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位論文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llection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73897

Browse

Search Results

Now showing 1 - 5 of 5
  • Item
    台北捷運Go App持續使用意願之研究
    (2024) 賴宗裕; Lai, Tsung-Yu
    本研究旨在探討影響捷運旅客持續使用「台北捷運 Go」App 的關鍵因素,運用資訊系統成功模式 (Information System Success Model, IS) 及科技接受模型 (Technology Acceptance Model, TAM) 作為理論基礎,分析資訊品質、系統品質、服務品質、知覺有用性、知覺易用性及知覺便利性對其持續使用意願的影響,以曾使用該 App 的旅客為研究對象。研究回收了605份有效問卷,並使用SPSS進行數據分析。進行描述性統計、獨立樣本t檢定、單因子變異數分析、皮爾森相關係數分析及多元迴歸分析,檢視各變數間的影響與關聯。研究結果顯示,資訊品質、系統品質和服務品質對知覺有用性、知覺易用性及知覺便利性有顯著正向影響,且這三個知覺因素對持續使用意願有顯著正向影響。此外,知覺有用性在資訊品質與持續使用意願間具中介效果;知覺易用性在系統品質與持續使用意願間具中介效果;知覺便利性在服務品質與持續使用意願間具中介效果。最後根據研究結果,建議「台北捷運 Go」App 開發業者應優化資訊品質、系統品質和服務品質,以提升使用者的知覺有用性、易用性和便利性,增強持續使用意願,並制定適應不同使用者需求策略,以應對不斷變化的市場需求和競爭環境。
  • Item
    以科技接受模式探討國中教師行動學習教學之實施-以新北市為例
    (2024) 黃直美; Huang, Chih-Mei
    本研究以科技接受模式探討國中教師科技接受程度及行動學習教學實施情形。藉由調查法針對新北市公立國中專任教師,發出343份問卷,有效回收343份。採SPSS 26和AMOS 28軟體進行分析。探究國中教師對於行動學習教學認知有用性與易用性、使用態度與意願,以及使用行為。研究結果得到以下結論:國中教師行動學習教學,分別於認知有用性與易用性、使用態度意願及使用情形,核屬正向。同時,透過路徑分析發現,教師的行動學習教學行為,受使用意願影響。使用意願受使用態度影響。使用態度又分別受認知易用性和認知有用性影響。認知有用性,則是受認知易用性影響。根據上述結論,提出以下建議:建立教師共備社群和公開觀課、提供技術資源、加強數位學習型行動載具環境,以及增加課程設計數位研息等措施,確實能有效促進教師行動學習教學之實施。
  • Item
    停課不停學—遠距教學學生自我調整學習與程式設計課程學習成效之關係
    (2024) 江翊嘉; CHIANG, Yi-Chia
    本研究旨在探討國內停課不停學期間,使用遠距教學學習程式設計,學生自我調整與程式設計課程學習成效之關係,並以科技接受模式為基礎建構影響模型。研究對象設定在新北市地區國民中學階段學生,並以110學年度八、九年級學生為主,總樣本數為696人。所得量化資料採描述性統計、結構方程式及迴歸等方法進行統計分析。主要研究結論包括:一、學生使用遠距教學學習程式設計課程時,學生知覺線上系統的有用程度、易用程度尚可;二、國內停課不停學期間,學生使用遠距教學學習程式設計課程,自我調整學習能力正向影響程式設計學習成效;三、科技接受模式能有效預測學生使用遠距教學學習程式設計課程時,自我調整學習能力與程式設計學習成效之關係。依據上述研究結論,本研究對學生、老師及家長提供建議,透過學生、老師和家長的共同努力,提升學生在遠距學習中的自我調整學習能力,以期獲得更卓越的程式設計學習成效。
  • Item
    科技接受模型與服務品質滿意度對使用者再次使用傾向之關係研究-以勞工安全衛生行動博物館展示科技為例
    (2011) 葉至翔
    本研究旨在探討技職學生對「勞工安全衛生行動博物館」服務品質與科技接受情況與差異,以及行動博物館的「初次使用經驗」的科技使用滿意度以及再次使用的行為傾向。本研究方法採取問卷調查法,研究對象為高雄市大寮區之學校學生為主,一般大學學生為輔英科技大學與和春技術學院學生,以及高中職學校之私立樂育高中、私立中山工商與私立高英工商學生,以隨機漫步取樣共有效樣本共369人,實施「行動博物館服務品質調查問卷」。最後,本研究描述統計、單一樣本t檢定、獨立樣本t檢定與路徑分析統計後,本研究結果如下: 1.勞工安全衛生行動博物館在服務品質已達良好。 2.勞工安全衛生行動博物館在資訊品質已達良好。 3.勞工安全衛生行動博物館在科技接受型模已達良好。 4.不同重要程度感受對於學生在勞工安全衛生行動博物館服務品質認為是重要的,不同性別與不同的學校類型則無差異。 5.不同重要程度感受對於學生在勞工安全衛生行動博物館資訊品質認為是重要的,不同性別與不同的學校類型則無差異。 6.不同重要程度感受對於學生在勞工安全衛生行動博物館科技接受模型認為是重要的,不同學校類型在覺知易用與覺知有用無差異,但再次使用行為則有差異。 7.不同重要程度感受對於學生在勞工安全衛生行動博物館科技使用滿意度認為是重要的,不同性別與不同的學校類型則無差異。 8.勞工安全衛生行動博物館的「再次使用行為傾向」以服務品質權重最高,其次才為「科技使用滿意度」,而「科技使用滿意度」則以資訊品質權重最高。 9.勞工安全衛生行動博物館以防火和聽力防護為印象深刻之單元。
  • Item
    以基於新型多準則模式之技術接受模型探討隱私悖論於使用者對社群信任之影響
    (2015) 吳信宏; Wu, Hsin-Huang
    社群網站在全球掀起一股熱潮,成為人際聯繫互動之新平台;隨著社群網站功能日增,使得社群網站更容易收集、儲存和發送個人的資訊,隱私也成為使用者與網站經營者關心的議題。經營者為追求利潤最大化,需考量如何充分運用使用者的資訊於行銷和其它網站功能上,同時,使用者也關心於揭露詳細個人資料於社群網站的同時,個人資訊被濫用的程度;由於社群網站經營者亟欲充份利用資訊之企圖與使用者對於資訊揭露之顧慮往往存在差距,因此產生「隱私悖論」相關議題,而隱私悖論於使用者對社群網站之信任與進一步接受該社群網站亦產生直接影響。雖然「隱私悖論」議題對於社群網站之經營管理日益重要,但少有學者探討「隱私悖論」如何影響社群使用者對社群網站之信任與接受,因此,本研究擬探討社群網站中使用者與網站經營者間對使用者的隱私關注程度是否存在顯著差異,並分析此關注程度的差異是否將進一步影響使用者未來持續使用社群的意願。為達成此目的,本研究擬導入技術接受模型 (Technology Acceptance Model),以使用者對社群網站之隱私顧慮、制度信任(含情境常態與結構保證)、計算性信任、與熟悉度做為外在變項,探討「隱私悖論」是否將影響使用者未來持續使用某社群網站;此外,研究發現「認知有用性」與「認知易用性」亦影響新型資訊科技產品之使用意圖,因此,本研究亦導入此二因素作為研究變項。為分析影響使用者信任並進而接受社群網站,持續使用的因素,本研究擬針對社群網站之一般使用者與專家分別以偏最小二乘法 (Partial Least Square,PLS)與基於決策實驗室之網路流程法(Decision Making Trial and Evaluation Laboratory Based Network Process) 建構影響社群網站技術接受因素與使用者行為間之關係架構,並比較專家與一般使用者對於「隱私悖論」於使用者信任社群網站並進一步接受網站、持續使用之重要因素。本研究之結果將可作為社群網站經營者於行銷與服務策略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