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位論文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llection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73878
Browse
3 results
Search Results
Item 地板滾球對國中輕度智能障礙學生粗大動作與工具性日常生活功能提升之成效(2021) 葉家伶; Yeh, Chia-Ling智能障礙的國中生在日常生活功能表現上明顯差於一般同儕,缺乏獨自生活的能力,仍須部分仰賴重要他人。因此培養智能障礙者具備良好的日常生活功能所需的粗大動作技能是非常重要的。因此本研究在探討介入地板滾球課程後對國中輕度智能障礙學生粗大動作和工具性日常生活功能之影響,本研究受試者為臺北市某國中兩名九年級、一名八年級就讀集中式特教班輕度智能障礙學生,研究方法採單一受試研究法A-B-A撤回設計,進行8週共24節的地板滾球課程。研究工具為「布魯茵克斯-歐西瑞斯基動作測驗第二版(BOT-2)」與「工具性日常生活活動能力量表(IADL)」,所得資料以視覺分析法和C統計進行分析。研究結果為地板滾球對全部的輕度智能障礙學生的身體協調能力有立即成效,且對多數的輕度智能障礙學生的身體協調能力有維持成效;地板滾球對部份的輕度智能障礙學生的力量與敏捷度有立即成效,且對多數的輕度智能障礙學生的力量與敏捷度有維持成效;地板滾球對部份的輕度智能障礙學生的工具性日常生活功能有立即成效,但沒有維持成效。本研究期程受限於畢業時間及疫情,導致收案不穩定,而研究對象無法廣泛推論至其他求學階段身心障礙學生樣態;使用地板滾球課程介入,訓練目標主要是粗大動作,在精細動作效果不明顯;工具性日常生活功能量表受限於智能障礙學生認知,無法自陳評量。教學上建議針對不同障礙類別學生給予合適的輔助策略,修改課程內容進行多層次教學,並安排室內場地減少外在環境變動因素;未來研究建議課程介入時間拉長,增加研究效度,且增加精細動作方面相關的訓練課程,以增進工具性日常生活功能的成效。Item 紅繩懸吊訓練課程對增進大專自閉症學生運動技巧能力之成效(2019) 徐媺媺; Hsu, Mei-Mei本技術報告目的為了瞭解紅繩懸吊訓練課程,對增進大專自閉症學生運動技巧能力之成效。研究方法是採單一受試A-B-M 設計,參與者對象選自北部某大專自閉症學生一位。本自變項為紅繩懸吊訓練課程,依變項為「雙側協調」、「平衡」、「跑步速度和敏捷度」及「力量」。實驗階段包含基線、介入期與維持期。教學課程介入每週二次,每節五十分鐘,共計十六次的紅繩懸吊訓練課程。研究工具採用BOT-2的簡易版,研究結果之資料分析採視覺分析法、階段內和階段間分析,並輔以C統計協助分析。 研究結果顯示: (1)紅繩懸吊訓練課程對於參與的大專自閉症學生提升「雙側協調」能力具有良好立即成效與維持成效。 (2)紅繩懸吊訓練課程對於參與的大專自閉症學生提升「平衡」能力具有良好立即與維持成效。 (3)紅繩懸吊訓練課程對於參與的大專自閉症學生提升「跑步速度及敏捷度」能力具有良好立即與維持成效。 (4)紅繩懸吊訓練課程對於參與的大專自閉症學生提升「力量」能力具有明顯的立即成效與維持成效。Item 功能性動作訓練課程對高中資源班自閉症學生動作精練度之成效(2018) 張芷榕; Chang, Chih-Jung自閉症者由於腦部神經受損影響動作功能,使得在許多動作表現明顯落後同年齡的一般學生,甚至動作技能缺陷已被認定是自閉症者的伴隨障礙之一,若藉由提升自閉症者的身體活動,也許就能改善動作能力的問題。 本研究旨在探討功能性動作訓練課程對高中資源班自閉症學生動作精練度之成效。本研究採準實驗研究法,以立意取樣招收6位學生為實驗組,6位學生為對照組,實驗組除了接受平日體育課程外,研究者預計對實驗組進行持續12週,每週2次,每次50分鐘的功能性動作訓練課程;對照組僅接受平日體育課程。功能性動作訓練課程介入前、中與後,研究對象分別接受BOT-2簡易版的前測、中測與後測,測驗結果以SPSS for windows 23版統計分析,以獨立樣本t檢定考驗實驗組與對照組於BOT-2簡易版動作精練度及各項動作組合之前測、中測與後測分數有無顯著差異;以相依樣本t檢定考驗實驗組與對照組於BOT-2簡易版動作精練度及各項動作組合的前測、中測與後測分數有無顯著差異。 研究結果顯示,實驗組與對照組在後測的動作精練度、敏捷度與力量分數達顯著差異,精細動作控制、手部協調、身體協調則無顯著差異;實驗組在前測與後測之間的動作精練度分數達顯著差異,前測與中測、中測與後測之間的動作精練度分數則無顯著差異,對照組在前測與中測、中測與後測、前測與後測的動作精練度分數則無顯著差異。研究結論為,功能性動作訓練課程能有效提升高中資源班自閉症學生的動作精練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