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位論文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llection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73878

Browse

Search Results

Now showing 1 - 6 of 6
  • Item
    高中資優生同儕關係與幸福感之相關探究-兼探人格特質的調節效果
    (2022) 高瑋; Kao, Wei
    高中資優學生若能保有良好的同儕關係,對個人有樂觀、正向的自我評價,且能瞭解及適切的應用其自身人格特質,便能提升自己的幸福快樂感受來因應社會外在的壓力,且能妥善地克服困難,以其順利的發展。因此,本研究目的在於—探究高中教育階段不同變項的資優生在同儕關係、幸福感及人格特質的現況與差異;其同儕關係對幸福感的預測力;及人格特質在同儕關係對幸福感之調節效果。研究樣本取自全臺灣北、中、南各地區,共900位高中資優生為研究對象,研究工具包含:「同儕關係量表」、「極短版中國人幸福感量表」及「五大人格特質量表」。研究結果顯示: 一、在同儕關係的部分,女性資優生的整體情形顯著高於男性;在整體幸福感的部分,男性資優生顯著高於女性;整體人格特質:神經質、友善性、謹慎性上女性皆顯著高於男性;不同年級在各量表上皆無顯著差異;語文資優類別之資優生在人格特質上,僅神經質高於數理資優班之學生;而北中南不同地區的差異情形,南區的整體同儕關係最佳,中區的整體幸福感情形最佳,不同區域分析為北區最為神經質、南區最為友善性與謹慎性。 二、同儕關係與幸福感呈顯著,存在著正的中度相關。人格特質與幸福感呈顯著,存在著正的低度相關。而人格特質與同儕關係呈顯著,存在著中度相關。 三、整體同儕關係及其友誼與社交焦慮兩構面皆能有效預測整體幸福感,其兩者皆對整體幸福感的預測擁有最佳的解釋力。 四、整體人格特質在同儕關係對幸福感之調節效果確實存在,其包含了外向性、神經質、開放性、謹慎性共四個人格特質皆具有顯著的解釋力,但唯獨友善性無顯著解釋力。 本研究並根據研究結果,提出在未來研究與教育實務方面上的具體建議。 關鍵詞:同儕關係、幸福感、人格特質、資優生
  • Item
    「ATDE創造思考教學數位設計」課程對國小資優生之創造力與創作表現之研究
    (2023) 許竣理; Hsu, Chun-Li
    數位設計課程能激發學生的想像力,進而引導學生多元的創造力與創意發想。本研究希望透過教學改變,藉由數位設計與分享資源,啟發學生創新思考的能力。本研究主要在探討「 ATDE 創造思考教學數位設計」課程對資優生創造力表現之影響。研究者服務於金門,相對於大都市的孩子,他們的資源是較為缺少的,利用科技縮短城鄉差距,這是身為離島資優教師的責任以及教學重點。由於適合國小的創造思考教學數位設計課程目前尚無前例可參考,因此研究者設計了一學期32周五個階段的數位設計課程教學,以了解資優生的學習情況及改變歷程。由於研究對象有限,只有12個學生,所以希望藉由以質性研究為主,量化研究為輔兩種資料,能夠更全面地看待研究的問題。量化資料主要依據陶倫斯創造思考測驗圖形版前、後測、創意繪圖作品前、後測與實驗教學完畢3D作品,資料以專家共識評量、各組互評的方式呈現,量化資料分析後經過平均數的比較、t 考驗與描述性統計分析,以作為學習歷程的分析參考,也是質性資料的客觀依據。質性資料蒐集主要包括:各階段學生作品、各階段學習評量、學生訪談、助理教師觀察記錄與教師省思日誌六大類,蒐集到的資料經過三角校正以提高信度與效度。本研究結論有三: 一、實施ATDE創造思考教學模式數位教學後,學童在創造力表現有明顯不同,提升了學童流暢力、獨創力、精密力等各項創造力。 二、融入ATDE創造思考教學模式數位教學策略,學童於課堂的表現是正向且有所進步的,在教學活動時有著高度學習動機,學習態度亦趨向正向積極,懂得發揮團結合作的精神,學會尊重與自我不同的見解,並欣賞別人的想法。 三、接受「ATDE創造思考教學模式數位設計」課程之資優班學生進行作品設計,能激發更多學習回饋,且能刺激學生作品的獨創性。 從研究結論來看,本課程設計教學有助於資優生創作力的具體表現。希望本研究能作為未來數位設計與創作力課程教學的研究參考。
  • Item
    國中普通生及資優生自主學習之調查研究
    (2022) 劉昌鑫; Liu, Chang-Hsin
    本研究為了解國中普通及資優學生自主學習之現況,並透過不同背景變項來分析普通及資優學生在自主學習現況的差異情形。本研究採用問卷調查法來收集資料,係以自編之「國中學生自主學習問卷」為研究工具。以北、中、南七縣市普通及資優學生為研究對象,共得普通學生247份、資優學生174份。研究結果運用SPSS統計軟體23版進行描述統計、t檢定、單因子變異數分析等統計方法,獲知以下結論:一、國中普通學生在自主學習內部因素平均值3.55,而在自主學習外部因素中平均值3.70,兩者皆屬於大部分符合到尚可之間,而普通學生外部與內部因素各層面相關皆達顯著。二、國中資優學生在自主學習內部因素平均值3.82,而在自主學習外部因素平均值為3.92,兩者皆屬於大部分符合到尚可之間,而資優學生外部與內部因素各層面相關皆達顯著。三、不同性別國中生於自主學習內在個人因素的技巧,及外在環境因素的師長支持皆有達顯著差異。不同學業成就程度國中學生於自主學習內在個人因素的動機、能力、個人技巧,以及外在環境因素的正向氛圍、師長支持、學習調整皆有顯著差異。四、普通與資優學生於自主學習內在個人因素的動機、能力、個人技巧,以及外在環境因素的正向氛圍、師長支持、學習調整皆有顯著差異。五、不同性別、類別、獨立研究經驗之國中資優學生自主學習的內外在因素皆無統計上的顯著差異。統合上述結果,針對整體教育、資優教育及後續研究提出相關建議。關鍵字:自主學習、資優學生、自我導向學習、自我調整學習
  • Item
    創造性戲劇教學對國小資優生創造力與人際溝通影響之研究
    (2006) 李秀姿; Li Shiou-Tzy
    本研究旨在探討「創造性戲劇教學」對國小資優學生創造力與人際溝通能力之影響。研究者以準實驗研究法之「不等組前-後測實驗設計」,研究對象為台北縣三所國小四年級資優生為對象,其中一所為實驗組,另二所則為控制組。實驗組接受為期進行13週之「創造性戲劇教學」課程,控制組則未接受「創造性戲劇教學」課程。 本研究的研究工具為「新編創造思考測驗」及「人際溝通量表」為評量工具。另以學習回饋問卷與教師教學日誌之內容進行資料分析,以瞭解受試者之創造力與人際溝通能力改變的情形。其結論如下: (一) 實驗組學生在圖形流暢力、變通力、獨創力及精進力的表現均顯著優 於控制組學生。 (二) 實驗組學生在語文流暢力、變通力及獨創力的表現均顯著優於控制組 學生。 (三) 實驗組學生在人際溝通能力之增進效果達顯著水準。 (四) 實施「創造性戲劇教學」課程後,實驗組學童對創造性戲劇教學頗為 肯定與喜愛,且大都能感受此訓練課程對於創造力與人際互動方面的助益。 研究者根據本研究結果,提出對未來教學及相關研究之建議。
  • Item
    國小實施資賦優異學生縮短修業年限現況調查研究
    (2008) 鄭綺瑩
    本研究旨在探究國小辦理資賦優異學生縮短修業年限的現況及其困難,了解未辦理縮短修業制度的原因,分析相關辦理人員就國小縮短修業年限制度對學生學習適應、生活適應造成的影響,探討引入其他縮短修業方式的可行性及對此制度的建議。 本研究以「國民小學資賦優異縮短修業年限實施現況調查問卷」為研究工具,採取分區立意取樣,選定北、中、南三區國小設有資優資源班與未設有資優資源班的學校共68所,針對特教組長(或承辦的行政人員)及資優資源班教師進行問卷調查,共得有效樣本特教組長68人與資優資源班教師67人,共計135人,就所得的樣本資料進行資料統計與分析,藉由分析的結果歸納成研究發現,並對國小縮短修業年限制度及未來研究者提出具體建議。 本研究綜合研究問題、研究結果與討論,將研究結論臚列如下: 一、國小辦理資賦優異學生縮短修業制度以「全部學科跳級」最多,申請人數以1人比例最高,主要辦理三年級跳五年級。其次為「免修課程」,申請人數以1~2人最多,申請科目以數學科免修最多。第三為「逐科(學習領域)跳級」,申請的科目以數學科最多,其次為社會科。 二、國小對於推行縮短修業制度的行政措施十分積極。尤其在鑑定程序、學生成績計算、學生特殊安置及強化普通班老師的資優教育知能上,更是重視。 三、國小辦理縮短修業制度主要的困難為「對於實施辦法認知不清楚」、「缺少鑑定工具」及「個別輔導計畫編寫困難」。 四、國小未曾辦理縮短修業制度的主要原因是「不曾有學生提出申請」及「對於縮短修業制度宣導不夠」。設有資優資源班的學校認為「普通班(或資優資源班)已經提供學生所需的加深加廣課程」,也是未辦理縮短修業制度的原因。未設有資優資源班的學校認為「對實施辦法認知不清楚」、「缺少適當的鑑定工具」及「不易安排符合學生需求的課程」是影響辦理縮短修業制度的因素。 五、國小辦理縮短修業制度相關人員認為縮短修業制度對學生學習適應有正面的影響,不論在學習成效或學習態度上均肯定縮短修業制度的功效。 六、國小辦理縮短修業制度相關人員認為縮短修業制度能提高學生自信心,增加與同等能力同儕交流機會、使學生人格更成熟並能適應各方面挑戰。 七、國小辦理縮短修業制度相關人員認為適合引入的縮短修業方式為課外活動、良師典範制、學分檢定、函授課程與同時註冊;不適合辦理的方式是混合年級。 根據本研究的發現與結論,提出對教育主管行政單位及資優教育工作者的建議,並對未來相關研究提供建言,期能提供實施縮短修業制度及學術研究等參考。
  • Item
    高雄市國中資優生的愛情態度認知與現況之相關研究
    (2005) 張志成; CHANG CHIH-CHENG
    摘 要 本研究旨在初探高雄市國中資優生的愛情現況及愛情態度,並探討資優生情緒過度激動特質與愛情相關因素及愛情態度的關係。為達上述之研究目的,本研究以高雄市國中二、三年級藝術才能/一般智能資優班學生為研究對象,就個人因素(性別、年級、班別、戀愛經驗、次數、持續時間長短、認識方式、對象的選擇、目前是否正在戀愛)及家庭因素(父母親的婚姻關係及對子女戀愛的態度)等變項,以「國中資優生愛情態度調查問卷」為研究工具,以問卷調查法來探討資優生的愛情態度,並以卡方、獨立樣本T檢定及皮爾遜積差相關進行資料分析。歸納之研究結果如下: 一、 以整體戀愛經驗情況來看: 1. 有戀愛經驗者佔全體人數27.9%。 2.因同班上課認識者佔有戀愛經驗樣本52.4%。 3.有74.4%之高雄市國中資優生以同校同學為戀愛對象。 4.三年級資優生有戀愛經驗的比例顯著高於二年級資優生。 5.女性資優生有戀愛經驗之比例顯著高於男性資優生。 6.來自其他類型家庭之資優生有戀愛經驗的比例顯著高於來自雙親家庭之資優生。 7.情緒量表得分高分組有戀愛經驗的比例顯著高於低分組資優生。 二、高雄市國中資優生的愛情態度探討(p<.05) 1. 高雄市國中資優生的愛情態度傾向「友伴之愛」。 2.男性資優生在「情慾之愛」、「友伴之愛」、「奉獻之愛」得分顯著高於女性資優生。 3.三年級資優生傾向「遊戲之愛」與「狂熱之愛」。 4.無戀愛經驗者具「現實之愛」;而有戀愛經驗者具「狂熱之愛」與「奉獻之愛」。 5.具情緒過度激動特質者傾向「狂熱之愛」與「奉獻之愛」。 6.戀愛次數為0次者,具「現實之愛」;戀愛次數三次以上者具「狂熱之愛」、「奉獻之愛」。 7.戀愛持續時間愈長,愈具有「狂熱之愛」。 8.目前正在戀愛者具「友伴之愛」、「狂熱之愛」、「奉獻之愛」;而目前無戀愛者則具「遊戲之愛」。 9.來自雙親家庭者比其他類型家庭者較具「現實之愛」。 三、情緒過度激動特質與愛情相關因素探討(p<.05) 1. 情緒量表得分高低與戀愛經驗、戀愛次數、戀愛持續時間、性別有顯著相關或差異。 2.而與年級、就讀班別無顯著相關或差異。 四、資優生的情緒過度激動特質與「情慾之愛」、「友伴之 愛」、「現實之愛」、「狂熱之愛」、「奉獻之愛」愛情態度面向達顯著的正相關。(p<.01) 五、研究者分析影響高雄市國中資優生愛情態度的因素包括:性別、年級、戀愛經驗、戀愛次數、戀愛持續時間、情緒過度激動特質、父母的婚姻關係等七種因素。 關鍵字:資優生、情緒過度激動、愛情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