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位論文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llection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73897

Browse

Search Results

Now showing 1 - 6 of 6
  • Item
    室內設計作品之創意評量,美感判斷與視覺偏好關係研究
    (2007) 莊修田; chuang, Hsiu-Tyan
    摘 要 現代創意與美學經濟所強調的是「以創意設計之美,創造經濟上的附加價值」。在室內設計產業裡,要提高作品的附加價值,獲得使用者的偏好,「創意」與「美感」這兩個因素是重要關鍵。本研究的核心即在探討對於室內設計作品之「創意評量」、「美感判斷」與「視覺偏好」這三個變項的關係;主要研究目的包括: (1)解讀室內設計作品其創意評量及美感判斷構成因素之屬性與特徵。 (2)探討不同屬性之個人對於室內設計作品之創意評量、美感判斷以及視覺偏好的情形,並檢定其差異。 (3)分析創意評量、美感判斷與視覺偏好三變項及其構成因素彼此間之相關程度。 (4)分析個人屬性、創意評量、美感判斷對於視覺偏好的解釋力。 (5)分析創意評量與美感判斷對於視覺偏好之影響途徑。 本研究採用了德懷術與焦點團體法,以及量化的相關研究法;經以自行發展的實景照片問卷對1041位大學生施測後,將調查所得資料,運用電腦統計軟體SPSS及LISREL,進行探索性因素分析、驗證性因素分析、複核效度檢驗、描述性統計、差異檢定、以及皮爾森積差相關、多元廻歸、路徑分析等,結果發現: (1)創意評量與美感判斷各由7個因素所組成,每個因素各有其獨特的心理屬性與視覺特徵。 (2)在創意評量、美感判斷與視覺偏好三變項的全部28個因素中,不同性別在7個因素、不同年級別在13個因素、不同系別在17個因素上呈現顯著差異。 (3)創意評量、美感判斷與視覺偏好三變項的組成因素其兩兩之間的相關係數全部均達p<.01(雙尾)的顯著水準。 (4)美感因素及系別等7個變項聯合共可解釋視覺偏好54.6%的變異量。 (5)創意評量與美感判斷對於視覺偏好的各影響路徑,其解釋力依序是「美感判斷→視覺偏好」大於「創意評量→美感判斷」大於「創意評量→美感判斷→視覺偏好」;然而,「創意評量→視覺偏好」並無顯著解釋力。 最後,本研究依據研究結果提出對於設計教學、設計實務以及學術研究之建議。期望本研究能有助於室內設計領域對於相關主題的瞭解、累積相關研究成果、並補創造力研究在有關創意作品特徵研究方面之不足。
  • Item
    室內設計業溝通障礙問題研究
    (2013) 韓順英
    室內設計業的糾紛問題層出不窮,究其原因為室內設計之標的物難以具體描述,造成業者與業主雙方各自的解讀不同。為使業主得到滿意的服務過程與成果,實有賴於良好健全的溝通運作,來促成雙方共識,故溝通在此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在本研究中,探討室內設計服務過程中業主與業者的溝通問題,以了解溝通障礙的形成原因,利於防範糾紛的發生。 本研究採用文獻分析法擬定訪談方向,分別針對業主、業者兩種不同身分,各取樣四人共八位訪談對象進行半結構式深度訪談,並將訪談資料作分析比對整理,提出室內設計業溝通障礙架構。本研究目的內容有:1. 探討可歸因於業者的溝通問題;2. 探討可歸因於業主的溝通問題;3. 分析可歸因於業者、業主雙方的溝通問題;4. 建立室內設計業溝通障礙架構;5. 探討因應溝通障礙之溝通策略。 研究結果分析,業者方主要問題為其溝通及管理能力不佳,而業主方問題顯現在價值觀、參與程度、他人意見、高度期許、需求表達及期待落差上。共通性問題性質廣泛,包括個人的文化背景、經驗、專業知識,溝通的媒介、窗口、風格,需求認知、專業差距及時間。總結有17項溝通障礙因子,經歸納整理初擬為室內設計溝通障礙架構:1. 背景因素:包含文化背景、專業知識、個人經驗及價值觀;2. 中介因素:包含溝通媒介、溝通能力、溝通窗口、溝通風格、參與程度、他人意見、高度期許、管理能力、需求表達及時間因素;3. 障礙結果:期待落差、專業差距及需求認知。 本研究結果以角色立場為出發點,為業者、業主兩方提供不同的溝通策略,作為改善溝通問題、增進溝通效能的參考依據。
  • Item
    色光-光色-視覺修辭在空間色彩設計之應用
    (2011) 黃國泰; Huang Kuo Tai
    近年來,隨著科技進步與人的生活質感需求的提昇,人們對於空間需求不再僅僅侷限在生理功能層次;心理功能的要求,往往源於人們的視覺、知覺心理向度上,而在達成的方式上雖有著多樣性,其中一項較為人所熟悉的概念,即是光、色彩。其運用上隨著情境光源概念的發展與應用,有了新的風貌,在此概念下,空間設計實務,突破僅以裝飾、色彩及擺置等的藩籬,並因此使空間模擬出不同的情境變化,進而改變空間對個體的視覺氛圍,也即為色光、光色-視覺修辭在空間色彩設計之應用。 本次研究以色彩作為視覺修辭之研究對象,透過色彩的視覺修辭的整理、論證及空間色彩設計的實驗等,綜合研究目的、文獻探討,與實驗結果之分析,本研究所獲致的結論如下: 一、視覺修辭現象,是近年來新興的研究課題,所強調的是視覺、知覺上所產生的現象,運用於室內空間可產生不同的空間氛圍。 二、空間意象、美學概念,是人類文明進步的寫造,所呈現的不僅是對於心理、生理層次的訴求,也是轉化知覺的重要方式。 三、充斥在生活周遭的食、衣、住、行、育、樂,是個體接觸最為頻繁且熟悉的項目,因此透過此些分類所建立的色彩資料,將更能符合其在視覺修辭上的運用信、效度要求。 四、色彩知覺,因文化、經濟…等而有所不同,其中又以個體的知識、經驗最為顯著,因此透過色彩的操作,營造空間色彩設計將是一個快速的方法。 五、空間的色彩設計,可藉由雲端計算的整合及歸納,即時、迅速獲得正確的回應。 六、色彩的使用是為建築空間設計,最直接有效的表達手段,不僅提供、創造富有獨特魅力的環境空間廣泛性、靈活性,也為空間的設計增添許多生機與活力,而使我們能在空間的設計上,藉由色彩所形成的視覺修辭效果,傳達、構築最佳的設計場域成果。
  • Item
    住宅空間採用32系統家具之適切性研究
    (2010) 鄭伊容
    本研究旨在探討32系統家具在生活中之適切性,並分析民眾對於住宅室內空間採用32系統家具設計規劃之看法,據以提出結論與建議。本研究係採用問卷調查法,首先透過文獻蒐集與整理,建立本研究之理論架構,並參考編製而成「住宅室內空間採用32系統家具之適切性調查問卷」,以作為本研究蒐集資料之研究工具。本研究之研究對象為居住於台灣北部地區年滿20歲未滿60歲之民眾,以開放式網路問卷及隨機發放方式施測,共計有375位民眾為正式問卷之施測對象,分別以單一樣本t考驗、獨立樣本t考驗、單因子變異數分析等統計方法進行資料分析,獲致結論如下: 一、台灣北部地區民眾對於32系統家具概念理解現況達認同之程度。 二、台灣北部地區民眾對於住宅室內空間採用32系統家具適切性達同意之程度。 三、不同年齡之台灣北部地區民眾,其對於系統家具概念認知具有顯著差異。 四、不同年齡之台灣北部地區民眾,對於住宅「玄關」空間、「餐廳」空間、「廚房」空間採用32系統家具之適切性具有顯著差異。 根據研究結論對於國內有關單位、學者與專家與後續研究者提出具體之建議。
  • Item
    傳統風水觀念對現代工程行為影響之研究
    (2006) 林金虎; Lin Chin-hw
    本研究旨在探討一般民眾對風水理念及對室內設計的種種看法及相關態度之情況。根據受測者在「風水與工程行為相關態度調查問卷」上的答題結果,進行有關層面整體以及分層面之平均數、標準差分析,及變異數分析。經研究結果摘述如下: 一、一般民眾受風水觀念的影響程度,與性別無關。 二、年齡增長在風水的認知態度上也相對增長。 三、學歷越高,風水認知的程度也越高。 四、風水觀念對於天主教或基督教徒以及無信仰者比較沒有影響,對於一般民間信仰者、信仰道教者、信仰佛教者則有顯著的影響。 五、會找風水師來看風水者,明顯較容易受到風水觀念的影響。
  • Item
    我國高職室內空間設計科現況與改進之探討
    (2003) 吳宗鴻; Wu Tsung Hung
    本研究目的旨在探討我國高職室內空間設計科現況,有關師資、設備、課程及學生進路等問題,擬透過相關文獻之探討及學校教師問卷調查,就前述問題之研究目的為: 一、分析我國高職室內空間設計科目前面臨之問題與瓶頸。 二、根據研究結果,提出具體建議,作為我國高職室內空間設計科現況改進之參考。   本研究透過文獻分析、專家訪談及問卷調查法,彙整學校教師對高職室內空間設計科現況與改進之意見,經統計分析,所獲得的結論為: 一、我國高職室內空間設計科現況問題包含「師資」、「課程」、「設備」、「學生進路」等四大問題。 二、不同年齡層的教師對學生進路問題意見反應不一致,有明顯差異。 三、不同學歷層的教師對課程問題意見反應不一致,有明顯差異。 四、不同任教地區的教師對師資問題、課程問題意見反應不一致,有明顯差異。 五、不同畢業系別的教師對師資問題、設備問題及學生進路問題意見反應不一致,有明顯差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