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位論文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llection
Browse
Recent Submissions
1 - 5 of 1269
-
Item內隱信念、虛擬實境中的專注力及空間能力、設計心流體驗與圖形創意表現:模式建構與驗證( 2020)智能信念雖然已被用來解釋對於認知、行為與創造力結果的影響性,但應用於創造力研究仍屬於少數,且過去多集中於成年人族群,對於未成年族群的討論則較少被關注。因此,為能有效擴展智能信念對於未成年學習者創意表現的影響性之理解。本研究在基於內隱智能理論的基礎下,提出八條研究假設路徑進行探析,以及一個研究模式進行驗證。為達研究目的,本研究應用調查研究方法及實驗設計,經由立意取樣方式,邀請新北市某一技術型高中廣告設計科一年級與二年級學生參與本研究。首先參與者二款VR學習評量系統進行專注力及空間能力表現評量,接著進行圖形創作以及問卷填寫。而研究刪除無效的數據資料後,有效樣本數為273份(有效回收率88.9%),接著再藉由SPSS 23.0進行信度與效度分析、差異性分析,以及應用AMOS 20.0進行整體適配度分析與研究模型驗證,並針對學習者應用操作VR的成果表現,進行能力表現的描述性統計分析。研究結果顯示:一、美感智能發展信念對於專注力表現及空間能力表現具有正影響;二、空間智能固化信念對於專注力表現及空間能力表現具有負影響;三、專注力表現對於空間能力表現及設計心流體驗具有正影響;四、空間能力表現對於設計心流體驗具有正影響;五、設計心流體驗對於圖形創意表現具有正影響。最後,本研究依據分析結果提出研究討論、研究結論、理論性與實務性之建議、後續研究建議,以及研究貢獻。
-
Item運用Petri-Net建構基本電學知識構圖及初學者認知途徑以強化適性學習之研究( 2021)電機與電子領域專業知識概念間存在錯綜複雜的關係,具有相同學習成效的學生可能存在不同的迷思概念與結構,而多數既有學習導引機制缺乏推薦學習者適性學習內容與途徑的規劃,因此,技職專業人才的培育面臨極大的障礙與困境。由於科技的進步,知識構圖被廣為應用於推薦系統,找出符合使用者需求的新訊息。本研究由5 位技術型高中電機與電子群專業科目知識概念專家、8 位試題發展專家與5 位電機與電子群業界專家及資深教師,運用三回合修正式德菲法剖析電機電子領域核心基礎:「基本電學」12個主題的58個專業概念(其中,篩選出4個奠基概念、4個核心概念及11個綜整性概念)與95個對應相關性。利用具有圖形特性的派翠西網路 (Petri-Net) 技術,進而建構出「基本電學」Petri-Net知識構圖,並發現對後續學習影響最鉅的概念依序為電路型態及特性、電的單位、向量運算及電壓。此外,本研究以初探性導入建立不同學習類型個案學生的Petri-Net知識構圖,並剖析他們個別的學習歷程與狀態,結果顯示Petri-Net知識構圖的應用得以:1.提供視覺化學習鷹架增強初學者的認知結構;2.適性診斷不同類型學習者的迷思概念;3. 推估後續概念的學習效果;4. 推薦個人化學習內容與路徑助益自主學習與補救教學。此外,運用Petri-Net知識構圖所視覺化呈現的學習認知途徑,能有效分析並導引初學者適性化的學習;763份評量紀錄的回歸分析結果顯示,除「4-2迴路電流法」、「5-1電容器」及「6-2電感器」三個綱要概念外,初學者在基本電學各概念的知識概念構圖模式均能顯著預測其效標概念的學習成效。據此,本研究提出相關的討論與建議,作為發展測評系統及擬定教學策略參考。
-
Item高級中學學生人格特質、人際關係與希望感相關研究( 2021)本研究旨在探討高級中學學生人口變項與人格特質、人際關係及希望感相關性。採立意抽樣方式針對臺灣北部地區七縣市普通型高中、技術型高中學生進行問卷調查,研究工具:人格特質採用「人格特質量表(BFI-29)」、人際關係採用「青少年人際認知成熟量表」、希望感採用「希望感量表」,本次研究有效樣本數量1,514人,有效問卷回收率82.02%,統計方法採用描述性統計及單因子變異數分析及典型相關分析,研究結果如下:一、高級中學學生的人格特質與縣市別、居住地、學校別、公私立別、性別、年級及家庭溝通等人口變項之差異達統計上的顯著意義。二、高級中學學生的人際關係與學校別、公私立別、性別及家庭溝通等人口變項之差異達統計上的顯著意義。三、高級中學學生的希望感與學校別、公私立別及家庭溝通等人口變項之差異達統計上的顯著意義。四、高級中學學生的人格特質與人際關係有二組典型相關因素存在,並達統計上的顯著意義。五、高級中學學生的人格特質與希望感有二組典型相關因素存在,並達統計上的顯著意義。六、高級中學學生的人際關係與希望感有一組典型相關因素存在,並達統計上的顯著意義。
-
Item青少年人格特質、家人互動、利社會行為、風險信念與網路霸凌結構方程模型之研究( 2021)本研究主要研究青少年人格特質、風險信念、利社會行為、家人互動生活與課業覺知與親身受到網路霸凌、周圍受到網路霸凌結構方程模型之研究。研究結果的路徑分析:1.人格特質外向型對象具有高度的利社會行為。2.人格特質外向型和焦慮型的對象都具有高度的風險信念。3.人格特質焦慮型對象親身遭遇的網路霸凌事件與周圍遭遇的網路霸凌事件具有可預測的顯著正相關。直接間接效果分析:1.家人生活互動覺知、家人課業互動覺知、風險信念等因素對於人格特質焦慮型對象與他的周圍網路霸凌事件有間接效果影響。2.家人互動生活覺知、家人互動課業覺知等因素對人格特質焦慮型對象與他的親身網路霸凌事件有間接效果影響。SEM結構的潛在成長模型分析:1.在課業以及在生活方面,男生比女生更高度地依賴家人。男生比女生有更多的利社會行為。女生比男生有更高的比例為焦慮型人格。2.國中二年級的青少年會更清楚自己的人格特質。儘管國中一年級的對象很少有風險信念,當成長到國中三年級的時候有更高度的風險信念。3.生活方面,青少年在國三比國一時更高度依賴家人。
-
Item以賽促學對於技術型高中專業英語學習之效益—以新北市為例( 2021)競賽作為一場零和遊戲使得以賽促學的效益一直存在著利與弊的爭議,而近年來,技術型高中學生的英語力在鼓吹雙語的政策下依舊沒有聲色,故本研究嘗試將以賽促學融入技術型高中學生的專業英語教學中,探討其學習效益。分析學生在經過一學期以賽促學的教學模式後,所得到的的成績回饋、學生學習興趣、外語學習焦慮的現況;瞭解3個變項之間的差異、相關的影響。藉以抽取3所新北市技術型高中,得到272例有效數據,學生在參與為期一學期的PVQC訓練以及前後測之後,發放「以賽促學對於技術型高中專業英語學習之效益」問卷施測,所得量化資料採用描述性統計、成對樣本t檢定、卡方檢定、獨立樣本t檢定、單因子變異數分析、皮爾森積差相關分析和相關實證研究進行分析。主要研究結論包括: 一、技術型高中學生PVQC前後測有顯著進步但仍還需努力。 二、女生比男生有更高的外語學習焦慮,但在經過以賽促學的訓練下,更有機會得到正回饋。 三、公立技術型高中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外語學習焦慮都高於私立技術型高中學生。 四、得到正回饋的技術型高中學生會有更高的學習興趣,更少的外語學習焦慮。 五、得到負回饋的技術型高中學生學習興趣越高,外語學習焦慮越高。 根據上述結論,本論文分別對教師、學生及未來研究方面提出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