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位論文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llection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73891
Browse
27 results
Search Results
Item 翻譯策略之演變:以《簡愛》中譯本為例(2024) 蕭棫旂; Hsiao, Yu-chi《簡愛》為英國作家夏綠蒂.勃朗特的著名代表作,自1847年出版以來,各國陸續推出不同的語言版本,時至今日仍是深受大眾喜愛的經典文學。在經典文學領域中,同一作品擁有多本譯本是常見的現象,隨著時代變遷和文化、語言的發展,不同譯者對於原作的詮釋會有所差別,採取的翻譯策略自然也會有所差異。因此,透過新舊譯本的比較,可以看出身處不同的時代背景如何影響譯文的呈現,以及譯本如何反映出當時代的語言規範和文化價值。本篇論文旨在比較《簡愛》首譯本與兩本現代臺灣中譯本之間的差異,採用文獻分析法,分析語料為1936年李霽野中譯本、2012年劉珮芳/陳筱宛中譯本和2013年陳錦慧中譯本,結合翻譯理論和英漢對比分析,檢視各譯本的譯文呈現及語言風格,並從詞彙和語法層次分析,歸納出臺灣現代譯本翻譯策略之演變。透過大量的譯例分析,可以觀察出首譯本和兩現代中譯本翻譯策略上不同的考量,李霽野的譯本受到所處時代詩學的影響,以保留原文形式為首,多採用直譯,注重對原文字詞的翻譯,行文脈絡可看出原文的痕跡;反之,劉珮芳/陳筱宛和陳錦慧的譯本則展現更為靈活的翻譯策略,意譯策略使用比例增加,融入更多在地化用語,針對中英語法的差異也有適時調整,以貼近中文的語用規範。筆者希望透過本次研究能更深入了解《簡愛》在不同時代背景下的詮釋和譯文呈現,為未來相關研究提供參考。Item 中國古裝劇字幕翻譯策略探討:以《羋月傳》為例(2024) 劉懿萱; Liu, Crystal在現今串流媒體興盛的時代,世界各地的觀眾能輕易接觸到來自不同文化的影劇內容,然劇集中各具特色的文化意象,向來都是譯者翻譯時的難題。在各式影劇中,中國古裝劇富含中華歷史及文化特色,在亞洲地區十分受歡迎。隨著國際文化交流日益頻繁,我們也越來越常看見古裝劇配上英文翻譯的字幕,將華語內容推向國際。本論文以中國古裝劇《羋月傳》(Legend of Mi Yue)作為分析文本,探討古裝劇的字幕英譯策略。研究者以功能對等、文本類型、和目的論等理論為分析基準,並將Halliday所提出的語域理論(Register Theory)與李運興教授提出的五種文化詞處理模式應用於字幕分析。分析項目分為三大項:「宮中習語英譯分析」、「文化詞英譯分析」,及「古文詩詞、成語比喻英譯分析」。在「宮中習語英譯分析」中,本論文從Halliday所提出的語場(field)、語旨(mode)、語式(tenor)等面向檢視譯文的翻譯品質與譯者的翻譯策略,並適時提出修改建議。在「文化詞英譯分析」及「古文詩詞、成語比喻英譯分析」部分,本論文則參照李運興教授的文化詞處理模式分析古裝劇節目譯者使用的翻譯策略。研究結果顯示,中國古裝劇劇情涉及不同情境、階級地位,以及語言風格,譯者應依各語境調整翻譯方式,才能盡可能傳達劇情及人物的話語特色。而在翻譯中國古裝劇中的文化詞及古文詩詞、成語比喻時,譯者應在傳達文化意義及方便觀眾理解間取得平衡,避免因過度直譯而導致譯文突兀難懂。Item 臺灣動畫電影配音翻譯中的臺灣國語—以《史瑞克》和《冰原歷險記》系列電影為例(2024) 林芫鴻; Lin, Yuan-Hung本土化翻譯一直是臺灣動畫配音的重要策略,片商在譯文中融入方言、流行語等在地元素,以此作為行銷手段吸引臺灣觀眾。1996至2015年間,臺灣政治環境的改變及伴隨而來的民族意識抬頭帶動了台語熱潮,同時期也出現不少臺灣國語配音的經典角色。本論文以該時期出品的《史瑞克》和《冰原歷險記》為研究文本,探討臺灣國語攜帶的人物特質、適合的角色類型,又帶來什麼戲劇效果,並歸納添加臺灣國語的配音翻譯策略。本研究發現,使用臺灣國語配音的角色多為喜劇角色(comic relief character)和主角的跟班(sidekick),性格傻氣討喜,為整部作品增添不少笑料;使用臺灣國語則進一步增強了這類角色帶來的娛樂效果,並讓臺灣觀眾倍感親切,但同時也容易加深臺灣國語的刻板印象。臺灣國語配音翻譯策略則可以分為運用臺灣特有的音韻特色、添加句尾助詞和感嘆詞、使用簡單台語詞彙和短語、塑造口頭禪等四大層面,讓角色對白更生動有趣,拉近觀眾與作品的距離。不過,現在臺灣國語已漸漸失去熱度,未來的配音譯者可能需要另尋其他可以吸引臺灣觀眾的口音。Item 電玩遊戲中譯英策略分析—以《少女前線》為例(2024) 郭宇舜; Guo, Yu-Shun自從電玩遊戲於1950年代問世至今,不僅硬體技術進步迅速,市面上的遊戲類型愈趨繁多的同時,遊戲產品也因為需進入全球不同國家的市場銷售,促成遊戲在地化產業的蓬勃發展,且近年來開發商為追求畫面品質與故事劇情,更是投入巨額資金進行開發,而在地化成也為開發商回收成本不可或缺的一環。此外,行動裝置的普及也使玩遊戲不再是家用主機及電腦的專利,然而卻鮮少有人對手機遊戲文本翻譯進行研究。因此,本研究將以筆者熱愛之手機遊戲《少女前線》中英文本為素材,套用功能學派及多位電玩翻譯研究學者的理論進行歸納,採用文本分析法探討其中譯英翻譯策略並分析背後原因。整體而言,分析發現《少女前線》為了能在螢幕尺寸較小的手機上呈現文本,譯入英文時常運用簡化策略,且影響了遊戲後期原文的撰寫策略,不僅如此,修正策略亦被廣泛應用來修正原文寫作失誤,避免英文版玩家遭遇理解困難,至於其他提及的翻譯決策及現象成因值得後續深入研究。Item 國軍準則翻譯策略初探:以《戰車排標準作業程序—指揮管制、戰術行軍篇》及《戰車排作戰教範第三章—攻勢作戰》為例(2024) 潘昱云; Pan, Yu-Yun本研究將從Nida(1964)的「功能對等」翻譯理論以及Newmark(1988)的「溝通翻譯」理論原則作為出發點,最後藉由廖柏森(2013)等學者所著《英中筆譯1:基礎翻譯理論與技巧》中所整理的翻譯策略來分析兩份摘取自《裝甲兵季刊》的國軍準則。希望透由本研究來分析翻譯國軍準則時可善用的翻譯策略並檢視國軍準則的翻譯問題,進而研擬出提升國軍準則翻譯品質的方法,以為日後軍事準則的翻譯工作提供些許幫助。研究首先將從「句法結構」及「文意表達」兩面向切入,研究兩研究文本常用的翻譯策略,並從分析常用翻譯策略的過程中,發現翻譯國軍準則會因語言差異、國情不同、譯者學經歷及時間壓力等因素出現翻譯問題,並藉此研究研擬出提升國軍準則譯文品質的方法。Item 《孫子兵法》英譯本翻譯策略之比較及軍事參考價值之初探(2024) 梁家瑋; Liang, Chia-Wei國軍與美軍之間的交流因全球局勢的變化而日趨頻繁。儘管國軍長官慣於引用《孫子兵法》作為戰略思想基礎,然而國軍卻尚未重視到《孫子兵法》英譯文之價值,導致傳譯人員時常以品質參差不齊的譯文進行翻譯,不僅無法準確地傳達國軍觀點,也可能扭曲長官原意,影響與美方的溝通效益。據此,本研究旨在透由紐馬克的文本類型與溝通翻譯理論、弗米爾的目的論,以及諾德的功能加忠誠原則,比較與分析格里菲斯所著之《孫子兵法》英譯本、哈里斯之《孫子兵法》英譯本,以及羅順德/鄭麐所撰之《孫子兵法》英譯本,俾利探究何者之譯文最具備國軍於軍事交流中的使用價值。為達到此宗旨,本研究不僅透過13位國軍上校長官,以問卷方式協助彙整出「國軍長官最常引用之《孫子兵法》詞句」,以聚焦本研究目的,更運用紐馬克之翻譯手法,分別針對翻譯策略、詮釋顯著差異之譯文,以及文化詞彙進行研析,以評估各譯者間譯文的差異對軍事價值之影響。本研究發現,就翻譯策略而言,格氏與哈氏之翻譯風格傾向直譯,而羅/鄭氏則傾向意譯;然依譯文的詮釋而論,格氏係三譯者中與國軍思想脈絡最相近者;而若以文化詞彙角度而視,羅/鄭氏的功能性對等譯法,則最能達到溝通效果,係最適合國軍於軍事交流中使用之翻譯手法。Item 臺灣電視劇《華燈初上》英文字幕翻譯研究(2023) 程筠雅; Cheng, Yun-Ya近年來串流平台興起,臺灣的電影、電視劇多了不同的播放管道,開始加上各種外語的字幕翻譯,以期將華語內容推向國際。自 2021 年年底熱播的《華燈初上》(Light the Night),除了有英文字幕,還有英文配音,是目前臺灣比較少見的影視作品,故作為研究文本。本論文以功能對等理論、文本類型、目的論為基礎,並統整出字幕、配音、對白的翻譯與創作原則,再蒐集劇中的文化詞實例來分析翻譯策略。其中,粗話先按照認知心理學家 Steven Pinker 的理論分類,再參考李運興教授提出的翻譯策略來分析;熟語等其他文化詞則參照 Gottlieb、Pedersen 的翻譯策略模型,並適時採用文化補償策略提出修改建議。此外,劇中角色會說國語、台語、日語,因此也會探討英文字幕和配音如何處理多語言混用的對白。研究結果發現英文版的對白使角色較不生動,也少了多元文化和語言混用的特色,相較於中文版顯得單一化。Item 崩落與窒息後的逆襲:奈及利亞文學中譯作品分析(2021) 林孟融; Lin, Meng-Jung本文根據《逆寫帝國》(The Empire Writes Back)與J. P. Vinay 和J. Darbelnet提出的翻譯策略分析奈及利亞作家阿契貝 (Chinua Achebe) 的作品Things Fall Apart與阿迪契 (Chimamanda Ngozi Adichie) 的作品The Thing Around Your Neck。筆者首先介紹研究文本、兩位作者的作品與三位譯者的背景,接著說明奈及利亞文學與後殖民主義的關聯,並進一步說明後殖民理論和翻譯的關係。本論文主要以兩大架構分析研究文本,分別是後殖民寫作架構以及J.P. Vinay 和 J. Darbelnet提出的翻譯策略,在這兩大架構的基礎下,筆者分析Things Fall Apart 的兩部中譯本 和The Thing Around Your Neck的中譯本中,三位譯者如何翻譯帶有伊博族特色的文化詞,其中包含宗教、食物、諺語… … 等。研究結果呈現三位譯者如何在源語文化和譯語文化之間的「第三空間」產出譯文,說明譯者如何在歸化與異化光譜兩端呈現伊博文化詞彙以及相關議題。最後結論說明譯者如何轉換文化色彩,並總結不同翻譯策略以及其背後的效果。Item 論電玩遊戲繁簡中文版的翻譯規範異同——以《Fallout 76》為例(2021) 黃宇心; Huang, Yu-Hsin近年來電玩產業活躍發展,越來越多遊戲開發商願意投注成本於在地化業務中,藉此拓展海外市場,電玩在地化產業也因此日益蓬勃。中國人口基數大,電玩遊戲市場潛力不容小覷,而台灣雖然人口較少,但玩家消費力驚人,使得不少遊戲開發商願意為出品的遊戲推出中文版。中國和台灣雖然同樣使用中文,但政經文化背景差異大,因此不乏有開發商願意為自家的遊戲分別推出簡體中文和繁體中文版。本研究以角色扮演遊戲《Fallout 76》的實際文本做為案例,透過圖里的規範理論分析簡中版和繁中版翻譯策略的異同。整體而言,簡中版譯文較具充分性,面對不同電玩在地化獨有的各種挑戰時,大多以緊扣原文的方式處理。相對之下,繁中版譯文較具可接受性,頻繁使用增譯、減譯、調動句型等策略,並較傾向使用台灣本土的措辭。透過本研究可發現兩岸不只政經背景差異大,電玩文化不盡相同,電玩在地化譯者使用的策略也大相逕庭,值得未來更深入研究。Item Grayed Skies and Sanguine Pools Annotated Translations of “The Cruelties of War” by Walis Nokan and “Eyes of the Ocean” by Syaman Rapongan(2021) 史天慕; Smith, Timothy L.本論文分析兩部作品的英文翻譯與註釋,分別是從瓦歷斯.諾幹所著之《戰爭殘酷》摘錄的四章,以及夏曼.藍波安所著之《大海之眼:Mata nu Wawa》的第一章。筆者在分析中探討翻譯臺灣原住民文學的選詞用字、研究與策略,與該領域的其他譯者及學者進行比較。
- «
- 1 (current)
- 2
- 3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