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owsing by Author "Lin, Mei-Chun"
Now showing 1 - 20 of 22
- Results Per Page
- Sort Options
Item 利用Go-Lab線上探究式平台探討小學生自我調節、自我效能、表情符和領域知識之間的關係(2022) 林美君; Lin, Mei-Chun全球許多國家的課程標準中都提到探究式學習的重要性,探究式學習強調讓學生主動參與;然而,根據之前的研究,學生必須在具有充分支持的情況下進行有效的探究式學習,如果沒有適當的支持結構,學生在探究式學習上將面臨挑戰。因此,探究式學習應該要為學習者建立合適的鷹架,以提高學習效率、達成有效學習。過去的研究顯示,具有較高自我調節能力學生,更可能有較高的探究能力;另外,學生的自我效能信念亦會影響他們的學業成績,對自己的能力有高度自信的學生,會願意完成具有挑戰性的任務,流露出較低的焦慮感,也能更準確地自我評估自己的表現。本研究旨在探討國小生利用Go-Lab平臺進行探究式學習,對於自我調節、自我效能、表情符,與領域知識之關係。研究者利用Go-Lab平臺的優勢,在探究學習空間中設計「自然與生活科技領域-水溶液的酸鹼度」課程單元活動,其中包含兩個不同版本(結構化、引導式)的學習環境讓學生自行操作,並利用表情符瞭解學生的心情,以探討探究式學習對於自我調節、自我效能、表情符與領域知識之關係。研究方法採用準實驗設計法及問卷調查法,施測對象為小學五年級的學生,研究參與者預計有四個班級,共101位學童。其中兩個班級的學生體驗結構化探究式學習版本,另外兩個班級的學生體驗引導式探究式學習版本,學生須在課程前、後完成領域知識測驗;此外,研究者設計問卷內容,包括:教師對學生自我調節能力的評估、學生對自我調節以及自我效能的自評。學生在完成三項探究任務後及結論部分,都必須分別勾選表情符。研究結果用以瞭解體驗不同版本的學生學習進步情形,以及不同自我調節、自我效能與心情的學生之學習成效。 研究結果顯示,本研究設計的探究模組有助於學生的領域知識,尤其是低先驗知識的學生。其中,無論高、低自我效能,抑或高、低自我調節能力的學生,在體驗結構化探究學習後皆有顯著進步。引導式探究學習,則適合用在高自我調節能力的學生,但對於探究活動前自我效能較低的學生則沒有明顯的學習助益。此外,本研究亦發現,學生的心情好壞,會影響其領域知識。心情好的學生,領域知識也較佳。相較於引導式探究學習,心情差以及高先驗知識的學生在結構化探究學習中會有較大的進步幅度。結構化的探究式學習亦有助於提高學生的自我效能,進而使學生有較佳的心情。研究結果可作為未來探究教學設計上與實施的參考依據。Item 塑造品牌大使–酒促小姐養成之研究(2015) 何心慈; Ho Hsin-Tzu近年來,臺灣酒類市場充滿龐大商機,如何刺激消費者購買與開拓新市場是國內外酒商需要面對的重大課題,在酒商的行銷手法裡,最引起話題的莫過於一些出現在販售酒類商品的餐飲店家與休閒娛樂場所等地的年輕貌美、身形姣好之女性,也就是所謂的「酒促小姐」。多數研究者肯定酒促小姐對消費者購買行為具有正向之影響,酒促小姐本身的個人特質與外在魅力也是影響成效的指標之一,然而,酒促究竟何時於臺灣發跡?酒促小姐如何養成與訓練?其在工作場域中的角色定位又是為何?這些問題,均值得進一步深入探究。為此,本研究透過文獻分析、訪談以及觀察法之研究,結果歸納如下: 一、在臺灣勸酒文化與酒商為了提升業績而悉心經營之下,酒促小姐擔任酒商品牌大使已超過20年以上的歷史。 二、酒促小姐在美女經濟的效力下,透過女性的身體展現,在消費場域中傳遞品牌的訊息,促使酒促小姐具有行動廣告的特性。 三、酒促小姐養成過程不只是職前訓練,透過實戰經驗與彼此分享的模式更形重要。 四、酒促小姐雖被賦予品牌大使的工作概念,但性質屬於業務導向,且同時為銷售和展示的消費符號,還包含接收顧客回應等多功能式行銷工具,酒促小姐對於酒商的產品績效有正向之影響。 五、酒促小姐除服務專業外,也是維持酒商、店家與顧客關係的平衡要素。Item 女性抗老經驗之敘說(2021) 王慶芬; WANG, CHING-FEN本研究以如何讓自己能夠慢慢地老化以及有什麼樣的方法,讓抗老化也是一種日常,使自己總是保持最佳狀態,並且因此能夠讓自己產生信心與光采。在現代網路資訊發達的時代,保健、養生等各方面的訊息層出不窮且琳瑯滿目, 要如何選擇適合自己的,以及找到中肯及切實的健康資訊很重要。研究者以自身的抗 老經驗以及邀請四位 50 到 65 歲的女性研究參與者,透過半結構式訪談大綱進行深度 訪談,了解她們對抗老化的方法。她們都非常樂於分享他們的經驗與過程,她們的外 表都是公認的凍齡美女,比實際年齡年輕 10 歲以上,她們的共同特徵是工作場域十分 強調年輕的形象。她們根據自己的先天條件及生活作息經濟狀況,來選擇適合自己抗 老的方法。研究結果發現,女性在抗老方法上皆追求能快速見效,醫美為第一馬上看 到改善效果;其次分別為服用膠原蛋白,由內而外地保持皮膚彈性。然而醫美消費比 較高,而且也怕碰到無良診所,膠原蛋白則怕萬一選擇的商品原料不純或是沒檢驗合 格,以及原料來源不明等問題。所以她們認為長久持續的運動可以讓自己保持身材體 態的輕盈,延緩慢性病的產生,加上注重生活作息及良好的飲食習慣,有助外表更顯 年輕,樂觀正面會給身心帶來一堆好處可以紓解壓力,改善情緒、減少壓力荷爾蒙, 可以增加幸福感,這些由內產生的幸福感反映在外更讓人顯得年輕。研究者在抗老上有非常豐富的經驗。在訪談當中看到研究參與者的樂觀面對以及快樂分享的心態。由此總結,認為延緩老化的道路上,除了要樂觀面對、輕鬆愉快地持續去執行外,且不能給自己帶來壓力與負擔。就如同研究者一樣,只要對自己的想法有了方向與信心,了解自己需要的是什麼,並且願意落實與執行,更加有助成效。Item 從九九運動到運動久久:臺灣體育節的延續與轉變(1941-2010)(2019) 顏銘甫; Yen, Ming-Fu1941年9月9日,教育部頒布首次修訂之「國民體育法」,結合傳統九九登高習俗,以提倡國民運動風氣及增強國民體質為基礎,並連結紀念孫中山廣州首義的事蹟,選定9月9日為「體育節」,規定需擴大舉辦體育相關活動,然而隨著國民政府接收臺灣,「體育節」在1946年於臺灣展開,直至2010年相關法令廢除,才結束六十餘年的舉辦歲月。本研究欲探討體育節的舉辦緣由與在臺灣的舉辦情形,並藉由法令的修訂及活動形式來探討體育節的舉辦歷程與意義,最後再進一步追尋廢除體育節之原因。經爬梳官方檔案及相關史料,所得研究結果如下:(一)首屆體育節自1942年於大陸舉辦,遵循「體育節(九月九日)舉行辦法要點」向下施行,一方面推廣體育運動,另一方面欲達成「政權認同」之目的。(二)體育節在臺灣的活動舉辦,是由政府啟動再由民間進行配合,於戰後「再中國化」的環境裡,體育節成為藉由體育凝聚人民,進而傳遞官方意識的推手。(三)隨著時代背景的變遷及法令的修訂,體育節宣傳形式與內容已從原先反共抗俄之意識形態逐漸淡化,政府藉由體育資料展覽、體育郵票、全民運動歌等方式,宣達政權統治後,國富民強的意象。(四)體育節之法規廢止緣於其法律授權有效性,此外,時代背景的變遷、使得節日的舉辦淪為形式化。2010年後節日雖然已被廢止,但「體育節」的名義仍時常被使用,成為專屬發揚「體育人」及「體育活動」的精神意象。Item 心之慢舞-書法在指間的定靜功(2022) 陳秀玲; Chen, Hsiu-Lin一趟到西安、敦煌有穿越古今之感的旅行,啟動了書法的學習,幸運找到心齋坐忘草堂書法教室,體驗了書法學習帶來的許多正向的改變,有感於現代生活節奏緊張,加上書法漸漸淡出我們的生活。本研究以敘說探究法及文件分析法進行,希望從我自己及訪談六位書法同好們的學習經驗,將寫書法從字的外形之美到內心的感受、美感的提升,及習書法從慢出發得到定靜的美好,透過本研究找出書法在現代生活中的作用及價值。書法的線條之美展現在篆隸草行楷各書體上,習書法者初期可能會對某一書體有特別的偏好,但在書法老師五書體都指導下,學習者跨出原先的單一視野,加上參觀書法相關展覽及讀字帖,穿越時空的界線,和千年前的書法偶像對話,學習書法後,更能領會書法家們在運筆時的情緒思維,達成心靈上的交流,在美感的鑑賞力提升後,反饋到書法的學習,期許有朝一日寫出自己的風格。佛教的流傳過程中有譯經和抄經的需要,與書法相結合,發展出抄經書法,歷代書法家留下為數眾多的抄經書法字帖,是書法史上重要的一部分,也提供現代習書者一個自我修練的方式。體會到寫書法的美好後,研究參與者變得主動且自律在生活中安排固定時間練習書法,進而發覺書法的慢功對書寫者產生影響,變得更有耐心,在節奏緊湊的生活中,只要提筆寫書法,就進入了一個可以安適其中的時空,有療癒心靈的作用。Item 「我們」的故事:敘說大稻埕迪化街傑成莊的品牌經營之路(2023) 吳幸真; Wu, Shing-Jen這是「我們」對大稻埕的共同記憶,一個地方,一段共同經歷的時光。基於我對已逝的先生的想念,想要回顧他創業的歷程以及與他一起面對罹癌的過程,也希望透過本研究能夠瞭解迪化商圈的經濟發展歷程,以及吳孟朝如何運用其獨特的經營管理策略和成功關鍵,對商圈的發展做出貢獻,並且探討把燕窩產業變成傑成莊所經營的主力品牌。本研究採用質性研究的敘述性探究方法,透過訪談、先生的創業日記和研究者本身的參與深入探討。傑成莊是一家創立於大稻埕商圈的中藥材公司,創辦人白手起家以其獨特的經營模式和創新策略成功締造事業高峰。創始之初起初以傳統的店家經營方式加上創新思維和傳統的傳承並進,很快就創造出獨特的事業高峰。傑成莊成功建立了自己的品牌,特別是在燕窩市場上,將中藥材包裝化,提供即食燕窩,並推出組合式禮盒,滿足不同消費者需求。我們也重視業務外務的培訓和拓展市場,逐漸從傳統的門市走向企業貿易,採用現代化管理方式,包括電腦進貨銷售系統和業績分紅制,以留住優秀的人才並擴展業務。隨著市場趨勢變化,傑成莊開發了精緻即食的新趨勢,創辦人過世後,繼續保留傳統的古法燉煮方式,以迎合對傳統食品的需求。在電商時代,推出私廚服務和廚藝教室,提供獨特的增值體驗,以在競爭激烈的市場中保持競爭力。這篇論文代表著對傑成莊未來發展的期許,並希望能為創辦人的紀念讓傑成莊繼續在大稻埕古蹟文化中延續。關鍵詞:燕窩產業、中藥行、古蹟、即食罐頭、禮盒Item 我們的未來:年輕運動員之老化想像(2023) 顧家華; Ku, Chia-Hua2023年的臺灣,大約每5個人中就有1名老年人。社會的風貌急速改變,但對老年人的負面刻板印象固存。年齡歧視之主因之一,為社會對青春、健美身體的推崇,而年輕運動員正是一群擁有最健美體能的人。本研究透過質性研究法,訪談12名平均年齡約20歲的從事高強度競技之大學運動員,並輔以發給一般大學運動學系運動員之問卷,了解年輕運動員透過家庭、學校及當地社會等各種社會機制互動而獲得之老化敘事地圖,及他們如何帶著這份地圖,預期自己的未來。本研究發現,年輕運動員父母與祖父母是他們取得老化敘事地圖時的主要來源。他們眼中的中年人,工作重、經濟壓力大、生活無趣但成熟且經驗豐富;老年人身體智力衰退、生活悠閑但孤單、慈祥但也固執囉嗦。根據這樣的觀察後反思,他們對自己的期許是未來能夠維持良好身體狀況、經濟穩定、追求成長。相對的,他們恐懼老後身體失能衰弱、生活不穩定、固執囉嗦、情緒失控。運動員對身體有更敏銳的覺察,亦更有終身運動的意願與動機,相對而言,對失去體能的恐懼似乎亦更高。希望能夠透過對他們的研究,更了解身體在老化中之意義、現代社會對青春的執著與老化的負面刻板印象 ,使所有年齡層的人皆能更安心地接受年齡的增長,描繪每個當下與前方都有好風景的人生地圖。Item 暮年與夢想之間 : 不老騎士「之後」的故事(2021) 李心怡; Lee, Sin-yi第一屆不老騎士是落實不老夢想的實踐者。17位刻畫著風霜與皺紋的長者,透過弘道老人福利基金會,用老人的速度與觀點完成了環島活動,並留下了紀錄片。片中有他們的人生智慧,留下了高齡者圓夢的歷程與勇氣。《不老騎士》也幾乎與弘道基金會劃上等號,更延伸出系列不老夢想活動。本論文主要以第一屆不老騎士為主軸。從2007年環島開始到2021年邁向第十屆,以時間軸為概念,探討活動緣起,與紀錄片帶來的社會影響力。也研究紀錄片中的靈魂人物「之後」生活的變化,與反思不老精神。不老騎士出發前反對聲浪不斷,到活動後紀錄片造成轟動。他們用行動告訴大家,老還是有用。平凡的老人,在晚年透過圓夢,完成人生最後一片的拼圖,也為日後生活帶來無憾。他們將寶貴的經驗提供給社會,讓大眾從「恐老」、「迎老」到不懼怕老,除了活出暮年新光采,也因為紀錄片的成功,創造出各界討論不老議題時,都以《不老騎士》當範例。夢想是長者的良藥,他們用夢想支撐生命,不斷創造美好的旅程,也為新夢想持續鍛鍊,長者就一如你我身邊的平凡庶民,因為還有青春白日夢,也因為圓夢過程讓晚年無憾;他們也不在原地踏步,環島之後繼續前進,展現各樣才華,繼續追夢;而騎士精神讓家人體認到,要做自己生命的主人,並跟父母學習到欽佩堅毅不拔的精神,為自己的第二或第三人生提前規劃與準備。Item 消失的地標─中華體育館的興與衰(2018) 陳俐靜; Chen, Li-Ching為了瞭解中華體育館的歷史背景和發展情形,本研究採歷史研究法、訪談法,以中華體育館的興建緣由、競賽辦理、藝文活動、消失等興衰過程,逐一進行分述,透過史料的搜羅和分析,藉以瞭解中華體育館的歷史脈絡,本研究結果如下:一、中華體育館為臺北市獨特的建築,它特殊的圓柱體建築外型,相當前衛且新穎,雜誌、漫畫及書籍經常以中華體育館做為封面的主角,是具地標意義的籃球殿堂;二、中華體育館的存在,使「運動」有個安身立命之處,並讓臺灣舉辦的運動賽事更具規模,也是邁向運動專業化的里程碑;三、中華體育館是責任重大的載體,透過舉辦運動賽會,提升國際地位,才能在外交困境上有些許的突破,適時地解決臺灣被中止會籍後的困境,恰當排除國際交流的政治問題,讓國際賽事走進臺灣、讓臺灣人看見世界;四、中華體育館係屬私人場地,在管理和營運上與政府間立場不同,故在公共安全和國家顏面的兩難問題下,常遊走法律間的模糊地帶。1988年,中華體育館的消逝,運動賽事和活動的舉辦,頓時失去適宜的場地,使原本正蓬勃發展中的各項運動,也因大型場地一時難覓,面臨推展的阻礙,不無遺憾。Item 漫話‧視界:臺灣棒球漫畫的圖像敘事(2022) 李鳳然; Lee, Feng-Ran臺灣曾於1966年至1987年出版三百餘本運動漫畫,以棒球漫畫居多,其出版受到「編印連環圖畫輔導辦法」及相關條例影響,需經政府審查通過,始能發行。另一方面,1960年代的棒球運動,隨著臺灣少年棒球運動的熱潮,促使棒球讓更多人認識與參與。棒球漫畫做為休閒娛樂的讀物、政府訊息宣傳的媒介以及運動文化的傳播文本,本文從棒球漫畫的封面結構、漫畫圖像及文本內容,展現棒球運動的各種面貌,並揭露棒球運動的文化樣態,呈現棒球漫畫的敘事文本功能性。連環圖畫審查廢止後,經國立編譯館審查之漫畫,皆轉贈至中崙圖書館典藏,普查館藏之臺灣早期漫畫,曾出版121部棒球漫畫,其出版來源以日本棒球漫畫為主,經漫畫家及出版商轉繪與轉製後發行,未產生觀看的扞格,主要來自於臺、日所共有的漫畫文法體系以及棒球運動文化的親近與依賴性。繼之,從圖像的表象中,說明棒球漫畫的教育與知識傳播力量,透過圖像與文字的塑造,傳遞棒球運動的規則、文化、精神與價值。再者,深入棒球漫畫圖像背後的本相,在棒球漫畫與社會情境的相互對話中,論述漫畫裡棒球員的身體訓練、女性棒球員的形象與運動明星的塑造,揭示棒球運動文化的現象、反思以及召喚對棒球運動的情感與認同。最後,棒球漫畫在不同的生產形式,對棒球運動提供不同的視域,在描繪「土味」的臺灣棒球以及棒球場上的各種現象與理想,藉由圖文的脈動傳遞對棒球運動的想像以及意識形態的觀點輸出。在歷史與社會的脈動下,漫畫雖受到法規的箝制,但此時期所出版的棒球漫畫,將棒球運動的各種面向以寫實、虛構、真實與想像的混合形式轉譯而出,在展現棒球文化的圖像力量之下,蘊藏著臺、日棒球的嫁接關係。Item 營造樂活互助社區生活圈之研究(2021) 邵瑞蕙; Shao, Ruey-Huey本研究以參與式研究為研究方法,在研究者居住的美好社區內,配合新北市政府推動的銀髮俱樂部,透過社區內舉辦各種活動等的方式,營造一個老年人可以與社區內的其他成員互動的環境,增加老年人與其他人互動的機會。研究透過結構性訪談、非結構性訪談及半結構性訪談,發現社區的人都希望社區變的更好,就是需要有人出來帶頭做,本研究在美好社區內,就是做為帶領者,深入關懷老年人的需求與心理感受,並且透過人與人交流的溫暖,致力於讓老年人感受到快樂生活的意義,也提升大家願意以擔任志工或其他的方式來為社區付出的意願。不管是政府或是社區的住戶,都是以老年人可以安心的在地老化為目的,甚至社區外的各種單位,如區域醫院、學校、銀行等當地的機構,其實都是希望跟在地的社區進行互動,提供服務為美好社區帶來其專業的知識或服務,共同營造美好社區的樂活互助生活圈。Item 生命關懷海報設計研究創作(2017) 林美君; Lin, Mei-Chun動機近來國際衝突不斷,烏克蘭和敘利亞等問題,在各地引發許多恐怖攻擊事件,造成大量死傷與難民流離失所。局勢動盪不安,人們彼此的距離也隨著被拉開,冷漠、霸凌與自殺等社會問題層出不窮。不論國際情勢或氣候變遷等災禍產生,最終受到傷害的都是生存在地球上的生命。 本創作研究透過三個階段執行,首先依據文獻探討,整合心理學、社會科學、人文學及哲學與生命關懷的關係,彙整出相關脈絡,建立人與自己、人與他人、人與環境及人與宇宙四個面向。接著將此四個面向再與2012-2016年世界重大事件歸納出研究創作主題,分別為黑心、生命、終點、天災、難民、探索、恐怖攻擊、我、地球2.0、動物等十個主題。最後以曼陀羅思考法符號轉換為創作模式,有系統的將主題擴散衍生子題,產生設計元素並進行海報設計。 運用曼陀羅思考法符號圖像轉換,建立一套邏輯系統的設計模式,以理性框架引導,發揮無限創意。不僅提供創作者設計思考的方法,更可作為創作者說明或解釋作品理念的依據。 本創作主要目的是以生命關懷為主軸,創作十個主題之系列海報,希望喚醒大家對於此議題的重視,進而對弱勢族群帶來可能的幫助。我們可以透過國際的共同協定或條約,維持世界和平、貿易往來或武器規範等,但是無法針對生命關懷提出或是定義具體法則。一般人面對生命關懷如此大範圍的議題時,總會不知道自己可以從何做起,期望透過本研究創作中每一張海報的小觀點、小省思,激發並聚焦社會大眾的關注,強調對生命的尊重並引發大家對生命關懷的共鳴。Item 臺北市新住民參與職業訓練之研究—以臺北市職能發展學院為例(2020) 高俊儀; Kao, Chun-Yi臺灣的新住民人數已超過56萬,臺北市的新住民人數達3萬6,513人,且大多數為青壯族群,已過婚育的初期,可以走出家庭進入勞動市場。新住民的就業意願強,職業訓練的需求日增,實際參加職業訓練的人數逐年上升。本研究目的在瞭解新住民容易入門的訓練職類有那些,適合新住民參加訓練的時間與方式為何,以及新住民在訓練中的可能遇到的困難及協助的方式,藉以提供政府規劃與實施新住民職業訓練之參考。本研究運用描述統計與質化取徑,以問卷調查與訪談法蒐集資料。問卷調查的對象是參加「臺北市職能發展學院」所辦理之職訓課程的新住民。深度訪談對象包含5位新住民結業學員(含4位專班學員與1位一般班的新住民學員)、2位訓練師以及2位就業輔導員。本研究根據問卷調查與訪談內容得到五項結論:1. 政府應針對新住民的需求開辧多元的職業訓練。2.新住民職業訓練的上課型態可規劃為專班與一般混合班二者並行。3.訓練結合證照的方式符合新住民的需求,但需針對新住民的語言的弱點加以協助。4.新住民參加職業訓練關鍵在於家人的支持與否。5.新住民的職訓課程內容可納入小本創業、電子商務,以及連結就業服務的創業資源。本研究建議新住民職業訓練的規畫與實施方向:跨部門合作、新住民職訓專班與一般班並行辦理、擴大新住民職業訓練職類與班別、製作影音及線上課程、建立新住民參與職訓結業人才庫,研究結果期能提供臺北市新住民職業訓練規劃與實施之參考。Item 臺灣勞工保險老年給付制度之探究(2020) 鄭淑敏; Cheng, su-ming臺灣正值面對高齡化社會的危機,退休人口逐年增加,退休後不再有固定工作收入,工作期間參加勞保,累積勞保年資,當離開職場退保後所申請勞保老年給付將是一個最基本保障,如能了解老年給付領取相關規定,在最佳時機適時提出申請,獲得最大保障,對未來退休經濟的保障,是勞保被保險人自身可以掌握。有鑒於此,本研究經由對勞保老年給付請領規定,蒐集相關法律規定,拆解、歸納、分類,從請領條件、請領資格、計算標準到申請、核發的領取方式之法令規定做了歸納陳明,再結合個人在勞工保險局多年工作經驗及個案,加上主管機關資深從業人員訪談內容,瞭解老年給付的起源丶法規修訂和爭訟案例整理與分析,整理出研究結果與建議,提供民眾了解勞保老年給付制度之機會,以維護自身權益。Item 臺灣體育郵票之歷史圖像研究(1960-2012)(2014) 李鳳然; Lee, Feng-Ran郵票為國家發行的有價票券,在圖像的呈現上主要以代表一個國家的歷史人文、風土民情為主,具有宣傳國家之用,顯示出各國的國情,因此郵票素有「國家的名片」與「小型百科全書」之稱。為了瞭解臺灣體育郵票的發展,本研究主要針對臺灣體育郵票的發行緣由、目的與意涵進行探討。研究結果如下:(一)臺灣為慶賀楊傳廣於羅馬奧運勇奪十項全能銀牌以及紀念舉辦第15屆全省運動會,自1960年開始發行第一套體育郵票,至2012年共發行47套、133枚,其中包含各種運動項目,筆者針對其發行目的與性質,分為競技運動與全民運動兩大類,並又細分為奧運、棒球、運動賽事、全民體育、民俗活動與戶外休閒活動等六小項。(二)從體育郵票的發行類別中,主要以紀念郵票及特種郵票為主,顯示出發行目的為紀念臺灣體育重要大事與宣傳各項政府政策,藉此來宣揚政府對於體育政策的重視與闡揚政策推動下的體育成就。(三)從體育郵票的圖像中,其背後蘊含著臺灣維護奧委會會籍的過程、爭取舉辦國際賽事以增加能見度、政府倡導全民體育的重要、發展在地化特色與休閒運動等意涵。Item 蒔年‧拾歲:敘說「淑麗氣象趴趴GO」十年風景(2021) 王家秝; Wang, Chia-Li新聞氣象單元「淑麗氣象趴趴 GO」是研究者在氣象播報職涯中最大的突破,也是研究者致力於氣象生活化的最佳代表作。本論文以「淑麗氣象趴趴 GO」自 2011年起至2021年止十年期間之內容為研究主題,採用質性取徑,透過文件分析、敘說探究等方法, 分析「淑麗氣象趴趴 GO」的由來和播報風格,並以春、夏、秋、冬四季為主軸的八個特色地點為例,探究其對地方觀光及在地小農的宣傳效益,以及討論「淑麗氣象趴趴 GO」轉化進行社會公益的過程。研究者從個人真實經驗出發,爬梳十年足跡,並透過 25 位研究參與者的訪談內容,了解氣象趴趴 GO對受訪者的幫助以及他們內心的想法。本研究發現,走出攝影棚的「淑麗氣象趴趴 GO」,以創意的形式落實「生活有氣象、氣象有生活」,十年來造訪143個鄉鎮,477次到各地趴趴GO,深入地方、走進農村、上山下海,透過鏡頭,真實且即時地讓觀眾掌握在地最當令的季節花卉與農產品訊息,感受氣象對生活的影響。而「淑麗氣象趴趴GO」所帶動的人潮及產生的經濟效益,活絡了當地的觀光,也讓大眾看見臺灣各地美好的人文風情,並進而跨界傳愛,發展出「淑麗公益趴趴GO」,結合觀眾支持的力量,一起為社會弱勢發聲,傳遞更多愛與被愛的連結。「淑麗氣象趴趴GO」是研究者在氣象新聞播報上走出新局的重要作品,從突破到實踐, 十年的付出,得到的反饋與收穫,讓研究者的生命有了不同的意義,亦呈現新聞工作所產生的重要影響力及社會責任。Item 行路之間:不倒翁健走學校偕人闊步的故事(2023) 張瓊文; Chang, Chiung-Wen自2019年COVID-19疫情爆發後,全球生活模式劇變。在這背景下,研究者被「不倒翁健走運動」啟發,透過健走杖輔助的運動,協助家人進行復健。參與「不倒翁健走學校」的伴走志工活動後,研究者於2022年參與「誰帕誰徒步環島」活動,見證了帕金森氏症病友的堅韌。緣起於此,本篇論文試圖了解「不倒翁健走學校」相關的運動訓練課程內容及其推廣方式,並探討在社會支持下參與不倒翁健走運動的經驗,究明「不倒翁健走學校」舉辦的徒步環島活動成果。研究方法主要是敘說探究,涵蓋了深度訪談15位研究參與者、近2年的參與觀察及文件的分類整理。「不倒翁健走學校」不僅透過課程幫助大眾釐清觀念,還強調開放策略與跨領域合作。此模式不僅提升老年人的生活品質,也為其他組織提供參考,展現結合創意、協作解決健康問題的可行之道。透過深入了解特定需求並結合創新和包容,在社會層面產生了不可或缺的陪伴支持力量。許多老年人因健康問題自我孤立,但在此得到情感與心理的支援,逐漸重拾信心和生活熱忱。透過各式各樣的活動,他們相互扶持,這不僅增強了歸屬感,還強化了整體社區的團結力量。「誰帕誰徒步環島」的主要目標是協助帕金森氏症病友及行動障礙者完成挑戰。此活動不僅提高了帕金森氏症的公眾認識,也讓病友更有自信面對生活。Item 跨越寂靜藩籬-聽覺障礙運動員主體經驗與身體意象探微(2020) 范榮玉; Fan, Jung-Yu本研究旨在探討被凝視的「小耳朵女孩」遊走於「看」與「被看」之間的生命經驗,研究以自我敘說之情感喚起式為徑路,道出小耳朵女孩在身為聽覺障礙者、顏面傷殘者、羽球運動員、菜鳥教練、演講者等多重身份下,在成長、求學、訓練及比賽的過程,如何看待「障礙」以及如何看待自己。 研究者因天生的罕見疾病造成下頷骨顏面發育不全,遠視加上視力的閃光症狀掛著厚重眼鏡,聽力缺陷帶著助聽器。沒有完整的外觀,外在環境需面對人與人之間互動時的障礙隔閡,異於常人的五官對抗著眾人好奇與批判的目光;內在自我則徘徊於「聽人」與「聽覺障礙者」之間,面臨搖擺不定的自我不認同感,究竟要將自己的身分歸屬安放何處;以及「運動員」與「身心障礙者」間,因為他人的眼光,漂浮著懸而未決的定位,同時潛藏著無法規避的孤獨感。 研究者以身為聽障運動選手的親身經驗,透過三種視角:以「本我」最直接的感受自己;跳出自我,將自己當成一部紀錄片;從觀察別人的反應,來為自己打分數。站在不同視野下的諸多面相,由諸多的身分糾結、禁聲於社會強加的理想下、遭受排擠的苦痛經驗、無法坦然對自己的陰鬱中一件件重新經驗,試圖釐清身體、主體性與疾病過程之關係,打破社會對於障礙身體的想像,開展出得以安身立命的生存美學,尋覓出自己最適合存在的樣子,期盼藉此生命故事,提供身心障礙者、障礙者之父母、教育者、同儕等相關者參考,亦給予社會大眾進一步認識「身心障礙」與「身心障礙運動員」之機會,以期建立出更多元友善的社會氛圍。Item 鑽石儲思盆-臺北市立棒球場的意象轉變(2022) 李承諺; Lee, Cheng-Yen臺北市立棒球場興建於1957年,為承接戰後臺灣棒球運動發展的重要場域,但最後卻於2000年拆除,原址被改建成現今的「小巨蛋」,且看不出任何與臺北市立棒球場有關的痕跡。然而,對於球迷與其參與者而言,這座棒球場仍活在大家的心中。 究其興建之原因,在戰後國際情勢影響之下,臺灣需以棒球與友邦進行交流,促使政府願意興建棒球場。對於棒球運動發展而言,臺北市為首都但卻缺乏一座標準的棒球場,因而在謝國城及棒球相關人士的努力之下,建立臺北市立棒球場。然而,甫建立的球場仍屬簡略,在後續為了國際賽以及受到上位者的注意之下,隨著政府與民間皆認為要興建運動場館的想法,使球場一步步成為了現代化的棒球場。另一方面,球場設施的增建也可反映人們對於球場的想像,象徵著越趨熱烈的球迷參與以及工商社會下的休閒需求,同時執政者也在外觀上強加其意識,但對於參與者而言未必有產生效果。而在職棒賽事展開之際,出現企業主導球場修建之狀況。 回顧曾在臺北市立棒球場進行過的活動,首次進行的比賽為與早稻田大學的交流賽,但對臺灣棒球發展造成關鍵性影響,應屬1968年的紅葉少棒賽。不過紅葉少棒賽之於臺北市立棒球場可能僅是一場比賽,反而是在1970年代三級棒球的熱潮,再加上代表隊選拔賽的決賽絕大多數都是在臺北市立棒球場舉行,與配合電視轉播的影響之下,使球場映入更多人民的眼中。再者,眾多棒球賽事搶著在臺北市立棒球場舉辦,促使許多重要比賽在此進行,也建立起參與者心中認為臺北市立棒球場為重要賽事舉辦地,乃至於最高殿堂的印象。1990年代後,相當高比例的職棒賽事在臺北市立棒球場進行,更讓參與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然而,隨著「大巨蛋」的需求日增,臺北市立棒球場也被納入建地的考量之內,並在臺北市政府的運動場館興建規劃下,決定改建成小型體育館。在確定將被拆除之後,職棒聯盟舉辦「20世紀台北棒球場回顧接力紀念賽」,並因此激發過去的參與者重新回憶臺北市立棒球場。在球場拆除之後,遺留下來的器物與媒體的傳播,皆成了記憶再次被召喚與再製的媒介,最終經過不斷地篩選之後,成了參與者的歷史記憶。關鍵詞:運動場館、集體記憶、口述歷史、物質文化Item 陽光、活水、人文:臺東國際鐵人三項之觀光賽事發展(2023) 洪偉彥; Hung, Wei-Yen本研究將從利害關係人理論、社區營造與城市行銷的角度以及賽事單位、政府官員、選手、賽事技術總監等人的觀點與經驗談,並從臺東鐵人賽與國際接軌初始、鐵人故鄉在臺東、立足臺東放眼國際三個主題,進一步臺東縣活水湖舉辦鐵人三項的發展現況,使其找出如何透過體人三項賽事帶動臺東縣地方發展,同時讓鐵人三項賽事成為臺東縣重要的品牌意象之一。本研究採用半結構式訪談法,並針對6位與臺東鐵人三項賽事有關之賽事單位、政府官員、選手、賽事技術總監進行訪談,所得結論如下:一、 臺東充分運用自然美景、多元文化、美食和安全環境,成功舉辦多次國際鐵人三項賽,提升聲譽和地位。國際合作吸引選手和觀眾,推動旅遊經濟,儘管挑戰不少,通力合作解決,臺東有望成為知名鐵人三項賽目的地,帶來經濟和社會效益。二、 臺東鐵人三項賽事的成功來自於安全性和賽道設計的卓越,結合當地景點和原住民文化,為參賽者和觀眾帶來獨特體驗。賽事舉辦也促進社區凝聚、文化發展和經濟繁榮,使臺東成為鐵人三項賽事的故鄉,深深吸引參與者與支持者。三、 臺東鐵人三項賽事在觀光、國際影響力和未來展望方面具重要地位,提升聲譽和知名度,吸引國際選手參賽。透過國際品牌合作,臺東成為亞洲賽事中心,對城市行銷、產業發展、觀光業和體育文化正面影響,有望成為具影響力的鐵人品牌。基於上述結果,建議臺東政府持續改善賽事品質,並強化國際合作與推廣,同時發展賽事周邊活動以及加強志工培訓,同時持續與地方政府和各界業者合作,讓臺東成為亞洲地區長期舉辦鐵人三項賽事的重要目的地之一。針對未來研究,建議可以質、量並重的方式,並將其結果進行交叉比對,以提高研究的可信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