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位論文

Browse

Recent Submissions

Now showing 1 - 5 of 325
  • Item
    馬禮遜譯經與譯詩之研究
    ( 2021) 張雅媚 ; Chang, Ya-Mei
    倫敦會士馬禮遜(1782-1834)作為十九世紀首位來華基督教傳教士,從一開始就以「學中文」、「編字典」、「譯聖經」三項任務,作為在華活動的目標。從1805年接受宣教培訓起,至1823年完成六大部字典與聖經全譯本為止,他翻譯了大量的經典文獻。然而至今,他的經典譯著在譯史與文化思想上的重要性未能得到足夠的認識。本論文以馬禮遜的《神天聖書》、《詩經》與《養心神詩》作為分析與閱讀的文本,結合其他相關文獻,探討馬禮遜的翻譯觀念,以及他的雙向翻譯為跨文化理解作出的貢獻。
  • Item
    台灣現代文學中的異質性及其英譯:以王文興與舞鶴為例
    ( 2022) 陳湘陽 ; Chen, Hsiang-yang
    一九五〇、六〇年代西方現代主義導入台灣的契機,使台灣文學作家重新檢視以白話文為主的小說語言、反省在文學創作上力有未逮之處,進而開啟一連串的實驗性書寫,試圖塑造具主體性的小說語言,打破白話文書寫的窠臼。王文興、舞鶴可謂小說語言實驗最激進且最成功者,以自身創作理念及語言堅持為基點,打造主體性極強且極具異質性之創作語言,其作品於外譯至英語的過程中,遭遇多面向的翻譯難題。本論文試圖以翻譯理論定義王文興、舞鶴小說語言中的「異質」,並以不同理論框架及文本分析此「異質」在語言、文化及創作理念上更深刻之意涵,進而以王文興《家變》、舞鶴《餘生》二代表作為例,透過文化翻譯及少數文學翻譯觀點,探討當代台灣文學中的異質性在英譯過程中,經過語言及文化轉譯後的得失,以及突破之可能性。
  • Item
    從不同利害關係人的角度探討跨文化市場研究焦點團體口譯品質
    ( 2021) 李眉君 ; Purswaney, Priya Lalwani
    本論文之目的為探討質性市場研究的領域中,進行跨國消費者焦點團體訪談時,當參與的部分人士因語言不同有溝通障礙,而需要透過同步口譯員的翻譯服務,才能了解座談會討論的內容。隨著全球行銷的普及,焦點團體訪談 (也稱為座談會或Focus Group Discussion - FGD) 這個工具常被用來了解不同國家的消費者之行為及偏好。此論文將介紹FGD及其在國際行銷研究上的應用、在這特殊的跨文化場合中,同步口譯的獨特之處、口譯員在整個溝通活動裡所扮演的角色以及口譯的品質。本論文主要是研究在台灣進行的中文市調座談會(口譯人員負責中翻英同步口譯),但研究結果也可適用於任何國家的雙語FGD。本研究將深入介紹這種特殊的同步口譯情境,並一一分析參加此類溝通活動的不同參與者對口譯品質的要求。筆者將提出市調FGD同步口譯員所面臨的特殊問題和挑戰,以及使用者該如何評斷口譯員是否稱職。主要使用的研究方法為質性問卷調查;對象分為有多年經驗的市調FGD主持人、有經驗的市調FGD口譯員以及聽口譯員翻譯的終端客戶。另外因筆者本身即為具有二十年資歷的市調FGD口譯員,因此論文也包含個人觀察及與三位市場調查公司創辦人進行的深入訪談。三個研究問題為:(一)焦點團體口譯及國際會議口譯之比較;(二)口譯員、主持人及聽翻譯的客戶對口譯品質的期待;(三)給口譯員、主持人及客戶的最佳建議,讓市調FGD能夠消除語言的障礙,發揮該有的效益。研究結果發現準確性、清晰度和即時性是客戶和主持人對好的口譯品質最大的期望。這與以往關於口譯品質的研究類似。與會議口譯相比的獨特之處是FGD口譯員必須全程獨自進行同步口譯,整場座談會沒有口譯搭檔。筆者希望這項論文可以填補在國際市場調查焦點團體中口譯品質研究的缺口。此跨領域研究也希望能建立口譯研究及行銷研究之間的橋梁,讓跨國消費者焦點團體可以成為更有效的溝通交流和資料收集活動。
  • Item
    印尼佐科維總統政治性致辭稿作為新聞翻譯(印尼語—漢語)風格之研究
    ( 2021) 洪藹途 ; Adinda N. V. Hutabarat
    在印尼使用外語的報紙,如以英語為主,是Jakarta Post。而使用漢語的是國際日報新聞社和印尼商報新聞社。為了向國際讀者進行語言傳播,使用印尼語的政治性致辭稿被翻譯為外語。而政治性致辭稿中一個重要方面是風格(style)。以此,翻譯風格必須保證原文中的信息能正確地傳遞至譯文中。此論文旨在闡述翻譯風格能把原文中的信息更加正確地傳遞至譯文中的重要性。此論文為了分析其翻譯風格,在匯集及分析資料過程中是以定性或質性闡述性為主要的研究法,即將其研究資料在宏微觀層次上進行對比,並以政治性論述或言談為理論框架。為了分析其翻譯風格,其研究資料將在宏觀和微觀層次上進行對比。在宏觀層次中,即在IAID和Setnas ASEAN主題的致辭稿中,尤其其標題和開篇段落中,“恰到好處”因素的準確性是88.8%。在微觀層次中,所使用的表現風格(包括排比和重複、修辭設問和四字組合)都佔58.3%。仅次于民族風格 (22.2%) 和時代風格 (19.4%)。 佐科維的個人風格是以一位辛勤努力和“為人民服務”、接地氣或街頭民意、及遠見卓識的領導人而展現出來。筆者也發現一些不准確或失真的翻譯信息,都是以宏觀層次做為微觀層次的闡述背景。因此,譯者最終必須理解到在不同語言溝通中所進行的準確信息溝通將達成相互理解。
  • Item
    台灣中英自由口譯員初入市場概況初探
    ( 2022) 鄧欣亞 ; Teng, Hsin-Ya
    即有文獻針對自由口譯員的專業培訓、能力、就業力等方面已有諸多研 究,並探討以上面向與口譯員職涯表現與台灣自由口譯市場概況之關係。然而, 尚未有研究完整討論新手口譯員初期步入市場的時光。本研究旨在探討口譯員 如何從新手口譯員漸漸立足於台灣的中英自由口譯市場。研究專訪了十五位結 業於台灣翻譯研究所之現行中英自由口譯員。十五位口譯員於自由市場年資為 三到十九年不等。本研究採用紮根理論,透過訪談瞭解個人動機、打入市場方式和立足市 場定義之間的共同點和差異性。作者以"自由譯者市場同化性”模型做為理論架 構,透過紮根理論進行比較及概念化,進一步瞭解台灣中英自由譯者初入市場 之關鍵技能。研究結果顯示,除了最為基本的口譯語言能力,人脈經營能力、 人際互動能力、經營管理能力皆扮演重要的角色。市場新手利用關鍵技能進而 最大化運用多方接案管道 (前輩介紹、客戶介紹、其它工作介紹等),於建立口 碑同時消弭焦慮感,從而逐漸從市場新手蛻變為立足市場之自由譯者。此篇研 究更深入討論「立足市場」之定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