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階經理人企業管理碩士在職專班(EMBA)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mmunity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108
培育高階管理專業能力
高階管理專業訓練仍是臺師大EMBA學程最主要的本質,本班採不分組方式,提供全方位的課程,及多元化的選修課程,讓學生依著自己的興趣進行選修,透過個案討論及業師的合作教學,讓學生經由實務的研討,配合理論架構的介紹,得以系統化地分析個案,學習理論在實務應用的挑戰與必要的調整。融合藝文資源,培育創新軟實力
Apple創辦人賈伯斯將美學涵養融入產品設計,造就兼具美感與設計的核心優勢;華碩董事長施崇棠指出創新突圍是台灣品牌全球之路必須的策略;法藍瓷總裁陳立恆先生亦點出「一個成功的品牌要根植於文化」,可見原創性和系統性的創新能力來自於深厚的藝文基礎及創意管理。 臺師大EMBA充分融合管理專業及校內卓越藝文特色,提供專業管理課程之外,也提供藝文大師講座、經典文獻與領導、戲劇與團隊、藝術鑑賞與典藏、文化創意與管理等課程,藉由豐富學生的藝文涵養,並使其內化為創新能力及管理思維,開創更具人文素養的創新管理文化。結合藝文體健,培育高度人文關懷的領導人
人才是企業最重要的資產,新一代高階經理人應以「為員工創造優質的工作環境」取代「日以繼夜的拼命」為自我使命。臺師大EMBA整合校內豐富的藝文體健休閒資源於課程設計,提升學生藝文涵養及對於健康管理的重視,建構優質管理文化。透過跨界對話刺激新思維
臺師大EMBA對於跨界的詮釋包含理論與實務、管理與藝文教育、不同產業、不同專業及不同位階間,透過管理與藝文的課程融合、業師與管院老師的合作,同時藉由上課個案討論,進行理論與實務的對話與刺激;本班也招收多元產業、企業規模大小不同、不同專業領域的社會菁英,透過課內、外討論及社團活動進行對話,彼此相互學習與激盪出新的思維。建構國際交流平台,開拓國際視野
臺師大EMBA積極拓展國際交流機會,不僅有以海外參訪為主的海外管理實務研習課程,且有多門課程包含海外參訪,參訪當地頂尖企業、進行專家座談交流等,培養學生更具全球視野的競爭力。News
Browse
Item 300mm再生晶圓產業未來挑戰與因應之道-以中國砂輪為例(2018) 鄭天棋; Cheng, Tien-Chi半導體技術不斷朝高集積度、高性能、低成本與系統化發展的結果,促使半導體的應用已逐漸超越傳統3C(電腦、通訊、消費)領域,跨入物聯網、智能汽車、人工智慧、智能工廠等新興市場,為半導體產業發展帶來新機遇,使得半導體產業在全球的經濟地位更形鞏固。 半導體有相當多道的製程,每道製程都需經過測試、監控來確保製程品質與產品生產良率。測試晶圓是由晶棒所切割的晶圓片中,頭尾兩端所產出(所切割)的晶圓,出現的瑕疵相較於生產用晶圓多;為了節省成本,會將所使用過的測試晶圓經由腐蝕、輪磨及拋光等製程使晶圓可重覆使用;除了降低成本外,也可以降低對於環境所造成的污染。這種經由一連續的製程加工,使晶圓能夠重覆使用,所產出的晶圓片稱之再生晶圓(Reclaim Wafer)。 隨半導體蓬勃發展,以及中國半導體市場的崛起,300mm(12吋)再生晶圓產業也在此時再次達到高峰;但也隨著長期以來市場的起伏波動,再生晶圓產業更應該審慎在巔峰時刻評估未來動向。因此透過此研究探討,針對再生晶圓產業進行分析,觀察中國市場改變全球半導體供應鏈型態,並以中國砂輪為個案研究目的對象,做出其研究結論,與中國市場保持合作創造雙贏,持續創新提高產業門檻,亦或者轉型其他更利基型產品,以提升市場競爭力。Item 3C成熟期商品之公司策略發展與產品創新研究 —以微星科技筆電為例(2014) 劉玫芳台灣IT產業由1960年代到2010年代的IT產業狀況。包括電子產業時期與個人電腦產業與周邊產業時期。微星成立於1986年歷經27年,在業態的內容目前仍舊保有OEM/ODM/OBM共存的生產業態,公司的產品線高達11種之多,可以歸類為多角化經營的企業。個案公司中的其中一項產品線:筆記型電腦,已經成立9年,2012年11月轉向利基產品--遊戲筆記型電腦,截至2013年12月已經為公司帶來高利潤成長與品牌效益發酵。在這個已經進入成熟型時代的3C產品,應該善用公司企業的策略規劃,提升品牌創新,才有機會讓市場占有率持續提升。研究目的是了解個案企業的公司變革與公司的發展,了解個案企業的特性與產品價值鏈的特性,利用公司多角化經營的產品事業,了解3C成熟性商品的產業競爭力問題。 整體性的多角化經營的策略中發現,微星是由代工起家,進入品牌廠商,又依據每時期的總體經濟環境狀況,陸陸續續設立了相關事業群與產品線,利用自身企業的人、財、物、技術、資訊等資源,達到最大限度地開拓市場,提高自身的競爭能力。預計朝向更具有優勢的經濟特性、更有具有利基市場的行業發展,以改善企業的整體盈利,以達到整體性的多角化經營策略。 Porter的五力分析發現,個案公司要更加善用聯合供應商的議價能力,並且減少客戶的議價能力。個案公司同時兼具ODM/OEM與OBM業態,要隨時注意各個業態的產線產能生產狀況,截長補短善加利用產線與產能的替補性。 產品生命週期(PLC)是產品的發展模組過程,企業成長也可視為PLC的模組過程,個案公司更要善加利用PLC階段性任務,善用其他產品事業群的PLC階段資源,提供彼此可共用與可共享的資源。 品牌創新策略方法:產品創新和技術創新、產品服務帶來的附加價值、副品牌策略、合作品牌策略、更換品牌名稱、變換品牌標示、產品線的拓展策略、品牌延伸策略、創新廣告的形式、與消費者進行互動,如何將後四項策略更具體的執行,以符合利基產品的特殊性需求。Item 50+的職場復興:中高齡就業現況以日系居家生活產業為例(2020) 林欣韻; Lin, Hsin-Yun台灣高齡化和少子化危機已是「現在進行式」,2018年65歲以上台灣老年人口已達百分之十四,正式邁入高齡社會,推估2026年台灣的老年人口將超過百分之二十,成為超高齡社會的成員之一。台灣的總生育率自1984年起逐年下降,加上15至64歲工作年齡人口因就學年齡延長、就業年齡延後以及中高齡提早退休的「晚入早出」現象,迫使工作年齡人口自2015年達到高峰後即逐年減少,勞動力供應不足已是未來可預見的問題。 因應人口老化趨勢及未來可能出現的勞動力短缺風險,政府以多種方式欲延長中高齡於職場的就業狀況,為進一步促進及提升中高齡及高齡者的勞動參與,已於108年12月公布《中高齡者及高齡者就業促進法》,期以專法保障中高齡者(年滿45歲至65歲者)與高齡者(超過65歲者)的就業權益,以期解決中高齡者及高齡者就業時可能面臨的歧視及受刻板印象影響等問題,鼓勵企業晉用中高齡者。 然而實際上企業在晉用人員時,雖有專法與政府資源補助但仍有諸多考量,本研究以日系居家生活產業為例,透過實際晉用50歲以上的中高齡勞工,從中盤點中高齡勞工在日系居家生活產業任職時所面臨的問題,從中高齡者的就業動機、就業期待以及企業端在晉用中高齡者的工作安排上建構更友善的中高齡就業環境,活化仍有體力、技術、經驗豐富且有意願重返職場之中高齡者的人力資源,促使世代共融,創造50+的職場復興。Item 5G 科技為基礎的遠距醫療:以使用者觀點(2022) 張明道; Chang, Ming-Tao自新冠病毒(COVID-19)疫情爆發以來,病毒傳播的速度相當快,遠距醫療的應用又開始受到許多國家的重視。目前遠距醫療包含遠距會診、遠距急救、遠距諮詢、遠距健康照護、傳染病隔離觀察等相關應用。遠距醫療可以使大都會地區的醫院提供醫療協助給偏遠鄉鎮或離島在外的醫師,使相隔兩地的病人與醫療團隊能透過遠距醫療,即時傳送聲音、影像、醫療圖像與數據到雲端系統,接著系統會傳送到都會區大型醫院的醫療團隊。相關資料與數據需要資訊科技,以不延遲、準確、高速地傳送,高頻寬、低延遲、多連結的行動網路視為首要條件。遠距醫療應用在 5G 網路的高頻寬、低延遲、多連結的環境下,偏鄉與離島的醫療環境能夠受益。這種先進的混合實境應用,傳輸高清影像或監控數據經由 5G 的高速網路,也可協助在遠端的醫護人員,操作儀器並執行醫療檢查,同時讓他們能熟練醫療檢查的要點。此外,以 5G 科技的三大特色加上遠距醫療,讓在遠端的醫生能指導在另一端的醫護人員進行救護工作。本研究探討使用 5G 科技的遠距醫療來改善偏鄉醫療環境及降低群聚感染風險,並以一般民眾觀點看遠距醫療模式。究首先針對遠距醫療進行文獻分析,文獻包含國外相關 5G 的應用、遠距醫療、5G 與遠距醫療的關連、遠距醫療與民眾之關連。接著以問卷調查的方式收集民眾的意見,了解民眾對於遠距醫療的認知與感受程度,及接受願意。研究工具以重要-表現程度分析法 (Importance-Performance Analysis, IPA),藉由分析結果來建議未來各項服務重點的改善程序與排程。IPA 研究結果顯示,民眾認為最優先改善之順序為,遠距醫療需確保醫療隱私、在 COVID-19 期間,遠距會診可以節省時間和避免住院方面感染、政府提供遠距醫療補助計劃、在救護車上提供遠距急救、在 COVID-19 期間使用遠距觀察隔離病人、遠距會診可以獲得更快的診斷,減少不必要的轉診。Item 5G網路對台灣行動電信業者營運模式之影響探討(2017) 陳仲全; Chen, Chung-Chuan在這數位匯流的時代,行動通信高度影響人們的生活。而新的電信技術與新應用服務,則高度影響電信業者的網路建設與營運模式,且獲利來源也明顯的從語音為主轉變到以行動上網為主。 行動通信技術目前已發展到以4G為主,而面對電信技術與應用潮流的改變,國際間、各業者目光集中的焦點都在即將於2020年商用的5G網路。面對這樣的機會與挑戰,本研究主要以電信業獲利模式的觀點,參考行動電信市場發展與獲利模式的軌跡,研究5G網路的發展對台灣行動電信業者未來的營運模式的影響與改變。 本研究探討5G網路對台灣行動電信業者營運模式之影響。藉由Bansi Nagji and Geoff Tuff的Ambition Matrix(抱負矩陣)分析,建議5G網路建設與創新服務要相輔規畫進行。藉由Doblin的Ten Types of Innovation(創新的10個原點)分析,建議5G網路發展初期要先專注獲利模式與合作網絡的定位。藉由司徒達賢的策略型態分析法分析5G網路時代若要進入創新服務領域,建議採用合作夥伴提供者模式,跨界整合,建構5G生態系營運模式。 面對不同概念的新服務型態與不同的競爭者面貌,電信業者更迫切的問題是轉型。5G網路時代需強調跨界整合、異業結盟、建立良好的合作夥伴,以期在未來5G網路時代開創新服務市場、新的獲利模式。Item AI機器人會像人類一樣從眾嗎?以AI Powered Equity ETF與機構投資人相較為例(2023) 姚俊淇; Yao, Chun-Chi近年來,隨著AI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I)技術的飛速發展,人們的觀念被顛覆,對此技術也開始引起空前的關注。同時,隨著金融科技的蓬勃發展,經濟發展也獲得了新的動力,並孕育了投資AI機器人的誕生,為人們提供了全新的投資理財選擇。本研究使用 Lakonishok, Shleifer, and Vishny(1992) 提出的LSV模型作為從眾行為指標,以AI Powered Equity ETF為例,探討AI機器人相較於人類基金經理人,在各種市場景氣下的從眾行為及投資表現。實證結果發現,AI機器人具有從眾行為,而在景氣好壞下均有一致的從眾行為(機構投資人的從眾行為反而存在很大的分散性),且AI機器人的從眾行為具有資訊性。Item B2B 動態競合關係管理: 以台灣被動零件產業之原廠代理商與下游經銷商為例(2024) 原瑞聖; Yuan, Jui-Sheng本研究旨在探討台灣被動零件產業中原廠代理商與下游經銷商間的競合關係,分析這一關係如何影響雙方的策略與市場表現。研究採用質性研究方法,通過對三家原廠代理商與三家經銷商的深入訪談,揭示了雙方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如何進行合作與競爭,並調整其業務策略以適應市場變化。研究發現,代理商與經銷商的關係是建立在互利共生的基礎上,彼此依賴對方的資源和市場通路來達成業績目標。原廠代理商面對來自製造商的銷售壓力,需借助經銷商的靈活銷售管道來擴大市場覆蓋率,而經銷商則依賴代理商提供的優惠價格和穩定貨源以增強市場競爭力。透過有效的信任機制和合約設計,雙方能夠管理合作中的不對稱性和不確定性,並平衡利益衝突。此外,研究指出代理商和經銷商需要根據市場環境的變化及時調整合作策略,包括建立完善的績效評估體系和關注合作過程中的潛在風險。經銷商的產品和服務多樣化策略有助於更好地滿足中小型客戶的需求,從而提升市場的精準度和效率。綜上所述,本研究提供了對台灣被動零件市場中代理商與經銷商競合關係的深入理解,並建議實施有效的關係管理和持續優化合作策略,以增強雙方的競爭力和市場表現。這些發現不僅有助於業界專業人士制定更為精確的市場策略,也為學術界提供了寶貴的研究資料和理論框架,以便進一步探索B2B市場中的競合動態。Item B2B 市場品牌策略-動態能力觀點(2017) 許鶯華; Hsu, Ying-Hua摘 要 相信在品牌的學術性的探討及研究是相當的多,但大部份都是探討B2C (Business-to-Cunsumer)市場較多,但對B2B (Business-to-Business)市場即企業對企業之間的交易關係之品牌探討及研究議題較有限,特別是餐飲業市場之業務性質的研究主題更是少。 B2B市場企業與企業之間的買賣交易行為往往是建築在彼此之間互動性及信賴度,故「關係的建立」在B2B企業市場是交易行為的基礎,在這種行銷方式呈現出較隱密式的談判模式,也因產業不同所呈現的行銷模式及做法之差異性,而現今時代無論是B2B或者B2C市場的趨勢均呈現出以客戶為導向的潮流,客戶的需求會決定廠商產品策略,廠商在接觸客戶中是否很清楚且了解客戶主要的、濳在(未來)的需求,無論是軟體或者是硬體之需求,是要達到滿足客戶取得訂單很重要的一環。 在品牌運籌策略企業是要以何種方式來因應世代環境的改變?運用客戶關係管理(Customer Relationship Management,CRM)科技系統分析了解客戶需求的軌跡,及關係行銷(Relationship Marketing)模式等均是為了創造客戶長遠的價值而採取的作法,B2B企業除了要達到滿足客戶需求外品牌策略為何?如何因應時勢變化創造出差異化而能使品牌在這市場勝出,有賴於經營者的智慧及應變能力做策略方針的調整創造股東最高價值。 本研究以採取個案研究方法及利用動態能力觀點來暸解探討,B2B封閉的業務市場之品牌策略,藉以A食品公司為例探討B2B市場企業因應市場發展及當時的環境,依客戶需求開發出多元化之系列產品,強化系列產品線的深度及廣度,在產品發展過程中延伸的多元品牌,讓客戶的粘著度及忠誠度更高,藉以擴增企業的事業版圖。並在其經營品牌中做一連串性策略調整及決策行為和品牌知覺對企業成長之成果研究,並以研究結果進行現況分析與提供策略的建議。Item Bank 3.0對銀行從業人員的影響與轉型發展之研究:以T銀行為例(2017) 黃瑞源; Huang, Jui-Yuan摘要 在數位科技發達的今日,自從由素有「金融創新之父」布雷特‧金恩所著《銀行轉型未來式之Bank 3.0》這本書問世後,強調「銀行將不再是一個地方,而是一種行為」,並且詳細描述未來銀行將不限於發生在實體銀行,而是隨處皆可進行,所以銀行與客戶的互動方式也將出現重大的變化,因此銀行必須從客戶的角度去思考產品的價值,以及與客戶接觸的情境,因而將使全國17萬多銀行從業人員開始產生危機意識,故從業人員本身應思考著如何加強本身所需的相關能力,而銀行業者也必須協助員工職能轉型。在數位銀行興起之際,衝擊最大的應該就是銀行的分行與個人金融業務,及後檯作業流程相關人員,尤其是櫃檯人員,因此銀行人事單位應積極規劃並重組人力資源,以保障員工的工作權,員工能否轉型是非常重要的。 目前在銀行業務範圍的擴大下,提供消費者多樣化的產品,來滿足其一次購足所有金融商品的情況下,面對數位科技取代了部分人力功能,如何利用數位金融3.0強化銀行的競爭力,而從業人員如何轉型成功,將是銀行在競爭激烈的環境能否勝出的關鍵。而面對數位金融3.0的挑戰,國內主管機關金融監督管理委員會亦督促公股行庫,要加緊步伐輔導銀行從業人員轉型,創造銀行與從業人員雙贏,並確保在Bank 3.0時代競爭力與優勢。 本研究是以個案銀行為例,分析其經營業務面對Bank 3.0時代對銀行從業人員的影響,提出對從業人員該如何轉型,避免被淘汰且拖累銀行降低競爭力,而是與銀行共創雙贏的局面策略為: 1.強化金融科技,構建完整的數位金融服務以加強客戶關係。 2.利用扮演中小企業融資與輔導之專業銀行角色,輔導轉型為企金人員。 3.在Bank 3.0的時代,銀行在人力調整同時,應加強員工教育訓練讓這資產活化,避免讓資產成為不良資產拖累銀行。 關鍵字:Bank 3.0、數位金融、轉型Item COVID-19 疫情對電子商務消費者行為的影響(2023) 陳柏仰; Chen, Brian Pai-Yaug自2020 年COVID-19 疫情爆發以來,全球商業活動受到嚴重影響。在此背景下,許多實體零售企業轉向電商銷售以恢復營收和利潤。然而,三年過去了,成效尚待證實。本研究將深入探討幾個電商銷售關鍵要素。本研究的目的旨在探索台灣電商在COVID-19 大流行期間的轉型和消費者行為變化,並探討其理論基礎和未來研究方向。為了分析台灣電商在後COVID-19 時代面臨的挑戰,採用了混合式研究方法,結合調查和分析,以了解台灣消費者行為的變化,並開展了專家的深入訪談。量化研究針對617 名受訪者進行了疫情期間線上購物的調查。在質性研究中,三位電商專家分享了關於疫情期間電商企業的變化和後COVID-19 戰略的觀點。最後,這項研究提出了一種整合的方法,將新冠肺炎疫情期間電子商務影響的理論框架與未來研究方向相結合,提供了有價值的支持,以獲得對於理解和洞察的增進。本研究的發現顯示,電子商務的影響涵蓋了關鍵要素,包括數字支付、社交媒體、直播和全通路策略。本研究提供了COVID-19 疫情對台灣電子商務和消費者行為影響的證據。疫情引發了消費者行為的重大變化,包括電子商務的廣泛應用和依賴、全通路轉型、數位支付的增加以及直播購物的流行。對於企業而言,這些影響帶來了挑戰和機遇,需要大量投資於技術和技能的發展,同時也開拓了新市場和增長潛力。在後疫情時代,持續探索這些趨勢及其更廣泛的影響對於引領數位革命至關重要。Item Covid-19疫情下國小安親班老師遠距教學之困境與因應策略之研究-以新北市為例(2023) 陳瑩珍; Chen, Ying-Jan現今社會的趨勢,由於物價上漲,都需要雙薪以維持家計,再加上社會組合結構改變,另類家庭比例增加(單親、隔代教養、新住民或多元文化家庭等),所以有很多的家庭延伸出兒童課後照顧的需求;再加上家庭收入增高且孩子又生的少,父母相對比較有能力為自己的孩子在教育上有充裕的投資,且國小安親班較能配合家長上下班時間與對孩子課業與生活上的照顧需求,所以近年來進入國小安親班的比例增加很多。因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將原本實體的安親課業照顧教學模式必須改為線上教學,政府的施政方向是購買入大量的電腦,為了不讓疫情不上學而中斷孩子們的學習,而安親班老師同時也要認真思考,如何突破以往的教學模式,讓安親班老師能充分使用線上教學,了解其優點與可能影響線上教學的因素,來發展其解決方案,並降低使用線上教學的疑慮。疫情造就了線上教學的契機,學生在線上學習的比率提升,但家長卻對學生是否有幫助的支持度下降,顯示線上教學出現了困境。學習場域回到了家裡,除了要注意到孩子的學習狀況外,也要確保如何維持孩子的學習品質;疫情間線上教學也讓原本許多安親班的智慧教學設備不足,以及安親班老師在數位教學工具應用的挑戰一一浮現。疫情對教育帶來了衝擊,也加速線上教學成為學習主流,讓安親班教學服務方式大翻轉。研究者運用問卷調查方式探討新北市國小安親班老師線上教學的困境與因應策略,自編「Covid-19疫情下國小安親班老師線上教學之困境與因應策略之研究-以新北市為例」,線上教學困境涵蓋「備課困境」、「家長感受困境」與「教學成效困境」等3個層面;線上教學困境的因應策略涵蓋「科技有用性」、「資訊設備提升」與「學習有效性」等3個層面。研究結果指出新北市國小安親班老師對線上教學之困境受到「家長感受困境」與「教學成效困境」的正向影響,「資訊設備提升」與「學習有效性」亦正向影響線上教學困境的因應策略;意指透過設備的提升,學生可以更有效地參與線上學習,解決因學習資源不足、互動不足等問題所產生的困境,而設備提升也可以激發學生對於線上學習的興趣和動機。在線上教學中,學生常常需要自主學習,缺乏專業的指導和支持;因此,安親班老師可以提供學習指導和反饋,以幫助學生更好地掌握課程內容。最後,研究者針對研究結果進行討論並提出未來研究建議。Item DRAM產業新廠建置之工作設計研究-以A公司為例(2017) 蔡濬瑋; Tsai, Chun-Wei本研究目的在探討半導體DRAM製造廠新建時,分析工作設計二十二個維度與關鍵事件中所獲得的關係,並在研究中指出影響DRAM製造廠新建的重要因素,透過關鍵事件法,了解建廠初期生產設備的安裝到良率產出時程縮短的影響因素。其中個案公司的關鍵事件為導入新形態的生產設備快速安裝施工法(5D Hookup installation),了解專案任務中各工作特徵的關係與員工行為感受的程度,包含任務特徵中技能多樣性、完整性、重要性、自由性與回饋;知識特徵中工作複雜度、解決問題、技術多樣性與專業化;社會特徵中社會關係、社會關懷、相互依賴程度與他人回饋;脈絡特徵中人體工學、體能需求、工作環境以及設備使用,進而影響增強工作動機(學習新模型)、工作績效(縮短裝機時程)、高滿意度(使工作內容簡單化)。 結果顯示高度複雜的工作在初期施行前,導入工作設計的重要性以及分析各維度可幫助與改善專案任務推行的進程和困難的克服;在研究過程中,也發現在DRAM製造廠導入工作設計時,好的專案策略、決策、規劃、領導,會產生員工高的行為感受,本研究中二十二個工作特徵維度有高達68.2%的高程度行為感受,也顯示有6.8%的低程度行為感受,而降低其低程度行為感受,將引領專案任務進行,使員工心理素質上感覺工作更有意義、覺得工作負有責任以及感受到實際的工作成果。本研究依據的工作特徵透過關鍵事件提出分析與探討可行之建議,期待能對產業界的施行有實質的建議與貢獻。最後,對未來研究建議與避免執行上的錯誤於文末有詳細討論說明。Item ERP系統導入策略之評估─以S人壽保險公司為例(2016) 黃文麟; Huang, Wen-Lin,科技不僅改變了人類的生活,同時科技也驅動了企業的轉型。行動裝置、雲端技術、社群媒體、大數據四大科技趨勢,改變了生活,同時也改變了企業,造成了經濟的新時代,其中最重要的是大數據。在過去這幾個月,整個金管會開放了金融業投資金融科技的業務,造就了新的字眼─FinTech,就是如何把科技融入金融產業,亦是現今公司創新的發展目標。 個案公司擁有五十年的歷史,其間經歷總公司與台灣在地產業環境、政府法規、商品演進、客戶與業務策略與運作方式等的改變;配合調整,同時因應業務成長,作業流程與資訊系統難免因地制宜或遷就臨時改變,逐漸複雜。科技驅動企業轉型,個案公司和國際知名軟體公司合作發展境界成就計畫,其內容主要有四大模組:客戶關係管理、保險業核心、企業資源規劃(ERP)、以及商業資料庫整合與商業分析。希冀透過境界成就計畫能進行更快、更好、更有價值的服務,令工作更輕鬆,卻更有成效與意義,並讓公司成為所有客戶心中首選的保險公司。 本文利用科技接受模型(TAM)來實證探討個案公司員工使用境界成就計畫之新資訊系統之態度及意願,以自變數(有用性及易用性之關係)探討依變數(使用態度),再以使用態度為自變數探討依變數(使用意願)之關係。研究採問卷及訪談進行,受訪者皆為個案公司使用境界成就計畫之員工,以了解使用者實際使用情形。Item ESG 永續發展下之金融授信風險評估架構探討(2024) 黃桂雪; Huang, Kuei-Hsueh當全球為了永續發展而使 ESG 成為一股潮流時,金融業因其行業的特性,對人類永續的推動應負較大之社會責任,選擇以加入赤道原則協會將赤道原則納入授信風險評估架構,來符合 ESG 永續評鑑的標準。為了釐清此一作法之合理性及可行性,本研究以質性研究的方式,運用深度訪談蒐集資料,而這些資料的分析結果顯示將赤道原則納入授信風險評估架構是合理且可行,惟目前金融授信普遍採用的授信 5P 風險評估架構不足以應付赤道原則的要求。對此,本研究提出以涵蓋赤道原則之「擴大授信 5P 風險評估架構」來代替原有的「授信 5P 風險評估架構」作為授信風險審核的依據。Item ESG 風潮下綠色設計策略之研究 — 以大進室內設計為例(2024) 林函青; Lin, Han-Ching本研究以「環境、社會及公司治理(ESG)風潮下的室內設計策略」為主題,探討ESG原則如何影響室內設計實踐,並以大進室內設計公司的案例為研究對象。隨著全球對可持續發展的重視,室內設計行業也必須重新考慮其在環保、社會責任及企業治理方面的角色和策略。研究方法包括文獻回顧、深度訪談及案例分析,旨在全面理解ESG原則對室內設計的影響。研究發現,ESG原則的整合促使室內設計師在材料選擇、能源效率及空間使用等方面作出創新。例如,大進室內設計在其商業與住宅項目中應用生態友好材料和能源管理系統,不僅提升了設計的環境性能,也增強了社會影響力。此外,透過ESG策略的實施,公司能夠在市場中建立差異化優勢,吸引更多具有環保意識的客戶。本研究建議室內設計師應持續探索和實踐ESG原則,以應對全球可持續發展的挑戰。未來研究可進一步探討ESG導向設計對消費者行為和企業品牌的具體影響。Item ESG碳足跡對商業品牌價值影響之探討–以消費型液晶顯示器為例(2023) 陳虹陵; Chen, Hung-Ling有鑑於全球氣候變遷的問題,全球暖化日益嚴重,如何減少溫室氣體排放成為了全球共同的目標。本研究欲探討ESG(環境、社會、公司治理)因素中的碳足跡對商業品牌價值的影響,以消費型液晶顯示器為例。該研究針對液晶顯示器消費市場的碳足跡議題進行評估,並從消費者的角度探討碳足跡對品牌形象和消費意願的影響。研究結果顯示,受限於消費者對產品碳足跡的認知不足,多數消費者仍以環保標章之認證作為購買決策的主要考量因素,但液晶顯示器在推動產品碳足跡和品牌形象還是有正向影響。消費者對品牌的認知和信任度對於消費決策有很大的影響,而品牌的ESG表現則是影響品牌認知和信任度的重要因素之一。此外,消費者對環保議題的關注度也會影響其對品牌的偏好和購買決策,政府對碳足跡的推動及補助程度若能提高,消費者對環保認知也越高,對環保產品的消費意願也越大。因此,企業應該注重碳足跡和ESG表現的提升,透過綠色供應鏈和綠色生產方式等措施減少碳足跡,並加強ESG報告的透明度和真實性,進一步提升品牌認知度和信任度,增強消費者對品牌的忠誠度,提高企業的商業品牌價值及市場優勢。研究中以問卷調查方式,採用便利性抽樣,對購買液晶顯示器之消費者進行調查,共回收245份問卷樣本,並以敘述性統計進行分析。研究結果顯示消費者對於環保標章認知程度大於產品碳標籤,受測者多數會於網路媒體中獲知碳足跡相關資訊,消費者願意優先選擇具綠色環保的產品,實踐綠色消費。消費者基於環境保護對於碳標籤產品的推動皆為肯定,對企業品牌形象也持正向加分。消費者在採購液晶顯示器上較偏重於個人喜好(含品牌偏好)更甚於綠色環保。多數消費者是可接受碳標籤產品價格高於一般產品。消費者在綠色消費下,傾向有政府的帶領效益及補助行為,能有效提升消費者環保共識的消費行為。Item eTag應用於車位共享服務之研究(2017) 紀尚武; CHI, SHANG-WU近年來「共享經濟」一直是非常受到熱烈討論的話題,無論是Uber、Airbnb等。伴隨著社會發展和人們生活水準的提高,車輛的數量和密集度逐年增加,都會區停車困難已經是非常嚴重的民生問題。針對停車位不足的情況,臺北市長柯文哲要求相關單位提出「臺北市停車位共享計畫」,希望公家和私人大樓都可開放夜間或是沒有使用的停車場空位。「停車位共享」也是符合共享經濟的一種表現,也是解決都會區車位不足的一種方式,民眾外出上班時,可將家中閒置的停車位共享出來,一方面可以提供有需要在附近停車的民眾停車的選擇,再方面提供車位共享方也可以向停車需求方收取雙方合議的停車費用,如此一來,供需雙方都得到滿足,這就是共享經濟的具體表現。 本研究以eTag應用於車位共享服務為探討主體,因為臺灣ETC張貼eTag車輛數已超過670萬,高速公路用路人使用eTag支付國道通行費用之使用率更已經達九成以上。本研究分析成果顯示,透過eTag感應開啟柵欄的自動化門禁系統並以信用卡支付停車費是最好的停車位共享的服務模式。因此,若未來共享車位服務要推展使用在社區大樓停車場時,建議應該要結合現有停車場柵欄/鐵捲門之門禁管制並整合eTag感應,以讓車輛進出更符合便利性及安全性。 此外,本研究根據研究分析成果提出相關策略建議:(1)在公有停車停車資源錯置的情形下,應運用共享的精神並能被充分利用,即應從不同市場區隔(時段、區段)規劃有不同停車費定價,以為合乎公平並有效率的公有停車共享停車策略;(2)從停車位共享的精神,公有停車場應仍可彈性調整月租車位空間(即每月或每季的月租車輛應隨需求變動,應能預測某一周期可能有多少供需比,去合理設定有租約的車位),並應設定不同時段之因地制宜,依市場與區位來推行策略。(3)從民間停車場推動的障礙分析中,首要乃共享車位供需媒合平台的建立,其中供給者的誘因機制即要有一規劃,必須有誘因吸引有共享車位的提供者,才能滿足停車的臨停需求或預約需求。 另一方面,本研究針對共享車位供需媒合平台的成功,乃著重供給面與需求面的重點因素。供給面重點因素:(1)不同類型車位(月租與臨停車位)之間的有效分配或整合性運作,應是供給面的首要因素;(2)公有停車場有賴地方政府支持與實質支援,包括法令調修、體制創新,以及委託廠商相關設備經費補助等;(3)私有停車場則對營運業者本身要有相當的誘因(特別是針對不同區域停車供需的地方,應有不同行銷策略),再者停車場業者可藉由未來共享停車APP的商業應用,結合異業合作,除增加停車費收益外,亦可能產生其他獲益來源。需求面的重點因素:(1)強調未擁有私人車位者,能藉由共享車位使用,降低停車的使用成本。(2)強調擁有私人車位者,能藉由共享車位使用,增加個人收入,亦能降低整體停車使用成本。 本研究期待未來由eTag所架構出來的車輛識別及收費平台若運用於車位共享服務,將可成為解決各不同特性區域停車位不足的重要成功因素。Item ETF交易策略研究–以台灣50為例(2017) 徐志輝; Hsu, Chih-Hui本研究採取ETF成交量、ETF折溢價、ETF規模與VIX四項指標,擬定四十八種策略,作為台灣50ETF(以下簡稱0050)買入與賣出依據,在交易訊號出現後隔日一開盤買入或賣出,以「全曜資訊CMONEY法人決策支援系統」為資料來源,並以該系統做實證回測,研究期間近十年,並將各策略回測之報酬率透過統計檢定方式與無風險報酬率、大盤報酬率比較。 實證結果,七種策略績效顯著優於大盤年度報酬率。根據回測資料顯示上述七項策略交易資料中,總交易次數共71次,其中獲利次數達59次(考慮完交易成本後)。Item ETF商品主觀認知與購買行為和退休理財規劃之關聯性分析-以EMBA學生為例(2024) 陳政輝; Chen, Cheng-Hui隨著投資者對多元化投資的需求不斷增加,ETF作為一種便捷、低成本、高透明度的金融工具,其在投資組合中的應用以及作為退休規劃工具的角色正在逐步擴大,進而讓ETF成為受薪階層重要的理財工具之一,並在退休規劃中越來越受到關注。然而,投資大眾對ETF商品的認知為何,以及ETF商品是否真被視作退休理財的工具,仍是一個疑問。本研究嘗試以EMBA學生為對象,探討EMBA學生對ETF商品主觀認知與購買行為和退休理財規劃之關聯性。本研究以曾買過ETF商品之EMBA學生為問卷調查對象,共回收222份有效問卷,研究結果顯示有使用ETF做為理財工具的EMBA學生對於ETF商品低風險知覺傾向有較高的同意程度,而沒有使用ETF做為理財工具的EMBA學生對於退休規劃積極程度有較高的同意程度。ETF商品主觀認知與理財規劃投資行為的關連性之間有顯著相關,當ETF商品低風險知覺程度越高時,退休規劃積極程度與理性理財積極程度越高;當ETF商品買賣非從眾程度越高時,卻只有退休規劃積極程度越高,反而理性理財積極程度越低。Item IATA NDC標準對於GDS商業平台的影響(2020) 田振寧; Tien, Chen-NingGDS航空訂位系統在六零年代開始,經營訂位平台已經長達數十年,主要的使用者包含產品供應商-航空公司及產品銷售商-旅行社業者,達到即時航空機位訂位以及開票之商業流程。隨著資訊科技及網路世代的來臨,航空公司與旅行業者轉變成除了平台銷售模式合作,也同時開始競爭直接銷售的市場。在IATA於2012年推出NDC標準,採用XML標準規格,讓各航空公司可以彈性自行開發個人化商品,直接與旅行社連線銷售。此架構在IATA之推廣下, GDS平台業者應該如何應對? 本研究使用半結構質性訪談方法,訪談GDS平台中三種角色之業者,探討IATA NDC標準推廣之下,以業者自己的角度提出看法。依據推力-拉力-維繫力(PPM)理論,分析彙整訪談結果,探討航空公司與旅行社業者在GDS之推力、NDC拉力、以及維繫力三種力量相互拉扯之下所做出之評估與考量,進而決定是否轉換至NDC平台。據此,針對GDS業者,評估未來可進行之決策,避免被去中間化,或是可進行再中間化,重返平台之中間商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