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位論文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llection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73891
Browse
3 results
Search Results
Item 臺灣手語翻譯:邁向職業平等之路(2012) 胡叡克; Riccardo Moratto本文的撰寫動機來自於與臺灣手語傳譯人員之討論,亦來自於本人身爲口譯員對翻譯學的高度興趣,進而以本身對於翻譯的專業認知來探討翻譯學的相關領域:翻譯學有很多不同的類別,手語翻譯學為其中一種。據筆者所知,目前臺灣學術界尚未出版任何與手語翻譯學有關之論文。 從筆者撰寫論文的過程當中所訪談過的專業手語傳譯人員得知,他們與口譯翻譯人員的待遇並非相同。首先,手語傳譯人員的薪資不是以工作日而是以工時來計算;再者,手語傳譯人員的薪資比口譯人員低的很多。這可能牽涉到經費的問題,然而,台灣長久以來將手語傳譯者視為次等翻譯人員的這個情況則尚未在任何文獻裡面被討論過。 本研究從不同方面來探討手語翻譯員所遇到的問題,並著重在幾個具有挑戰性的領域。除此之外,本文提供以科學方法為根基的學術研究結構來分析並舉例說明,手語翻譯員該享有口譯翻譯人員所享有的尊重以及專業上的平等對待---理論上與實際上都應如此。本論文第五章中的假設指出,若台灣手語是一種自然的語言,以及神經語言學認為不同的語言系統之間的翻譯行為所需要用到的腦部理解組織與解構的生物機能是相同的,則口譯與手譯的專業翻譯行為不應有差別的待遇。 筆者試圖於本論文中囊括最具有代表性的神經語言學研究來證明手語確實是自然的語言,並且在第五章中提出假設,試圖用神經語言學的實驗來證明,從事手譯翻譯的過程所運用到的腦部解構與重組機能並非低於一般口譯的行爲。 本研究所蒐集的資料及數據,無論是在文獻綜述方面或是訪談方面都有助於提高手譯員對自己的專業形象。此外,本研究也是第一篇關於臺灣手語翻譯學相關研究的論文,其在台灣師大翻譯研究所亦可視爲主要貢獻之一。作者也希望政府和特教機構正視本論文所提出的重要議題和建議,讓手語翻譯人員在各種條件上享有與一般口譯員同樣的權利與待遇,例如每隔二十到三十分鐘有不同手語翻譯人員輪替進行翻譯。 最後希望本論文對手語翻譯界的學術研究、教學領域與實務均能帶來具體的影響,並有效地提升手語翻譯員專業的地位與形象。Item 專家與生手口譯員的句子理解歷程: 事件相關腦電位研究(2013) 范家銘; FAN, Chia-ming過去研究發現,專家口譯員相較生手口譯員更擅於利用各種語境線索預測講者將表達的訊息。本研究旨在以事件相關腦電位技術,探討專技程度不同的口譯員在聆聽具有脈絡限定性的句子時,預測句末詞語的能力是否有差異,並藉此神經相關機制佐證過去行為研究之發現。實驗材料為具有脈絡限定性之全中文或第一句為中文、第二句為英文之句組,句末為符合或違反語境脈絡之目標詞。三組專技程度不同之口譯員(口譯研究所學生、資歷約1年之資淺口譯員及資歷約11年之專家口譯員)聆聽句組後,須判斷該句組是否符合邏輯。實驗結果發現,在目標詞出現後300-600毫秒間,專家口譯員在左腦之語意一致性效果(semantic congruity effect)顯著大於口譯學生,顯示專家口譯員較能運用脈絡訊息形成預測。然而,究其原委,三組受試者在目標詞違反語境脈絡的情況下,N400波形並無差異;反而是專家口譯員在目標詞符合語境脈絡下,N400較其他兩組受試者為正。N400振幅可反映大腦提取詞彙之難易程度。據此,專家口譯員振幅較小之N400可能係因累積長期經驗,擁有較豐富之詞彙提取架構(retrieval structure),因而得以預測並輕易提取符合語境脈絡之目標詞。另外,在600-900毫秒時,專家口譯員的前腦產生較其他兩組受試者明顯之正向波。晚期正向波(late positivity)可解釋為大腦更新心智表徵(mental representation)所費之力氣,顯示專家口譯員在句組合理時(意即符合平常翻譯情況)花費較多力氣更新心智表徵,而不會將力氣花費在處理不合理的句組。即使受試者僅須判斷句組是否合理,專家口譯員似乎習於更進一步處理訊息以利後續翻譯。此外,資淺口譯員之腦波模式介於專家與學生之間,顯示訓練與經驗或許能強化語意預測能力。Item 會議口譯服務品質模型與客戶期望分析(2014) 林曉汶; Vivienne Hsiaowen Lin20世紀以來,口譯學界致力於“卓越品質”相關的研究,卻頻頻遇到瓶頸。由於缺乏一個有效度且適用於不同口譯情境與背景的品質期望測量方法,即便有許多實證研究企圖了解口譯服務使用者,卻因此無法相互比較,歸納出更進一步的結論與發展。 針對這個問題,本研究發展出會議同步口譯的服務品質模型與服務品質的測量方法,用以測量客戶對於會議同步口譯服務品質的期望。此模型和測量方法具有高度的信度,可用以了解不同地區的客戶對於會議同步口譯品質的期望,並進行比較。不同口譯服務類型或情境的研究也可以此模型與測量方法為依據,增加或修改部分服務品質項目,以應用於不同的情境。本研究跳脫目前口譯界以語言及口譯技巧為主的品質範疇,提出會議同步口譯的「功能性品質」(Functional Quality)面向,並透過實證研究證明,對於會議同步口譯客戶所認知的服務品質來說,該面向的品質與「技術性品質」(Technical Quality)同等重要。 此研究首次針對會議同步口譯客戶在「功能性品質」與「技術性品質」的期望進行研究。研究結果發現,對會議同步口譯的客戶來說,雖然一定程度的「技術性品質」是滿意度的前提,但是在此之上,「功能性品質」開始扮演更重要的角色。希望有效推展業務的口譯員,必須要意識到「功能性品質」的重要性,特別是有關「態度」與「溝通」的品質項目。 為了要證明服務品質可為會議同步口譯業務帶來優勢,本研究發現,客戶對於會議同步口譯品質的認知與其滿意度、回購意願、口碑,與溢價皆呈現高度正相關的關係。這個結果證明服務品質在會議同步口譯服務客戶的決策過程中扮演重要的角色;也意味著,為了有效提升客戶關係管理,口譯員必須同時在「功能性品質」與「技術性品質」兩方面提供優質的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