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位論文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llection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73891
Browse
2 results
Search Results
Item 台灣舞台劇《親愛的人生》譯注(2021) 孟修然; Meng, Xiuran2018年,台灣劇團「莎士比亞的妹妹們的劇團」將加拿大作家艾莉絲•孟若的短篇小說集《親愛的人生》重製為台灣舞台劇《親愛的人生》,由王嘉明編劇、執導。這齣舞台劇由四個短劇組成,將場景設在台灣桃園,並非單純改寫原作,而是提煉孟若的敘事風格、主旨和微妙情感,打破原作品短篇小說的框架,但又成功將短篇小說搬上舞台,以舞台劇的形式重演這齣台灣版《親愛的人生》。 本研究旨在將台灣版《親愛的人生》劇本翻譯為英文。這部作品歷經從外國文學重寫成台灣舞台劇,再回譯成英文的跨文化行旅,可以視為當代台灣戲劇走向英語世界的一小步。除了翻譯之外,本研究還對劇本中的文化詞添加譯注,同時也在譯注中指出台版《親愛的人生》如何與孟若的原作相連結。本研究的導讀部分則在文獻綜述的基礎上對兩部作品進行導讀。從孟若的短篇小說到王嘉明的舞台劇,雖然時空移轉、情節完全改寫,但兩部作品可以透過共通的主旨、議題甚至細節相連結,亦即能夠透過互文性來欣賞和研究。 對於讀過孟若原作的讀者,本研究及譯本能讓他們藉此一窺孟若作品在台灣的改寫經驗,而譯注可供不瞭解台灣在地文化的英文讀者參考。對於看過台灣舞台劇《親愛的人生》的讀者,也可以從這部作品出發,追溯到孟若的原作,體會王嘉明精彩的改寫歷程。 關鍵詞:戲劇,重寫,改編,翻譯,親愛的人生,艾莉絲•孟若,王嘉明,在地化Item 《使女的故事》從小說到影集的改編(2019) 黃美馨; Ng, Mei-Xin小說到電影的改編已有不少從事改編研究領域的學者深入探討,但小說到影集的改編則較乏人問津。電視影集的性質和電影的性質有異,且近年來各個線上影音平台的興起也改變了電視媒體的面貌。無論是電視的預設用途、收看人數、觀眾群等,都從根本上產生了巨大的改變。本研究通過分析《使女的故事》從小說到影集的改變,探討這項符際翻譯中所發生的轉換及其背後的原因。此小說為加拿大作家瑪格麗特·愛特伍1985年出版的作品,並於2016年由Hulu(線上影音平台)改編為影集。本研究立基於改編研究理論,並以Blum-Kulka(2000)提出的「一致性轉換」(shifts in cohesion)和「連貫性轉換」(shifts in coherence)兩個概念作為分析的框架。Blum-Kulka所提出的概念原為語際翻譯研究的框架,但本研究試將此理論植入符際翻譯的文本對比分析,希望不僅能將《使女的故事》改編中發生的轉換歸入幾大類,同時探究這些轉換背後的各種原因,例如線上平台的性質或改編團隊製作影集的目的等。《使女的故事》影集和小說產生的年代相差30年,但影集的出現也讓「使女」在近幾年的時間成為了抗爭和爭取女性權益的象徵。文本面貌帶有時代烙印,同時也對所屬時代產生述評,該文本與讀者之間的共鳴本身具有其獨特的時代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