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位論文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llection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73878
Browse
3 results
Search Results
Item 單側聽損者學校適應歷程之探究(2023) 許恆旗; Hsu, Heng-Chi本研究採質性研究中的詮釋學,主要是探討單側聽損者學校適應歷程。本研究招募兩位單側聽損者作為研究對象,以半結構性深度訪談方式了解單側聽損者在學校適應歷程中的經驗與感受,並在遇到困境時,採那些策略去因應,以及對於未來單側聽損者在求學過程中,有什麼樣的期待與建議。研究結果指出,單側聽損者在學業表現及人際關係較易遭遇到困境,但在學業表現的部分,她們並不會因此感到憂心,因為她們大多能建立自己的學習策略來因應,而其人際關係在國中階段時,常會因聆聽問題,而與同儕互動產生困境,她們後續積極地運用了承認策略、提升溝通技巧及同理與尊重等相關社會技巧,因此在高中時期人際關係漸入佳境;在自我概念部分,她們雖曾有自我概念低落的想法,但並未因此而消極,反而藉由不服輸的個性及從參與的活動中肯定自己,來發展出正向積極的自我概念,使自己在未來的求學階段順利適應校園生活。她們一致認為,倘若學校能適時提供特殊教育服務與支持,那麼勢必能協助單側聽損者順利適應校園生活,而從本研究也能看到特殊教育鑑定對單側聽損者在學校適應上的影響,因此研究者就本研究的結果與發現,給予相關之具體建議,作為未來教育實務及政策措施調整之參考。Item 台北市高中職視障學生社交地位之研究(2012) 林祐鳳; Lin, Yu-Feng本研究旨在探討高中職視覺障礙學生之人際適應情形,並瞭解其影響因素。本研究對象由以就讀台北市公私立高中職之一二年級視覺障礙學生19人,另外於視障學生班級中選出同性別之配對學生19人。研究者使用涂春仁所發展之社交測量軟體編製「社交計量問卷」和自編之「人際知能問卷」。所得資料經整理後,以平均數、標準差及百分比進行統計分析。主要結果如下: 一、在不同提名條件之下,視覺障礙學生之社交地位有些許差異,在校外教學提名下約有七成左右是在「被拒絕」與「被忽視」,「普通」佔兩成左右;在分組學習提名下約有八成九是在「被拒絕」與「被忽視」,「普通」和「受爭議」約佔一成。 二、視覺障礙學生在「校外教學」及「分組學習」的提名條件下,被拒絕理由分類主要多集中負向人際特質及負向自我相關,會因提名條件不同而略有增減。在總提名次數上,視覺障礙學生在「校外教學」及「分組學習」的提名條件下較無明顯差距。 三、視覺障礙學生在「校外教學」及「分組學習」的提名條件下,受歡迎理由分類主要為正向人際特質及正向自我相關,未因提名條件不同而有不同。在總提名次數上,視覺障礙學生在「校外教學」及「分組學習」的提名條件下差異不大。 四、在「校外教學」提名條件下視覺障礙學生負向理由前三高人次為:孤僻、不合群、自以為是。正向理由前三高人次為:為人著想、幽默風趣、善解人意。 五、在「分組學習」提名條件下,視障組負向理由前三高人次為:孤僻、不負責任、自以為是。正向理由前三高人次為:幽默風趣與善解人意、為人著想、遵守規範和願意傾聽。 六、視障學生在人際關係之人際覺察與對照組學生沒有太大差異。兩提名條件之自評與同儕提名其一致性約三成至四成左右。 最後依研究結果,對於視覺障礙學生之研究與輔導實務提出幾點建議。Item 在融合班級中應用合作教學於綜合活動領域之行動研究(2005) 龔雅芬本研究以台北縣安安國中(化名)的一個七年級普通班作為研究場域,透過行動研究法探討資源教師與普通教師在綜合活動領域課程建構合作教學的歷程。本研究包含三個研究目的,首先探討合作教學的運作歷程,其次探討合作方案對學生之間的人際互動影響及學生在合作教學中的參與程度,最後探討研究者與普通教師的專業成長。 在研究過程中,以討論記錄、學生訪談記錄、省思記錄、觀察記錄、人際互動技能檢核表及學生回饋問卷等方式蒐集資料。 在研究初期,由於教室秩序及課程均未詳盡規劃,使課程進行混亂。第二階段,經由對話及反思,研究者與普通教師共同發現教學問題及解決策略,形成互動良好的伙伴關係。 本行動方案的結果顯示:(1)視不同的課程內容,彈性運用合作教學模式;(2)教室經營方案及教案,有助於合作教學的運作;(3)普通學生與特殊學生間的人際互動有正向的改變;(4)大部分的普通學生對合作教學持正向肯定的態度;(5)中度障礙學生參與度有正向提升,重度障礙學生參與度則有限及(6)普通教師在教材、教法及班級經營上有所成長,能運用較多的教學策略來協助特殊學生的學習,研究者也歷經合作心態的轉變,肯定自己的教學並在行動歷程中實踐資源教師許多不同的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