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位論文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llection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73878

Browse

Search Results

Now showing 1 - 3 of 3
  • Item
    運用科技輔具對增進國小中低功能自閉症學生購物行為之研究
    (2004) 廖怡欣
    本研究旨在探討科技輔具輔助教學對國小中低功能自閉症學生購物行為之學習成效。研究採用單一受試跨受試多探試設計(基線期-介入期-類化期之實驗設計),並訪談參與本研究之學生教師及家長對科技輔具輔助教學的評估意見,作為補充設計。研究對象為三名國小中低功能閉症學生,皆為男生,其中兩位四年級,一位六年級,自變項為「科技輔具」包括:購物活動光碟、購物流程照片及結合微電腦語音溝通板,依變項為「購物行為」是指受試的購物技能及口述購物動作能力。以目視法加以分析,研究結果如下: 一、中低功能自閉症學生在教學後,購物技能呈驟昇進步,三位學生皆達目標水準,並能類化至其他情境。 二、中低功能自閉症學生在教學後,乙丙皆達目標水準;甲生未達目標水準,因受限於本身的仿說句長及對部分語彙的理解。而三位學生皆能將習得的口述動作能力類化至其他情境。 三、據教師及家長評估意見,皆肯定運用科技輔具輔助教學對三位學生購物行為的學習成效。並且因購物行為能力的提昇,相對增進學生的精細動作、膽量、音量及改善在購物情境出現的浮動、自言自語等問題行為。實驗結束後,教師及家長皆能繼續執行購物行為的相關訓練。 根據上述研究結果,進行綜合討論與探討研究限制,並對教學及未來相關研究提出建議。
  • Item
    應用輔助科技提升肥胖心智障礙學生走跑運動成效
    (2015) 張曼玲
    本研究旨在探討肥胖心智障礙學生是否可以藉由輔助科技的介入,提升其走跑運動的成效。在進行走跑運動的過程中,透過輔助科技的應用,設計不同於傳統制式化的運動方式,為引發研究對象之運動動機與意願,同時促使其主動且積極地參與,以提升走跑運動的成效。研究對象為3位就讀特殊學校的肥胖心智障礙學生,採用單一受試研究法之複合設計,結合跨受試多探試實驗設計、並行處理設計與多處理設計,實驗過程依次有三種介入方式,介入一(B1)為應用跳舞墊結合喜好刺激技術之定速模式與變速模式,以探討定點式走跑運動之成效;介入二(B2)為應用跳舞墊結合喜好刺激技術之Google Earth道路情境互動畫面,以探討互動式走跑運動之成效;介入三(B3)為應用Android智慧型手機結合喜好刺激技術之音樂播放,以探討不限空間走跑運動之成效。研究者根據實驗處理階段所蒐集到的量化資料及質性資料進行整理並分析,此外,也對研究對象之有意義他人採問卷調查與訪談,以進行社會效度之分析。研究結論如下: 一、輔助科技的介入能提升肥胖心智障礙學生走跑運動的成效,具有良好的介入成效 二、樂高電動火車之定速模式與變速模式對肥胖心智障礙學生進行走跑運動的成效有所差異,以變速模式介入的成效為佳 三、輔助科技的介入在肥胖心智障礙學生進行走跑運動的過程中,能引起其興趣、產生興奮的情緒、維持專注力,且能有愉快心情進行走跑運動 四、輔助科技的介入對肥胖心智障礙學生的走跑運動,具有良好的社會效度 最後,根據研究過程與研究結果,對特殊教育領域的教學實務或未來研究兩方面提出具體的建議,以作為特教教師與後續研究者之參考。
  • Item
    想飛的蝴蝶--「一位在家教育肢體障礙學童的輔助性科技運用研究」
    (2006) 劉淑美
    本研究旨在蒐集一位極重度肢體障礙學童,接受在家教育巡迴服務的十年間,運用輔助性科技協助生活與學習的經驗,探討輔助性科技介入的歷程、成功運用的相關因素及對個案產生的影響。採個案研究的方法並以質性的分析方式,對相關專業人員、家庭重要成員及輔導老師進行深度訪談,輔以十年間的教學輔導記錄、相關文件檔案、研究者的觀察及省思記錄等進行研究。 研究結果發現,輔助性科技介入的歷程有其時間脈絡可循,分別為:醞釀期、中低科技介入期、高科技介入期、電腦學習萌芽期、關鍵期--懸吊系統介入期、網路狂飆期及電腦語音學習期等七個階段。 輔助性科技的運用方面,分別探討專業團隊、個案管理員、家長及社會資源等相關因素,結果發現:一、專業團隊:(一)評估:職能治療從診斷瞭解、生態考慮、情境調整、時序向度及適用的輔具等角度出發;物理治療則從生理狀態、心理特質、活動功能、優勢能力及輔具需求等方向著手。(二)服務:職能治療的宗旨是「給你幸福」,服務內容包括:製作副木、特殊擺位、提升心肺功能及運用輔具;物理治療則以「讓你舒服」為職志,服務定位在評估及設計輔具、擺位、肢體復健、設計運動課程、提升心肺功能等。(三)運作:分別是以個管員為中心、釋放專業及互相補位等。二、個案管理員:具有關鍵他人(key person)、溝通協調、資源整合及教學輔導的功能。三、家長:爸爸擔負著經濟支持、居家復健及穩定重心的角色;媽媽則具備生活照顧、學習伙伴、資源取得及心理輔導的功能。四、社會資源:其功能發揮在設備提供、人力支援及經費補助等方面。 輔助性科技對個案的影響方面,研究顯示:介入個案的輔助性科技共有呼吸器、特製輪椅、海灣型學習桌、懸吊系統及電腦相關輔具(特殊開關、軌跡球滑鼠、語音輸入系統)等;從不同向度分析其成長與改變時發現,輔助性科技對其影響正面者為多,部分持平,有些則因病情變化受到影響;探討其限制與需求時發現,生理條件、心理環境及輔具使用是生態上的限制;年齡、安置現況及巡迴輔導辦法則是制度上的限制。未來發展需求包括生理、心理、學習、社會適應及其他等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