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位論文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llection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73864

Browse

Search Results

Now showing 1 - 10 of 179
  • Item
    自由憲政民主之當代挑戰:典範衰退之分析
    (2022) 葉耀聰; Yeh, Yaw-Tsong
    從1989年柏林圍牆倒塌至1991年蘇聯解體之後,自由憲政民主的蓬勃發展,而有日裔美國學者福山發表歷史終結論的看法。然根據自由之家統計,全球民主已出現連續16年的衰退,尤其中、東歐民粹主義興起及美國民主的衰退,使人開始懷疑自由憲政民主所建立起來的典範,似已衰微。其次,威權主義的崛起,如俄羅斯及中國,並沒有因民主化浪潮而走向自由民主,反而利用本身韌性而能與自由憲政民主體制抗衡,甚至造成威脅。本文的核心問題意識是:當代自由憲政民主典範,是否面臨衰退?如其典範衰退為真,主要面臨之挑戰為何?本文的論證邏輯如下:首先釐清自由憲政民主典範之內涵;其次說明其典範危機之浮現;再者,為求聚焦,本文採「內部挑戰—外部挑戰」分析架構,從內部主要挑戰之民粹主義及外部主要挑戰之威權韌性,分別進行探討;最後,分析自由憲政民主典範對前述挑戰之回應。本文的研究發現如下:第一,自由憲政民主除了開放性之外,尚具有動態不穩定特性,從而由內產生具非自由民主理念之民粹主義,侵蝕了自由憲政民主的常規;其次,威權大國(如中國)為維護政權所展現之韌性,不但對內能維持統治穩定性,還能與自由民主國家進行抗衡,從而由外威脅到自由民主典範。因此,自由憲政民主典範同時面對來自內、外部之挑戰。本文認為,有識之士有必要從其理論及制度盲點缺失,進行診斷進而加以更新改良,俾能在典範競逐中保有主流典範地位。
  • Item
    全球在地化之理論與實踐:以台視台語新聞為例之分析
    (2023) 郭于中; Kuo, Yu-Chung
    二十世紀末以來,「全球化」與「民主化」為全球兩大趨勢。諸多學者嘗試從不同面向解釋全球化如何影響人類世界,從而出現全球在地化的論述。本文旨在以台視台語新聞為例,分析全球在地化之理論與實踐。首先,本文紹述全球在地化理論及新聞全球在地化概念,包括:全球在地化之概念緣起、全球在地化之概念意涵,以及全球在地化之理論觀點與理論之批判,進而歸納新聞全球在地化之分析策略,包括:全球與在地化新聞並重,在地話語呈現國際新聞,與在地話語轉譯國際新聞。其次,探討台視台語新聞製播之脈絡分析,包括:台灣台語新聞之發展脈絡,台視台語新聞製播近況,與台視台語新聞各階段特徵。復次,本文分析台語新聞在地話語呈現國際新聞之策略與實踐,包括:台視台語新聞之全球在地化策略與實踐方法,並以Robertson理論檢視全球在地化策略與實踐。接著,論述,台視台語新聞在地話語轉譯國際新聞之分析,分別為台語新聞全球在地化特徵之分析,台語新聞全球在地化內容之分析,從全球在地化現象檢視台語新聞。 結果發現,從全球在地化的理論來檢視台視台語新聞之實務,台視台語新聞符合全球與在地化新聞並重、符合在地話語呈現國際新聞、符合在地話語轉譯國際新聞等特徵;從台視台語新聞之實務來檢視全球在地化的理論,發現台視台語新聞的製播策略,符合全球在地化之理論;台語新聞的製播現況,符合全球在地化之實踐。
  • Item
    伊朗核政策分析:新古典現實主義理論的觀點
    (2021) 張念卿; Chang, Nien-Ching
    伊朗之重要性在於:中東地區什葉派領導國家,擁有天然氣與石油資源,扼控波斯灣之世界海上運輸要道。鑒於伊朗1979年爆發革命後,長期挑戰美國主導之中東政治秩序,加上伊朗以發展核能之名推行核計畫,爆發可能具有軍事用途之核武爭議,因而遭到美歐及聯合國制裁,引起伊朗軍方威脅封鎖波斯灣之報復行動等,致使伊朗核問題成為全球兩大核武熱點議題之一。因此,本文問題意識:第一,伊朗核計畫與核政策引發爭端原因為何?第二,伊朗核政策與其他國家之交互影響與結果為何?第三,伊朗有無製造核武之分析與發展為何?本文研究發現:其一,不論是國際或非國際層次,皆對於伊朗的核政策具有一定的影響力,現實主義理論各學派中,以新古典現實主義對於伊朗核政策最具解釋力,該學派先從國際層次探討,指出伊朗伊斯蘭教什葉派政權深具反美意識形態,復因伊朗發展核計畫及對區域之宗教、政治介入,長期面臨美國之政、經壓力,自然將美國視為伊朗最大之國家安全威脅來源,因而,如何應對美國在國際體系上壓力,是伊朗決策者最重要課題。其二,在非國際層次方面,國家、個人層次之四個中介變項中,以領導者對美國政策之認知,最能直接影響伊朗核政策之形成,最高領袖雖重視保守派戰略文化,卻同時保持政策彈性,另外革命衛隊之因素是伊朗核政策中最特別之中介變項,在所有政府機構中,是唯一具有擬定、執行自身政策能力之變項,因而能相當程度影響羅哈尼政府之核政策。整體而言,就伊朗政府有無製造核武之分析與發展之問題,以內賈德政府時期對國際環境抱持高度不安全感、堅信美國及其盟友以色列意圖顛覆伊朗,以及內賈德重用革命衛隊之立場,佐以內賈德不計一切代價發展濃縮鈾科技等的事實,可以發現內賈德政府最具有發展核武力量之意圖。羅哈尼政府上台後,鑒於美歐制裁衝擊經濟,伊朗強硬保守派擁核圖謀暫時受到壓制,然實際上仍盼保留核計畫,掌握濃縮鈾技術成果;目前羅哈尼政府雖仍以核子協議為重,且未明顯遭到最高領袖哈米尼之疏遠,然而,強硬保守派的勢力已因美國川普政府退出協議而壯大,革命衛隊更已適應國際制裁,以致立場趨於強硬,強硬保守派能否再受到抑制,成為未來伊朗核議題之重要變數。基此,本文研究建議:其一,鑒於美國拜登甫於2月上台,伊朗則將於今年6月舉行總統大選,而伊朗國內強硬保守派勢力上升,故拜登如欲在羅哈尼下台前在核問題上取得進展,時間較為急迫,因而必須關注美國會否加強與歐盟、俄國、中國互動,以避免伊朗核問題惡化之趨勢。其二,伊朗最高領袖年事已高,健康狀況不佳,尚未任命其繼任人選,故伊朗總統大選前可能參選人之政見、是否獲得哈米尼支持等,將是未來值得關注之重點。其三,未來一旦伊朗決定重新加入核子協議,羅哈尼政府將如何補償或滿足革命衛隊之損失與利益,方能說服革命衛隊配合羅哈尼政府,重新回到核子協議,將是觀察革命衛隊會否破壞伊朗重新加入核子協議之重要指標。
  • Item
    中國大陸憲法體系的法律全球化與在地化
    (2021) 林子玄; Lin, Tzu-Hsuan
    1978年中共開始進行改革開放,運用國家權力來主動支配法律的制訂並決定法律制度變遷的路徑與速度。在全球化的浪潮過程中,為了堅守社會主義的意識型態以及維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地位,藉由提出「依法治國」及「建立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法律體系」等概念,來加強維繫中國共產黨的合法性以及黨政關係之間的平衡點。中國大陸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後,面臨經濟全球化的影響,開始進行相關法規的立法與修正,以符合國際法律框架並與世界接軌。法律全球化的影響下,中國大陸憲法體系透過法治來規範和限制政府的公權力,並保護市場主體的經濟權利,從政策保障到法律保障,進而到憲法保障的位階。然而,為了避免受到西方資本主義價值衝擊的挑戰,以及有效維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毛澤東率先將馬克思主義與中國革命具體實踐結合起來成為「馬克思主義中國化」、鄧小平理論的創立到江澤民的「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形成,再到胡錦濤的科學發展觀,以解釋、解決中國現實經濟問題為出發點,對中國大陸現有的各種法律進行經濟分析即是中國大陸法律體系在地化過程。在中共改革開放和經濟發展中,政府和市場都扮演了重要角色。一方面是政府放權讓利和市場不斷壯大,另一方面,政府又非常積極有為,干預非常廣泛。從以「先行先試」到「可複製」、「可推廣」的創新立法制度經驗,推動經濟特區、自貿區與RCEP的設立,到習近平提出一帶一路的倡議,這些措施不僅契合發展中國家的現實需求,同時協助推廣中國大陸法治建設、中國模式的「在地全球化」的法治發展戰略。
  • Item
    兩岸電視新聞記者工作價值認知之研究
    (2021) 李曉玲; Lee, Hsiao-Ling
    近年來,中國大陸話語權在世界上佔有一席之地,加上全球化與數位化之下的訊息傳遞流動性高速且普及,更關鍵的,兩岸在經濟、政治、外交關係等各方面,連動性相當深,相關新聞報導為雙方正確了解對岸的重要窗口,因此,爬梳國家、電視台、記者於結構中的交互關係,國家規範與支配手段、電視台所有權與功能角色、記者身分取得與新聞產製流程,解析體制規定及現況與其背後的權力運作關係,如何形塑電視台記者新聞工作價值、認知及場域中的應對策略,是否影響或有多大程度影響產新聞製流程與結果,從中了解閱聽人接收的訊息內容如何被選擇、真實程度為何、真相有否較易遭有權力者掩蓋等情事,有助於閱聽人對兩岸電視新聞具思辨與批判的識讀能力。本研究採比較研究法、參與觀察與深度訪談,發現兩岸因政治體制不同,電視台之功能定位差異性相當大,記者在進入新聞職場前,對新聞工作的認知受其身處的國家體制、家庭、教育等影響,直到進入電視台後,會因國家及電視台規範、支配力量及程度、與新聞場域內的權力互動,形塑出抗爭、轉業、調整規避、接受、內化、自我審查等應對策略,進一步影響其新聞工作價值認知並呈現於報導中。
  • Item
    台灣長期照顧2.0:政策行銷觀點之分析
    (2020) 林昇德; Lin, Sheng-Der
    本研究運用政策行銷觀點來分析台灣長期照顧2.0。作者利用自定4個構面的行銷組合,在考慮外部環境因素下,分析台灣長照2.0政策之政策內涵、人力資源、財務資源及形象宣廣四面向。 研究使用文獻分析法,在擬定行銷組合和瞭解政策內涵上特別有用;也使用深度訪談法,針對公部門、專業人士、民間機構(服務提供者)、長照使用者四個類屬之資訊豐富個案進行訪談,該研究法在理解人力資源、財務資源和形象宣廣上特別有用;也運用優劣分析法和政策分析法,對訪談結果進行分析並提出政策建議。 研究發現長照2.0有許多劣勢和威脅,據此提出政策建議:多元化人力來源並建立證照制與人力資源資料庫、統籌規劃培訓課程、詳明政府各單位權責分工、放寬差異化和多樣化服務提供方式、開放私部門分享長照業務、評估外籍看護納入長照體系、多軌化長照財源、行銷長照、從觀念宣導著手、以客戶為導向、主動出擊協助民眾取得服務資源、放遠未來如建立居家醫療體系、落實友善公共環境等。 此外,後續研究建議:對於剖析政府財源、制度收支,有賴更多文獻參酌,也可能需要較多財務上的專業知識。
  • Item
    體制差異與人權公約:兩岸落實CEDAW實踐經驗之研究
    (2020) 蔣大偉; Chiang, Ta-Wei
    《消除對婦女一切形式歧視公約》(CEDAW)之目的在提升婦女人權,其條文內容含括一切政治、經濟、社會、文化等權利並大量涵攝平等、自由、福祉與美德之思想,事實上對於一國之未來發展與走向有著長遠深刻的影響。 台海兩岸固屬同文同種,但政治體制的差異,易使彼此在諸多事務之主張上存在爭競與矛盾,雖兩岸政府在對CEDAW推動之表象上未見歧異,似認此一公約之內涵與政治體制無礙,惟深究其間仍能發現在難得的「共識」外,潛存差異而殊值探討。 本文以兩岸分治至今之婦女人權發展脈絡為軸,藉由聯合國對於CEDAW之重要決議或其所屬機構定期出版之相關報告,與其他著名國際組織、重要學術文獻及兩岸定期所提國家報告之研究成果,加以歸納驗證出理論性的通則及意涵。 經初步研究發現,兩岸皆相當重視婦女基本教育與提升教育品質,在婦女保健方面亦多點著力實踐,惟中國大陸對愛滋病防治數據未能即時公開;而女性參政權則因體制不同,為其中所顯差異較大之處;工作權和司法權則透過法律之制定均快速提升;另我國未規範提升女性婚齡,迄今屢受國際人權專家之質疑。 從研究結論觀察,兩岸對婦女團體長期培力的策略行動,不宜大量偏重於保護性或福利服務,而應以此為基礎,再以賦權女性為目標,方能達到女性與男性共治與分享決策的參與,同時建構強有力的監督機制,彰顯實踐之決心。 尤其女性優先參與教育決策的重要在研究中列為核心,是兩岸如何有效減少教育決策權力的性別傾斜現象及其所帶來的影響,保障女性教師在管理職位的比例,如何擬定適度具體的暫行特別措施執行標準,用以即時解決相類職務男多女少現象,厥為後續研究落實婦女權益之範疇。
  • Item
    聯合國氣候治理建制法制化與非政府組織參與之研究:以「氣候行動網絡」為例
    (2020) 周寶明; Chou, Pao-Ming
    氣候變遷為人類生存環境帶來挑戰與威脅,為防範其惡化,在聯合國的主導下,啟動了氣候治理建制,並完成法制化過程。其過程自1990年設立「政府間談判委員會」並展開氣候談判起,至2015年巴黎協商會議結束止,期間相繼完成《聯合國氣候變遷綱要公約》、《京都議定書》及《巴黎協定》等重要國際法律文件,為全球氣候治理制訂遵循與執行的重要依據。 長久以來,在傳統的國際政治裡,主權國家經常是被關注的焦點,綜觀聯合國主導下的一系列氣候談判會議,雖然國家行為者在過程中依舊具有主導力量,但非政府組織之參與角色愈顯重要,因為它們在正式會議裡的參與數量不斷增加之外,在場外舉辦周邊活動之規模亦不斷擴大,也由於它們在會議過程中發揮了某種程度的影響力,讓它們在氣候議題上,達到某些訴求。 為進一步探討非政府組織之參與及其影響力情況,另外遴選氣候行動網絡作為案例研究。尤其是相較於其他環境非政府組織,氣候行動網絡在組織結構與性質上都較為特別,它主要是連結分布在全球超過上千個的非政府組織而形成的網絡,藉由團結力量試圖在氣候談判正式會議及場外週邊活動中發揮影響力,期使國際社會加速改善氣候變遷現象,確保人類永續發展。
  • Item
    美國川普政府發動美中貿易戰決策之研究
    (2020) 黃俊樹; Huang, Jun-Shu
    美國總統川普(Donald John Trump)2017年上任後,首要任務為促使製造業回流美國、平衡美中貿易逆差、並遏止中國對美國知識產權的侵害,為達成施政目標,川普任內發起對中國的貿易戰,也是21世紀美、中兩國最大的衝突。 本論文以美國學者艾利森(Graham Allison)所著之《Essence of Decision: Explaining the Cuban Missile Crisis》書中提出之三種決策模式做為分析架構,分別以理性模式、組織行為模式與政府政治模式分析川普個人與其幕僚是如何做出美中貿易戰的決策。 本論文發現:第一、川普個人意識形態鮮明,個人決策主要受到鷹派幕僚影響;第二、美國白宮幕僚辦公室為決策核心單位,具有高度的執行靈活度;第三、川普運用意識形態相近的幕僚,貿易戰核心決策幕僚同質性高,能有效率地執行各項貿易戰事務;第四、川普發動美中貿易戰主要目的為鞏固其領導權力,並尋求於2020年美國總統大選中連任。
  • Item
    臺海地區軍事互信機制之建構:以軍事熱線為例之分析
    (2020) 李彥璋; Lee, Yen-Chang
    臺海地區縱深短淺、軍事預警時間短,周邊演訓頻繁,容易擦槍走火。因此,兩岸專家學者紛紛倡議建立軍事熱線,主要目的是為了降低意外衝突事件的風險,避免衝突的升級。 軍事熱線措施屬於信心建立措施(Confidence-building Measures, CBMs)的溝通性措施。而溝通性措施是指,在有衝突傾向或緊張關係的國家之間維持一個溝通的管道,作為危機來臨時,有助於化解緊張衝突的溝通管道。建立熱線被認為是CBMs的重要項目之一,其目的是建立兩個對立國家軍事部門之間的通報系統,避免意外發生,藉由穩定兩個敵對國家之間的軍事關係,進而發展出可預測的行為。 本文以美、中、臺關係為主軸,就軍事互信機制理論及兩岸軍事熱線相關文獻進行分析,進而歸納出理論性的通則及意涵。其次,深入分析兩岸建立軍事熱線措施的可能性及相關條件。本文發現,臺海地區建構軍事熱線的前提,需先有政治基礎及島內共識,並在實踐的過程中逐步提升互信,循序漸進的按階段進行;而兩岸在此政治基礎上,可逐步鞏固和平協議,保持良性互動,進而順應國際環境的整體發展,維持兩岸和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