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科學專業學院—生命科學系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mmunity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58

本系學士班之教育目標為「培育優良之生物科教師及生命科學研究人才」雙軌並行。

因應少子化的衝擊,本系調整相關員額及教學資源之分配,在課程設計及學習活動上,特別注重學生基礎學識、研究能力和研究方法的訓練,使學生可依個人志趣作學習規劃,畢業後有更寬廣的出路。

本系碩、博士班之教育目標則以「培養生命科學研究人才」為主,並兼顧師資培育,故課程設計及學習活動以培養獨立研究能力為主要目標。

News

Browse

Search Results

Now showing 1 - 10 of 18
  • Item
    台灣產長腳蛛科蜘蛛(蛛形綱:蜘蛛目)之分類研究(銀腹蛛屬除外)
    (2013) 蔡旻昇; Ming-Sheng Tsai
    長腳蛛科(Tetragnathidae)為蛛形綱蜘蛛目的第十大科。在台灣常見於灌叢、林地及田間等潮溼的地方。台灣的長腳蛛分屬於長腳蛛亞科,后蛛亞科和銀腹蛛亞科三亞科,其中長腳蛛亞科的成員,螯肢相當發達,具有成排的大齒; 雌蛛無外雌器與受精管等器官; 雄蛛觸肢器的杯葉狹長,與副杯葉之間形成關節。后蛛亞科的雌蛛外雌器骨化程度較強,受精囊骨化; 雄蛛觸肢器的脛節或杯葉基部有突起,插入器與引導器分離。銀腹蛛亞科的雌蛛骨化程度弱,受精囊呈薄壁狀; 雄蛛的亞盾板較小,插入器被引導器包覆。台灣的長腳蛛科研究,目前只有零星的調查記錄與物種描述,尚未進行完整的分類研究。本研究在台灣及鄰近島嶼進行調查,以徒手或掃網等方式進行採集,並以70%的酒精固定保存製成標本,進行物種辨識與型質測量。調查結果台灣的長腳蛛科蜘蛛除了銀腹蛛屬外,共有后蛛亞科4屬9種,長腳蛛亞科1屬12種,以及銀腹蛛亞科5屬11種,其中美麗麥蛛 Menosira ornata Chikuni, 1955、黑背后蛛 Meta nigridorsalis Tanikawa, 1994、印氏天星蛛 Mesida yini Zhu, Song et Zhang, 2003、佐佐木沖繩蛛 Okileucauge sasakii Tanikawa, 2001、喜隨蛛Opadometa grata (Guérin, 1838) 和田林高腹蛛 Tylorida tianlin Zhu, Song et Zhang, 2003 等6種為台灣首次記錄;而Meta alishanensis Tsai et Chen, sp. nov. 阿里山后蛛,Meta kueilinensis Tsai et Chen, sp. nov. 檜林后蛛,Meta laisheshanensis Tsai et Chen, sp. nov. 來社山后蛛,Meta taiwanica Tsai et Chen, sp. nov. 台灣后蛛,Meta wuluensis Tsai et Chen, sp. nov. 霧鹿后蛛和Mesida taiwanica Tsai et Chen, sp. nov. 台灣天星蛛等共6種為新種。排除種Tetragnatha gracilis (Bryant, 1923)及疑問種 Tetragnatha nepaeformis Doleschall, 1859各一種。
  • Item
    台灣產銀腹蛛屬(蜘蛛目:長腳蛛科)蜘蛛之系統分類研究
    (2009) 劉錫軒; Hsi-Hsuan Liu
    本論文共報告台灣產銀腹蛛屬蜘蛛9種,其中新種有台灣銀腹蛛(Leucauge taiwanensis sp. nov. );新紀錄種有4種:西里伯銀腹蛛(L. celebesiana)、十字銀腹蛛(L. crucinota)、小肩斑銀腹蛛(L. subblanda)、武陵銀腹蛛(L. wulingensis)。文中將大銀腹蛛(L. magnifica)處理為西里伯銀腹蛛的同物異名;擬方格銀腹蛛(L. subtessellata)處理為方格銀腹蛛(L. tessellata)的同物異名。脈斑銀腹蛛(L. venusta),處理為排除種。並以19種銀腹蛛亞科類群為內群,長腳蛛屬為外群,以45個形態特徵進行銀腹蛛屬的支序分析,台灣產銀腹蛛屬可分為兩個亞群,其中十字銀腹蛛與雪銀腹蛛(L. argentina)成為一單系群,可能屬於未知的新屬,而隨蛛屬(Opadometa)蜘蛛與其餘的台灣產銀腹蛛屬蜘蛛被歸入另一個亞群,其姊妹群為天星蛛屬(Mesida)。結果顯示現有的台灣產銀腹蛛屬為一複系群。本研究結果將可增進台灣銀腹蛛屬蜘蛛資源和物種多樣性之知識基礎。
  • Item
    台灣產巨蟹蛛科蜘蛛 (蛛形綱:蜘蛛目)之分類研究
    (2018) 甘保羅; Kan, Po-Lo
    巨蟹蛛科(Sparassidae)為蜘蛛目的第十一大科,廣泛分布於世界各地。目前全球已知88屬1224種。巨蟹蛛科的蜘蛛具有橫行性的足,足上蹠節與跗節連接處具三葉性膜,跗節上具有一對梳狀爪。本研究檢視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生命科學系館藏標本,並至全台各地採集新鮮材料作為研究之用。採集時以目視法為主,發現蜘蛛後以小型玻璃管捕捉,並以以70%~75%酒精固定保存。保存的標本將使用解剖顯微鏡(Leica M3Z)進行觀察、鑑定以及繪圖測量。本研究結果顯示台灣產巨蟹蛛科蜘蛛共有7屬29種,其中Bhutaniella angustata狹小不丹蛛、B. forcipata鉗不丹蛛、B. taiwanensis臺灣不丹蛛、 Heteropoda bifurcata二叉高腳蛛、H. lanyuensis蘭嶼高腳蛛、Pseudopoda alishanensis阿里山擬高腳蛛、P. beinanensis卑南擬高腳蛛、P. fengshanensis豐山擬高腳蛛、P. hualienensis花蓮擬高腳蛛、P. ilanensis宜蘭擬高腳蛛、P. kaohsiungensis高雄擬高腳蛛、P. nantouensis南投擬高腳蛛、 P. nenggaoensis能高擬高腳蛛、P. pingtungensis屏東擬高腳蛛、P. shanlinshiensis杉林溪擬高腳蛛、Sinopoda taiwanensis臺灣秦高腳蛛、Thelcticopis taiwanensis臺灣賽蛛,共十七種為未描述的新種;而Olios japonicus Jäger& Ono, 2000日本異足蛛為以往未發現的新記錄種;並描述單性種Pseudopoda recta之雄蛛,及Sinopoda expectata之雌蛛;此外Sinopoda forcipata Karsch, 1881及Micrommata sp.為排除種。
  • Item
    台灣產姬蛛亞科蜘蛛(蜘蛛目:姬蛛科)之分類研究
    (2016) 楊哲昌; Yang, Che-Chang
    姬蛛亞科(Theridiinae)為姬蛛科中最大的亞科,廣泛分布於世界各地。目前全球已知41屬1128種。常見於樹林、灌叢及人造建築角落,結條網或不規則網。姬蛛亞科的蜘蛛間疣消失且不具剛毛,雄蛛觸肢脛節上方具有較小的前側與後側觸毛,生殖板上方具有分散的雄孔上紡管。本研究檢視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生命科學系館藏標本,並至全台各地採集新鮮材料作為研究之用。採集時以目視法為主,掃網為輔,發現蜘蛛後以小型玻璃管捕捉,並以70%~75% 酒精固定保存。保存的標本將使用解剖顯微鏡(Leica M32)進行觀察、鑑定以及繪圖測量。本研究結果顯示台灣產姬蛛亞科蜘蛛共有13屬42種,其中Chrysso linchuanensis Zhu& Zhang, 1992 靈川麗蛛, Chr. bimaculata Yoshida, 1998 雙斑麗蛛, Platnickina maculata (Yoshida, 2001a) 多班普雷尼克蛛, P. mneon (Bösenberg & Strand, 1906) 莫恩普雷尼克蛛, Nipponidion okinawense Yoshida, 2001a 沖繩日本蛛, N. yaeyamense (Yoshida, 1993) 石垣日本蛛, Takayus takayensis (Saito, 1939) 湯高蛛和Yunohamella lyrica (Walckenaer, 1841) 琴尤諾蛛,共八種為台灣首次記錄。Chikunia nigriopsis 擬黑千國蛛, Chi. lanyuensis 蘭嶼千國蛛, Chrysso megapora 大孔麗蛛, Chr. taiwanensis 台灣麗蛛,和 Platnickina taiwanensis 台灣普雷尼克蛛,共五種為未描述之新種。此外Chikunia albipes (Saito, 1935) 多色千國蛛為排除種,Theridion elegantissimum Roewer, 1942 為疑問種。
  • Item
    臺灣產鷲蛛科之分類研究
    (2005) 楊雅菁
    中文摘要 本論文對台灣產鷲蛛科蜘蛛進行分類研究,主要到全省各地採集活體標本,並檢視台灣師範大學生命科學系館藏標本,以形態學方法於解剖顯微鏡下觀察雌、雄蜘蛛的生殖構造及其他外部特徵,並重新繪圖與測量。雄蛛觸肢器及雌蛛外雌器以細剪剪下,詳細觀察其構造,外雌器以10%KOH溶液加熱處理,觀察內部構造。本研究中所使用的標本皆以70%酒精溶液保存,並存放於台灣師範大學生命科學系(NTNUB-Ar)。 本研究結果將台灣產鷲蛛科處理為8屬16種及1個排除種,新增6屬13種。其中掠蛛屬(Drassodes)、希托蛛屬(Hitobia)、齒蛛屬(Odontodrassus)、近狂蛛屬(Drassyllus)、旋管狂蛛屬(Setaphis)與枝疣蛛屬(Cladothela)為新紀錄屬;鋸齒掠蛛(Drassodes serratidens)、單帶希托蛛(Hitobia unifascigera)、波氏狂蛛(Zelotes potanini)、本渡齒蛛(Odontodrassus hondoensis)、小狂蛛(Zelotes exiguus)、小枝疣蛛(Cladothela parva)、沙勞越狂蛛(Zelotes sarawakensis)、和八木沼氏希托蛛(Hitobia yaginumai)等八種為新紀錄種。台北近狂蛛(Drassyllus taipeiensis sp. nov.)、台灣旋管狂蛛(Setaphis formosanus sp. nov.)、南化狂蛛(Zelotes nanhuaensis sp. nov.)、台東狂蛛(Zelotes taitungensis sp. nov.),及台灣狂蛛(Zelotes taiwanensis sp. nov.)等五種為新種。疑問種為西表狂蛛(Zelotes iriomotensis Hayashi, 1994)和白環鷲蛛(Kishidaia albimaculata Saito, 1934)還需更進一步的鑑定。武昌狂蛛(Zelotes wuchangensis Schenkel, 1963)為排除種。 本研究結果不僅可增進我們對台灣鷲蛛科蜘蛛資源及物種多樣性的了解,並可作為未來鷲蛛科生活史、行為與系統演化等領域研究之基礎。
  • Item
    台灣產袋蛛科(蛛形綱:蜘蛛目)之分類研究
    (2005) 黃文俊
    本論文對台灣產袋蛛科蜘蛛行分類研究,主要至全省各地採集活體標本,並檢視師大生命科學系收藏之標本,以形態學方法於解剖顯微鏡(Leica Wild M3Z)下觀察雌、雄蜘蛛之生殖構造,並根據台灣的標本進行繪圖與測量。雌蛛外雌器以細剪剪下,並以10%KOH溶液加熱處理,以觀察內部的生殖構造。 研究結果將台灣產袋蛛科處理為3屬29種,新增1屬15種。其中馬蒂蛛屬(Matidia)為新紀錄屬;褶袋蛛(Clubiona corrugata Bsenberg et Strand, 1906)、千島袋蛛(C. kurilensis Bsenberg et Strand, 1906)、齒袋蛛(C. moralis Song et Zhu, 1991)、草綠袋蛛(C. viridula Ono, 1989)、長腿紅螯蛛(Cheiracanthium eutittha Bsenberg et Strand, 1906 )與摩紅螯蛛(C. mordax L. Koch, 1866)等六種為新紀錄種;短棘袋蛛(Clubiona brevispina sp.nov.)、扇棘袋蛛(C. expansa sp. nov.)、腿距袋蛛(C. femorocalcarata sp. nov.)、鏟形馬蒂蛛(Matidia spatulata sp. nov.)、安通紅螯蛛(Cheiracanthium antungensis sp. nov.)、鐮形紅螯蛛(C. falcatum sp. nov.)、絲距紅螯蛛(C. filiapophysis sp. nov.)、台灣紅螯蛛(C. taiwanicum sp. nov.)與旋距紅螯蛛(C. torsivum sp. nov.)等九種為新種。台灣袋蛛(Clubiona taiwanica Ono, 1994)、高山袋蛛(C. bonicula Ono, 1994)與關山袋蛛(C. kuanshanensis Ono, 1994)處理為同種,以台灣袋蛛(C. taiwanica Ono, 1994)為有效名。另外,將日本袋蛛(Clubiona japonica L. Koch, 1878)與活潑紅螯蛛(Cheiracanthium lascivum Karsch, 1879)處理為疑問種。 本研究結果,除可增進對台灣袋蛛科蜘蛛資源和物種多樣性的瞭解外,並可作為將來袋蛛科之生活史、行為與系統演化等領域研究之基礎。
  • Item
    台灣產跑蛛科核型之研究
    (2005) 陳雅慧
    摘要 台灣產跑蛛科目前記錄有黑背狡蛛、褐腹狡蛛、溪狡蛛、赤條狡蛛、長觸肢跑蛛、華麗四角蛛、跑蛛及白條跑蛛8種。前人僅止於種類紀錄的調查、形態的描述與零星生態方面的報導,並無更深入的研究。在細胞遺傳學方面,染色體資料的建立將可彌補形態分類的不足,並提供系統演化方面另一有用的證據,本研究以染色體的核型來看跑蛛科演化親緣關係,並推測染色體可能的演化方向。 本研究共獲得台灣產跑蛛科4屬7種的核型資料。染色體形態均為端著絲點染色體,狡蛛屬(除褐腹狡蛛外)、長觸肢跑蛛、跑蛛及白條跑蛛在內的4屬6種,其染色體數目均為2N = 30 (F)/28 (M);性別決定機制為X1X2O型;NF值為30 (F)/28 (M)。首次發現褐腹狡蛛染色體數目2N = 20 (F)/19 (M);性別決定機制為XO型;NF值為20 (F)/19 (M)。在C-顯帶染色方面,推測台灣產跑蛛科蜘蛛的C-顯帶應位於端著絲點染色體的中節。在NORs方面,台灣產跑蛛科蜘蛛NORs均只有一對,其中溪狡蛛及黑背狡蛛均位於第5對染色體上;跑蛛位於第14對;白條跑蛛位於第12對上;長觸肢跑蛛位於第3對上;赤條狡蛛位於第2對上;褐腹狡蛛位於第6對上。染色體核型方面,共可分為六種典範核型,包括褐腹狡蛛型、溪狡蛛型、赤條狡蛛型、長觸肢跑蛛型、跑蛛型以及白條跑蛛型,六種典範核型非常相似。在性染色體方面,溪狡蛛、長觸肢跑蛛、跑蛛及白條跑蛛共4種,性染色體均為第1對及第15對;赤條狡蛛為第1及第9對;褐腹狡蛛只有一對性染色體為第5對;而黑背狡蛛因資料不足無法正確判斷。性別決定機制XO型由X1X2O型經性染色體接合演化而來。染色體演化方面,跑蛛型為台灣產跑蛛科中最原始的,而白條跑蛛型、長觸肢跑蛛型及溪狡蛛型三者的親緣關係無法區分。在狡蛛屬內,我推測狡蛛屬中溪狡蛛型為較原始的種類,其次為赤條狡蛛型,褐腹狡蛛為型最進化的種類,染色體數目朝向減少的方向進行。 期望以上資料的建立,能提供一些資訊,對於蜘蛛染色體演化及親緣關係探討等相關研究有所幫助。
  • Item
    Note on a Newly Recorded Spider, Perenethis venusta L.Koch 1878, from Taiwan (Araneae: Pisauridae)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生命科學學系, 2002-??-??) 陳世煌; 陳怡婷
    本文首次紀錄華麗四角蛛在台灣之發現,並根據台灣標本重新描述及繪圖。四角蛛屬在台灣亦為新紀錄。
  • Item
    兩種臺灣產豹蛛屬蜘蛛之新紀錄(蜘蛛目:狼蛛科)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生命科學學系, 2003-12-??) 魏宏仁; 陳世煌
    本文首次報導詹巴魯豹蛛及前凹豹蛛在台灣分布之新紀錄,並根據台灣之標本重新描述及繪圖。詹巴魯豹蛛與沙地豹蛛最相似,但前者背甲斑紋與後者不同,且前者之受精囊與交媾管交叉,而後者呈L型,未與交媾管交叉,可資區別。前凹豹蛛外形上較類似溝渠豹蛛,但前者體形稍小,且外雌器中隔形態明顯與後者不同。
  • Item
    Spiders of the Genus Metleucauge (Araneae: Tetragnathidae) from Taiwan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生命科學學系, 1999-06-??) 陳世煌; 黃文俊
    本研究針對臺灣產之長蹠蜘屬(genus Metleucauge Levi, 1980)蜘蛛進行廣泛採集並詳細比較,結果顯示本屬蜘蛛在臺灣共有三種,即褐腹長蹠蜘(M. chikunii Tanikawa, 1992)、金比羅長蹠蜘(M. kompirensis (Boesenberg et Strand, 1906))和高山長蹠蜘(M. davidi (Schenke1, 1963)。臺灣以往所記載之眼鏡長蹠蜘(M. yunohamensis (Boesenberg et Strand, 1906))證實為褐腹長蹠蜘之誤判,應從目前名錄中暫予刪除。就本屬蜘蛛在臺灣的地理分布而言,褐腹長蹠蜘廣泛分布於本島海拔2,500公尺以下之山區,其北部和中部低海拔山區之部分族群與金比羅長蹠蜘為共域分布(sympatric distribution)。而高山長蹠蜘主要分布在海拔2,000公尺以上之高山地區,目前所知只有在阿里山(海拔2,200公尺)與褐腹長蹠蜘為共域分布,未發現與金比羅長蹠蜘有共域分布的情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