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位論文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llection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73875
Browse
6 results
Search Results
Item 「分」與「合」──家政課實施分組合作學習之行動研究(2020) 許雅筑; Hsu, Ya-Chu團隊合作是現在教育所需培養學生具備的素養,另外在自己教授家政課操作性課程時常分身乏術與不得分組合作教學之要領,而造成分組後學生有搭便車現象,為改善上述實務狀況,運用分組合作學習概念提升學生團隊合作與服務領導素養,精進課程設計並提升教學效率,有以下四項研究目的:(1)實踐以分組合作學習概念設計之家政課程;(2)省思在家政課實施分組合作學習的歷程,持續修正;(3)探究運用分組合作學習基本手縫之學習成果;(4)探究學生在進行分組合作學習後團隊合作能力與人際關係的改變。 依據上述研究目的,本研究採取行動研究方式,設計並實施5週10節的基本手縫課程,以任教的7年級一個班20位學生作為研究參與者,進行課程行動研究循環,課程實施、反思,之後修正課程設計與引導方向,學生能夠透過小組合作學習基本手縫技巧,並逐步建立學生團隊合作與人際關係。透過蒐集質性資料,包含每週授課後教師省思札記、同儕教師觀課紀錄表、學生問題調查、學生訪談、學生學習感受、團隊合作與人際關係總回饋問卷以及學生學習歷程與成果,進行分析。 本研究結論有以下四點:(1)家政實踐分組合作學習概念中針對異質性分組與拼圖法二式的調整與省思;(2)實踐、省思、修正的課程行動研究精進課程設計,釐清教師信念;(3)運用分組合作學習,八成學生能掌握基本手縫之技巧;(4)學生在分組合作學習後團隊合作能力與人際關係產生正向的改變。 最後提出兩點建議,給欲以分組合作學習進行課程的教師參考:(1)教師應運用更多範例教導學生使用合作技巧;(2)分組合作精神應配合其他課程與活動持續深化與延續。Item 合作學習對學生學習成效影響之後設分析-以2005至2012年之學位論文與期刊為範圍(2013) 盧瑞珍; LU, JUI-CHEN本研究採用後設分析法探究合作學習對學生的學習成效有何影響,並進一步探討影響學習成效之變項,並分析其對合作學習的學習成效之影響。 本研究蒐集2005年至2012年及以國小、國中、高中職或大學為研究對象之合作學習相關文獻,經研究報告的七項納入準則進行篩選,最後篩選出76篇進行編碼。本研究採用Hedges 與Olkin(1985)的技術並選定固定效應模式進行後設分析運算,此外,以同質性考驗分析各研究結果之間的顯著水準和效果量大小是否有顯著差異存在,同時也採用Rosenthal(1991)建議 Fail-safe N的方法,檢驗出版偏誤對研究結果之影響。 研究結果顯示合作學習可提升學習成效,其中認知學習和創造力等成效之效果量為0.36、0.33,達到小至中度的效果;而技能、情意、社會行為等學習成效的效果量分別為0.51、0.55、0.63,三者皆達到中度以上之效果。 由於學習成效之效果量間存有異質性,故進一步探討調節變項,經同質性考驗後發現,研究樣本屬性類的四個變項(研究發表類型、學習階段、學習領域、樣本總人數)、教學實驗設計類的五個變項(合作學習的模式、教學實驗期間、每一小組人數、控制組的教學方法、實驗組的教學情境)、學習成效之評量工具類的兩個變項(評量工具產生的方式、評量工具之效度),對學習成效具有調節作用。最後提出建議予實務工作者及未來研究者參考。Item 合作學習STAD模式對數學學習態度與同儕互動之探討-以北縣一所國中為例(2010) 鄭秀珍本研究旨在編製和設計一個適合國中七年級實施合作學習之教學活動,運用學生小組成就區分法進行異質分組教學並瞭解其實施結果。希望藉由異質分組討論教學之實施,瞭解其對學生學習數學態度之變化與同儕互動之表現情形,並且探討國中數學教師對實施合作學習學生小組成就區分法教學的可行性、實施限制以及改進策略。本研究採質性研究為主,輔以描述性統計分析之個案研究,探討歷經十二週共計四個主題的合作學習學生小組成就區分法教學模式對33位學生學習態度改變與同儕互動表現情形。透過教學活動回饋單、學習自評表、小組成員互評表、數學情意與同儕互動表現問卷、訪談、教室觀察與教學錄影等資料,進行分析與質性詮釋。 研究結果發現:(一)實施合作學習學生小組成就區分法教學模式,能提升學生數學學習興趣;(二)實施合作學習學生小組成就區分法教學模式,對減輕學生的數學學習焦慮並不明顯;(三)實施合作學習學生小組成就區分法教學模式,對同儕互動表現有正面提升作用;(四)實施合作學習學生小組成就區分法教學模式,能促進班級團隊合作精神;(五)實施合作學習學生小組成就區分法教學模式,能發揮補救教學的功能。最後,研究者再依據教學上的反思,說明本研究之可行性與實施限制,並提出改進的相關建議。Item 兩種合作學習模式應用於國民中學綜合活動學習領域之個案研究(2011) 張巧薇本研究旨在探討「團體探究法」與「拼圖法」兩種合作學習模式應用於國民中學綜合活動學習領域,學生的學習情形與其在「問題解決能力」與「合作技巧」之關鍵能力表現情形。 本研究採個案研究法,以研究者任教的一所國中八年級共34位學生為對象,透過研究者的參與觀察、訪談紀錄、學生的學習單、學習回饋表、前後測量表資料進行質性詮釋與描述性統計分析,獲得以下研究結果:一、學生在團隊中能自行產生適當的領導者,並主動參與團隊工作;二、學生凝聚團隊向心力,懂得互助學習;三、學生提高學習動機,改善其學習態度;四、學生提升表達意見、尊重發言、表決爭議與服從多數等民主素養;五、學生認識自己的優缺點,提升其自信心;六、在「團體探究法」模式課程中,任務分工不均的現象明顯;在「拼圖法」模式課程中,分工狀況較均衡;七、在「團體探究法」模式課程中,小隊氣氛佳,同學互相幫忙與討論的情形明顯;在「拼圖法」模式課程中,小隊氣氛較差;八、在「團體探究法」模式課程中,學生覺得學習較困難,壓力較大;在「拼圖法」模式課程中,學習壓力較小;九、量化資料無法證明此兩種合作學習模式能提升學生的「問題解決能力」,但從質性資料中可得知能提升學生的「問題解決能力」;十、學生的「合作技巧」提升。最後,研究者再依據教學上的實施限制與自我反思,提出教學上的改進措施與未來研究的建議。Item 不同分組方式進行專題導向學習之研究 ―以綜合活動學習領域為例(2014) 李婉瑜本研究目的旨在探討不同分組方式進行專題導向學習之成效,並了解不同能力學生在認知、情意、技能的學習成效。採用個案研究法,以某國中八年級其中三個班級的學生作為研究對象,各班學生依據上學期綜合活動學習領域總成績分為高、中、低能力三個群組,三個班分別採混合能力與同質編組、S型異質編組及自由分組,以合作學習的方式,透過Evernote及Prezi等資訊工具融入,進行專題導向學習的課程,為求資料的客觀性,本研究以質性資料為主,學生自評表描述性統計資料為輔,前者包含學生學習日誌、學習單、專題成果、教師的觀察與訪談紀錄、檢核表等。依據研究目的進行分析,主要發現有下列五點: 一、混合與同質編組、自由分組在認知、情意、技能有明顯的學習成效。 二、S型異質編組,小組在認知層面的表現與個人的學習成效有差異,在情意與技能層面的學習成效不如預期。 三、低能力、中等能力學生在混合與同質編組、自由分組中有助於認知、情意、技能的學習。 四、在不同分組中的高能力學生,皆能達到認知、情意、技能的學習,但是S型異質編組的高能力學生,多擔任組長的工作,主導小組的運作及專題的探究,與組員多以單向溝通互動,承擔組內較多的工作任務。 五、小組的運作方式及資訊工具的輔助,皆會影響學生在認知、情意、技能的學習成效。 根據研究結論,分別對教師、未來研究者提出建議,期望能供進一步之參考。Item 「三一教學」策略融入原住民族語教學之研究-以桃園市高中體育班學生為例(2017) 羅瓊華; Lo, Chiung-Hua「三一教學」策略融入原住民族語教學之研究 -以桃園市高中體育班學生為例 中文摘要 本研究採取質性的行動研究,以桃園市12位高中體育班阿美族學生為主要研究參與者,透過「三一教學」即結合合作學習、協同教學以及同儕師徒制的教學策略融入原住民族語教學,並設計多元文化族語課程加以實施。 研究旨在透過行動研究取向之課程設計與教學實踐,採取訪談、觀察、調查、文件分析等資料蒐集方法,從課程建構與教學實施、教學策略、學生學習成效和族語教師專業成長四個層面,探究「三一教學」策略融入原住民族語教學的影響與實施。 研究結果如下:一、以協同教學、合作學習及同儕師徒制為教學策略,建構有助於原住民族語課程之教學模式。二、以「三一教學」教學策略,能提升學生學習動機與成效,並促進師生間正向的溝通與互動。三、多元文化課程可提升學生族語意識,培養同理尊重的態度,以及展現族群關懷的行動。四、實踐族語教學的教育行動可提升族語教師多元文化教育知能與信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