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位論文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llection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73878
Browse
5 results
Search Results
Item 多元表現的資優者:生涯發展與自我概念形塑之探究(2021) 林家安; Lin, Chia-An本研究目的在於了解曾有過生涯轉換的資優者們其生涯發展與自我概念形塑的經驗。透過三位有兩項以上才能的資優成人敘說重現其成長背景及歷程;著重探討其自我概念的形塑歷程、及生涯轉換因素。本研究採用融入或結晶化的分析法,以整體-內容的敘事形式進行分析。 研究結果分為兩部分撰寫,第一部分針對研究參與者個別進行其成長經驗的分析與探討,照見三位研究參與者相異的成長脈絡、與歷程中交織而成的自我概念形塑狀態、以及生涯轉換因素;第二部分進入生涯發展、自我概念兩向度的跨個案分析與討論。研究參與者的成長經歷會因個體的差異而有所不同,但整體而言,可以下列幾點進行歸納: 一、在社會我層面,資優者因為不同的職業、志趣而有很大的差異,他們亦可能在各個時期展現對社會價值觀不同程度的在意。 二、在精神我層面,資優者的個人偏好常是穩定不變的,他們多能在早年與他人的互動中建立他們獨特的性格與價值觀。 三、在面對自我概念的擴充時,他們多能預先做好相關準備,不至於面臨衝擊、對立或衝突;生涯轉換對自我概念的影響會是在個人狀態穩定表現的歷程中;若能肯認其表現,新的角色會順利相容,擴充原先的自我概念。 四、資優者在其早年階段的生涯經驗,多能清楚感知到自己的多元興趣、並展現一至數種才能。在早年的生涯經驗裡,家庭、社會價值觀常是影響他們生涯決定最重要的因素,當這些決定與興趣、信念有所違背時,往往會造成強烈的內在衝突、引發負面情緒。 五、資優者在其青年階段的生涯經驗,能因早期經驗而生的動機,尤其是個體的興趣、信念會是引領他們前進的重要方向;面對社會角色的改變時,也能運用其前瞻因應的能力做好準備,並對自己的才能表現狀態持續進行評估,悅納或再反覆探索。 六、多元表現的資優者能在其早年、甚至學齡前發覺自己的不同領域的多元興趣;各才能在發展歷程中因不同的驅力向前邁進,但大抵都有以下四個階段的發展,包含探索階段、準備階段、發展階段、穩定階段。 針對本研究發現,研究者提供以下建議:一、對資優者的建議包含擁抱迷惘的前進、維持自我的清奇、探索興趣的多元;二、對社會的建議:避免標籤他人、更避免標籤自己。Item 高職綜合職能科學生自我概念、障礙覺察與相關因素研究(2011) 吳君瑋; Wu Chun-Wei本研究旨在了解高職綜合職能科學生自我概念與障礙覺察。研究工具為「高職綜合職能科學生自我概念與障礙覺察量表」,針對台北市公立高職163位綜合職能科學生進行小組施測。資料採描述統計、t考驗、單因子變異數分析、Sheffe法事後比較、積差相關、簡單與逐步多元迴歸分析、典型相關方式進行分析。根據施測結果,有如下之發現: 1. 綜合職能科學生對自我具有良好的悅納與評價,且自我滿意程度最高,其次有高自我效能,自覺社會適應情形最弱。 2. 綜合職能科學生對障礙覺察到的羞恥感受程度屬中間偏少,其自我污名程度不高,亦未明顯抗拒對障礙的自我表露;且儘管較為厭惡他人所加諸的社會污名,但不見得會將之內化成自我污名。 3. 綜合職能科學生的自我概念與障礙覺察,與性別、年級、障礙程度、國中教育安置場域、職場實習與相關工讀經驗之個人背景變項並無明顯關聯。 4. 綜合職能科學生對障礙自我表露越形抗拒者,其自我效能與自我概念反而較高。此外,對障礙越自覺羞恥且自我污名愈盛者,越不利其自我概念發展,其自我效能、社會適應情形與自我滿意程度亦會隨之低落。 5. 綜合職能科學生自我概念組態與一般人不同,分化程度未若一般人複雜。 6. 施測與作答方式的調整,有利於心智障礙者應答。 針對研究發現與結果,對未來教學上與研究上,提出具體建議。 關鍵字:高職綜合職能科、心智障礙、自我概念、障礙覺察、羞恥感、 污名Item 視覺障礙青少年自我概念之探究(2011) 施伊珍; SHIH, YI JHEN本研究以質性研究取向,探討視覺障礙青少年的自我概念。研究者透過和兩位視覺障礙青少年及其家長、老師與同儕互動,以半結構的方式進行訪談,並輔以相關文件、研究者日誌、觀察記錄等方式蒐集資料。經過資料的分析與詮釋,研究者從「社會自我概念」、「學業自我概念」、「情緒自我概念」與「身體自我概念」四部分,討論兩位視覺障礙青少年的自我概念情形。研究結果與發現如下: 一、兩位研究參與者自我概念的同異處: 在社會自我概念中,兩位視覺障礙青少年在(1)對家人的信賴、(2)會想為了滿足家人期待而努力、(3)尋求同儕認可、(4)不敢對同學表達心底感受,有著相當類似的看法。兩人的主要差異則是在於交友積極度差別甚大,宜慧對交友的態度積極主動,小柔則是害羞退縮。 在學業自我概念上,兩位視覺障礙青少年都顯示(1)對文科較有自信、(2)相當在意考試結果,以及(3)願意為了未來更好的學業成就付出努力。兩人的差異點在於(1)學習成就表現不同,宜慧從國小到國中在班上的排名維持在中等以上,小柔則是持續落居末端。(2)學習態度殊異,宜慧積極面對學習,正向看待學習挫折;小柔的學習態度較為消極,討厭一切學科都用考試來作評比。 在情緒自我概念中,兩位都展現(1)對外人有禮且表現得體,以及(2) 情緒容易被升學考試影響而感到焦慮的共同特色。在差異性部分,兩位的(1)情緒控制能力差別甚大,宜慧不論面對家人或外人,都能展現穩定的情緒控制能力;小柔則是在面對家人時偶爾會情緒失控,面對外人時總是維持一貫的安靜與沉默,而他們的(2)負向情緒的轉換能力與方式也是各有特色。 在身體自我概念部分,兩人都表示(1)對身材不滿意、(2)想維持良好的外在形象、(3)渴望獨立行動的看法。兩人的主要差異在於對長相的自信程度不同,宜慧認為自己長相尚屬中等,小柔則是認為自己長相不佳。值得注意的是,從研究中發現兩位視覺障礙青少年的身體自我概念,深受明眼人社會的思維觀念影響,讓他們對於自己的身材、長相、外表形象等身體自我概念的評價,都跟明眼人社會有著相同的評價標準。 二、影響視覺障礙青少年自我概念之因素: 1. 個人方面,兩位研究參與者的自我概念受到「個人認知」及「學業表現」的影響。 2. 家庭方面,受「父母傳承的觀念」、「父母教養態度」、「家庭社經地位」及「家庭支持網絡」的影響。 3. 同儕與師長方面,兩位研究參與者的自我概念常會受到同儕、師長的反應影響。 最後,研究者針對研究結果與發現提出協助視障青少年發展正向自我概念,及未來研究方向的具體建議,以供相關實務工作與未來研究參考。Item 一位國中資源班新住民學生自我概念探究(2012) 林承億; LIN, Cheng-Yi本研究旨在探討國中資源班新住民學生的自我概念。採用質性研究法,以一位國中階段接受資源班服務的新住民學生為研究對象,以半結構大綱與新住民學生及其重要他人(父母、老師、同儕)進行深度訪談,輔以觀察記錄、文件檔案和研究日誌,經由資料的整理與分析,歸納以下結論: 本研究個案的身體自我評價高,很有信心,親子互動良好。家族的接納及對母族文化的認同有助於提升自我概念,學業自我概念受學障特質影響,表現與同儕無差異。社會自我概念會隨著與同儕的互動模式增強或減弱,但宗教信仰能夠幫助自我概念的回穩。惟家庭社經地位對國中資源班新住民學生自我概念各階層的影響較為負面。 基於研究結果,對於新住民學生、其父母、教師及未來研究提出若干建言,期許具有特殊需求的新住民學生,得以獲得更多關注。Item 國中學習障礙學生知覺父母教養態度對人際關係影響之研究─ 以自我概念為中介變項(2018) 蘇郁雯; Su, Yu-Wen本研究旨在探討探討國中學習障礙學生知覺父母教養態度、自我概念與人際關係之間的關聯,並瞭解不同背景變項學生在父母教養態度、自我概念與人際關係的現況及差異情形,以及自我概念的中介效果。研究採用問卷調查法,抽取新竹縣市國中學習障礙學生114名為研究對象,使用「家長教養方式量表」、「自我概念量表」、「人際關係問卷」為研究工具進行調查。研究所得之資料以描述性統計、t檢定、單因子變異數分析、皮爾森積差相關分析、逐步多元迴歸、階層迴歸等統計方法加以處理與分析。研究結果如下: 一、國中學習障礙學生知覺父母教養態度偏向積極性的教養方式,且自我概念與人際關係均屬正向。 二、中高家庭社經地位的國中學障生在知覺父母教養態度之「家長要求」層面顯著高於低家庭社經地位;不同性別與年級則無顯著差異。 三、知覺父母教養態度為「開明權威」者之國中學習障礙學生在自我概念各層面及整體自我概念得分最高。不同性別、家庭社經地位及年級則皆無顯著差異。 四、主要照顧者為女性之國中學習障礙學生在人際關係之「情感」層面顯著高於男性;知覺父母教養態度為「開明權威」者在人際關係各層面及整體人關係得分最高;學生性別不同、不同家庭社經地位及年級無顯著差異。 五、國中學習障礙學生父母教養態度與自我概念呈現正相關;父母教養態度與人際關係呈現正相關;自我概念與人際關係呈現正相關。 六、國中學習障礙學生整體自我概念、社會我及家長要求三個變項對人際關係有預測作用;自我概念在父母教養態度對人際關係為部分中介效果。 最後,根據研究結果給予父母、教學與輔導實務工作者及未來研究方向提出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