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發展與家庭學報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llection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146
Browse
Item 玫瑰花叢中的老虎(國立臺灣師範大學人類發展與家庭學系, 2006-05-??) 謝銀沙本研究探討一位男性家政教師生涯抉擇的心路歷程,以半結構之深度訪談,經由受訪者之敘 說,研究者以詮釋現象學取向,進行文本資料的收集、分析與解釋。主題分析結果呈現七個階段:一、選填志願:我不知道風,要往那個方向吹;二、進入大學:玫 瑰花叢中的老虎;三、轉系掙扎:其實你不懂我的心;四、大學畢業:驀然回首來時路;五、生涯抉擇:那人卻在燈光闌珊處;六、教學生涯:達達的馬蹄,是個美 麗的錯誤;七、生涯規劃:我是歸人,不是過客。 男性家政教師是不符傳統觀念的職業取向,家政領域欠缺男性參與是極需被關注的議題。家政以家庭為核心,探討有關家庭內外相關的各種事物,家庭是男女兩性共 有,家政應該不分性別,需要兩性共同參與,有男性家政教師出現,對解構性別刻板印象,對家政教育專業發展有正面意義。Item 網路合作式問題解決教學法與服裝設計系學生創造力表現之行動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人類發展與家庭學系, 2006-05-??) 陳明雅由於服裝設計為一綜合性的學門,它必須有效結合生產製造技術、工藝美學、市場行銷、社 會心理學、人體生理學、織品化學等相關領域,因此學生須具備豐富的技術和知識、能力以及創造力;尤其在進入後紡織配額時代後,全球市場的競爭更不再容許僅 強調單一專業能力的訓練,設計觀念更需隨日新月異之世界潮流更新。服裝教育工作者除提昇學生知識與技能外,更需培養學生問題解決能力、技術創造能力及整合 設計能力,方可使學生足以應付未來世界所需。 本研究即欲藉由行動取向之質性研究,以研究者執行之產學合作案「台南縣形象服裝設計與開發」為題,修習「專題製作」課程的服裝設計系學生為網路合作學習之 共同參與者,除建構網路合作式問題解決教學方案,並透過分析師生會談,線上討論內容、學生的學習成果,以及教師的自我反思與批判,探討以網路合作式問題解 決教學法增進服裝系學生創造力表現之實務問題及其可行的策略。 研究結果顯示:一、網路合作式問題解決教學法可促進學生主動學習,強化問題解決能力;二、網路合作式問題解決教學法可促進知識建構與經驗轉換,增加創意思 考經驗;三、網路合作式問題解決教學法幫助學習者反思,建構新知識。四、積極主動的靈魂人物是網路合作式問題解決教學法成功的關鍵。Item 學步兒Roye的心智日記(國立臺灣師範大學人類發展與家庭學系, 2006-05-??) 張靜文心智運作是一個人瞭解自己或他人心理的目的(purpose)或意圖 (intention)的歷程,心智理論探討是個體對人類心理狀態的瞭解,這些瞭解決定著我們每天的社交生活以及社會行為。 目前國內尚未有針對二歲以下幼兒進行的心智理論相關研究,為瞭解二歲以下幼兒心智能力發展的狀況,本研究乃以學步兒Roye(一歲兩個月~一歲五個月)為 研究對象,以錄影觀察及軼事記錄,分析在自然的生活情境中收集到的Roye的日常生活行為,以瞭解Roye對人們心智理解的發展狀況。 研究結果發現,在日常生活中學步兒Roye出現以下幾種理解人們心智的行為:1.表達欲求;2.瞭解(誤解)他人意圖;3.誤導他人;4.故意讓別人 笑;5.互動式扮演;6.分享與同情。這個結果與其他實驗結果對照發現,14~18個月大學步兒處在以自己的欲求、別人的欲求來理解心智的「欲求心理學」 階段。Item 幼兒幾何形體概念發展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人類發展與家庭學系, 2006-05-??) 李文貞; 鍾志從本研究透過文獻探討建立幼兒幾何形體概念發展架構並發展幼兒幾何形體概念評量工具,藉 以及瞭解幼兒幾何形體概念發展現況。研究對象為台北市小、中、大班共217位幼兒。研究結果如下:一、幼兒幾何形體概念發展架構乃基於皮亞傑拓樸為先,歐 氏幾何與投影幾何在後的概念,並以完形心理學知覺說與福祿貝爾、蒙特梭利的教具哲學為基礎,假設幼兒的立體幾何概念發展先於平面幾何概念。二、本研究發展 之幼兒幾何形體概念的評量可有效蒐集幼兒描述立體及平面幾何所使用的詞彙與其分類表現、以及幼兒透過觸覺對立體幾何的認知,並可檢測幼兒對立體幾何的正投 影映象。三、幼兒能以日常生活中的物件形容立體幾何,但說出正確名稱則非常困難;就平面幾何,能說出圓形者最多;幼兒均能表現合宜的分類亦有其分類理由; 幼兒對立體幾何的觸覺認知與正投影平面幾何視覺映象已發展良好。建議幼兒園的幾何形體課程可由日常生活物件開始介紹立體幾何正確名稱,再引導幼兒由立體幾 何的正面投影來認識平面幾何。Item 個人背景特性、婚前關係發展與婚姻調適狀況的關係(國立臺灣師範大學人類發展與家庭學系, 2006-05-??) 陳靜宜家庭建立期是經營健康家庭的起跑點,此一階段的的婚姻調適需求、困難點以及調適策略的 運用,究竟受到哪些個人背景特性影響?婚前交往類型和婚後調適是否有關係?研究者希望藉此深入瞭解能有助於婚姻教育方案的設計與推動。本研究以多變項變異 數分析考驗及典型相關考驗進行分析,資料來源採用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補助研究計畫「婚前關係與婚後適應:一個長期性的研究」(NSC91-2413- H-128-001-SSS)針對分布在台灣北、中、南及東部的四十九對夫妻所蒐集到的有關雙方婚前關係發展及婚後適應歷程的資料。 研究結果發現:1.夫妻之結婚年齡大小與否對於婚姻調適困難沒有顯著差異。2.夫妻是否有宗教信仰對於婚姻調適策略沒有顯著差異。妻子比丈夫更傾向採用個 人外消極的婚姻調適策略。3.有子女的夫妻比沒有子女的夫妻更傾向採用個人內消極的婚姻調適策略。4.訂婚達13-18個月的夫妻,各項婚姻調適需要皆最 高;婚前發展呈「細水長流型」的夫妻「與原生家庭適應需要」最高,尤以男性為甚。5.婚姻交往關係呈「有驚無險型」的夫妻最常採取個人內、外消極的調適策 略,其中妻子傾向採取個人內消極的策略,而丈夫多採取個人外消極的調適策略。6.夫妻間調適困難越高者,越傾向使用個人外消極的婚姻調適策略。研究者並根 據研究結果提供四點建議,以協助婚前教育方案與婚姻教育工作之參考。Item 家政的傳統與創新(國立臺灣師範大學人類發展與家庭學系, 2007-12-??) 林如萍本文旨在探究家政學科的傳統精神,並進一步反思當今家政的創新理念,據以提出家政教育 之精神:「『創新、服務、做中學』,裝備『生活技能』」,並建議以「溝通、批判思考、做決策」爲「過程能力」與「飲食、衣著、生活管理與家庭」四個主題建 構家政教育之內涵,再以綜合活動學習領域之精神「生活實踐、體驗意義、個別發展、學習統整」,發展教學策略。Item 幼教教學案例之建立(國立臺灣師範大學人類發展與家庭學系, 2007-12-??) 林育瑋案例教學法是一種以案例爲核心的教學方法,其提供學習者真實的情境,讓學習者在教學者 的引導下,了解教學可能面對的問題;也藉由與同儕及教學者對案例內容充分的交流與互動、分析與思考,以培養學習者問題解決、及統整實務與理論知識的能力, 並協助其建構個人的教學理論。案例教學法不僅對職前師資培育有意義,對於在職教師的專業成長亦有所裨益。 鑑於國內缺乏幼教案例,研究者組成了研究小組於2005年4月至12月期間進行幼教案例的建立。研究小組深入訪談幼雅園的現場老師,再藉由研究小組的討 論、觀點的澄清、撰寫案例、形成討論題綱,並且邀請跨領域專家(幼教及心理輔導專家)撰寫案例評析。本研究邀請12位幼教教師參與教學案例資料的提供,而 由案例小組進行撰寫案例工作,並對於每位教師進行多次的訪談。爲達到訪談資料收集的完整性,每次訪談皆是兩人一組進行,以瞭解教師處理事件的歷程、想法及 困難點等。訪談之後,進行逐字稿的謄寫,並請幼教教師確認及修正文字資料檔案,以確定故事的真實性、可讀性,以及是否完整呈現他的想法及困難點等。爲了提 供閱讀案例者的反思與洞察,每個案例最後均經兩位幼教及兩位心理輔導專家學者加以評析,以拓展師資生及在職教師的視野,也刺激大家以多面向的角度來思考。 本研究進行教學案例之建立,研究者期待可以引發幼教師資培育者瞭解案例教學法於師資培育上的重要性,並進而加以運用;另外也期待能鼓勵幼教實務工作者願意 將自己的教學故事傳承下來,提供其他幼教人藉由案例的分享、討論,更瞭解幼教實務,以及搭建理論與實務之問的橋樑。Item 探索餐飲業之體驗行銷(國立臺灣師範大學人類發展與家庭學系, 2007-12-??) 劉元安; 謝益銘; 陳育慧本研究以Schmitt(1999)的體驗策略模組爲概念性架構,星巴克咖啡公司的消 費者爲訪談對象,從質性角度探討消費者在感官、情感、思考、行動、與關聯體驗的具體內涵。深度訪談之內容分析發現,消費者在星巴克咖啡門市的感官體驗以視 覺部份爲主;情感體驗中以消費情境爲最重要;在思考體驗中,星巴克咖啡公司帶給消費者的思考體驗屬於刺激部份爲主,即創造出可以激發消費者討論的事件;在 行動體驗中,消費者以身體的感受爲主;關聯體驗上,消費者到星巴克消費,是認爲星巴克咖啡公司是一個充滿人文氣息的地方,他們藉由到星巴克咖啡門市消費, 形成品牌社群,從中得到群體歸屬感以及社會識別的自我概念。最後,本研究提出七項研究命題以供後續學者進行量化研究,驗證餐飲業體驗行銷的理論。Item 展望高中家政教育(國立臺灣師範大學人類發展與家庭學系, 2007-12-??) 黃迺毓; 吳妮真本文目的在於探討高中家政課程之理念基礎,並闡述課程綱要之發展歷程,以落實高中家政課程綱要之精神。 民國九十一年修訂高中課程,家政課程小組在課程綱要修訂過程中,經過審慎的討論,架構出以「生於家的學習與成長、離開家的自立與發展、組成新家的創造與經營」三個發展階段爲縱座標,以「關係與愛、生活管理、生活實務」三個主題面向爲橫座標的九宮格面貌之高中家政課程綱要。 整個過程於九十二年十月完成。在參考各國之家政課程之後,建構綱要架構,邀請課程專家召開聯席會議,修訂內容,並以問卷代替公聽會方式,取得意見資料,整理後再修課程綱要架構。Item 臺灣旅館業品牌形象與品牌權益之因果關係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人類發展與家庭學系, 2008-10-??) 張宏生; 曾建銘本研究提出一種品牌權益管理的概念性關係架構,品牌個性、品牌形象、品牌關係與品牌權 益。品牌形象與品牌關係在本模型中之中介效果在本研究中將被探究,而品牌個性、品牌形象、品牌關係與品牌權益之關係如何也是另一個探討的重點。本研究目的 旨在探討品牌個性、品牌形象、品牌關係與品牌權益之間的關係,並進一步探索其影響路徑。本研究使用具有高信度與效度之量表,以問卷訪談方式蒐集樣本資料, 並進一步透過結構方程式分析。 結果發現,品牌形象對品牌權益的主要影響路徑爲「品牌個性-品牌形象-品牌關係-品牌權益」。故本研究證明在品牌形象與品牌權益的影響關係中,品牌形象與 品牌關係爲兩個重要的中介變數。本研究並建議後續研究者可進一步以更細緻化的方式找出品牌個性與品牌權益的關係,例如以品牌形象中的功能形象可能對品牌權 益的功能屬性權益有正向影響。實務上,管理者可以採用最佳化投資於攸關的品牌個性之要素線索,以提昇相對應的品牌權益。本研究的貢獻之一是本研究強調影響 旅館品牌權益的水準是來自於品牌關係、品牌形象與品牌個性。本研究成果提供旅館業採用品牌行銷活動與發展品牌權益的若干具體建議與參考意涵。Item 托嬰機構托育現況及主管人員之專業理念初探(國立臺灣師範大學人類發展與家庭學系, 2008-10-??) 張姣伶; 黃迺毓本研究主要目的在瞭解托嬰機構之營運現況,並探究機構對嬰兒照顧之專業理念。研究者以 台北市立案托嬰中心之主管人員爲對象,以深入訪談的方式蒐集資料,共取得八位主管人員之訪談內容進行分析。主要研究發現如下: 1.托嬰機構日托時數爲10~12小時;平均每月收托費用約在15000至20000元之間;機構多採分齡的嬰兒照顧模式;機構式托嬰的需求有持續增加的 趨勢。 2.經營托嬰機構的原因包含個人興趣、經驗、專業背景、教育理念,以及因應市場需求和法令規範等因素;機構的嬰兒照顧重點爲建康管理、安全教育、習慣的培 養等;托嬰機構的特質包括環境和照顧內容係針對嬰兒需求而設計,人力結構是團隊而非個人,照顧者毋須分心其他事務,嬰幼兒必須適應群體生活;托嬰機構對家 長的影響包括提昇父母的育兒知能,緩和家長的親職壓力;對嬰幼兒的影響包括建立規律性,刺激各項發展、增加多元的學習模仿。 3.主管人員認爲托嬰機構對家庭的責任應包括給予幼兒有利其發展且安全的照顧,持續追蹤幼兒的發展,提供父母有關嬰兒照顧的協助與支持,協助父母善盡角色 職責;機構人員的專業成長應包括吸取專業新知、涉獵相關知能、增強哲學與美學的素養。 4.托嬰機構對家長的探視或參與採取較多的限制和規範,認爲機構和家庭之間是合作和互補的關係;面談是雙方最有效的溝通方式;家長參與情況良好,父親參與 的比例漸增。Item 生涯規畫團體對女性幼教人員生涯規劃行為之輔導效果(國立臺灣師範大學人類發展與家庭學系, 2008-10-??) 張明麗本研究旨在探討女性幼教人員參加八次生涯規劃團體的追蹤輔導效果,本研究以十六位幼教 人員爲對象,採等組前後測實驗設計,研究工具爲「生涯規劃行爲量表」及「單元回饋表」,團體在每次單元結束時填寫「單元回饋表」,單元回饋表可以分爲「單 元回饋等第」評量,以及成員的「活動心得和感想」兩個部分。團體結束後,追蹤第一個月、第三個月、第六個月、第九個月及第十二個月。在實驗效果上以共變數 分析,而單元回饋表則以歸納、整理的方式進行資料分析。研究結果發現:生涯規劃團體,除了第六個月「生涯了解」、「生涯規劃行爲總分」有顯著外,其餘每個 階段的追蹤,實驗組的「生涯自信」皆優於拉制組。而在單元回饋等第上,團體單元回饋評量表各題項的平均數均在3.60以上,尤其是團體開始時所填寫的「對 於團體所訂定的規則,我…」的平均數更高達4.75,表示活動內容能達到活動的目標;而成員從單元活動的心得和感想的回饋中,也都表示能從活動中獲得成 長,表示成員對團體課程有正面的評價。Item 餐廳消費者購買涉入程度與購買決策關係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人類發展與家庭學系, 2008-10-??) 陳琪婷本研究主要在探究不同購買涉入程度者在社經背景變數與購買決策過程之差異性。本研究以 EKB(Engel, Kollat & Blackwell)決策模式爲研究架構,並以購買涉入量表爲利量消費者涉入程度之工具,採用問卷調查方法,以台北火車站前商圈養廳消費者爲對象進行調 查,共回收有效問卷387份,回收率達97%。所得資料以頻次分析、敘述性分析、因素分析、獨立性卡方檢定與t檢定分析等統計方法來進行分析,研究結果發 現: 一、高低餐廳消費者購買涉入程度,在社經背景變數之年齡、教育程度與平均月收入上具有顯著差異。 二、高低餐廳消費者購買涉入程度,在購買決策過程之用餐動機、資訊尋求、決策評估與購買選擇有部分顯著差異。 所得之研究結果將做爲建立市場區隔之基礎,以提供餐飲業者制訂行銷策略之建議。Item 生活型態與家庭取代餐消費政策關係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人類發展與家庭學系, 2009-07-??) 陳琪婷; 張惠玲隨著國內環境的改變,帶動便利性高的家庭取代餐消費日益增加,充分顯示出家庭取代餐的 市場潛力與對於國人餐飲消費型態上的改變,如何滿足家庭取代養消費者的需求及拓展市場規模,始成爲重要課題。因此,本研究旨在探討不同類群之家庭取代養消 費者其消費決策過程之差異性,以深入瞭解不同類群消費者在選擇家庭取代養之重要考量。本研究以問卷調查法進行,採用EKB(Engel, Kollat, & Blackwell)決策模式,以生活型態變數作爲市場區隔之劃分,並以人口統計變數描述其特性。經研究分析後,根據生活型態將家庭取代餐受訪者劃分爲三 個類群,分別爲「保守趨避型」、「自我滿足型」以及「品味樂活型」;不同類群之家庭取代養消費者,在人口統計變數之共同居住家庭人數上具有顯著性差異;不 同類群之家庭取代養消費者,在消費決策過程之評估率則、購買行爲以及購後態度部分具有顯著差異。 本研究結果可作爲建立家庭取代養消費者市場區隔之基礎,並可提供養食業者制訂家庭取代養行銷策略與產品開發之重要參考建議。Item 師大附幼發展歷程之探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人類發展與家庭學系, 2009-07-??) 林育瑋私立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附設實驗幼稚園,乃是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家政教育學系附設實習托兒 所與師大婦聯分會附設幼稚園合併而成。兼具實驗與研究角色的師大附幼從1959年至2002年間歷經社會的變遷、政治的更迭、幼教多元化的發展下是如何地 生存與發展?又有哪些因素影響了師大附幼發展的歷程?曾擔任師大附幼園長的研究者思索著:如何傳承師大附幼原有的優良文化,進而推動老師們的專業成長、追 求卓越?本研究旨在:瞭解師大附幼最初設立目的及發展過程;並探討師大附幼成立以來園所制度、課程的演變及發展;及影響師大附幼發展的因素。 本研究透過資料蒐集、文件分析及訪談的方式,來探討師大附幼之發展歷程。師大附幼於1980年合併至今歷經許多的「變」與「不變」:在教學上,從啓發式教 學、萌姿式教學到方案教學;在行政上有行政人員編制之異動調整、園長的異動;儘管有著許多的改變,但廿多年來師大附幼班級數與幼兒的人數未有太大的差異; 空間雖因有不同的規劃而有所調整,但硬體上並無太大改變。影響師大附幼發展的因素,包含:大環境(台灣經濟的轉型、社會型態的變遷)、教育政策制度(幼兒 教育相關法規、幼兒教育受重視)、師大附幼的定位、老師的態度與園長的理念…等。Item 幼兒托育經驗、氣質與母子依戀之相關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人類發展與家庭學系, 2009-07-??) 涂妙如; 黃迺毓本研究主要目的有二:(1)探討幼兒托育經驗與母子依戀之關聯情形,同時考驗幼兒氣質 的影響效應;(2)探討幼兒氣質與母子依戀之關聯情形。本研究對象爲61位二歲至四歲半之幼兒與其母親。使用的研究工具包括:兒童依戀行爲測量與幼兒氣質 量表。獲致之主要結果如下:(1)母子依戀安全係數不會因幼兒的開始托育年齡、托育時數以及是否變更幼兒托育經驗而有顯著差異。但母子依戀安全係數會因幼 兒全日托育與否而有顯著差異。特別是自出生至十二個月大連續採用全日托育的幼兒,母子依戀安全係數較低。(2)幼兒托育經驗、幼兒氣質以及母子依戀三者間 達顯著關聯。在排除幼兒氣質的影響力後,仍呈現出於嬰兒零至十二個月大連續採用全日托育者,對母子安全依戀具有負向影響力。(3)幼兒氣質之活動量可以有 效地預測母子間的依戀安全係數,呈負向線性關係,即幼兒的活動量愈大,母子依戀安全係數愈低。Item 國際觀光旅館餐廳主管工作滿足與離職傾向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人類發展與家庭學系, 2009-07-??) 孫路弘; 潘亮如國際觀光旅館高流動率的問題已存在多年,透露著員工們於工作上並未完全得到滿足。餐廳 主管在旅館扮演著重要角色,其工作滿足情形應被高度重視,但國內歷年來的研究多專注於基層員工,餐旅業管理階層的工作滿足卻較少受到關注。本研究運用工作 敘述量表(Job Descriptive Index)對台灣國際觀光旅館養廳主管進行問卷調查,共計發放325份問卷,有效回收率爲39.4%。研究發現餐廳主管對薪資報酬構面的滿意度最低,工 作滿足各構面和整體工作滿足與離職向均爲負相關。大多數餐廳主管短期內不考慮離開目前的工作,但是長期則有許多欲往其它產業發展,其中部分餐廳主管明確表 示計畫轉任教職。Item 親子共讀中幼兒母親的心智言談分析(國立臺灣師範大學人類發展與家庭學系, 2010-07-??) 林敏宜; 簡淑真親子之間,心智言談的品質仗聞著幼兒心智理解能力的發展,而親子共讀則是進行心智言談的重要時機。歷年來有關親子開心智言談的相關研究較缺乏質性的描述與分析。因此,本研究致力於探究幼兒母親於親子共讀中的心智言談樣貌,以期了解純兒母親如何厲架幼兒對心智世界的學習。研究的對象為兩個幼兒園大班的八位幼兒母親。研究的進行係透過親于在家共讀三則蘊含堂富心智理解意涵的童話故事-- (小紅帽〉、〈大野狼和七隻小山羊〉、〈布萊梅的樂隊〉的方式來蒐集語料,並進行分析。研究結果有三: (一)幼兒母親所運用的心智用語可析分為認知性、欲求性、情感性等三大類用語。(二)幼兒母親對心智理解意涵的覺知與主現,其特色為:欺騙意涵最易為幼兒母親所具體呈現;錯誤相信理解意涵最易為幼兒母親所忽略,且受圖像線索影響;認知(相信)與欲求意涵的傳達深受文字線索影響;母親心智談話未涉及遞歸性思考。(三)幼兒母親所運用以促進幼兒心智理解的談話策略包括:鼓勵猜測行為動機與想法;回溯故事脈絡;真實與虛假並置;以幼兒為故事主角,類推情境;唱作俱佳,強化角色行為等。研究者依據上述結果,針對幼兒父母、圖畫書作繪者以及後續研究者,提出建議。Item 初任父親第一年父職經驗歷程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人類發展與家庭學系, 2010-07-??) 毛萬儀; 黃迺毓研究指出,早期的父職經驗可以預測往後的父職模式,因此,探討最初父職經驗,將有助於理解父職模式的形成。本研究以六位大專教育程度之初任父親為對象,進行深度訪談,根據其回溯之父職經驗,探討其第一年的父職經驗歷程。本研究發現:第一年父職經驗,依照時間順序,經歷「預備瞳釀」、「父職概念模糊」、「街擊慌亂」、「父親親職角色援街適應」、「子女生活照顧」及「發展教養角色」等六個階段歷程。其關注焦點與父職內涵各不相同。本研究根據研究結果,對於初任父親親職教育規劃,以及後績研究提出建議。Item 初任父親第一年父職經驗歷程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人類發展與家庭學系, 2010-07-??) 毛萬儀; 黃迺毓研究指出,早期的父職經驗可以預測往後的父職模式,因此,探討最初父職經驗,將有助於理解父職模式的形成。本研究以六位大專教育程度之初任父親為對象,進行深度訪談,根據其回溯之父職經驗,探討其第一年的父職經驗歷程。本研究發現:第一年父職經驗,依照時間順序,經歷「預備瞳釀」、「父職概念模糊」、「街擊慌亂」、「父親親職角色援街適應」、「子女生活照顧」及「發展教養角色」等六個階段歷程。其關注焦點與父職內涵各不相同。本研究根據研究結果,對於初任父親親職教育規劃,以及後績研究提出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