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位論文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llection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73878
Browse
6 results
Search Results
Item 一位語文能力優異學生才能發展歷程分析之個案研究(2024) 陳寗; Chen, Ning本研究旨在以才能發展的典範取向,探討一位語文能力優異學生成長背景、才能發展的現況、影響其才能發展的因素,以及才能發展的歷程,研究者以個案研究法蒐集相關資料,分析其才能發展的各個階段,期望能夠提供教育工作者在資優教育中的參考。研究結果顯示:一、以Gagné的DMGT模式理論為視框來闡釋個案的才能發展,可以發現家庭支持和學校教育在其才能啟動和開展中扮演了關鍵角色,尤其是母親的持續支持和教師的專業指導。在學校課程設計和教學內容的引導下,個案的語文才能得到了充分的發揮和進一步的發展。二、研究者以標準化測驗工具,搭配自行整理的語文資優才能發展評量指標評估個案語文才能發展的現況,標準化測驗成果顯示了個案語文上的天賦潛能,而評量指標的結果則顯示個案在語文能力、作品中的高層次思考及個人內在特質的表現上,大多落在「能力試探與識別」及「專業素養的培育」二個層次內。三、以Subotnik等人所整理的才能發展進程,可看出個案才能發展的歷程有朝向更高層次階段發展的趨勢,但在小學階段僅能觀察個案從潛能天賦的識別發展到素養的階段。四、在才能發展過程中,個案受到了家庭、學校及個人內在特質的多方面支持,其中學校的主題式課程提供了其早期接觸語文發展的舞臺,並且提供機會讓他將能力進一步的整合應用。本研究呈現了語文資優生在才能發展過程中的具體經歷,期能為教育工作者提供實踐參考,有意識地支持學生才能發展。Item 社經地位不利優秀學生才能發展軌跡之研究(2022) 李家兆; Li, Chia-Chao本研究的目的在探討社經地位不利優秀學生才能發展軌跡。透過社經地位不利優秀學生的生命故事,探討其才能的發展歷程。本研究共有二十五位研究參與者,以研究者參與中華資優教育學會與摩根士丹利公司共同辦理的惜才育英計畫進行研究。本研究採用敘述訪談法進行資料蒐集,並反覆閱讀後進行分析與歸納,以了解其才能發展歷程、家庭環境及教育歷程。本研究由兩大部分呈現研究結果。第一部分描述不同研究參與者的才能發展故事,並據以描繪成才能發展軌跡,包括其在教育歷程的事件及生命歷程的事件。第二部分以才能發展理論及才能發展層次為基礎,進行跨個案的分析與討論,研究發現如下:一、 本研究社經地位不利優秀學生早年展現能力,且具有早熟的自我信念。二、 研究參與者其原生家庭資源匱乏,也使得社經地位不利優秀學生的才能發展因而受限。三、 心理社會技能是社經地位不利優秀學生才能發展的關鍵,而心理社會技能是逐漸累積與習得的。四、 因家庭資源匱乏,學校師長對社經地位不利優秀學生有重大影響。五、 校外學習機會拓展社經地位不利優秀學生的視野,開展更多的學習機會。最後,研究者提出以下建議:積極發掘與輔導社經地位不利資優學生;關注社經地位不利學生的心理與情意需求;強化學校的支持系統與長期追蹤輔導機制;持續進行社經地位不利優秀學生的長期追蹤研究;對來自貧窮家庭環境的優秀學生的關注;來自社經地位不利家庭的優秀學生亟需社會資源的挹注。Item 追夢的勇氣─不一樣又如何 聽覺障礙者之生涯歷程與才能發展及其成功經驗(2020) 何佩蓉; Ho, Pei-Jung本研究旨在回顧聽障者生涯歷程與才能發展及其成功經驗,自發現聽力損失開始,家庭教養如何去形塑自我的概念與建立教育方針,接續在學校求學中的尋求突破與適應的方法,到歷經求職過程的起伏過後的契機,與才能發展的整體連結,並分析他們的成功經驗。 研究者透過深度訪談的方式,分別與三位聽障者進行多次對話後,歸納以下研究發現與結論: 一、 聽障者的生涯歷程 (一) 聽覺障礙者在孩童時期的養成非常重要,早期對於聽損之發現,醫療介入可以幫助語言的發展。 (二) 家庭支持為日後才能發展的基礎,無論是對基本教育的堅持或是明確的方針,都有助於讓聽障者的學習穩健扎實。 (三) 進入學校建立與同儕的應對方式,或是對學習的調適,幫助聽障者融入社會多樣性。 (四) 發展多元職涯,能夠獨立生活,讓自己維持基本的生活水準。 二、 聽障者之才能發展及其成功經驗 (一) 面對契機的出現,把握每個來臨的機會,努力往自己的目標前進。 (二) 勇敢面對挑戰,積極找尋解決的方法,經過付出與努力,獲得卓越的成績。 (三) 以自我興趣為開端,並且不斷的與自我或他人對話,在才能發展過程中要求完美,並且積極接受自身的障礙,促成成功的要素。Item 國小雙重特教需求學生之優勢才能發展與學校適應(2011) 李佩憶; Pei-I Lee本研究採用質性研究法,探討六位國小雙重特教需求學生在優勢才能發展與學校適應的經驗與現況。研究者透過和六位研究對象與他們的主要照顧者、教師,共21位研究參與者,以半結構的方式進行訪談、互動,並運用文件、書籍、影片等方式搜集相關資料。研究結果發現: 一、優勢才能發展方面:1.早期觀察,培養優勢才能發展;2.學校為主要學習場域;3.興趣與得到肯定為持續發展動力。 二、學校適應方面:1.僅少數研究對象能同時滿足雙重特教需求;2.學習態度影響學業表現成果;3.良好師生互動關係為學習後盾;4.多數研究對象有互相扶持之同儕關係;5.感官障礙之研究對象較能接受自我障礙。 三、影響優勢才能發展與學校適應因素: (一)個人方面:1.人格特質為最大影響主因;2.面對內在差異的不同反應;3.需要擁有成就感之舞台。 (二)家庭方面:1.父母以適合孩子特質之方式相處;2.父母的自我成長有助於孩子發展;3.父母對孩子的優勢才能發展給予高度支持。 (三)學校方面:1.多能根據雙重特教需求特質給予調整;2.對雙重特教需求學生之滿足能力不一;3.教師了解雙重特教需求學生狀況;4.優勢才能發展教師之專業與教學方法符合學生需要。 根據以上之研究結論,最後提出建議供給雙重特教需求學生、家有雙重特教需求孩子之父母、學校與相關實務工作人員參考。Item 學校本位才能發展方案之建構與實踐(2018) 黃楷茹; Huang, Kai-Ju資優教育才能發展派典強調潛能的發展性與才能的多樣性,從潛能到才能的發展是與環境脈絡互動下,不斷累積與轉化的歷程,系統性的環境支持是促成才能發展的重要助力。本研究在一所國小,以資優資源班為平台、資優資源班教師為主要行動者,透過行動研究的方法,建構與實踐學校本位才能發展方案。本研究首先進到學校中,解析學校環境脈絡對學生才能發展的支持現況,並據此規劃與實施才能發展充實課程並進行成效檢驗;研究進一步探討資優資源班教師的實踐歷程,並反思行動歷程中的專業成長。研究參與者包含資優資源班教師、普通班教師、經篩選推薦的31位學生、研究觀察檢核者與外部諮詢顧問。蒐集資料含文件資料、觀察、訪談、省思資料。研究主要發現如下: 一、 學校環境對學生才能發展的支持現況 1.學校資料經適當的篩選與重組,能建立出學生才能檔案。此檔案透過資優與普教教師共同詮釋,能成為辨識學生潛能與才能的工具。 2.普教教師認為心智能力(智力、創造力與社會能力等)為學生主要的潛能面向,才能是在某方面展現並獲得認可的能力。教師認為影響才能發展的因素多元,生活經驗提供才能發展的養分,才能發展的關鍵在情意,才能發展需學生專注投入並在日常生活中涓滴累積。 二、 學校本位才能發展的課程規劃與實踐 1.學校本位才能發展充實課程以學校環境為基礎,經資優班課程提煉,規劃出以轉化能力為主要目標、任務導向為歷程、真實產出為結果的充實課程,並建構出課程原型。 2.研究參與教師在實踐過程中不斷反思與調整,逐步補充課程原型內涵,並發展出五種引導學生才能發展鷹架,包括:範例分析、思考策略、行動程序、組織結構與後設認知。 三、 學校本位才能發展課程的實施成效 1.學生在目標能力的展現方面,透過教學前後的實作評量及三階段課程的成果評量,發現學生在目標能力上持續進展,且學生間的能力變異也縮小。 2.學生的才能發展樣貌方面,整體而言,學生在各階段呈現不同的發展重點,第一階段為「學習與思考習慣的改變」、第二階段在「能力的躍進」,第三階段則發展出「目標導向的行動」、「享受思考」及「自我挑戰與追求卓越」;個別學生的才能發展則因其潛能與發展需求,展現出不同的發展路徑與面貌。 3.本研究的課程結構與課程實施要素,對於學生才能發展的個人內在因素產生互相激發作用,成為學生才能持續發展的能量。 四、 資優資源班教師的專業成長 行動過程中資優資源班教師面臨許多挑戰,透過持續反思辯證的歷程,教師的專業成長展現在三個面向: 1.從資優教育教師轉化為資優教育的倡導者。 2.從資優兒童的教師轉化為引導才能發展的教師。 3.資優資源班」轉化為學校才能發展的支持系統。 最後,本研究針對才能檔案、才能發展課程與方案建構等議題,提出實務上與研究上的建議。Item 自閉症美術潛能優異者之學習特質與教育輔導需求分析(2017) 黃俐瑋; Huang, Li-Wei本研究採立意搭配滾雪球取樣,探詢6位曾獲全國心智障礙者繪畫比賽,或一般縣市政府舉辦美術創作比賽、民間機構舉辦之繪畫比賽獎項,且智力高於70以上之混齡自閉症為研究對象,以多重個案研究法,透過訪談、美術專家評定、美術特質量表、魏氏兒童智力測驗、觀察紀錄和作品檔案資料,了解自閉症美術潛能優異者於學習特質、美術表現特質,以及家庭和學校教育輔導的需求。 本研究綜合6位自閉症美術潛能優異者及其師長的意見,歸納學習特質包含:「生理特質」、「認知特質」、「情意特質」與「社會技巧」;美術表現特質涵蓋: 「行為表現」、「美術結構」、「美術主題」、「美術技巧」、「美術情意」;最後探討「家庭」與「學校」之教育輔導需求。研究結果如下: 學習特質方面,在生理上,本研究之學生參與者,其視覺是優勢的學習管道,其他感官有過度敏感的現象,大多數的學生粗大和精細動作待加強,上述能力影響到工作速度;在認知上,本研究學生參與者在魏氏兒童智力測驗的智商分佈廣泛,「智力平均以上者,個體內在能力落差大」,「知覺推理」是共同的優勢,圖像記憶能力佳,對於特定的興趣有高度專注力,也具備問題解決能力;在情意上,本研究學生參與者認定自己的人格特質偏負向,情緒發展雖會隨年齡成長,但是整體的情緒成熟度仍稍落後於同儕,容易誤判情緒,難以理解和覺察情緒,遇到困境多以逃避或發洩的方式調適;在社會技巧上,本研究學生參與者溝通理解和表達的能力待加強,人際互動較為被動,容易陷入自我否定,需要時間適應社會。 美術表現特質方面,大部分學生研究參與者行為表現上早期即展現美術潛力,非常專注於創作,創作方面具有可塑性;美術結構上,下筆流暢,用色獨特,喜歡色彩的視覺回饋,透視法和空間感佳,具有創造力;美術主題上相當多元且具個人特色,有仿畫、自創或圖文創作,各時期創作的主題各異,家中和學校情境會展現出兩種不同的創作風格,有時候會依循固定的規則創作,呈現一系列作品;美術技巧上雖對特定媒材有偏好,但仍樂意嘗試新媒材,喜歡媒材創作的動覺回饋,若精細動作不佳可能會影響創作技巧;美術情意上,會透過創作表現情緒想法、抒發壓力,藝術欣賞停留於表像,對美術有持續的興趣,但是並不是唯一的興趣。 家庭教育輔導需求方面,本研究參與者之家庭成員若都能夠正向教導與陪伴,積極尋求資源培養優勢能力,並有堅定且多元的管教技巧,對學生有正面幫助。學校教育輔導方面,因學校資源與經費有限,要培養美術優勢才能,只能盡量融入課程中或是提供比賽機會,學校教育制度應更符合個別化需求,並提升教師相關專業,讓學生享有更多元的專業技巧和諮商輔導服務。 最後研究者提出了相關建議,以提供教育機關、學校行政、自閉症美術潛能優異學生、家長及後續研究之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