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位論文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llection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73875

Browse

Search Results

Now showing 1 - 4 of 4
  • Item
    Phillip Brown對家長主義教育觀的省察及對臺灣十二年國教的借鑑
    (2024) 李大任; Lee, Ta-Jen
    本研究檢視政府推動十二年國教之教育理念、政策及教育現狀落差時,發現近年臺灣的教改困境,與英國學者Phillip Brown所關注的家長主義(parentocracy)教育現象相仿,因此試圖藉由探討Brown對家長主義教育觀衝擊教育體系之省察,反思十二年國教下臺灣之教育機會均等的發展困境。本研究回顧Brown所謂家長主義教育觀在英國的形成背景、梳理Brown對家長主義教育觀的理解與反思歷程、探討Brown回應家長主義的「理想教育觀」及其思想淵源。並藉由Brown對家長主義教育觀之反思論點,解析十二年國教下臺灣之教育機會均等的發展困境與家長主義教育觀之關聯,並提出具體的改革建議。
  • Item
    十二年國民教育之政策論述
    (2007) 陳盛賢; Sheng-Hsien Chen
    延長國民教育年限成為我國長久以來的教育規劃目標,本研究從論述基礎、歷史脈絡、政策文本等三個方向論述十二年國民教育。國民教育是現代性的產物,在「教育可以提升人力素質,有利國家社會發展」的前提下,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後,各國積極地進行教育擴張,延長國民教育年限。從德國、法國、美國、英國、日本等五個主要國家的國民教育發展可知,國民教育的發展可以分成四個階段,分別是基礎建構階段、制度建立階段、規模擴張階段與素質提升階段。 在各國教育發展的軌跡中,從「初等教育全民化」演變到「中等教育全民化」,再轉換到「高等教育全民化」,進而發展到「終身教育全民化」。因此我國自1968年推動九年國民教育後,歷經10位教育部長都曾提出不同形式的延長國民教育政策,用以解決升學問題與提高人力素質,而1990年代以後我國推動普設高中政策,亦讓我國後期中等教育已經呈現「準義務教育」的樣貌。 本研究以1990年至2007年的「十二年國民教育」為主要政策文本,探究整個十二年國民教育的發展脈絡、政策理念與規劃完成之政策架構。當前的「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政策文本從2003年形成雛形,到2007年2月27日正式提出,此政策經本研究歸納出,乃是「非義務、低學費、邁向免試」的國民教育。
  • Item
    全球化流動現象下跨文化教師身分認同之研究
    (2008) 黃依萍
    受到全球化趨勢影響,人力移動現象頻仍,多元文化的相遇與衝突使得「身分認同」成為重要的研究議題之一。本研究旨在關注跨文化教師的跨文化教學經驗為何、如何在異文化環境中建構其身分認同,以及跨文化經驗對其個人及教學的影響是什麼。本研究主要採取敘說探究的取向,以面對面深度訪談為主,現場觀察為輔進行資料的蒐集,為深入瞭解研究參與者所處的社會文化脈絡及教學環境,故將配合三位研究參與者的時間,至海外進行三階段的深度訪談與學校課堂教學的觀察。研究發現以「移動」和「認同」為核心,總結跨文化教師敘說的分析與詮釋,茲可分成兩個面向:(一)跨文化教師的移動意涵:跨文化教師的移動是基於其自身的選擇,移動既促成自我視框的重新調整,也帶來自我和教學的改變,三位跨文化教師任教位置均處於從亞洲異文化環境,仍可從其生命故事窺看全球移動的意義。(二)跨文化教師之認同建構:跨文化教師的認同建構是變與不變的動態歷程,當她們進入異地,原有想像的瓦解便是認同重構的開始,每轉換一次環境便涉及認同的變動,跨文化教師透過比較展現其認同的形貌,也可從她們的敘說中看見認同的轉變,跨文化教師的認同是多重且複雜的。最後,針對研究結論提出反思,包括研究侷限、研究啟示、以及未來進行相關研究的建議。
  • Item
    我國境內國際學校開放規範之研究
    (2017) 邱玉蟾; Chiu, Yu-Chan
    本研究旨在探討我國境內國際學校開放規範現況及問題,據以擬具建議,做為我國改進境內國際學校相關法規之參考。為達此目的,研究者建構一個開放規範架構分析模型,運用比較研究、檔案文件分析及訪談等方法,得出以下幾點結論:一、政府應以前瞻觀點重新定義我國境內國際學校。二、外僑學校開放規範應符合國際法。三、國際學校(狹義)市場開放規範應儘速制定。四、開放國內學校以採用國際認證課程方式辦理國際學校。五、長久以來外僑學校法規實務問題應一併改進。本研究跳脫現有外僑學校法規框架,所提出之改進建議非常具有前瞻性,所建立之「國際學校開放規範架構分析模型」對分析及比較各國的開放規範極有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