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位論文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llection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73878

Browse

Search Results

Now showing 1 - 4 of 4
  • Item
    雙重特殊需求學生學習需求及其服務現況研究
    (2022) 廖盈絜; Liao, Ying-Chieh
    本研究採用質性研究取向之個案研究方式,透過訪談十位雙重特殊需求學生、十二位雙重特殊需求學生家長、十位雙重特殊需求學生教師,深入了解雙重特殊需求學生在優勢能力發展、弱勢能力補救、區分性教學、人際互動與心理環境、物理環境等面向的學習需求與服務現況。本研究發現如下: 一、90%研究對象獲得充分發展優勢的機會。 二、80%研究對象從低谷中取得提升弱勢的救命繩索。 三、教師團隊合作提升多數研究對象的優弱勢發展。 四、90%研究對象面臨挑戰的人際互動與心理環境獲得支持。 五、所有研究對象擁有設備充足的物理環境。 最後,研究者根據研究結論,分別就資優教育與雙重特殊需求學生教育政策等二部分,提出以下建議: 一、對資優教育的建議 (一)著重發現雙重特殊需求學生特質與需求。 (二)教師組成團隊,依據雙重特殊需求學生優弱勢之需求提供服 務。 二、對雙重特殊需求學生教育政策 (一)雙重特殊需求學生鑑定方式的彈性調整。 (二)提供雙重特殊需求學生資源整合平臺。
  • Item
    內向性格資優生學習風格與學習需求之探討
    (2021) 駱湘儒; Lo, Hsiang-Ju
    本研究以大學生為研究對象,探討不同背景性格、不同身分別、不同類組以及不同生理性別大學生之學習風格與學習需求。本研究對841大學生進行調查,並以「性格量表」、「成人學習風格量表」、「學習需求量表」作為研究工具。以獨立樣本t檢定進行差異考驗,研究結果如下:一、內向性格資優生之學習風格與學習需求內向資優生最喜愛「組織與邏輯」之學習風格;在學習需求方面,對「獨立學習」的需求最強。內向資優生喜歡老師提供清楚的指引、有組織的課程架構、有脈絡的教學以及有程序的學習,他們也擅長利用個人經驗來幫助學習。在學習需求的部分,內向資優生則是需要安靜且獨立的學習空間以利深度思考。相對於內向資優生的學習需求,非內向資優生在「聯想與架構」較有需求。二、不同背景變項大學生之學習風格差異情形 內向性格學生在「組織與邏輯」與「計劃與執行」兩種學習風格皆顯著高於非內向性格學生,但在「創意與開放」以及「直覺」兩種學習風格則無顯著差異。由結果可推論內向性格學生的學習風格是依賴有組織、有架構的教學及思考方式,當他們在團體討論時,需要先整理思緒才能順暢的表達。 其他背景變項大學生的學習需求研究結果顯示,男性學生在學習風格「計劃與執行」的偏好顯著高於女性學生,但在「組織與邏輯」、「創意與開放」以及「直覺」並無顯著差異。資優生與非資優生的學習風格並無顯著差異,文組學生與理組學生的學習風格也沒有顯著差異。 三、不同背景變項大學生之學習需求差異情形 內向性格學生在三種學習需求「摘要與表達」、「聯想與架構」以及「獨立學習」顯著高於非內向性格學生。由結果可推論內向性格學生的學習需求是需要教師清楚的指引、透過連結過往經驗來幫助學習以及需要獨立的學習空間。 其他背景變項大學生的學習需求研究結果顯示,資優生與非資優生在「摘要與表達」有顯著差異、女性學生在「摘要與表達」的學習需求顯著高於男性學生。不同背景變項的學生在有些學習需求則無顯著差異,資優生與非資優生在「聯想與架構」及「獨立學習」無顯著差異、不同性別學生在「聯想與架構」及「獨立學習」等兩種學習需求並無顯著差異、文組學生與理組學生的在所有學習需求均無顯著差異。四、對教育實務的建議 本研究依據研究結果提出教育實務的建議,首先教師須充分瞭解學生的性格特質並依據性格特質評估其學習需求。第二是提供內向性格學生有結構的學習以及獨處的空間,讓他們能在舒適的環境中學習。最後教師須留意教室中安靜的學生,除了回應主動談話的學生,也須留意團體中相對安靜的學生之學習表現以及特質展現。
  • Item
    國小資優資源班學生學習需求及其接受學習滿意度之調查研究
    (2014) 顏詩嘉; Yen Shih Chia
    本研究旨在探討國小一般智能資優學生的學習需求,以及接受資優教育學習之滿意情形,並瞭解不同性別、區域、年級資優學生的學習需求及接受資優教育學習滿意度之差異情形。 本研究對象選取北區(臺北市、新北市)、中區(臺中市、彰化縣)、南區(臺南市、高雄市)102學年度安置於國小一般智能資優資源班之四、五、六年級學生共計805人,以問卷調查的方式,使用自編問卷「國小資優學生學習需求調查」及國外量表My Class Activities翻譯成中文並實施預試,編製成「我的班級活動」問卷,進行資料蒐集,所得數據結果再以平均數、標準差、百分比、t考驗及單因子變異數分析(One-way ANOVA)等統計方法進行分析。本研究主要結果如下: 一、國小資優學生對學習內容、歷程、環境及結果之需求持「很需要」的看法。在四個向度中,得分平均由高至低分別為「學習結果」、「學習環境」、「學習歷程」、「學習內容」。 二、國小資優學生的學習需求,前十大需求依序是「能有動手實驗或操作的機會」、「能提供各種校外教學活動」、「課程內容是新奇的」、「資訊設備是良好的」、「上課氣氛是幽默有趣的」、「學習內容多元、不單調」、「上課環境是友善尊重的」、「圖書設備或教具是充足的」、「資優班的學習是有助於我成長的」、「能學習創造力」。 三、女性資優學生在學習需求的「學習歷程」、「學習環境」及「學習結果」上顯著高於男性資優學生;不同區域部分,資優學生在學習需求各向度無顯著差異;不同年級部分,「學習歷程」向度四年級資優學生顯著高於六年級資優學生,「學習結果」向度四年級顯著高於五、六年級,五年級亦顯著高於六年級。 四、國小資優學生對於資優教育學習的滿意情形是良好的,整體平均得分屬於同意階段,平均由高至低為「愉悅感」、「興趣」、「選擇」、「挑戰」。 五、不同性別資優學生對於資優教育學習的滿意程度無顯著差異;區域部分,「挑戰」向度上南區顯著高於北區及中區,其餘向度無顯著差異;不同年級部分,「興趣」和「挑戰」向度上四、五年級顯著高於六年級,「選擇」向度四年級顯著高於五、六年級,「愉悅感」向度四年級顯著高於五、六年級,五年級亦顯著高於六年級,顯示隨著年級越高,得分顯著降低。 研究者根據研究結果,提出若干建議,供教育行政機關、學校單位、資優班教師及未來研究之參考。
  • Item
    智能障礙兒童在融合教育中之學習需求與支援研究
    (2005) 林惠芳
    摘要 本研究目的在探討彩虹國小智能障礙兒童在融合教育中學習之現況與支援。本研究採質性研究法。資料蒐集方式包括觀察四位智障兒童部分時間融合普通班的上課狀況,並訪談其中的十七位研究參與者以進行了解智障兒童在融合教育中之現況與所需支援。研究參與者包括四位智障兒童及參與研究之十位普通班教師、三位特教班教師、六位特教班學生之家長與彩虹國小校長。 本研究之主要發現如下: 一、 智能障礙兒童在融合教育中,在智障兒童與普通班學生的互動方面,智障兒童提昇了其人際互動能力與動作能力,而普通班學生亦由雙方之互動中獲益良多。 二、 學校行政單位提供的支援包括學校行政人員的支援、相關設施的配合、提供人力支援及特教專業知能的推廣等。 三、 特教班老師與普通班老師必須在課程與教學方法方面做部分的調整。 (一) 特教班老師的調整: 1.課程方面:課程內容與普通班銜接、準備課本與學習用具、學習技能的個別指導。 2.教學方面:隨班協助、保持與普通班老師密切聯繫、增加與家長聯繫事項與評量記錄的保存。 (二) 普通班老師的調整: 1.課程方面:調整普通班課程內容、配合特教班的課程、簡化教材。 2.教學方法:做好融合前的準備(包括了解智障兒童學習特質、安排融合課表、人力資源的規劃)、調整座位、不比賽、與智障兒童同組者加分、善用智障兒童的優勢能力、指導語的使用、明確的獎勵、提問技巧、多重感官的學習與評量方式的調整。 四、普通班同儕在精神上的支援包括接納與尊重、鼓勵與讚美、包容及給予智障兒童歸屬感。在實質的支援上包括主動對智障兒童打招呼、帶領智障兒童入班融合及陪伴回班、動作協助、陪伴遊戲、伴讀與作為模仿學習的對象。 五、家長的配合包括:協助預習與複習認知課程以及提供協助以學習休閒教育。 最後本研究根據上述發現,針對主管教育行政機關、學校行政人員、普通班與特教班教師及家長提出相關的建議。 關鍵字:智能障礙兒童、融合教育、學習現況、支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