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位論文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llection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73875
Browse
4 results
Search Results
Item Phillip Brown對家長主義教育觀的省察及對臺灣十二年國教的借鑑(2024) 李大任; Lee, Ta-Jen本研究檢視政府推動十二年國教之教育理念、政策及教育現狀落差時,發現近年臺灣的教改困境,與英國學者Phillip Brown所關注的家長主義(parentocracy)教育現象相仿,因此試圖藉由探討Brown對家長主義教育觀衝擊教育體系之省察,反思十二年國教下臺灣之教育機會均等的發展困境。本研究回顧Brown所謂家長主義教育觀在英國的形成背景、梳理Brown對家長主義教育觀的理解與反思歷程、探討Brown回應家長主義的「理想教育觀」及其思想淵源。並藉由Brown對家長主義教育觀之反思論點,解析十二年國教下臺灣之教育機會均等的發展困境與家長主義教育觀之關聯,並提出具體的改革建議。Item 學校教師對108課綱的理解及其因應策略─以一所北部國中之教師為例(2023) 高國珮; Kao, Kuo-Pei隨著108課綱的實施,學校教師們也面臨著新的挑戰和壓力,因應核心素養教學教師該如何調整理念與方法,作為課程實施的主體和教學的執行者,教師對108課綱的理解和因應策略對於課程的實施至關重要。本研究先梳理符號互動論中的教師因應策略理論,以一所北部國中為研究場域,以符號互動論觀點描述教師對108課綱的因應策略。本研究目的有三,一是描述該校教師對108課綱的理解,二是描述該校教師的知覺中,該校針對108課綱所提出的工作要求,三是描述該校教師在面對108課綱的工作要求時,教師所遭遇的問題以及採取的因應策略。本研究透過質性研究法,透過深度訪談與文件分析進行資料蒐集,最終透過資料分析,歸得出以下結論:(一)針對108課綱的要求,教師大致有三種類型「課程的創新者」、「順從型配合者」、「儀式型配合者」。(二)「課程的創新者」對108課綱的理解為正向的,「順從型配合者」與「儀式型配合者」則抱持負面觀點。(三)三類教師對學校實踐課綱的要求「無感」,僅需做到交差而已。(四)「課程的創新者」的主要因應策略偏向影響型策略與問題取向策略。(五)「順從型配合者」多採順從型與保護型因應策略。(六)「儀式型配合者」主要採逃避退縮因應策略。(七) 三類教師的回應策略受自我與結構力量的影響,同時也顯示主體性。Item 李澤厚美育思想研究(2022) 徐雅薇; Hsu, Ya-Wei本論文主要在探討李澤厚的美學理論,及其對教育美學的啟示,美育實施的理論方法等。首先,審視十二年國教總綱中所提的「藝術涵養與美感素養」,綜觀十二年國教課綱下目前美育實施的方向進路。其次,介紹李澤厚的美學理論,其思想主要受到康德、馬克思、黑格爾影響,重要學說包含「自然的人化」、「積澱說」、「美感心理方程式」。再者,李澤厚的美育觀念此採廣義解釋,指人在人生中達成的最高境界,其具體實踐美育的方式,包括塑造永恆的「情感時間」、回歸生活的美育、善用審美方程式的指引、帶領學生認識審美意識與創作方法、掌握「形象思維」的創作規律、培養「形式感」及「敬畏感」的美育過程,以達成美育最高境界「悅志悅神」。最後總結李澤厚的美學觀對教育美學的啟示,包含「教育之美的本質」、「營造教育過程之美」、「教師角色」三部分分述。總結而言,李澤厚美學理論之貢獻與突破,包含重視「心體」而非「性體」、美學理論探究的重心放在「美的本質」、建構一個「以人為本」為目的的美學觀點、開創具中國文化特色的美學理論,在中國美學思想史上具有重要標誌地位。李澤厚的美學理論對台灣教育也有諸多啟示,他強調實踐、歷史性、文化脈絡、情本體的教育,應用美感心理方程式建構出美育實施可行方法、提升美育境界以達成全人教育、運用形式感、敬畏感、合度、形象思維、意境在資本主義時代,實施注重人情感本體的教育。Item 從教育的角度看教育:普通高中「文化基本教材」定位之辯證(2019) 呂雨珊; Lu, Yu-Shan關於高中國文課程「文化基本教材」存廢與否的定位問題,從95課綱實施後,至今尚無共識。因此本論文以「辯證法」釐清爭議本質,找出真正問題所在;並藉由分析目前人類所共同面臨的危機,反思教育者應有的教育視野。期盼這個從教育角度出發的觀點,能為文化基本教材找到更理想的出路。 本論文共分五章:第一章為緒論,第二章介紹文化基本教材的發展歷史,從五四運動時儒家地位產生變化開始,到國民黨遷台之初的政治氛圍,都是文化基本教材出現的原因。而教材本身的發展,可以95暫綱為基準,分為「中國文化基本教材」及「中華文化基本教材」兩期:前期除了陳立夫版本有一些疑義外,使用上大致平穩,沒有太大的問題;而後期則因政黨開始進行輪替,故文化基本教材亦隨之時存時廢,爭議也就難以平息。接著第三章及第四章,則分別梳理「保留文化基本教材」與「廢除文化基本教材」的支持者說法,以利將雙方觀點進行對照。到了第五章,再根據雙方論點進行分析與辯證,凸顯問題真正核心。在解決方案方面,先就目前人類所面臨的危機進行勾勒,並依照前述研究發現,對教育工作者未來運用文化基本教材給予視野和規劃上的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