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位論文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llection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73875
Browse
5 results
Search Results
Item 臺灣女童的「國民學校學習經驗」研究(1941-1949)(2008) 陳玉珍; Yu-Chen Chen鑑於女性經驗長期在歷史書寫中缺席,本研究以女性主義為檢視準則,重 構歷史中的女性經驗。觀諸政治、經濟及教育等被視為解放女性的三大管道中,教育往往被視為最基本的重要環節,故本研究以女性受教經驗為核心,於文獻探討的基礎上,採用口述歷史重構1941年至1949年間,臺灣女童在國民學校的學習經驗。 本研究範圍限定於1941年至1949年間的國民學校,採用立意取樣,針對南投埔里、基隆仙洞兩地等十一名受訪者,進行口述歷史之訪談,另並藉由若干小學校史與相關文獻資料,重構臺灣女童在國民學校的學習經驗。 本研究主要發現,簡述如下: 一、國民學校的實施使女童入學所佔性別比率明顯提高,並且有助於女童取得文憑,惟逾齡入學的情形仍然普遍。 二、探討國民學校課程的實施,女童學習的課程內容仍難脫傳統性別刻板印象的要求。 三、女童就學機會受限於「性別刻板印象」、「父權觀念」、「家長對受教育價值的認同」等因素的影響,但仍有女童透過自身強烈的求學意願而突破限制,爭取接受教育的機會。Item 國中生公民科學習經驗之探究—學為公民?(2014) 宋健誌本研究目的在於了解國中生對公民科的看法、在公民科學習歷程中的經驗,並以此探討影響學生公民科學習經驗的因素。 本研究以觀察、訪談與文件分析蒐集研究資料,研究場域為臺中市一所公立國中,參與者為一班九年級學生,共37位。研究者觀察學生在公民課學習時的行為反應,並透過訪談進一步探究行為背後的原因及其對公民科在教學、教材、評量等面向的想法。 根據研究發現,本研究結論如下: 壹、學生認為公民科是「簡單」但「難考」、重「理解」而非「死背」、與「生活」相關且「實用」的課程,有實施之必要 貳、學生感受的公民科教學歷程受教師的教主導,學習經驗圍繞在教科書「知識」的重點擷取。「老師講,我聽」、「使用自編講義和黑板筆記來輔助教學」是其主要的課堂經驗 參、學生的學習歷程受評量考試的目的性導引,易輕忽公民科的教學目標。「考前才複習的讀書習慣」、「看課本、看講義、做題目」是其主要學習經驗 肆、學生認為選擇題的測驗卷會限制思考,教師檢討考卷時又較為制式,故期望公民科課程能「跳脫課本與生活和時事連結」、「從活動中帶出課程內涵」,並希望教學歷程中多一點「師生互動」,增加跟課程有關、可以玩的活動 伍、公民科學習經驗受到「教師」、「學生個人」、「課程內容」、「課堂互動」和「評量的目的與形式」的影響,其中又以「教師教學」和「評量」影響最深 基於上述結論,本研究從三個面向提出研究建議。首先,在教師教學方面,教學方法應多元而不花俏,讓學生成為教學的重心,協助學生培養主動探究與統整學科知識內容的能力,並透過良好的師生互動來了解學生的想法。其次,在課程教材方面,教師應多選用生活化議題融入教科書文本,並將評量作為培養學生公民知識、態度與行動的輔助工具,以促進學生學習。最後,在未來研究方面,建議研究者可調整研究場域的條件、限縮課程的範圍、拉長觀察期間、增加訪談的次數,也可參酌加入教師訪談作為與學生經驗之對照。Item 高中人文社會資優班學生的學習經驗對其大學學習生活之相關影響(2010) 簡愛明; Kan Oi Ming台北市高中人文社會資優班歷經至今,已邁入第六年的耕耘。本研究基於就學習持久性的關懷,因而探討高中人文社會資優班畢業生在後續發展的概況,找出能影響學生後續發展之學習經驗範圍,作為日後台灣高中教育繼續發展人文社會素養培育的參考。主要研究目的有三: 一、歸納高中人文社會資優班學習經驗之回顧。 二、瞭解高中人文社會資優班畢業生目前大學生活之概況。 三、探究高中人文社會資優班學習經驗對其大學學習生活產生影響。 本研究採質性研究取向,資料蒐集的時間為2009年的5月至2010年的3月,透過半結構式的焦點團體訪談追蹤台北市建國中學以及中山女高人文社會資優班十六位畢業生在大學生活的後續發展。綜合研究發現,本研究獲得以下研究結論: 一、高中人文社會資優班時期重要他人的影響可分為正向人生觀的追尋以及社會資本的累積。 二、專題研究所提供的學習經驗成為日後大學學習生活中有用的先備知識。 三、學習接納和尊重與自己學習程度不一的同儕為高中人文社會資優班畢業生在大學生活中的一大挑戰。 四、高中的課程設計與老師指導方式間接造成高中人文社會資優班畢業生在大學與他人互動之差異。 最後,依據研究結果,提出對於推廣人文社會資優班以及後續研究之相關建議。Item 高中資優班性別少數學生學習經驗之探究(2008) 林立婷摘 要 本研究旨在瞭解資優班性別少數學生進入資優班就讀之選組歷程,並探討性別觀如何型塑他們的師生及同儕互動經驗以及自我概念。本研究以中部一所高中為研究場域,並選擇男女人數比例懸殊的語文資優班與數理資優班二個班級,以凸顯團體中「性別少數」之身份,其中語文資優班男生有7位,數理資優班女生有4位。本研究採質性研究的方式,透過訪談、觀察與文件分析等方法,蒐集並檢證資料。 本研究獲致以下結論: 一、性別少數學生強化自身所選擇類組的成績或學科知識價值,並以此為選組之 考量。語文資優班性別少數學生強調資優班之成績優勢,受到資優班頭銜吸 引而選擇社會組,而數理資優班性別少數學則強調數理優於人文之學科知識 價值差異,從社會價值觀中肯定自己的選擇,亦是影響選組歷程之重要因素。 二、同為團體中的性別少數,他/她們學習經驗之差異與社會性別有關,受到社會文化建構的性別關係影響,性別少數學生進行性別分工與權力分配,不斷再製性別刻板印象。 三、性別少數學生藉由強化自身在資優班的優勢或過度強調自己的劣勢,以補償社會刻板印象中他/她們「應該」具備的性別地位和氣質。語文資優班性別少數學生強調資優班優勢、批判假自然組現象與在語文資優班做老大,以補償在男生擅理之刻板印象中喪失的男子氣概。數理資優班性別少數學生放大自己的弱勢與女子氣質,以補償雙重優勢之下所減損的女子氣概。 四、對於師生互動不同的解讀與自信心的強弱影響性別少數學生的課堂參與。師生互動對語文資優班性別少數學生而言是一種壓力,因此慶幸自己是配角角色,而數理資優班性別少數學生則希望藉由參與上課互動提升能力與增加被看見的機會。 根據以上研究結果,本研究提出的建議如下: 一、對於影響性別少數學生選組歷程因素之建議:我們應解構學科性別刻板化及數理科技為優之價值觀,並且改變成績至上的觀念,重視學生興趣。 二、對於影響資優班性別少數學生學習適應歷程之學習環境之建議:鼓勵性別少數學生與教師及同儕互動。教師不只應消極地避免傳達性別偏見的言語或舉動,更應積極地提升性別意識。教師在班級經營時應考量性別少數的感受,聆聽性別少數的需求,賦予發聲的機會。學校課程結構與內容應傳達學科知識無性別及優劣之分的觀念。資優班之課程安排應加入性別平等教育,並融入至學科的課程教學中。 關鍵字:高中資優班、性別少數學生、學習經驗、自我概念Item 探究國中補校英文科教學策略 ― 應用折衷式教學法於課堂之行動研究(2019) 王佩芬; Wang, Pei-Fen在邁入少子化與高齡化社會的同時,意味著終身學習時代的來臨,加上科技的快速發展,英語成為與世界接軌的溝通橋樑,學英文可謂全民運動,許多高齡退休者選擇回歸校園、就學鄰近補校,面對高齡學習者懸殊的學經歷背景、以及逐漸退化的生理機能,如何提升其英語學習成效,成就其自我成長的終身學習,需要擬定適切的教學策略、跳脫傳統講述的上課方式,以符應高齡者的學習特質與需求。本研究旨在探討國中補校的英語教學策略,應用折衷式教學法,即綜合四種語言教學法GTM、ALM、TPR與CLT於課堂,評估其實施的教學歷程、學生的學習經驗、學習動機、及教學者的省思成長;採用行動研究法,透過規劃、行動、觀察、反省與再規劃施行步驟,並蒐集質性、量化資料分析;研究時程為三個月,以台北市某國中補校一年級14名高齡學習者為研究對象,分兩階段教學行動,研究結果可歸納為下列六個結論: 壹、折衷式教學法是融合非組合四種教學法、需要依不同學習階段而調整 貳、折衷式教學法有助於高齡者英文學習-符合高齡學習特質及教學模式 參、折衷式教學法實施之外,亦要顧及課堂執行的相關策略 一、敏於覺察高齡者身心狀況,隨時給予關心問候可增強其學習動力 二、掌握補校高齡者需求,不同情意和技能教學的協助可提升其學習動機 三、差異化強弱異質分組,對高齡者有陪伴學習之效、亦提升其學習動機 四、多元簡易活動設計,提供高齡者放鬆學習、及參與學習的樂趣 五、動靜態評量讓高齡者投入學習活動,教師亦能對其學習作多面向評估 肆、折衷式教學法在國中補校英文課堂實施後,對高齡者具正向學習經驗 伍、折衷式教學法在國中補校英文課堂實施後,可提升高齡者的學習動機 陸、折衷式教學法在國中補校英文課堂實施讓教學者獲得多元省思與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