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位論文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llection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73875
Browse
8 results
Search Results
Item 社會學習領域教科書內容編製邏輯之研究(2009) 林碧雲; Lin, Piyun本研究旨在探討社會學習領域教科書內容編製邏輯,期能透過文獻探討、教科書內容分析與編製實務的交互檢證,解析課程知識系統、課程組織邏輯與教科書內涵、結構間的交互關係,而後提出社會學習領域教科書內容之編製邏輯,以供教科書內容實務編製者另類的思維。 一本教科書內容,不僅涉及課程知識與教科書內涵的相互依存,更涉及課程組織如何與教科書內容結構,以及學習者的心理認知歷程,進行交互建構。因此,社會教科書內容編製,一方面從課程知識系統去思考教科書的內涵;另一方面考量學生的認知發展歷程,從課程組織邏輯解析教科書文本結構與發展順序。而本研究目的即在於清楚剖析教科書內容編製時,教科書的知識內涵、組織邏輯與編製模式,希望能抽衍出教科書內容編製的相關要素、原則、策略與流程,解析社會學習領域教科書內容編製邏輯。 據此,本研究先進行文獻探討,從教科書內容及組織邏輯兩方面,提出社會學習領域內容編製之理論基礎;其次選擇當前美國Pearson公司與臺灣三家社會教科書,進行內容分析,比較兩國教科書內容與組織邏輯的異同,進而推衍彼此所立基的理論基礎。而後訪談美國Pearson Scott Foresman版與臺灣C版之編製團隊,從雙方之編製經驗,評析編製團隊所呈現的編製理念,或能釐清理論與實務間的相互關係。 綜合本研究,除了從相關理論檢視出版社的編製經驗外,導出幾點結果: 一、美國與臺灣的社會教科書內容,均以課程綱要為依據,從中選擇學習主題、知識概念與學習技能。兩者內涵均以課程(學科)知識為本,學習策略為輔。 二、美國與臺灣的社會教科書內容組織,均以知識組織為主體,再參酌心理組織原則,交互建構教科書文本。 三、分析美國與臺灣社會教科書內容與組織型態,對照其編製實務經驗,發現社會教科書內容編製受到當代時空背景所影響,係屬集體意識下的產物。 最後,本研究綜合理論與實務交互檢證的結果,提出幾點建議,與大家共同深思,期許方家惠予指正。Item 國民小學社會學習領域教科書多元文化概念與取向之內容分析(2012) 陳薇亘; Wei-Hsuan Chen本研究旨在探討國民小學社會學習領域教科書中多元文化概念與取向之內容分析,以九十八學年度通過教育部審定之社會學習領域教科書為研究對象,選定市占率較高之翰林審定本,冊數為一至八冊,共計八冊。首先,在量化分析方面,以研究者參考國內外文獻後制定之「多元文化主題面向類目分析表」與「多元文化概念類目分析表」作為分析依據,主題面向分為族群、階級、性別、宗教、鄉土、語言、多面向及其他等八個主類目;概念分為瞭解自我、我與他者及人我權力關係等三個主類目,目的在瞭解多元文化概念的呈現情形。接著,在質性探討方面,採用Kincheloe& Steinberg (1997)二位學者提出多元文化主義五大取向,包含:保守論、自由主義論、多元論、左派本質論與批判論,作為檢視依據,目的在瞭解教科書內容編輯反應何種多元文化主義取向。 最後,依據研究結果,本研究提出建議,以供未來教材編輯、教師教學及後續研究之參考。Item 我國大學網路行銷運用之研究-以網站內容分析為例(2009) 廖怡惇對於大學而言,以行銷來作為管理的教育行銷方式目前已普及於國內各大學中,但網路對行銷的影響,亦使網際網路作為行銷管理的重要角色,大學網路行銷應被重視。因此本研究以我國大學組織網站為研究對象,以內容分析法針對大學網站進行分析,從對大學網站目前呈現的內容,並比較不同類別間的差異,對大學網路行銷運用的現況進行初探性的研究。 本研究主要根據文獻整理,參考Rayport(1999)等國外相關研究,以及國內相關研究,歸納出以「教育行銷組合」、「顧客服務支援」和「網路技術應用」為分析三大面向,對大學網站內容進行分析研究,進而從頁面內容、網站架構和技術應用來瞭解目前我國大學網路行銷運作的狀況。 研究結果顯示,在「教育行銷組合」中,以「產品」所佔比例最高,「推廣」最少。在「顧客服務支援」中,以提供「使用者支援功能」所佔比例較多。在「網路技術應用」中,以「資訊瀏覽」類型的技術應用為主。Item 解嚴後國小社會科教科書中國族概念之轉變(2006) 陳盈宏本研究的目的,在於探討解嚴後臺灣國小社會科教科書之國族論述的轉變趨勢及其意義,提出教育研究上進一步發展的建議。為達成此目的,本研究將先採取內容分析法,針對舊課程、新課程與九年一貫課程的社會科教科書內容,進行國族相關概念的劃記,再藉由對應分析法來呈現解嚴後臺灣國小社會科教科書中所國族概念的轉變趨勢及其意義。 本研究主要發現如下: 一、舊課程呈現大中國國族論述的國族概念。 二、新課程為大中國與大臺灣國族概念交雜,呈現出「政治臺灣,文化中國」的教科書內容。 三、九年一貫課程呈現大臺灣國族論述的國族概念。 四、各時期之國族概念均有其特定的歷史脈絡情境。 五、在教科書中,不同的國族概念的搭配會產生不同的國族建構結果。 六、國家政府的國族論述仍是宰制國內教科書內容的重要力量。 關鍵詞:國小社會科、教科書、國族、內容分析、對應分析Item 國中數學基測與校內段考之分析(2012) 秦永健本研究旨在探究國中基本學力測驗實施後,數學教師的段考命題是否受基測試題影響而轉化。本研究採用內容分析法,透過數學認知能力,即「概念理解」、「程序執行」、「問題解決」三向度,分析基測數學試題與學校教學評量數學試題之分布情形,並比較兩類試題之異同,歸納教師的數學試題如何受基測數學試題趨勢之影響。另外,也觀察研究場域的希望國中的1403位畢業生,其段考學習成就與基測成績的相關情形,來瞭解兩者之間的關係。研究並經由與訪談對象之對談,了解學校教師之觀點,分析教師在命題過程中如何受基測影響。 綜合研究之發現與討論,得出以下結論: 一、在數學認知能力,基測與學校內的評量試題的相同點是:均以「概念理解」和「程序執行」所佔比例最多,但教學評量比基測試題在兩種認知向度所佔比例較為高;兩者在「問題解決」向度的試題比例最少,但基測較教學評量為高。基測試題在九年一貫課程實施後,在「概念理解」和「程序執行」向度上,與校內的評量有互為消長的情形。 二、學校內的評量試題與基測成績具有高度相關,顯示學校教師實施評量,有助培養學生的數學認知能力。 三、學校內教學評量試題的命題,受基測試題命題的影響。但無論考試類型如何轉變,教師的命題皆以達成教學目標為主。 根據研究結論,作者分別提出對數學教師、教育主管機關與未來研究方向作出建議,期望完善的基測或其他大型測驗,能為「考試領導教學」的現象帶來正向影響。Item 基測改變了什麼?從教學現場探究基測實施後歷史教學評量的轉化(2010) 王雅蕾本研究旨在探究基測實施後,歷史教師的教學評量是否受基測試題影響而轉化。本研究採用內容分析法,透過社會學習領域七至九年級基本內容之歷史部分、歷史學科主題類型、Bloom教育目標分類之認知歷程向度與試題結構型式等四大向度,分析基測歷史試題與學校教學評量歷史試題之特色,並比較兩類試題之異同,歸納出教學評量歷史試題如何受基測歷史試題趨勢之影響。研究並經由與訪談對象之對談,了解學校教師之觀點,分析教師在命題過程中如何受基測之影響而有所轉化。 綜合研究之發現與討論,得出以下結論: 一、在基本內容方面,基測與教學評量試題的相同點是:(1)均以「西力東來的挑戰與回應」最多;(2)均有跨時間與區域之試題;(3)均有無法歸類於基本內容的試題。 二、在歷史學科主題類型方面,基測與教學評量試題都偏重在「政治興革」類型。 三、在試題結構形式方面,兩類試題都以「簡述題」的比例最高。 四、在認知層次方面,基測試題著重「了解」,教學評量試題則以「記憶」為主。 五、在教學評量試題的內容重點,教師的評量受基測試題內容所影響。 六、在試題的認知層次與結構方面,教師評量較不受基測試題主導。 根據研究結論,分別提出對歷史教師、教育單位與未來研究方向作出建議,期望完善的基測試題能為「考試領導教學」的現象帶來正向影響。Item 民國早期小學商務版與開明版國語教科書的內容分析(1912-1937)(2017) 張婉庭; Chang, Wan-Ting本研究旨在探究民國元年至民國26年抗戰爆發前小學國語教科書內容選材的變化,及於期間所頒布的課程標準或課程綱要對小學國語教科書的影響,進而瞭解民初編撰教科書的發展概況,以利剖析早期小學國語教科書內容之演變。 為了探究國語教科書的內容發展,而其是根據課程標準擬定,故有必要先瞭解這段時期學制的變革、小學國語課程的設置及國語教學目標的擬定。之後,再選取民國早期兩套較具代表性《商務國語教科書》(6年版)及《開明國語課本》(21年班),分析其教科書內文書寫與教材內容,以呈現早期國語教科書的內容特色與變遷。 透過本研究可發現民初國語教科書的發展有以下特徵:一、內文書寫上,文體以記敘文為主、課文由文言文轉向白話文、修辭格是以「類疊」出現比率高。二、教材內容上,兩版本皆是智育類高於德育類。在智育方面,兩版雖都以生活常識類知識為主,但在其他次面向商務版較偏重於歷史常識類,而開明版則是偏於自然常識類;在德育方面,兩版都以「傳統道德」面向居多,但整體上商務版出現的比重與次數,遠高於開明版。 最後,根據研究發現提出啟示與後續研究建議,以供國語教科書編輯人員及未來研究者參考。Item 臺灣與中國大陸七至九年級數學教科書代數內容分析之研究(2017) 韓湘晶; Han, Hsiang-Chin本研究旨在探討臺灣與中國大陸七至九年級數學教科書代數教材內容之異同。研究對象為臺灣康軒版數學教科書及中國大陸北師大版數學教科書。本研究採用內容分析法,以「數學問題」為分析單位,數學問題類型以Stein el at.(2000)對學生解題時所需的「認知需求」能力的定義、數學問題呈現方式以Lesh& Lamon(1992)對真實情境的定義、數學問題表徵形式以Zhu & Fan(2006)問題表徵型式的定義,分析兩套教科書代數教材的數學問題類型、問題呈現方式、數學表徵形式的特色與異同。歸納本研究之結論如下: 壹、兩套教科書代數主題內容教材之異同 一、兩套教科書皆重視代數教材,在六冊數學教材中比例大致相同,所重視的單元主題亦相同,但教材編排與版面呈現設計不同 二、數學史、數學家的故事以及數學趣味問題為兩套教科書所重視 三、數學概念的建構有差異:康軒版採取較傳統方式的鋪陳數學概念,康北師大版則以問答式的詰問鋪陳數學概念 貳、兩套教科書代數主題問題認知需求方面 一、皆以低認知需求能力中的無連結程序型為主;記憶類型佈題康軒版多於北師大北,具連結程序型佈題北師大版多於康軒版;康軒版無作數學題型,北師大版則有2題 二、運算的熟練度與推演的技巧,兩套教科書一致的強調練習角色的重要性,以精熟學習獲得解題的正確性與效能。 參、代數主題問題表徵形式 一、代數主題問題呈現方式,兩套教科書都是以「純數學形式」為主要的問題呈現方式。 二、兩套教科書在問題表徵形式的使用上並不均勻,純數學形式較多,視覺形式較少 肆、代數主題的問題呈現方式 一、兩套教科書都是以「無情境佈題」為主要的問題呈現方式,均以「方程式」類別為最高 二、兩套教科書在問題呈現的兩種方式中,比例皆相差懸殊,仍有改善空間 三、問題呈現方式應與時俱進與國家接軌,應多使用情境式佈題及開放性問題,以發展思考、推理與歸納的能力 最後,依據研究結論提出數項具提建議,以供未來編修教科書之相關人員與教學設計者及未來研究者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