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位論文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llection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73878

Browse

Search Results

Now showing 1 - 5 of 5
  • Item
    問題導向學習法提升高中自閉症學生社會技巧能力之行動研究
    (2022) 王巍潔; Wang, Wei-Chieh
    本研究主要目的為運用「問題導向學習法」(problem-based learning,簡稱PBL)建構高中資源班自閉症學生的社會技巧學習,並分析參與問題導向學習法應用於社會技巧學習的自閉症學生,在人際互動的改變與效果,以及其於教學後在真實情境下類化社會技巧能力的成效。本研究招收五位高中資源班自閉症學生,利用六週,每週兩節,共計十二節的時間,以團體的方式進行,連結學生的生活經驗,使學生學習步驟化、科學化的探究人際互動議題,並在小組中分享與討論。本研究採行動研究,在過程中不斷修正與反思「問題導向學習法」的操作歷程,PBL實施過程採六步驟:問題情境分析、蒐集資料、資料分析、社會技巧策略擬定、社會技巧策略執行、歷程反思。為達研究目的所蒐集的資料包含:課堂錄影及觀察記錄摘要表、訪談紀錄、社會技巧能力自我檢核∕導師評量表、研究日誌及其他相關資料。研究結果顯示,運用問題導向學習法於社會技巧學習,對於五位高中資源班自閉症學生是有正向的影響,在與人互動的主動性增加,以及對於解決問題更加積極,且五位研究對象在真實情境下的社會技巧能力均顯著提升。本研究之研究價值在於提供PBL可有效應用於高中資源班自閉症學生的社會技巧能力學習中,且能將所習得之人際互動能力有效類化於真實情境。
  • Item
    心智理論教學對增進國中聽覺障礙學生心智解讀能力及改善負向社交行為之研究
    (2014) 陳玉珊; Yu-Shan Chen
    本研究主要目的在探討國中聽覺障礙學生接受九週的心智理論教學後,對增進其心智解讀能力及改善負向社交行為之成效,以兩名就讀於某國中普通班九年級心智解讀能力不佳及具有負向社交行為之聽覺障礙學生為研究對象,研究方法採單一受試實驗設計研究中之跨行為多探試實驗設計方式。教學研究者分別以視覺分析與C統計考驗分析心智理論測驗與心智理論單元評量結果、及負向社交行為頻率。訪談學生導師及同儕瞭解研究對象在心智理論教學介入前後其負向社交行為表現,以及心智理論教學的社會效度。 本研究主要結果如下: 一、心智理論教學介入後,研究對象的心智解讀能力有明顯的進步,且能繼續維持。 二、心智理論教學介入後,研究對象能明顯降低負向社交行為,且能繼續保持。 三、研究對象之導師與同儕肯定心智理論教學能改善負向社交行為。
  • Item
    桌上遊戲增進國小自閉症學童社會技巧之成效
    (2018) 張嘉琦; Chang, Chia-Chi
    本研究旨在探討以桌上遊戲作為媒介,融入自閉症學生之社會技巧課程,協助學生提升社會技巧之成效,研究對象為一名桃園市某國小三年級之輕度自閉症學童。研究方法採用單一受試實驗研究法中之跨行為多基線設計,自變項為桌上遊戲教學,依變項為社會技巧,包含輪流等待、正向語言表達、主動與他人互動等三項目標行為的表現情形。研究分為三階段:基線期、介入期及維持期,全程以錄影方式確認觀察者一致性,研究使用視覺分析法進行資料的分析處理,並請受試者的導師及家長填寫社會技巧評估量表及訪談大綱,以分析社會效度。研究結果如下: 一、桌上遊戲為教材的社會技巧課程對增進自閉症學童「輪流等待」之能力具有立即與維持成效。 二、桌上遊戲為教材的社會技巧課程對增進自閉症學童「正向語言表達」之能力具有立即與維持成效。 三、桌上遊戲為教材的社會技巧課程對增進自閉症學童「主動與他人互動」之能力具有立即與維持成效。 本研究依據上述之結果提出建議,以期能提供實務教學與未來研究之參考。
  • Item
    教練模式應用於提升同儕教練執行功能之研究—以自閉症學童社會技巧訓練設計為任務導向
    (2015) 蕭文欽; Hsiao, Wen-Chin
    本研究係基於推展國小融合教育之行動研究。研究者運用普通學生的同儕支持以協助自閉症學生,同時兼顧雙方能力之提升,在本研究中應用教練模式以問題解決的任務導向方式,針對四位高年級普通學生及一位高年級自閉症學生實施訓練。研究探討普通學生之執行功能訓練成效,以及自閉症學生之社會技巧改善情形。教練模式之實施情形以及對執行行動研究的反思,亦一併探究。為探索事實,本研究利用觀察、訪談、反思、評量、自陳等方式蒐集多元資料,並予以比較及整合分析。研究採兩階段教練實施,第一階段為研究者擔任教練者,對普通學生進行執行功能訓練,以設計出一份自閉症學童社會技巧訓練方案;第二階段為同儕教練,一方面進行普通學生之執行功能訓練,一方面由普通學生擔任學生教練以訓練自閉症學生之社會技巧。 研究者在行動研究過程藉由一段長期的教練歷程,充實了自己應用教練模式於推展融合教育之經驗,這是研究者在特教實務工作裡極富意義之學習。透過行動研究,本研究共得出六點結論:一、四位高年級普通學生發揮整合之執行功能有助於複雜的問題解決任務;二、採取結合學生生活經驗及任務導向的訓練方式,能有效提升四位高年級普通學生之執行功能;三、自閉症學生之社會技巧提升,在融合環境中表現出更好的適應行為;四、自閉症學生經同儕教練後達成「社會技巧訓練方案」目標之表現有差異,非口語的團體適應行為優於口語溝通行為的表現;五、普通學生及自閉症學生皆因教練的實施而提升能力,創造普特「雙贏」的融合;六、目標導向訓練性質的教練模式適用於提升學生能力,但指導者角色功能、教學方法則是關鍵的成功因素。 最後,本研究根據研究結果及討論,針對「學校融合教育推展」、「學生執行功能訓練」、「教育場域應用教練模式」、「研究工作」等四方面,提出可供教學現場教師及後續研究者參考之建議。
  • Item
    社會技巧促進系統提升國小低年級學童成效之研究
    (2017) 林家如; Lin, Chia-Ju
    個體必須具有足夠的社會技巧才能表現出適當的社會互動行為,幫助個體獲得他人接納,以及適應環境。本研究旨在探討社會技巧促進系統(Social Skills Improvement Sysyem,簡稱SSIS)之團體介入課程,輔以同儕介入,能否有效提升國小低年級兒童的社會技巧表現。 本研究採單一受試實驗研究法之研究對象多基準線設計,以四名國小二年級具有社會技巧訓練需求之學生為對象,每名研究對象配對一名班級同儕,介入前,訓練同儕如何與目標學生開啟對話、示範正確的社會技巧,以及給予回饋及提示等技巧,確認同儕熟練技巧後,始得擔任同儕介入者,共同參與SSIS課程。 SSIS課程社會技巧團體介入課程共有十單元,模擬真實情境中可能發生之事件,對應十個目標社會互動行為與社會技巧步驟。在SSIS課程中,研究者說明與示範正確的社會技巧,同儕介入者協助研究對象演練社會技巧步驟,給與目標學生提示或讚美,協助目標學生修正行為,以及增強好的行為表現。 本研究以社會技巧步驟達成率檢核研究對象各階段的社會技巧表現,四名研究對象在視覺分析上均有臨床顯著的行為改變,說明以同儕介入方式進行SSIS團體介入課程,能提升低年級學童社會技巧表現,兩者間具有功能關係。研究結果可知,以同儕介入方式進行SSIS課程對低年級學童社會技巧表現具有立即成效、維持成效與高社會效度,雖有自然情境的行為類化效果,但不明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