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位論文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llection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73891
Browse
3 results
Search Results
Item 印尼佐科維總統政治性致辭稿作為新聞翻譯(印尼語—漢語)風格之研究(2021) 洪藹途; Adinda N. V. Hutabarat在印尼使用外語的報紙,如以英語為主,是Jakarta Post。而使用漢語的是國際日報新聞社和印尼商報新聞社。為了向國際讀者進行語言傳播,使用印尼語的政治性致辭稿被翻譯為外語。而政治性致辭稿中一個重要方面是風格(style)。以此,翻譯風格必須保證原文中的信息能正確地傳遞至譯文中。此論文旨在闡述翻譯風格能把原文中的信息更加正確地傳遞至譯文中的重要性。此論文為了分析其翻譯風格,在匯集及分析資料過程中是以定性或質性闡述性為主要的研究法,即將其研究資料在宏微觀層次上進行對比,並以政治性論述或言談為理論框架。為了分析其翻譯風格,其研究資料將在宏觀和微觀層次上進行對比。在宏觀層次中,即在IAID和Setnas ASEAN主題的致辭稿中,尤其其標題和開篇段落中,“恰到好處”因素的準確性是88.8%。在微觀層次中,所使用的表現風格(包括排比和重複、修辭設問和四字組合)都佔58.3%。仅次于民族風格 (22.2%) 和時代風格 (19.4%)。 佐科維的個人風格是以一位辛勤努力和“為人民服務”、接地氣或街頭民意、及遠見卓識的領導人而展現出來。筆者也發現一些不准確或失真的翻譯信息,都是以宏觀層次做為微觀層次的闡述背景。因此,譯者最終必須理解到在不同語言溝通中所進行的準確信息溝通將達成相互理解。Item 吳爾芙的來世:論《達洛威夫人》的各種翻譯(2011) 李延輝文學家的肉身會衰老,但他們作品裡的精髓往往會隨著時間的淘洗,以各種方式「翻譯」,藉由另一種語言或表現形式流存下來,而這些「譯作」則成了班雅民(Walter Benjamin)所云原作的「來世」(afterlife)。吳爾芙(Virginia Woolf)為二十世紀女性主義作家的先驅,以意識流的技巧獨樹一幟,其纖細、敏感的寫作方式則反映出英國現代主義的精神。在中文世界中,白先勇於二十世紀六0年代發表了短篇小說〈遊園驚夢〉,該小說無論就結構、技巧、主題而言,均師法吳爾芙的《戴洛維夫人》(Mrs. Dalloway)。九0年代開始,吳爾芙小說《歐蘭朵》(Orlando)及《戴洛維夫人》陸續改拍成電影。1999年,康寧漢(Michael Cunningham)出版了普立茲獎得獎作品《時時刻刻》(The Hours)。這部小說以《戴洛維夫人》為中心,串連三位女性生命中的一天,並於2002年搬上銀幕。本研究計畫延續筆者以與吳爾芙相關的著作、電影與中文翻譯為本,藉由解構翻譯理論,探討翻譯的「模仿」與「越界」問題。本計畫中所討論的翻譯不只是文字的轉換,更擴大至文學表現形式,以及將人物化為文字、影像的轉換,而這些議題也和吳爾芙作品中的現代性有關。Item 翻譯的信與達: 尋找平衡的過程(2005) 范大龍; Christopher J. Findler本論文著重討論筆譯活動(translation)中的直譯(literal translation)與意譯(free translation),作者首先提出各學者對直/意譯之看法,並討論此二概念於中國地區之發展、分析直/意譯策略之學習對作者的翻譯有何影響。此外作者也分析影響中翻英之種種因素,及譯者如何於筆譯之信(accuracy)與達(readability)間取得平衡。作者最後討論自己的筆譯方法及策略,並提出作者取捨這些翻譯方式的原因,翻譯原稿為蘇起之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