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位論文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llection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73891

Browse

Search Results

Now showing 1 - 1 of 1
  • Item
    CSI 上海:探討張愛玲短篇小說英法譯本中的文化詞翻譯
    (2019) 海凱苓; Hayslip, Margaret Katherine
    一般而言,語言能反映出其根源文化,然而有部分詞彙單位(lexical units)仍無法擺脫文化的制約。本文中的文化詞(culture-specific items, CSIs)為指涉抽象概念或具體物件的字彙和語句,且這些文化詞僅存在於特定語言文化中,或是在譯入其他語言後,其意義(meaning)或意涵(connotation)可能背離原意。各文化詞的文化特殊性及涵義晦澀程度不一,有些文化詞較明顯、容易辨識,其餘反之;且文化詞無法單獨存在,必須依賴涉及的來源語(source language)和目標語(target language)組合、文本功能及出版脈絡等,文化詞才得以展現。 翻譯工作為跨越文化和語言隔閡,將所指內容精準傳達,筆者欲瞭解譯者在翻譯過程中,是如何處理文化詞的翻譯不對等現象。傳統研究將譯者的處理手法分為兩類:異化(foreignization)和歸化(domestication);但現今許多學者修正此過時概念,研究趨勢逐漸從二分法轉變為流動頻譜,並著重於中間的各種翻譯情形。 本論文探討中文的文化詞,如何在英文和法文譯本中呈現,是否如實保留、受到中性化策略(neutralization)影響,亦或由目標語文化中相對應的概念取代。過往研究分析多限於特定文化詞種類,本研究採取更全面方法,即檢視文本中所有符合條件的文化詞。另外,針對文化詞翻譯的處理手法,本論文提出新的架構,用以評析和分類各種翻譯方式;奠基於現有研究中的各模式,此一新架構將詞彙化(lexicalization)、語意規則(semantic regularity)及同義詞(synonymy)等納入考量,其中涵蓋的九種翻譯方式可大致歸類為三種翻譯策略,即異化、歸化、中性化策略。接著將資料進行量化分析,以判定文化詞翻譯方式的成效,以及各篇譯文的文化轉移(cultural transposition)價值。 本研究文本為張愛玲的短篇小說《等》和《桂花蒸阿小悲秋》,其英文和法文譯本為主要研究題材,共八部文本,其中四部是由張愛玲撰寫和翻譯,而蒐集出的文化詞最後彙編成三語文化詞語料庫。本研究發現,不論譯者或目標語為何,文化詞的翻譯方式多受到中性化策略影響,並極少出現極端翻譯方式。然而各譯者的翻譯手法仍有差異,英文譯者 Kingsbury 和 Patton 採用較謹慎且中性的方式,法文譯者 Péchenart 和張愛玲的自譯版本則傾向使用非詞彙化且不合乎文法的文字;又面對不同文本時,部分譯者處理文化詞的方式並不一致,其中又以張玲愛的情形較明顯。 本研究的學術貢獻在於證明文化詞翻譯量化分析的可行性,以及其成果可支持相關的質性研究。此外,本論文提出的新分類架構也能改編用於其他翻譯研究,進而促進不同語言組合、文本或作者等的對比文本分析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