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位論文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llection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73875

Browse

Search Results

Now showing 1 - 4 of 4
  • Item
    國軍深造教育學員的學習成效、領導統御及其相關因素之研究-以國防大學陸軍指揮參謀學院為例
    (2012) 陸本耀
    本研究旨在探討接受國軍深造教育的學員,於接受完整的指參教育後,其所學與爾後派職之領導統御行為間的關係。 其中區分背景變項(包含性別、民間學歷、官科屬性、軍校畢業體系與擔任領導職時間)、自變項則敘述學員於接受指參教育之學習成效(包含體能訓練、學業考評、品格涵養與德行評鑑)與爾後派職在領導統御(包含決策能力、單位向心與工作效率)實務上之表現。研究者期藉本研究找出其中之關係,據以提升學院之課程設計與安排,以符學員畢業派職所需,進而提升整體戰力。 資料分析方法包含多變項變異數分析、多元迴歸分析、逐步迴歸分析與典型相關分析,研究發現如下: 一、不同性別的學員在學習成效上有差異。 二、不同民間學歷、官科屬性、軍校畢業體系及擔任領導職時間長短不同之學員在學習成效上沒有差異。 三、不同性別、民間學歷、官科屬性、軍校畢業體系及擔任領導職時間長短不同之學員在領導統御上沒有差異。 四、學習成效中的品格涵養、學業考評及體能訓練等三個變項可以聯合預測領導統御70.4%的總變異量,其中以「品格涵養」的預測力較大,達49.5%;「學業考評」的預測力次之,達14.8%。 「體能訓練」的預測力再次之,達6.1%。 五、研究者依據本研究的結果,提出相關建議,分別提供從事軍事教育單位、人事部門或未來從事相關研究者參考。
  • Item
    國軍軍事深造教育教學滿意度之研究─以國防大學陸軍指揮參謀學院為例
    (2009) 楊振宗
    軍事教育乃國軍各軍事院校對個人所實施之有體系教育,以增進哲學涵養、科學知識與兵學藝術。其軍職教育培養階段區分:基礎教育、進修教育與深造教育,其中深造教育以培養國軍指揮參謀、戰術研究、戰略研究、國防管理及技術勤務等領導人才為宗旨,教育內涵則以戰略及指揮參謀教育為主軸,培養建軍用兵軍事人才為目標。陸軍指參教育乃因應建軍與備戰需求,在陸軍司令部指導下,執行有關之研究、發展及人才培育任務,培養陸軍戰術階層之指參人才。 我國軍事教育課程設計,係遵循「為戰而敎」、「為用而育」的政策指導,據以規劃各教育班次之課程內涵,這種採取「由上而下」的課程設計理念,容易忽略受訓學員的實際需求。因此,本研究嘗試由「顧客導向」的思維切入,從陸院受訓之畢業學員回饋觀點,來檢視陸院正規班課程教育內涵,從學術與實務性觀點著眼,展望未來策進方向,以達供需雙贏之目的。 本研究以陸院2008年班畢業學員為研究對象,由顧客滿意度之觀點來探討陸軍指參教育正規班課程之適切性。研究結果發現:陸院畢業學員對正規班課程的整體學習滿意度是屬於「尚可」偏向「滿意」的程度。在研究的四個向度指標中,「教師教學」的滿意程度為「滿意」;「課程設計」、「教材內容」、「學習環境」則顯示「尚可」的滿意程度;整體滿意程度高低依序為「教師教學」、「教材內容」、「學習環境」、「課程設計」。 此外,經過差異性統計分析,發現不同個人背景變項,無論是「性別」、「階級」、「任官年資」、「入學前職務」或是「組別與專長」等,在「課程設計」、「教材內容」、「教師教學」與「學習環境」及整體學習滿意度上,均無顯著差異存在,表示陸院畢業學員對正規班課程的學習滿意度,並不會因個人背景變項不同而有所差異。
  • Item
    中華民國軍事學門建構策略之研究
    (2006) 王長河; Ching-Her Wong
    本論文在釐清軍事學門的範圍與類別,分析臺灣軍事學門發展現況,並提出軍事學建構策略的建議,以供決策單位參考。試圖回答何謂「軍事學」?軍事學門的範圍與類別為何?當前世界各國軍事學門的發展走向為何?臺灣軍事學發展現況、限制及策略為何?等問題。 軍事學定義應有廣義與狹義之分,廣義的軍事學定義為研究戰爭的知識體系,範圍隨科技、戰具、軍隊編組的改變而滲入、改變、擴大;狹義的軍事學是指研究作戰的知識體系,也就是兵學。軍事學研究的層級,不會因時代的演進而變化。軍事學建構有多重限制,主導者為政府,在政府及民間的文人必須參與,才能拙壯。軍事學在古代是經驗的累積,變數簡化,是從實踐到理論的過程;現代受人工智慧及電腦的輔助,變數掌握與預測更精準,加速理論到實踐的過程。軍事學在國際軍事交流下,更為豐富多元。 軍事學門與教育學門成立相似,與軍事相關的學科,初期仍按現行學科體系劃分,俟發展成熟後再歸併於軍事學門內。 建構軍事學門體系的條件有:經軍事教育專業訓練的教師、設有軍事專業碩、博士學位、有專業從事軍事學門的研發單位、出版軍事期刊及專書、有軍事專業的研究社群或學會、文武大學開設軍事專業課程、上層支持穩定政策等。 軍事學門認證權責單位應由國防部與教育部認證與核覆,或由教育部委託專業組合共同認定;推動與主管軍事學門發展、研究的主要機關,國防大學責任不可免;軍事學實際研究與執行機關為各級軍事專業教育院校、大專院校國防教育部門;軍事學門學位核定機關為各學院。軍事學門或學科的研發體系的建構層級在學校;軍事學門的發展策略無法按調查結果,仍應採由下而上策略。 軍事學門發展配套措施明顯不足,應制定發展計畫與預算,各院校系所軍事學科自我評鑑週期訂定為一至兩年。大部份受到成員願意參與建構軍事學科的工作,並期待有良好工作環境、獲得長官肯定、持續性的政策、決心與行動與經費支持等。
  • Item
    我國軍事深造教育再造之研究-戰略教育學制與課程改革
    (2008) 李安景
    一個國家通常要經歷了重大的軍事失敗,才會認真的思考其軍隊教育的好壞。我國軍軍事教育,經歷長期的演進所獲取的經驗教訓,已建立了獨立自主、日臻完善的教育體制;此完整的專業軍事教育體系提供軍官發展階段中所需之軍事專業知識與學習架構,係民間其他學識技術無法取代的教育。 國防部於88年7月14日制定頒布《軍事教育條例》,92年1月13日立法院通過修正,將軍事教育為正式納入國家整體教育之一環,其中,「深造教育」以培養國軍指揮參謀、戰術、戰略研究、國防管理及技術勤務等領導人才為宗旨;於軍事學校設指揮參謀、戰略正規班或同等班隊及研究所辦理。國防大學遂訂於89年5月8日正式成立,除整併相關基礎院校外,同時兼具國防戰略、軍事戰略、國防科技、國防管理與軍事後勤以及軍陣醫學等領域。使得軍事戰略教育走入多元化角度,整合範圍擴大,也更具有學術理論基礎。 鑑於西方先進國家軍事深造教育的改革經驗,結合國軍未來發展,國軍軍事深造教育的轉型,推動指參與戰略教育學分及學位化,以達成「軍事主軸、學制品管」及「指參學分、戰略碩士」之雙軌制目標。戰略教育研究重點以「建軍與備戰」為主,「用兵」為輔;課程內容涵蓋「國家安全」、「軍種戰略」、「資源整合分配」等共同必修課程,以及「兵學研究」、「區域研究」、「資訊電子作戰」等個別選修課程。全期區分3個學期,第1學期17週,以理論性之課程為主,第2學期17週,以實務性之課程為主,第3學期17週,以應用性之課程為主。另在政策上,強調軍事深造培訓,內容是:配合建軍備戰需求,甄選具有發展潛力且適任高級指揮參謀及國防管理之優秀人才,採取「戰略班先保後考、指參班先考後保、預劃派職」方式,期達「為用而訓、為訓而選、即訓即用、選訓合一」之目的。 戰略教育為達成培育建軍備戰人才的教育使命,課程發展重點應包括下列所述:聯合作戰課程整合、持續推動知識管理及教學數位化、課程模組化、課程設計國際化、學程學位化、指參與戰略課程整合。在學制改革上,應在既有基礎上,朝向「碩、博士班」發展,採取作法如下:教育期程以符合大學法之「學期制」模式規劃、課目依屬性歸併成軍事專業學門、整合教學師資。 未來的戰略環境將快速轉變,軍事學術思想亦不斷創新,科技武器發展更是日新月異。在兵力結構上,軍隊已朝向建立質精、量適、戰力強的現代化國防武力為核心發展,同時也改變了傳統戰爭「量多」的觀念,聚焦於現代戰爭「質精」的特性;期能藉以發揮武器、科技、人力及組織之加乘戰力。故昔日的軍事教育,已不能再侷限於單純的軍事作戰範疇,而必須由「軍事專業主軸」擴及「政治與社會科學、管理與資訊科學、國家安全及戰略規劃」等研究領域,朝向「軍事專業深化、職能多元廣化」的目標轉型發展,逐步與國家教育體制相結合,俾藉嚴謹的教育機制達到軍事深造教育優質化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