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位論文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llection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73891
Browse
2 results
Search Results
Item 臺灣翻譯所學生口譯能力心態初探(2020) 陳冠瑜; Chen, Guan-Yu心理學的「心態」(mindset)理論主張人們普遍具有兩種心態;第一種是「固定型心態」(fixed mindset),認為人的特質(如智力、語言能力等)是天生的、無法改變。第二種心態則是「成長型心態」(growth mindset),認為人的特質能夠改變、培養。心態不同,解讀事件的方式以及行為都會不同。例如若學生認為智力無法改變,也就是固定型心態,他們較不願努力學習,且遭遇學習挫折時韌性較差。但若學生相信智力能夠培養,也就是成長型心態,他們更願意挑戰自我的學習能力,面對學習挫敗時韌性較強。 本論文研究目的即是將心態理論和口譯能力、口譯潛質研究結合,透過問卷和個別訪談,檢視翻譯所學生的口譯能力心態,以及心態對口譯學習經驗的影響。筆者參考口譯潛質暨能力問卷(范家銘,2012),將智力心態問卷(Dweck, 1999)改編為口譯能力心態問卷。研究母群為全國翻譯研究所碩士生中修過口譯課的學生。本研究共收回70份有效問卷,結果經統計分析將受試者分為成長型心態(6 點量表中M≧4)、固定型心態(M≦3)、無明顯傾向(3<M<4)。最後,以最大變異抽樣法和立意抽樣,從三組受試者中選出8位學生進行訪談。 問卷統計結果顯示固定型心態學生比例(40 %)較成長型心態學生(21 %)多出兩成,剩餘學生則無明顯心態傾向(39 %)。從訪談和問卷資料,本研究將口譯能力心態重新定義為:個人是否認為努力能彌補先天口譯天賦不足。另外,從訪談資料也發現,口譯能力心態和對努力之信念、歸因、面對困境之反應、成就目標等學習動機過程相關;且口譯課堂強調表現目標,可能使學生從學習上分心,而練習方式也可能影響學生對口譯練習之動機。依據研究結果,學生應培養成長型心態,較有助於增強學習動機、進而產生正面之學習行為。Item 口譯課程之學習滿意度研究:以台師大翻譯研究所為例(2010) 陳宏綺; Chen Hung-chi在台灣,口譯算是一種新興行業。最早以培訓專業口譯員為目標的研究所,當屬成立於1988年的輔仁大學翻譯所。其後,口譯教學更是蔚為風尚,各地紛紛成立翻譯研究所,開設口譯課程。如此多翻譯研究所,每年共招收數十名學生,然而,這些口譯教學的實際成果為何?多少畢業生順利進入翻譯產業?完成訓練的校友對於口譯學習經驗是否感到滿意?這些都相當值得探討。 本研究以Herzberg (1958) 所提出的雙因子理論為主要架構,將口譯學習經驗分為激勵因子與保健因子。激勵因子包括課程內容與學習成果;保健因子則為學習環境與教師教學。以此分析師大翻譯所口譯組第一屆到第十屆校友的口譯學習滿意度。透過問卷方式,了解校友滿意度,使用卡方分配分析師大翻譯所口譯組校友的背景是否對學習滿意度造成顯著差異,並配合抽樣深度訪談,具體描述校友對學習經驗感到滿意或不滿意的原因。研究結果發現: 1. 絕大多數師大翻譯所口譯組的校友都在從事翻譯工作。比例最高者為自由業口筆譯,其次為大專院校講師,而後為政府企業專職口筆譯。顯示大多數校友都能學以致用。 2. 校友對於在師大的整體學習滿意比例相當高,滿意的原因主要在於就業後具體感受到工作表現上較其他同事傑出。 3. 針對師大翻譯所口譯課程,校友建議,如能將班級人數控制在10人以下、授課老師人數保持在5人以上,增加職場上非口譯技巧的教學,並要求老師講評更加明確,便能提昇日後進入師大翻譯所口譯組的學生學習滿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