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位論文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llection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73869

Browse

Search Results

Now showing 1 - 8 of 8
  • Item
    幼兒色彩偏好與氣質之研究
    (2009) 李苑宜; LEE,YUAN-YI
    本研究旨在瞭解幼兒氣質和色彩偏好之現況,並檢測這兩者間的關係,也探討年齡、性別與幼兒色彩偏好及氣質的關係。本研究以241位四歲和五歲的幼兒為研究對象,這些受試幼兒來自台北市和台北縣的四所公立幼稚園及一所私立托兒所。使用家長填寫的幼兒氣質量表及日本色研表色系統(P.C.C.S)中的紅、橙、黃、綠、藍、紫、黑、灰、白九色的色票卡為研究工具。透過和幼兒一對一訪談,研究結果發現:(一)本研究受試幼兒的平均氣質表現與常模無顯著差異。(二)四歲組與五歲組的氣質表現沒有顯著差異,但性別上男生比女生活動量大、規律性低、反應強度也低,且情緒本質較正向、堅持性低、分神度低、反應閾高。(三)全部241位受試幼兒中,偏好有彩色者有229人,佔95%。(四)受試幼兒中只有64人(26.6%)能表現出某特定偏好顏色。(五)幼兒喜歡的顏色由多至寡依序為:紅、黃、紫、藍、橙、綠、黑、白、灰,其中喜歡紅色的女生較多,喜歡藍色的男生較多;以年齡區分,偏好紅、黃、藍三原色者,四歲組人數較多,偏好橙、綠、紫中間色者,五歲組較多。(六)幼兒對其偏好之色彩知覺各有不同,約可分成三種類型,有如具體物件、知覺如抽象表徵,或聯想如某情境。另外在幼兒色彩偏好與其氣質之關聯分析,則發現:(一)偏好有彩色的男生,且反應閾限較高,偏好有彩色的女生,情緒本質較為正向,且反應強度較小;(二)有固定色彩偏好之男生,反應強度較小;(三)喜歡黃色的男生,堅持性較低,喜歡藍色的男生,反應閾限較高,反之喜歡紅色的男生反應閾較低;(四)喜歡藍色、黃色的女生,情緒本質較為正向,喜歡紫色、紅色的女生,情緒本質較偏負向。針對本研究結果,建議未來可以繼續對年齡更大的兒童進行研究,並可以增加對無彩色色彩偏好、色彩偏好和情緒之間的關聯性研究。
  • Item
    幼兒氣質與注意力之相關研究
    (2008) 黃郁茹
    本研究旨在瞭解幼兒氣質與注意力的現況,並檢測兩者之間的關係。以台北市12所公立幼稚園的274位四歲至六歲幼兒為對象。並採用「幼兒氣質量表」與「幼兒注意力量表」收集資料,透過SPSS15.0的資料處理與分析,描述性統計、單一樣本t考驗以及皮爾森積差相關與多元迴歸分析結果顯示: 一、受試幼兒在氣質各向度的表現特徵是反應強度大、情緒本質稍偏負向及反應閾偏低現象,其他,則活動量中等但稍偏低、規律性高、適應性高、面對新事物的反應傾向趨性,且堅持性、分神度均有偏高傾向。 二、受試幼兒在注意力各向度的表現特徵是選擇性注意力、集中性注意力和持續性注意力佳,其中又以選擇性注意力最好。 三、活動量小、堅持性高和反應閾限低的幼兒,其選擇性注意力較佳。 四、活動量小和堅持性高的幼兒,其集中性注意力較佳。 五、活動量小、堅持性高、分神度低和適應性高的幼兒,其持續性注意力較佳。 六、活動量小、堅持性高、分神度低和反應閾限高的幼兒,其轉移性注意力較佳。 七、活動量小、堅持性高和分神度低的幼兒,其整體注意力較佳。 根據研究發現,幼兒天生的氣質會影響其注意力表現。建議幼兒家長與教育工作者當幼兒注意力不佳時,宜去觀察幼兒的氣質特性,了解其原因,進而給予引導和協助,並敏銳的瞭解幼兒獨特的氣質特性,尋求彼此間氣質最佳適配性。
  • Item
    嬰兒色彩偏好與其氣質之相關性研究
    (2007) 胡薏芬
    摘 要 本研究旨在瞭解嬰兒的色彩偏好狀況及嬰兒的色彩偏好和其氣質之相關。色彩偏好可以反應出個體內在和大腦功能有關的色彩知覺。有許多研究致力於色彩偏好和成人人格間的相關,而關於嬰兒色彩偏好的個別差異的研究卻付之闕如。氣質是人格的基礎,因此本研究嘗試探討嬰兒的色彩偏好和其氣質間的關聯。本研究選取141名台北市某私立醫院及三所台北縣、市衞生所中,要進行預防注射之十二個月至二十四個月大的嬰兒為研究對象,以嬰兒氣質量表及彩色立方體積木為工具,透過觀察法和問卷法進行資料收集。研究者在取得父母的同意並填答完氣質量表後,將五種不同顏色的立方體積木以拉丁方格設計,呈現在嬰兒面前,並觀察記錄其抓取的情形。藉以瞭解不同年齡嬰兒的色彩偏好狀況,並分析其和氣質間的相關。研究結果發現:(一)38.3%的受試嬰兒表現出偏好某特定顏色。(二)受試嬰兒喜歡的顏色依序為藍色、黃色、綠色、紫色和紅色。(三)不同月齡受試嬰兒對五種顏色的色彩偏好及不同亮度的色彩偏好無顯著差異。(四)色彩偏好和氣質存在特定的關聯,有色彩偏好的嬰兒比無色彩偏好的嬰兒活動量高,適應性低;喜歡紫色的嬰兒其活動量和反應強度均大於喜歡綠色的嬰兒。喜歡綠色的嬰兒在適應性上比喜歡黃色或藍色的嬰兒佳。針對研究結果,本研究建議之後的研究,可以選取九個月大的嬰兒為受試對象,以探討大腦的發展和色彩偏好間的關聯;並在日常生活,给嬰兒適當的色彩刺激,以形塑其氣質發展。
  • Item
    幼兒氣質與其食物選擇知覺之相關研究
    (2007) 李彥霖; Lee, Yen-Lin
    本研究旨在瞭解幼兒氣質與食物選擇知覺的現況,並檢測兩者之間的關係。研究對象為台北市6所公立幼稚園396名四至六歲幼兒。研究者利用SPSS 12.0進行資料處理與分析,以描述性統計、獨立樣本t考驗與單因子變異數分析探討幼兒氣質、幼兒食物選擇知覺的現況,以及不同性別、年齡、出生序、家庭社經地位的幼兒在氣質與食物選擇知覺表現上的差異性;並以皮爾森積差相關與多元迴歸分析幼兒氣質與其食物選擇知覺間的相關情形。研究結果如下: 一、本研究之受試幼兒在氣質各向度表現上,顯示反應強度較強、情緒本質較負向,且反應閾限較低。 二、幼兒利用味知覺決定食物好惡的強度最高,利用色彩視知覺決定食物好惡的強度最低;且幼兒的食物偏好種類較為分散,最喜歡的前十種食物,依序為:草莓、香蕉、炸雞薯條、蘋果、巧克力、蛋糕、小黃瓜、糖果、冰淇淋及香腸;而偏食食物種類則較為一致,最不喜歡的前十種食物,依序為:苦瓜、臭豆腐、榴槤、蔥薑蒜香菜、茄子、青椒、青菜、肉、香菇、木耳。 三、不同性別、年齡、出生序及家庭社經地位的幼兒在食物的選擇知覺上無顯著差異。 四、活動量大、規律性高、情緒本質負向及反應閾限低的幼兒,較常利用食物的顏色來選擇食物。 五、情緒本質負向及反應閾限低的幼兒,較常利用食物的氣味來選擇食物。 六、趨避性傾向避、反應強度強、情緒本質負向及反應閾限低的幼兒,較常利用食物的味道來選擇食物。 七、趨避性傾向避、反應強度強、情緒本質負向及反應閾限低的幼兒,較常利用食物的口感來選擇食物。 根據研究發現,幼兒天生的氣質的確會影響其偏食或食物偏好的行為表現。建議幼兒家長與教師遇到幼兒不喜歡吃的食物時,可多利用營養成分相似的食物替代,不要強迫幼兒接受所有的食物。另外,照顧者應多注意幼兒的食物偏好行為,避免幼兒攝取過多的高醣類、高脂肪食物,並以「均衡飲食」作為幼兒飲食的指導原則。
  • Item
    幼兒情緒調節策略、照顧者反應與幼兒氣質之關係
    (2007) 黎樂山; Yaoshan Li
    本研究之主要目的為探討幼兒情緒調節策略以及相關因素,包括幼兒氣質、照顧者反應方式以及其他背景變項(幼兒性別、照顧者類型、照顧者年齡、照顧者教育程度)。 為瞭解以上概念,本研究編製及修訂了「幼兒情緒調節策略量表」、「照顧者對幼兒負向情緒反應問卷」,以台北縣市大班幼兒照顧者為對象進行調查。其中預試問卷共發出三百五十份、回收有效問卷二百一十四份,正式問卷共發出四百五十三份,回收有效問卷二百九十六份;數十位幼托園所教師亦同時以「幼兒氣質量表」評估幼兒的氣質特性。此外,本研究也招募八位不同性別、排行、社經地位、學校類型的孩子之照顧者進行半結構式訪談。並藉由積差相關、多元迴歸、單因子多變量變異數分析、質性分析等方式以瞭解問卷與訪談中所呈現之幼兒情緒調節、照顧者反應以及幼兒氣質之間的關係。 本研究主要發現如下: 一、整體而言,照顧者在面對幼兒負向情緒時愈常使用「鼓勵表達」、「問題導向」、「情緒導向」反應,愈少使用「心情低落」、「懲罰」、「降低嚴重性」反應,幼兒愈常使用認知型策略;而照顧者愈常使用「心情低落」、「懲罰」、「降低嚴重性」反應,愈少使用「鼓勵表達」、「問題導向」、「情緒導向」反應,幼兒愈常使用行為型策略。 二、單獨從幼兒的情緒調節策略來看,其使用頻率依次為「尋求照顧者」、「語言表達」、「認知引導」、「攻擊」及「發洩安撫」。且幼兒氣質會影響他們的情緒調節策略表現:從六項氣質向度來看,幼兒的適應性愈佳、趨避性愈屬趨向、情緒強度愈強,愈常使用認知型策略;幼兒的活動量愈大、注意力愈分散、堅持度愈低,愈常使用行為型策略。另外,比較由各氣質向度組成的氣質類型幼兒可發現:「中庸型」幼兒在認知型策略的使用多於「好動型」與「退縮型」幼兒,「好動型」幼兒在行為型策略的使用多於「中庸型」與「退縮型」幼兒。 三、單獨從照顧者面對幼兒負向情緒的反應來看,照顧者較常出現「問題導向」、「情緒導向」及「鼓勵表達」反應;較少出現「降低嚴重性」、「懲罰」及「心情低落」反應。此外,不同類型、不同教育程度的照顧者在反應上亦有所不同。
  • Item
    新生兒痛覺哭聲與其氣質之相關性研究
    (2006) 黃虹瑄; Huang, Hong-Hsuan
    本研究旨在瞭解新生兒接受痛覺的哭聲反應與其一個月的氣質表現,並且檢測兩者之間的相關性。以53位初生3至5日的新生兒為研究樣本,收集其施打B型肝炎疫苗時的痛覺哭聲參數;當受試滿一個月時,再透過量表收集其氣質資料,將新生兒痛覺哭聲參數與其氣質各向度之平均得分進行檢驗。 結果發現,新生兒平均痛覺反應時間為1.08秒,哭聲總時間為42.21秒,痛覺強烈感受時間為17.02秒,疼痛感受與總時間的百分比為51%。與美國常模比較,本研究受試的活動量較大、反應強度較大、情緒較為負向、堅持度較低、反應閾較高,至於規律性、趨避性、適應性與分神度則與國外常模無顯著差異。 新生兒接受痛覺刺激後,可以哭聲變化界定「痛覺調節分界點」,前段為新生兒痛覺感受強烈的哭聲表現,後段則為疼痛感受較舒緩的哭聲表現。若前段哭聲佔總時間比值較高、前段哭聲基頻平均值較高、哭聲基頻變異數較大、哭聲強度最大值與平均值較高,表示新生兒於接受痛覺刺激時,會當下加快聲帶振動頻率、或加強哭聲音量來調適自己的情緒,因此有適應性較佳、正向情緒、反應強度較大、分神度高的氣質表現。若調節分界點後段的哭聲基頻平均值較高,則嬰兒的規律性較低;哭聲基頻最大值較高,嬰兒活動量較大;單位哭聲越長,嬰兒的活動量較低、適應性較高、反應強度較小、分神度較高。也就是說,活動量低、規律性高、適應性佳、反應強度小或分神度高的新生兒在痛覺刺激結束後,聲帶振動的頻率減低,吐氣時間長度拉長,哭聲較不尖銳,呼吸速度也較為趨緩。
  • Item
    幼兒氣質對其關係攻擊行為之影響
    (2007) 余年梅
    本研究旨在探討幼兒氣質對其關係攻擊行為之影響,以台北縣、市三所公立幼稚園116位五歲和四歲的幼兒為研究對象。透過修訂的「行為風格量表(BSQ)」精簡版及「關係攻擊行為分量表」蒐集資料,再以統計套裝軟體SPSS13.0版進行資料處理與分析,以描述性統計、t考驗分析幼兒氣質與關係攻擊現況,並以多元迴歸分析幼兒性別、年齡、家庭社經地位、氣質與關係攻擊之間的關係,研究結果如下: 一、受試幼兒氣質與關係攻擊行為的現況 (一)受試幼兒氣質傾向活動量小、規律性高、趨近新事物、適應度低、反應強度高、情緒本質負向、分神度高、反應閾低,且與性別、年齡、家庭社經地位無顯著相關。 (二)受試幼兒關係攻擊行為原始分數偏低,轉成T分數後與性別、年齡、家庭社經地位亦無顯著關聯。 二、受試幼兒性別、年齡、家庭社經地位、氣質與關係攻擊行為之間的關係 (一)由多元迴歸顯示,幼兒分神度愈高,可以預測其出現 關係攻擊的頻率將愈高。
  • Item
    幼兒耳溫、氣質與攻擊行為之探究
    (2006) 王淑芬; Sue Fen Wang
    本研究旨在探究幼兒耳溫、氣質與攻擊行為三者之間的關係。研究對象為台北縣市8所幼兒園149名小班幼兒。本研究以SPSS14.0套裝軟體進行資料處理與分析,以描述性分析、t考驗分析幼兒耳溫、氣質與攻擊行為的現況,以簡單迴歸與逐步多元迴歸分析幼兒耳溫、氣質與攻擊行為三者之間的關係,研究結果如下: 一、幼兒耳溫、氣質與攻擊行為三者之現況 (一)幼兒的左右耳溫不對稱且右耳平均溫度略高於左耳平均溫度。 (二)幼兒的氣質行為傾向於活動量大、規律性高、適應性高、情緒本質偏負向、堅持度高、易分神且反應閾低等。 二、幼兒耳溫、氣質與攻擊行為三者之間的關係 (一)幼兒右耳最高溫與左耳最低溫差值愈大,其規律性愈低。 (二)幼兒特質為活動量大、容易接受新事物、負面情緒反應激烈、對事情的堅持度較低、易分神,出現攻擊行為的頻率會較高。 (三)幼兒右耳溫度與左耳溫度差值愈大、右耳最高溫與左耳最低溫差值愈大、左耳溫度愈低、左耳最高溫與右耳最低溫差值愈小,比較會有攻擊行為。 (四)幼兒耳溫與氣質可以聯合預測其攻擊行為。 (五)證實幼兒氣質不是耳溫與攻擊行為之中介變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