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兒痛覺哭聲與其氣質之相關性研究
No Thumbnail Available
Date
2006
Authors
Journal Title
Journal ISSN
Volume Title
Publisher
Abstract
本研究旨在瞭解新生兒接受痛覺的哭聲反應與其一個月的氣質表現,並且檢測兩者之間的相關性。以53位初生3至5日的新生兒為研究樣本,收集其施打B型肝炎疫苗時的痛覺哭聲參數;當受試滿一個月時,再透過量表收集其氣質資料,將新生兒痛覺哭聲參數與其氣質各向度之平均得分進行檢驗。
結果發現,新生兒平均痛覺反應時間為1.08秒,哭聲總時間為42.21秒,痛覺強烈感受時間為17.02秒,疼痛感受與總時間的百分比為51%。與美國常模比較,本研究受試的活動量較大、反應強度較大、情緒較為負向、堅持度較低、反應閾較高,至於規律性、趨避性、適應性與分神度則與國外常模無顯著差異。
新生兒接受痛覺刺激後,可以哭聲變化界定「痛覺調節分界點」,前段為新生兒痛覺感受強烈的哭聲表現,後段則為疼痛感受較舒緩的哭聲表現。若前段哭聲佔總時間比值較高、前段哭聲基頻平均值較高、哭聲基頻變異數較大、哭聲強度最大值與平均值較高,表示新生兒於接受痛覺刺激時,會當下加快聲帶振動頻率、或加強哭聲音量來調適自己的情緒,因此有適應性較佳、正向情緒、反應強度較大、分神度高的氣質表現。若調節分界點後段的哭聲基頻平均值較高,則嬰兒的規律性較低;哭聲基頻最大值較高,嬰兒活動量較大;單位哭聲越長,嬰兒的活動量較低、適應性較高、反應強度較小、分神度較高。也就是說,活動量低、規律性高、適應性佳、反應強度小或分神度高的新生兒在痛覺刺激結束後,聲帶振動的頻率減低,吐氣時間長度拉長,哭聲較不尖銳,呼吸速度也較為趨緩。
Description
Keywords
新生兒, 痛覺哭聲, 氣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