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位論文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llection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73878

Browse

Search Results

Now showing 1 - 7 of 7
  • Item
    高中職身心障礙資源班教師工作壓力及因應策略之研究
    (2013) 劉姿絹
    本研究旨在暸解公立高中職資源班教師工作壓力及因應策略之現況,探討不同背景變項之高中職資源班教師工作壓力及因應策略差異情形,進而分析工作壓力及因應策略相關情形,並根據研究結果提出若干建議,供教育行政機關、學校、資源班教師及後續研究者參酌。 本研究採調查研究法,研究工具為研究者自編「高中職身心障礙資源班教師工作壓力及因應策略問卷」,以公立高中職資源班教師為研究對象進行問卷普查,共發出165份問卷,回收140份有效問卷,所得資料以描述性統計、t考驗、單因子變異數分析及典型相關等統計方法進行分析。 依據資料結果,本研究之主要發現如下: 1.公立高中職資源班教師整體工作壓力感受程度為「中等偏高」,五個層面的工作壓力感受由高而低,依序為「專業成長」、「工作負荷」、「行政支持」、「教學輔導」及「人際關係」。 2.公立高中職資源班教師於因應策略使用頻率為經常使用程度,五個因應策略層面使用頻率由高而低,依序為「理性思考」、「解決問題」、「尋求協助」、「自我調適」及「拖延逃避」。 3.公立高中職資源班教師工作壓力感受因不同「婚姻狀況」、「年齡」、「擔任職務」、「資源班教學年資」、「普通班班級數」、「綜職科班級數」、「資源班總人數」及「服務學生人數」而有顯著差異。 4.公立高中職資源班教師因應策略使用頻率,因「性別」、「年齡」、「綜職科班級數」之不同而有顯著差異。 5.公立高中職資源班教師工作壓力及因應策略之間有相關存在。
  • Item
    台北縣市資優生與普通生生活壓力與因應策略之研究
    (2006) 蔡靜宜; Ching-yi Tsai
    本研究旨在探討不同背景變項(組別、年級、性別)學生、不同安置方式資優生生活壓力與因應策略的差異及不同生活壓力感受程度學生因應策略的差異。本研究採取問卷調查法,研究對象為台北縣市五到九年級共1044位學生,包括518位資優生與526位普通生。研究工具為自編之「學生生活壓力與因應策略量表」,資料分析採t考驗、單因子與三因子變異數分析,研究結果如下: 一、在學生生活壓力現況方面,全體學生生活壓力感受輕微,壓力最高者為個人自我期許壓力,壓力最低者為同儕關係壓力。在學生生活壓力之比較方面,資優生在學校課業、課外學習、親子關係及個人健康四層面的壓力感受低於普通生;國中學生在學校課業、個人健康及個人自我期許三層面的壓力感受高於國小學生;女生在學校課業、個人健康及個人自我期許三層面的壓力感受高於男生;而在師生關係壓力方面,組別與年級有交互作用。 二、在學生因應策略現況方面,全體學生因應策略使用頻率最高為問題解決與情緒調適策略,其次是擱置問題策略,最低為情緒發洩與尋求社會支持策略。在學生因應策略現況之比較方面,資優生的因應策略與普通生沒有差異;不同年級學生的因應策略沒有差異;女生在情緒發洩與社會支持策略的使用頻率高於男生,在擱置問題策略的使用頻率低於男生;而在問題解決與擱置問題策略方面,組別與年級有交互作用。 三、集中式資優生在學校課業、課外學習與個人自我期許壓力的感受高於分散式資優生;兩組學生的因應策略沒有差異。 四、不同生活壓力感受程度學生的因應策略有差異,高壓組學生在情緒發洩與擱置問題策略的使用頻率高於中壓組,中壓組又高於低壓組;而低壓組學生在情緒調適策略的使用頻率高於中壓組與高壓組。
  • Item
    桃園縣國民中學資源班教師工作壓力與因應策略之研究
    (2011) 劉秀鈴; Hsiu-Ling Liu
    本研究旨在瞭解桃園縣國民中學資源班教師對於工作壓力與因應策略之現況,分析國中資源班教師在工作壓力及因應策略上的差異情形,並進一步探討不同背景國中資源班教師對於1.高工作壓力、普通因應策略,2.高工作壓力、高因應策略,3.低工作壓力、高因應策略,三種不同集群的關係。 本研究採問卷調查法,以自編之「桃園縣國民中學資源班教師工作壓力與因應策略之研究」為研究工具進行普查,研究對象為桃園縣國中 158 名正式資源班教師。施測所得資料以描述性統計、效果值檢定、群集分析及卡方檢定分析進行統計分析。 研究結果歸納如下: 一、國中資源班教師之工作壓力屬於中等程度。 二、國中資源班教師之因應策略的運用頻率屬於經常使用。 三、國中資源班教師因不同年齡、教育程度、與職務,在工作壓 力上有顯著差異。 四、國中資源班教師因不同年齡、任教年資、教育程度、特教背景、職務、學校規模 與學校地區,在因應策略使用上有顯著差異。 五、國中資源班教師因不同集群組型在性別、婚姻狀況與教育程度達顯著差異。 最後,根據上述之研究結果,提出相關建議提供實務工作者、教育單位及後續研究之參考。
  • Item
    新北市國中特教組長工作壓力與因應策略之研究
    (2012) 黃惠瑛; Huang Huei-Ying
    本研究旨在瞭解新北市國中特教組長工作壓力與因應策略之現況,並比較不同背景變項之特教組長其工作壓力感受與因應策略使用情形。本研究係採用問卷調查法,以新北市國中特教組長為研究對象,參考相關文獻以確認本研究之架構,自編「新北市國中特教組長工作壓力與因應策略之調查問卷」作為本研究之工具,所得資料分別以平均數、標準差、次數分配、排序與皮爾森積差相關等統計方法進行資料分析,茲將結果分述如下: 一、新北市國中特教組長工作壓力感受程度為中等程度。 二、新北市國中特教組長採取因應策略的頻率為中高程度。 三、不同背景的新北市國中特教組長有不同的工作壓力感受。 特別在「年齡」與「學歷」方面,以年齡越小者與特教相關系所畢業之特教組長工作壓力較大。 四、不同背景的新北市國中特教組長會採取不同的因應策略。 特別在「年齡」與「學校規模」方面,以年齡越大者與學校規模月大者,所採取因應策略的頻率越高。 五、新北市國中特教組長工作壓力與因應策略無顯著相關存在。 最後,根據上述之研究結果,提出相關建議提供教育單位、學校、特教組長與後續研究者之參考。
  • Item
    國民中學資源班召集人/資源班導師角色之調查研究
    (2011) 紀雅馨; CHI, Ya-Hsin
    本研究旨在調查國民中學(含完全中學國中部)身心障礙資源班召集人/資源班導師角色的現況,瞭解角色實踐與角色期望的情形,並進一步探討角色差距及因應策略。以98學年度臺灣北部七縣市國民中學的資源班召集人/資源班導師及其角色夥伴(特教組長與資源班教師)為研究對象,採用自編的「國民中學身心障礙資源班召集人/資源班導師角色調查問卷」進行普查,有效問卷228份,問卷可用率達97.85 %。以次數分配、百分比、平均數、標準差等統計方法進行資料處理。所得結果略述如下: 一、資源班召集人/資源班導師主要負責資源班「課務管理」與「班務執行」的業務,並與特教組長共同規劃「行政統籌」與「鑑安輔」的業務。 二、資源班召集人/資源班導師與角色夥伴對該職務的角色期望程度,整體而言有共識,但在各層面與各題項仍存在差異。 三、有超過半數的資源班召集人/資源班導師自覺在角色實踐與角色期望間有差距,各題項的差距情形以角色實踐高於角色期望者佔多數。 四、資源班召集人/資源班導師面對角色差距採用因應策略的頻率為中等程度,較常使用「主動解決差距」的因應策略。 五、不同背景變項的資源班召集人/資源班導師在角色實踐、角色期望、角色差距的反應情形與因應策略的使用頻率有差異。 最後,依據研究結果提出建議,對特殊教育主管機關而言,宜明訂各縣市資源班召集人/資源班導師的基本工作職責與職務加給,針對「初任」的資源班召集人/資源班導師辦理資源班業務相關研習;對學校特教組而言,在該職務的角色職責應形成共識並建立交接制度,資源班召集人/資源班導師的遴選方式宜重視個人意願;對資源班召集人/資源班導師而言,可透過各種管道提升專業知能與技能,勇於面對角色差距,並調整對該職務不合宜的角色期望;對未來研究者而言,則有針對研究對象、研究方法與研究主題等建議。
  • Item
    國民中小學教師對聽覺障礙學生特殊需求因應策略之研究
    (2006) 楊惠婷
    本研究旨在探討中部地區國民中小學教師,對聽覺障礙學生特殊需求因應策略所覺知的供需情形,以台中縣、台中市、彰化縣、南投縣與雲林縣之普通班教師為研究對象,研究工具為自編之「國民中小學教師對聽覺障礙學生特殊需求因應策略調查問卷」。有效樣本429份,回收率74﹪。所得資料則以描述統計、t檢定與單因子變異數分析進行分析比較。歸納本研究的結果如下: 一、個人背景變項之是否擔任特教班教師,以及學校背景變項之任教階段的教師,在因應策略需求程度覺知上達顯著差異。 二、個人背景變項之性別、職務、是否輔導過聽障生之外的身心障礙學生、是否擔任特教班教師、特教專業背景,以及學校背景變項之任教階段的教師,在因應策略運用程度達顯著差異。 三、教師所覺知聽障生在行政支援策略、社會/心理環境、認知學習環境、教材教法調整與家庭支援策略五大層面,近九成的因應策略運用程度遠不及需求程度,達顯著差異。 最後根據研究結果提出具體建議,以作為教育行政機關、學校、普通班教師與未來研究之參考。
  • Item
    台灣地區特殊教育學校教師工作壓力與因應策略之研究
    (2005) 莊蕙伊; CHUANG HUI YI
    本研究旨在探討特殊教育學校教師工作壓力與因應策略之關係,針對不同背景變項之特殊教育學校教師在工作壓力的感受與因應策略的使用頻率作研究。 本研究採問卷調查的方法,以自編之「特殊教育學校教師工作壓力與因應策略之問卷」來探討七個背景變項─性別、年齡、婚姻狀況、教學年資、專業背景、學校規模和任教地區的特殊教育學校教師,在工作壓力感受量表和因應策略使用頻率量表之作答情形。總計發出562份問卷,回收之有效問卷為465份,回收率為83%。資料處理部份以描述性統計分析、單因子變異數分析、Pearson積差相關、事後比較等統計方法,加以分析處理。本研究之主要發現如下: 一、受訪者基本資料描述性統計分析結果: 此次研究對象以女性居多,年齡分布以二端最大與最小的年齡層最多,婚姻狀況為已婚有子女佔半數以上,與年齡之分布相符,而且教學年資與年齡之分布情形也大致相符。任教學校的部份,由於本研究採分層隨機抽樣的方式,故任教地區與學校規模的分布情形大致上與母群體相符。在專業背景部份,本研究之問卷結果顯示,師範院校畢業與學分班之特殊教育學校教師佔大多數。 二、特殊教育學校教師對於工作壓力之感受: 由研究結果可以得知,特殊教育學校教師對於工作壓力感受並無顯著差異的假設不成立,特殊教育學校教師對於工作壓力的感受的確存在著差異性。組織運作與學生問題對於特殊教育學校教師而言是最大的壓力來源。 三、特殊教育學校教師面臨工作壓力時所採取之因應策略: 研究結果顯示,特殊教育學校教師面臨工作壓力時所採取之因應策略並無顯著差異的假設不成立。特殊教育學校教師面臨工作壓力時所採取之因應策略的確存在著差異性且以問題解決和理性思考為主要使用之因應策略。 四、特殊教育學校教師對於工作壓力的感受與其因應策略使用頻率之相關: 壓力感受度除了專業知能之外,其餘的人際關係、工作負荷、學生問題、組織運作與壓力因應策略大多均有顯著的相關存在,表示壓力感受度與壓力因應策略有相互的關連性存在。 五、不同背景變項之特殊教育學校教師對於工作壓力之感受: 除了性別和任教地區外,不同背景變項之特殊教育學校教師對於工作壓力的感受具有顯著差異。 六、不同背景變項之特殊教育學校教師所採取之因應策略: 不同年齡、婚姻狀況和任教地區的特殊教育學校教師所採取之因應策略無顯著差異;而性別、教學年資、專業背景和學校規模則有顯著差異,本研究結果部份接受不同背景變項之特殊教育學校教師所採取之因應策略並無顯著差異的假設。 七、背景變項、工作壓力與因應策略三者之相關 特殊教育學校教師的背景變項與壓力感受度與壓力因應策略大多均有顯著的相關存在,表示背景變項與壓力感受度、壓力因應策略三者有相互的關連性存在。 根據研究發現,研究者對於教育行政機關、特殊教育學校教師與未來的研究者提出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