經驗中,學習而來的衛生教育實踐知識,並描述實踐知識的發展歷程,及檢視我抱持的衛生教育知識視框及價值信念。 本研究採用的是行動研究的方法,以敘說的方式描寫、批判、反思、回觀我在這五年工作的行動歷程與經驗。從紀錄的事件內容或對我有重要意義的對話中,探尋當時我的情緒、想法及我的類似過去生活與學習經驗,或是我形成的價值觀,再後設、回觀事件的脈絡,並反映實務經驗的意義,最後歸納我學習到的實踐知識。 這五年走下來,從不同的教育宣導方式及與不同教育宣導目標對象的互動經驗,衝擊我對衛生教育原有的視框,解構再建構,型塑我許多的實踐知識與理念。我的行動歷程從我自認是專家卻尷尬不知道怎麼做(像是個尷尬的生手),到戰戰兢兢的尋找一種標準的、好的做法(像是個焦慮的新手),到變成學習者做做看錯了再說(像是個萌芽的黑手),到發展新的工作模式有信心的做(像是個新生的舵手),最後到不知為何而做(像是個衝突的射手)。 行動歷程中我看見:第一,衛生教育可再多增加社會學及人類學的眼光及人在情境中的觀點,並觸及對社會多元文化的瞭解。第二,與感染者的服務與互動經驗,讓我在專業位置上有了位移,放低自己成為教育者及助人者的位置,可以增強目標對象的權能。第三,我的衛生教育理念不再以規訓、倡導為首要目的,也不再著重教學活動必須有許多教學技巧,而是先與目標群體建立關係,瞭解他們的次文化,再一起和目標群體尋找接下來的方向及介入時機與策略。第四,教育的現場千變萬化,不能全然地仰賴事先預測及準備的標準化工具和教案,教學者應該可以隨時保持彈性及情境的敏感度,時時檢視自己的主體經驗及價值觀。第五,我和「被教育者」在教育歷程中彼此無時無刻教育著對方,看見彼此的主體性。第六,教學者的立場是在學習者需求之下,協助學習者接受與理解學習者想知道的,並作為資訊提供者。第七,衛生教育工作者應能不迷失在實證典範的洪流中,建立在地化、行動化的衛生教育模式。第八,教學者保持與其他教學工作者的交流與分享,可以隨時檢視自己的教學信念及分享彼此的教學經驗。第九,愛滋教育運用肢體潛能、經驗式的教學法,著重教學中的情境因素,可以更瞭解目標對象的價值觀。第十,愛滋教育應從如何與感染者建立和平共處的生活空間談起,並從生命意義著手。 我的行動經驗的處遇也反映出我在公務體系、衛生教育專業位置、愛滋領域次文化、衛生教育在衛生行政的處境。公務體系重視的是階級制度的權威,及權力結構內的人和。衛生教育在重行政輕實務、以大量快速及行銷策略為主的衛生行政體系中,逐漸轉變至夾縫中求生存的位置。愛滋次文化中,感染者與愛滋工作者,容易因情境因素,陷入兩難症狀或噤聲中。 最後我以「從公主脫掉高跟鞋開始」的故事作為本論文的結尾,用高跟鞋隱喻專業的位置及權力,用宮廷代表我所處的境遇文化,期待增加自發性想像的空間及未來的行動力。Item 七年級睡眠教育課程設計與發展-以臺北市某國中為例(2017) 馬慶宇; Ma, Ching-Yu研究背景:晚睡及睡眠不足是青少年常見的睡眠問題,且與其生理發展、心理、社會層面的健康有關,甚至會影響學業表現及提高成年罹患憂鬱症的風險。為改善青少年睡眠健康,國外已有校本之睡眠教育課程且證實可提升知識、增加睡眠時數,以及改善睡眠不規律之問題。然而,根據過去研究顯示學生於介入後仍難以維持好的睡眠行為。近年來,歐美國家更積極朝向結合行為科學理論或教育理論研發學校睡眠教育課程,反觀國內,目前並未將睡眠納入重點教學內容。 研究目的:本研究欲設計七年級學校睡眠教育課程並進行教學,評估該課程對學生日間嗜睡之影響,並透過課程評價,瞭解課程實施後,學生於每堂課所習得之睡眠知識與促進睡眠健康之自我效能改變情況。 研究方法:本研究為單組前後測實驗設計,課程設計乃參考過去文獻並透過質性訪談七年級學生及家長規劃課程初步內容,再依據需求評估問卷之結果修正課程內容。本研究透過立意取樣選取臺北市一所學校的三個七年級班級進行教學介入並評估課程實施之成效。本研究以生活技能為導向設計3堂睡眠教育課程,其中第二堂至第三堂課一周期間由學生實際執行改善睡眠行為實驗。本研究透過具良好信效度之兒童日間嗜睡量表評價課程介入之成效,並使用成對樣本t檢定評估學生在介入前後日間嗜睡程度的差異。此外,本研究亦透過自編問卷進行過程評價,包含睡眠知識與自我效能提升狀況以及學生對課程及教師之回饋。 研究結果:本研究研發之課程,第一堂課旨在提升學生對睡眠問題的覺察並瞭解睡眠的重要性,最後藉由小組討論,瞭解影響其學生睡眠之因素。第二堂課則是介紹睡眠質量,常見的睡眠問題,並教導時間管理技巧、睡前放鬆技巧,以及相關睡眠衛生策略。第三堂課則是請學生思考過去執行一週的改善睡眠習慣實驗之反思,並以小組討論過度使用3C產品之危害與改善策略。經過三週的睡眠教育課程教學,整體來說學生的日間嗜睡程度有顯著改善(n=66, p<0.001),且根據課後的過程評價中,亦發現在第一堂睡眠知識的教學後,學生在睡眠相關知識的得分有顯著提升(n=65, p<0.001),然而,在自我效能方面,本研究發現上完第一堂課及第二堂課後,所有學生對於執行有益睡眠健康之行動之自我效能未達統計顯著。 結論與建議:本研究所設計的以生活技能為導向的七年級睡眠教育課程,經教學介入後,確實可降低日間嗜睡程度。根據過程評價的結果顯示,經第一堂課程實施後,可顯著提升學生對睡眠的相關知識,然而,學生對於執行有益睡眠健康之行動之自我效能則並未顯著提升,究其原因可能是教學時間不足及學生在操作時間管理技巧或問題解決法後可能發現其它阻礙因素。因此,本研究建議未來課程內容中宜強化於練習時間管理技巧與問題解決法後,引導學生反思與改進,以提升學生執行有益睡眠健康之行動之自我效能。此外,在第二堂課與第三堂課的生活技能教學,可改以問題解決法的教學為主,找出可行的解決方法後,再練習時間管理技巧或自我覺察與自我監督等技巧,以提升學生落實改善睡眠習慣之信心。最後,建議未來宜鼓勵學生執行睡眠行為改變實驗,並邀請家長支持學生的行為改變實驗,給予適當的提醒,以提供學生執行睡眠行為改變實驗的社會支持。Item 三位精神病患者日常生活之個案觀察、訪問研究(健康促進與衛生與衛生教育學系, 1994-05-??) 吳就君; 黃淑英; 張麗玲Item 三種預防吸菸教學方案實驗效果比較研究--以台北縣某國中一年級學生為對象(2003) 高薏亭; Kao YiTing一、研究目的:本研究比較三種預防吸菸教學方案對國中生的吸菸知識、不吸菸態度、不吸菸行為意向、拒菸自我效能以及吸菸行為的影響。 二、研究方法:本研究為不相等實驗控制組設計,以台北縣汐止鎮青山國中一年級學生為研究對象,並分組進行三種教學方案介入。實驗組一接受教學方案一(菸害資訊教學),實驗組二接受教學方案二(菸害資訊教學+人際社交技巧教學),實驗組三接受教學方案三(菸害資訊教學+人際社交技巧教學+媒體分析教學),校內與校外對照組均不接受任何教學介入。介入前五組均進行前測,在三個月的教學介入結束後進行後測以瞭解教學的立即效果,資料處理部分以卡方分配與單因子共變數分析進行檢定。 三、研究結果: 1、前測結果顯示有吸菸經驗者約佔14.9%,但無人吸菸總量超過一百枝;有吸菸經驗者三分之二目前不吸菸,三分之一為偶而吸菸。 2、曾吸菸的研究對象第一次吸菸時間以小學六年級最多,約佔36.9%;半數第一次吸菸地點是自己家中,多在無聊、心情煩悶、壓力大時吸菸。 3、預防吸菸教學確實能顯著地增進實驗組學生的吸菸知識,實驗組一、實驗組二與實驗組三知識後測得分均顯著優於校內與校外對照組。 4、各組研究對象在不吸菸態度後測得分中,實驗組三顯著優於校外對照組,校內對照組顯著優於校外對照組。 5、各組研究對象在不吸菸行為意向後測得分中,僅實驗組三顯著優於校外對照組。 6、各組研究對象在拒菸自我效能後測得分中,實驗組三顯著優於實驗組一、實驗組二以及校外對照組。 7、各組研究對象在吸菸行為改變部分,由於吸菸行為改變人數過少,因此無法達到統計上的意義。 四、研究結論:本研究已證實預防吸菸教學對國中生的吸菸知識、不吸菸態度、行為意向與自我效能有正向效果。在整體教學方案效果比較方面,方案三的介入效果最為顯著,比接受方案一或方案二的教學效果較好,因此可推論綜合性的教學最能發揮教學效果。Item 三軍總醫院管理者、員工與病人對健康促進醫院的需求評估研究(2007) 張德明「健康」一直是民眾關心的議題,有健康的身體才能享受生活的樂趣, 延續事業, 實現夢想。過去一般民眾維持健康的方式,主要是早期診斷及治療。然而,影響健康的因素是相當複雜的,除了個人生活型態之外,環境對我們的健康更是影響深遠,例如:工作壓力、環境的污染、政策的規範、社會經濟狀況、醫療資源分佈等種種因素,都與我們的健康有密不可分的關係(McMichael, 1994)。正因為這些影響健康的危險因子,就潛藏在我們日常生活的場所當中,因此,世界衛生組織開始不斷提倡場所性的健康促進,期望藉由建立健康的支持性環境,讓我們得以改善環境中的健康影響因子,進而提昇我們的健康。醫療場所平日肩負維持大眾健康的責任,即自然負擔起健康促進的功能,並將醫院員工、病人、家屬以及鄰近社區居民列為對象(Mullen et al., 1995)。行政院衛生署為了掌握民眾健康需求的轉變,將健康促進列為重要的施政項目,其衛生政策的走向從注重醫療服務轉向促進健康, 期待發展健康促進醫院,然而, 其內容的規劃卻一廂情願的由上而下。本研究主要是在三軍總醫院, 臺北市內湖、南港、汐止區唯一的醫學中心, 嘗試推動健康促進醫院計畫,並以管理者、員工及病人為中心,由下而上的依自覺健康生活需求、支持性健康環境、健康促進活動三個面向評估他們的需求, 以作為選擇健康議題與策略規劃之參考。經過結構式問卷研究結果顯示: 許多健康促進活動因需求不同, 確應因人而異, 並進一步因人設事。在自覺健康生活需求方面, 七成以上的受訪對象無規律運動習慣,主因為工作太忙及沒有時間; 三成以上的受訪對象反映工作環境有二手菸; 一半以上的受訪對象有失眠的問題; 且研究對象罹患不同類型的慢性疾病; 受訪對象認為需改變生活型態主要為飲食、運動及生活作息。在醫院支持性健康環境需求方面, 五成以上醫院員工健康問題無法有效解決, 並期待醫師能積極主動衛教。員工更期盼管理者做決策時,能多傾聽各種意見, 開誠佈公,化解人際衝突。三總藝文活動, 滿意者低於五成,顯有加強空間。在醫院健康促進活動需求方面, 醫院在九成以上的民意基礎上, 應更積極推展健康促進醫院計畫, 唯宣傳宜再加強, 且應聚焦在養生保健、衝突解決、正面思考及人際關係等知識與技能。人際溝通, 外語學習, 時間管理及深造教育是推動學習的主流。而面對管理者及病人的高度期盼, 身為衛生教育專業人員, 應積極作為, 努力介入。結果並顯示電子及平面媒體在衛生教育中不可偏廢, 且應加強衛生教育宣傳資料的可近性, 並改善健康系列講座的內容。 三軍總醫院將利用此一研究成果, 積極有效的發展切中時弊的健康促進計畫, 並期盡早躋身世界衛生組織健康促進醫院之林, 扮演社區保護者與醫界領航者的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