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位論文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llection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73871

Browse

Search Results

Now showing 1 - 10 of 804
  • Item
    公立高中教師教學自由與其限制之合憲性檢視:以十二年國教課綱總綱為例
    (2022) 藍莉涵; Lan, Li-Han
    本論文旨在探究中小學教師教學自由的憲法基礎,以及針對十二年國教課綱對於教學自由之限制,進行合憲性檢視。採取的研究方法包括:「文獻分析法」(document analysis)以及「比較研究法」(comparative research method)。1970年代,美國聯邦法院較為保障中小學教師教學自由。1988年,最高法院作成Hazelwood School District et al. v. Kuhlmeier案判決,下級法院將其標準用來審查中小學教師的課堂言論,中小學教師的教學自由漸受限制;2006年,最高法院作成Garcetti v. Ceballos案判決,下級法院將此案標準應用在中小學教師的教學,使得課堂言論不受憲法第一修正案保障,大幅限縮教學自由。2015年Arce v. Douglas (2015)判決中,聯邦巡迴法院法官運用了最高法院Board of Education v. Pico (1982)案之標準,肯定學生「獲取資訊的權利」亦受憲法第一修正案的保障,判決學生勝訴。因此從憲法第一修正案中學生的「獲取資訊的權利」亦可推導出中小學教師的教學自由。有別於美國憲法第一修正案並未明文列舉學術自由,我國憲法第11條提到講學自由,但過去偏重大學層面的學術自由制度性保障;至於教學自由是否是中小學教師的憲法基本權利,對此問題,本研究肯定中小學教師教學自由應受憲法承認,其憲法依據,包括三者共同形成:1.憲法第11條之學術自由下教師的個人權2.憲法第21條學生受教育權之衍生權,以及3.憲法第15條之執行職業自由。本研究試圖勾勒出合憲的十二年國教課程綱要的圖像:1.形式上符合法律保留原則:修正高級中等教育法第43條,就其授權的內容、目的、範圍具體明確的規定。2.中小學教師教學自由限制之違憲審查標準採取「中度審查」。十二年國教課綱中「公開授課」之規定,部分通過中度審查基準(共同備課),部分並未通過中度審查基準(每學年公開授課一次)。「學習歷程檔案」之目的及手段有實質關聯,通過中度審查基準而合憲。關於「跨領域或跨科目協同教學」,協同教學之規定(手段)與提升學生學習成效(目的)並無實質關聯,未能通過中度審查基準而違憲。
  • Item
    社區高齡者與大學生參與活躍老化方案之研究
    (2022) 葉元之; Yeh, Yuan-Chih
    摘要 本研究旨在探討社區高齡者與大學生參與活躍老化方案之學習經驗與成果,並以參與臺師大高齡者社會責任實踐計畫(以下稱長健方案)的高齡者與學生、教師為對象,進行焦點團體座談及深度訪談。其中5名高齡者參與焦點座談,3名高齡者與學生以及2名教師參與訪談。以質性研究歸納分析結果發現,高齡者的學習體驗包括:(一)高齡者對於課程的投入程度高;(二)能感受到自身身體變健康及心情感到輕鬆、靈性的體驗較不明顯;(三)對學習體驗感到新奇,學習成果包括:(一)身體健康狀態與運動習慣的改善;(二)生活態度與情緒反應的調節;(三)人際互動技巧與能力更加多元。大學生學習體驗包括:(一)主動積極投入課程;(二)能體驗到新奇性;(三)能體現自己身體、心情的變化。大學生的學習成果包括:(一)打破對高齡者的刻板印象,並改善與家中長輩的關係;(二)獲得新的生活態度與人生體驗;(三)發展同理心,學習與不同族群的溝通技巧;(四)精進未來職場上的準備;(五)找到興趣攻讀更高學位,有助生涯發展。 在影響學習體驗的因素方面,本研究發現,個人因素、課程因素及校園環境氛圍因素,都對學習體驗有不同的影響。其中個人因素影響最大,高齡者及大學生都有強烈的學習動機,高齡者是為了促進健康及自我實現,而大學生則是就業考量,高齡者的學習體驗亦受家庭關係及個人過去生活經驗的影響;其次是個人因素,課程內容及老師教學風格對學習者的學習體驗會有影響,對高齡者而言,老師的教學風格比課程內容更加重要。在校園環境氛圍方面,學校支持系統、上課環境、師生互動、同儕關係會影響學習者的體驗,但不會是很決定性的影響。此外,本研究亦發現,臺師大長健方案有許多優勢,包括有豐富的研究量能、資源可以提供豐富又符合高齡者需求的課程;高齡者到師大上課,會感覺自己成為師大的學生,對學校有認同感,有助其持續終身學習;學生加入活躍老化方案,可促進青銀共學、落實代間學習等。本研究基於研究結果提出建議,對於政府方面建議多補助相關有意義的在地活躍老化方案;對於學校建議多提供青銀共學的機會、試辦社區高齡教育中心、增加藝術類課程等;對於參與方案課程的老師建議加強體驗教育教學法;建議高齡者多參與相關課程,促進身心健康;對於大學生則建議多參與相關方案,透過經驗學習體驗多元文化。最後,並對於未來研究主題與研究方法提出建議。
  • Item
    體驗教育課程對大學新生團隊合作能力影響之研究
    (2022) 唐楷欣; Tang, Kai-Xin
    本研究探討體驗教育課程對大學新生團隊合作能力之影響,研究方式採用質量混和,量化研究透過團隊合作量表檢視體驗教育課程對團隊合作能力的影響,與質性心得分析相互對照,並透過質性心得分析體驗教育課程影響團隊合作能力的因素。本研究結果如下:大學新生在經過體驗教育課程後,「領導能力」分數顯著下降;「人際能力」平均分數提升,但未達顯著影響;「適應能力」、「決策能力」及「溝通協調能力」分數較課程前有顯著影響。體驗教育課程在團隊合作能力上的影響包含:願意發揮力量幫助團隊、學到如何與他人溝通、提升面對逆境的心態、能夠評估現況並透過經驗尋找新方法、適性分配分工任務。 建構有效提升大學新生團隊合作能力的體驗教育課程設計因素包含:不熟悉的環境、有挑戰性的活動、賦予團隊成員任務、創造友善的互動氛圍、反思成功的原因。
  • Item
    中國普通高中經濟課綱及教科書內容分析—混合研究法之應用
    (2022) 鄭為峻; Cheng, Wei-Chun
    有鑑於2008年次級房貸後經濟學界自身的檢討加上中國對於台灣的各種潛在影響力,本文想要深入去探討中國普通高中階段的經濟教育的樣貌與特色。本研究採取混合研究法,透過橫向的跨國課綱比較、縱向的歷史課綱比較、以及教科書的詞頻分析與批判論述分析等方法,探究中國普通高中經濟教育的樣貌與特點,藉以釐清高中階段經濟教育的內涵與目標。研究結果發現,中國普通高中的經濟教育有以下三項特色,一為經濟專業知識的減少以及弱化,其次為課程目標傳遞政府及政策的正向認同,最後為課程中隱含著特定的價值觀如勞模精神與企業誠信。
  • Item
    體驗教育引導員生涯召喚、專業承諾、工作滿意度與恆毅力之關聯性研究
    (2022) 黃寧瑤; Huang, Ning-Yau
    本研究主要目的在於了解體驗教育引導員生涯召喚、工作滿意度、恆毅力與專業承諾的關聯性,探討生涯召喚、工作滿意度、恆毅力對專業承諾的影響力,並檢驗工作滿意度的中介效果,以及恆毅力的調節作用。本研究採用問卷調查法,招募研究參與者共 49 名。研究工具包含「成人生涯召喚量表」、「專業承諾量表」、「工作滿意度量表」以及「恆毅力量表-簡短版(Grit-S)」。資料分析使用描述性統計、皮爾森積差相關分析、階層回歸分析等方法。主要研究結果整理如下:一、 生涯召喚與專業承諾、工作滿意度、恆毅力-毅力有正相關;專業承諾與工作滿意度、恆毅力-毅力有正相關;恆毅力-熱情與恆毅力-毅力兩者為負相關。二、 生涯召喚、工作滿意度對專業承諾有預測力,且工作滿意度對專業承諾比生涯召喚對專業承諾具有較大的預測力。三、 生涯召喚與專業承諾具有正相關,並可由工作滿意度部分中介效果。四、 恆毅力的毅力在生涯召喚與專業承諾之間具有調節效果,但恆毅力的熱情並無調節效果。本研究根據以上的結果進行討論,並提出具體建議,供實務工作及未來研究之參考。
  • Item
    走在我的探索之路—長期接觸探索教育課程學生自我覺察之自我敘說研究
    (2022) 施安祈; Shih, An-Chi
    本研究以自我敘說的方式,筆者依據留存的探索教育課程資料與心得,梳理過往的探索教育課程經驗,探討長期探索教育課程對研究生在自我覺察產生的意義與影響為何。從與母親的情感記憶連結,以自我覺察的角度切入,解構與母親的情感關係,再重新賦予經驗新的意義。結論歸納出探索教育的課程經驗擴張了生命的厚度與韌性,終將成為生命的養分,也會是生命持續向前邁進的能量,在走過自我覺察之後,筆者更加意識到情緒的重要性,將會耐心的等待與陪伴內在小孩,得以貼近矛盾真切的內心。最後,對接觸過探索教育課程的學生與未來有意願以自我敘說為研究方式的研究生提出相關建議。
  • Item
    經濟處境不利青少年的壓力因應與教師支持之影響—以自我敘說觀點出發
    (2022) 林靜宜; LIN, JING-YI
    本論文以自我敘說研究法,敘說屬於經濟處境不利的研究者於國小、國中、高中、大學階段的求學歷程中,在家庭生活與校園生活分別遇到什麼樣的困境與心理壓力,以及在校園和老師、同儕互動的過程中,因應壓力的方式以及心境方面有什麼樣的變化。藉由書寫各個階段遇到的不同教師、同儕、經濟與心理困境,讓讀者理解研究者各個階段的生命故事、教師支持情形、同儕互動情形以及身心狀態的變化之外,最後一一列舉出有關於教育體制、教師中產階級之意象以及家庭環境等因素中,與研究者相似情況的經濟處境不利的青少年分別可能面臨什麼樣的困境,希冀現場教師能夠透過研究者的生命歷程,瞭解經濟處境不利的青少年可能會遇到何種困境、心理會如何轉變、壓力源有哪些等等,能夠為其提供合適的幫助,助其培養強大的心志和毅力,使其能夠自信地、勇敢地改寫自己的人生。
  • Item
    中國大陸家庭債務影響因素之研究
    (2022) 詹雅如; Jhan, Ya-Ru
    中國大陸家庭債務高漲,而家庭債務過度擴張,對於金融穩定性有負面影響,因此本研究以2015年中國家庭金融調查(China Household Finance Survey, CHFS)資料庫為本,首先透過探討不同背景變項、財務變項、理財變項之戶主,其家庭債務差異為何,以了解影響中國大陸家庭債務之因素。接著,討論背景變項、理財變項以及財務變項與家庭債務的相關性。最後,本研究透過多元線性迴歸分析討論各項背景變項、財務變項、理財變項對家庭債務的解釋力。研究結果發現: 一、背景變項當中「教育程度、年齡、健康狀態、黨員身份、安全感、婚姻狀況、家庭人口數、城鄉」以及理財變項當中「資產、所得」和財務變項當中「理財知識、理財態度、風險偏好、理財課程」,對家庭債務皆有顯著差異。 二、所有背景變項、財務變項與理財變項和家庭債務均存在顯著相關性。 三、預測變項當中「年齡、婚姻狀況、城鄉、資產、所得」對家庭債務有顯著解釋力。
  • Item
    國中公民與社會教科書中原住民族議題內容之分析研究—以十二年國教108課綱版本為例
    (2022) 李旻哲; Lee, Min-Zhe
    本研究旨在探討十二年國教108課綱國中公民與社會教科書在原住民族及其文化內涵上的敘寫與呈現,透過文本分析法的方式,除了瞭解目前教科書三個版本—翰林、康軒與南一在原住民族議題內涵上的實質內容與呈現情形為何,並比較各版本彼此之間之異同外,也檢視三個版本是否皆有遵循著十二年國教108課綱對於原住民族多元文化教育的揭示,同時也試圖檢視與反思臺灣原住民族長期所遭受,且過往教科書亦不時潛藏著的扭曲、忽略、汙名化、偏見與刻板印象等現象是否在當今的教科書中已不復見。本研究發現與獲致結論如下:壹、各版本教科書在原住民族議題內容敘寫上尺有所短、寸有所長一、能提供學生思考原住民族轉型正義之基礎知能(一)能認識當代原住民族權利訴求內涵(二)能了解原住民族受外部社會衝擊的過程二、能提升學生尊重與欣賞多元文化並具備自我文化認同的信念貳、各版本教科書在原住民族議題內容呈現上大致相同、小有所異參、各版本教科書幾乎皆符合108課綱在原住民族多元文化教育上的揭示一、能尊重多元文化與族群差異並具備自我文化認同的信念二、能厚植部落意識與理解原住民族社會中部落的意義與重要性三、能追求社會正義與體察原住民族群體面臨的不公平處境四、能納入各族群歷史文化與價值觀並了解其互動關係五、能避免僅此於表淺、零碎或教條化的學習素材六、能提供學生引導提問以促進高層次思考與探究實作能力肆、各版本教科書或多或少仍存在著不平衡與不完整的原住民族再現現象本研究的建議如下:壹、對教科書編輯與作者之建議 一、應多強調原住民族與其他族群在歷史與當今時代的互動關係 二、應多加著重當代原住民族權利訴求的內涵及其發展脈絡 三、應多提供能夠接近與深度認識原住民族及其文化的機會 四、期待原住民族多元文化教育從過去的附加取向邁向轉化取向 貳、對教師教學與備課之建議 一、應增進原住民族多元文化教育的知能、素養與態度 二、應時時反思自己是否潛藏著刻板印象、偏見或微歧視的意識形態 三、應多加關注學生對於少數族群的態度價值與行為舉止 四、應讓學生能同理原住民族所面臨的不利處境 五、應多提供高層次批判思考與探究行動的機會 參、對未來研究之建議 一、在研究對象上:可以橫跨不同學習階段、領域或科目 二、在研究主題上:可以檢視教科書以外的原住民族多元文化教育 三、在研究方法上:可以搭配其他如訪談法以增加研究詮釋的觀點
  • Item
    老年人幸福感影響因素分析:以中國大陸為例
    (2022) 蔡鈞穎; Tsai, Chun-Ying
    隨著高齡化浪潮席捲全球,老年人相關議題不容忽視,本研究聚焦討論影響老年人之幸福感因素,將幸福感分為五個等級來討論,並以三大塊討論之,分別為財務因素、理財因素以及人口背景因素,透過中國家庭金融調查(CHFS)2015年之數據資料進行分析,並利用Ordered Logit Model以及預測機率與邊際效應深入探討對於不同幸福感層級之老年人來說,哪些自變項之影響是達統計上的顯著水準的,以及對哪個幸福感層級之老年人來說這些自變項之影響大過於其他幸福感層級。本研究結果發現「資產、健康狀態、共產黨員、居住於農村」此四個自變項達統計上之顯著水準,且對應不同層級之幸福感所得之邊際效應來看,在偏向不幸福的三個層級中(非常不幸福、不幸福與一般)得到負向邊際效應值;而偏向幸福的兩個層級中(幸福與非常幸福)得到正向邊際效應值,綜上得知,此四個自變項皆正向顯著影響老年人幸福感,且對於幸福感層級屬於「一般」及「幸福」者影響最深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