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位論文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llection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73870
Browse
11 results
Search Results
Item 無菸校園計畫之成效評量研究—以臺北市某高級職業學校為例(2007) 苗迺芳; Miao Nae-Fang本研究主要目的在評量臺北市某無菸校園實驗學校執行無菸校園計畫的成效,分別從政策與管理、菸害預防課程、戒菸教育(含輔導)、校園拒菸活動、家長參與、社區結盟及零售商介入等七個策略來探討綜合性評量指標達成的情形。本研究採用準實驗設計,以立意方式選取臺北市兩所高級職業學校的教職員生及家長為研究對象,其中一所學校為實驗組,進行無菸校園計畫的介入,另一所學校為對照組,未進行任何介入活動。研究的期程為92年10月至93年6月,以自填式問卷蒐集介入前、後的資料,進行成效評量。 研究結果發現,各項策略的成效差異大,「政策與管理」已具規模並形成制度。此外,「戒菸教育(含輔導)」的介入成效最好,其次為「菸害預防課程」的介入,再其次為「校園拒菸活動」和「家長參與」的介入,而「社區結盟」和「零售商介入」兩項策略尚屬起步階段。 根據研究結果建議學校可以視學校的特色和現況來推動學校本位無菸校園計畫,逐年執行各項介入策略。建議未來的研究可以增加研究對象以推廣「無菸校園計畫」、加強質性資料的蒐集、及進行「社區結盟」和「零售商介入」的成效評量。Item 青少年身體意象之媒體素養教育介入成效研究-以新北市某高中為例(2012) 潘雲潔本研究旨在探討身體意象媒體素養教育介入對高中學生身體意象媒體素養、自我效能、批判性思考技能、纖瘦意象內化、身體意象的影響。本研究為準實驗設計,採實驗對照組前後測設計。本研究以100學年度新北市某高中一年級學生為對象,實驗組175人,對照組162人。實驗組於接受四節課的教育介入,對照組接受一般課程。 本研究以廣義估計方程式(GEE)進行統計分析,主要結果如下:教育介入可顯著提升整體學生批判性思考技能(「閱聽眾」向度)、顯著降低纖瘦意象內化。依性別分析,教育介入可顯著提升女生身體意象媒體素養自我效能、批判性思考技能(「閱聽眾」、「目的」向度)、可顯著降低纖瘦意象內化;教育介入可顯著提升男生身體意象(「外表評價」向度)。 根據本研究結果,提出以下建議:加強學生分析創作媒體能力,用合理批判態度面對媒體訊息;學校課程發展具有性別敏感度的身體意象介入課程,融入相關科目的方式,建立學生正向身體意象;社會方面應透過社會教育的力量,提供並創造相互尊重與多元美學的觀點,並且建立媒體規範機制,降低負向身體意象內化的情形。Item 青少年成癮物質使用態度、社會影響、拒絕自我效能與成癮物質使用意圖及行為之關係研究-以桃園縣國中學生為例(2011) 曾琬婷; Wan-Ting Zeng本研究旨在瞭解桃園縣國中學生之成癮物質使用態度、社會影響和拒絕自我效能與成癮物質使用意圖及行為的現況,以及檢視其成癮物質使用態度 、社會影響和拒絕自我效能對其成癮物質使用意圖及行為之影響。研究對象為98學年度第2學期桃園縣國民中學學生,採分層集束抽樣隨機從其中抽出15所學校,各校每一年級各一班,獲得有效樣本數為1,122名學生。研究工具為結構式問卷,以班級集體自填問卷方式蒐集資料。所得資料以t檢定、單因子變異數分析、迴歸分析和邏輯斯迴歸分析等方法進行統計分析。本研究結果如下: 一、受測學生目前有吸菸為59人(5.3%),目前有飲酒為96人(18.9%),曾經嚼檳榔有47人(4.2%),曾經使用成癮藥物有7人(1%)。 二、學生為男生、學業成績排名為後面三分之一、自覺吸菸態度愈不反對、拒絕吸菸自我效能愈低、母親有吸菸、好友有吸菸、好友對學生吸菸態度愈不反對,其吸菸意圖愈高。受測學生為男生、8年級、自覺吸菸危險性愈低、拒絕吸菸自我效能愈低、母親教育程度為國小/國中、好友有吸菸者,其愈易有吸菸行為。 三、學生為自覺飲酒態度愈不反對、拒絕飲酒自我效能愈低、母親有飲酒、兄弟姊妹有飲酒、好友有飲酒、父親對學生飲酒態度愈不反對、好友對學生飲酒態度愈不反對者,其飲酒意圖愈高。受測學生自覺飲酒危險性愈低、拒絕飲酒自我效能愈低者、好友有飲酒、父親對學生飲酒態度愈不反對者,其愈易有飲酒行為。 四、學生為男生、自覺嚼檳榔態度愈不反對、拒絕嚼檳榔自我效能愈低、父親有嚼檳榔、兄弟姊妹對學生嚼檳榔態度愈不反對,其嚼檳榔意圖愈高。學生自覺嚼檳榔危險性愈低、拒絕嚼檳榔自我效能愈低、父親有嚼檳榔、兄弟姊妹對學生嚼檳榔態度愈不反對者,其愈易有嚼檳榔行為。 五、學生為學業成績排名為後面三分之一、自覺使用成癮藥物態度愈不反對、拒絕使用成癮藥物自我效能愈低者,其使用成癮藥物意圖愈高。 建議透過教育介入及宣導,幫助青少年對使用成癮物質建立正確的態度並學習拒絕成癮藥物使用技巧,以降低青少年使用成癮物質的危害。Item 高雄市國民中學學生家長預防子女吸菸措施及相關因素探討(2007) 吳瑞卿; Wu, Jui-Ching摘 要 本研究主要目的在瞭解高雄市國民中學學生家長預防子女吸菸措施之現況以及家長背景資料變項、家長菸害知識、反菸態度、吸菸行為和家長預防子女吸菸措施之相關。 研究對象為高雄市九十五學年度第一學期在學的國、公、私立國民中學及高級中學附設國中之二年級學生家長,採比率機率抽樣法抽出八所國中,每校並隨機抽出三班國中二年級學生家長為研究樣本,共計獲得學生家長樣本867人,採自填式結構問卷為研究工具蒐集資料。 資料處理與分析採t 檢定、變異數分析、複迴歸、皮爾森積差相關、薛費氏事後檢定等統計方法進行統計檢定。 本研究結果如下: 一、家長菸害知識、反菸態度和預防子女吸菸措施呈現正相關。 二、家長本身不吸菸在預防子女吸菸措施各方面做得比有吸菸的家長來得好。 三、家長的背景資料變項、家長菸害知識、反菸態度及吸菸行為能夠顯著預測 其預防子女吸菸措施;其中菸害知識、反菸態度、吸菸行為、家庭管教方 式為預測家長預防子女吸菸措施總量表及六個分項上的重要預測變項。 四、「建立無菸家庭」該分項的總變異量,有42%可以由家長背景資料、菸 害知識、反菸態度、吸菸行為等變項來解釋 。 依據研究結果,建議未來推動親職教育重點可包含:加強菸害知識、建立反菸態度、學習人際溝通技巧、減少吸菸行為等層面,並且加強學校場域家長的參與度及提供家長多元學習管道。Item 青少年預防吸菸教育介入之成效研究-以新北市某國民中學為例(2014) 楊玉鈴; Yang,Yuling本研究目的瞭解透過預防吸菸課程對青少年菸害知識、拒菸態度、拒菸自我效能、吸菸行為意向、拒菸行為以及拒菸技巧之影響。本研究係採準實驗設計,以新北市某國中八年級為研究對象,共72人參與,實驗組為31人,對照組為41人。本研究於民國103年7月至8月進行,實驗組進行前後測及五堂各45分中的預防吸菸課程,對照組僅進行一般教學及前後測。 研究顯示,預防吸菸課程介入可顯著提高國中生菸害知識、拒菸自我效能、拒菸技巧及拒菸行為,及降低吸菸行為意向。實驗組在菸害知識、拒菸自我效能、拒菸技巧及拒菸行為皆有進步。但在拒菸態度上並未呈現顯著差異。 建議在未來課程設計可在一般健康教育課程中強化融入預防吸菸課程,並以豐富多元的媒體素材讓學生了解菸品對人體的危害,以及如何在面對誘惑時可以採取拒菸行為,可提昇學生的拒菸態度。Item 青少年藥物濫用預防教育介入成效研究(2016) 張瑜真; Chang, Yu-Chen本研究旨在評估「青少年藥物濫用預防教育介入」對國中學生藥物濫用認知、預防態度、預防自我效能、預防生活技巧及成癮藥物使用意向之影響。本研究採準實驗設計,以臺北市某兩所國中學生為研究對象。於2011年進行,實驗組進行10單元(每單元四十五分鐘)的藥物濫用預防教育介入課程,對照組僅進行傳統講述教學,共完成前後測有效問卷333人(實驗組157人,對照組176人)。分析預防教育介入對整體學生及有無偏差行為學生的影響。 研究結果顯示藥物濫用預防教育介入可顯著提升國中學生藥物濫用認知、藥物濫用預防態度、藥物濫用預防自我效能與批判思考生活技巧。依學生有無偏差行為分,藥物濫用預防教育介入可顯著提升有偏差行為學生的藥物濫用認知、藥物濫用預防態度、藥物濫用預防自我效能、批判思考生活技巧;而藥物濫用預防教育介入可顯著提升無偏差行為學生的藥物濫用認知、增進藥物濫用預防態度。 依據結果,建議學校可參考本藥物濫用預防教育課程內容與架構,對整體或與高風險的學生進行藥物濫用預防教育介入,以提升學生拒絕藥物濫用認知、態度及生活技巧。Item 青少年戒菸教育種籽教師培訓計畫成效之研究(2016) 李淑卿; Lee, Shu-Ching本研究旨在評估「校園戒菸教育種籽教師培訓計畫」之成效,並依據Kirkpatrick「層級評估模式」四層次進行培訓成效之評估。 研究設計採前實驗設計,研究對象為參加行政院衛生署委託臺北醫學大學辦理「2011年校園戒菸教育種籽教師訓練計畫」之國高中教師共120名。計畫內容包括舉辦教師培訓課程、後續進行追蹤輔導、期末成果觀摩會等。計畫於2011年3月中旬分別於北、中、南區各辦理兩天期初課程培訓,內容主要以衛生福利部發行之「青少年戒菸教材─元氣青春叢書」為主,10月下旬舉辦期末成果觀摩會,課程內容包括菸害課程與推動戒菸教育工作經驗分享,以培訓具有協助其他戒菸教育種籽教師的能力。資料收集透過結構式前後測問卷、期中訪談題綱、輔導訪談紀錄單、戒菸教育種籽教師期末成果報告書等方式取得。 本研究結果以Kirkpatrick「層級評估模式」四層次分別說明。 (一)反應層次:種籽教師對培訓課程內容、講師、教學方式及教材等評價,平均得分為3.28~3.62分,無論是期初研習或期末成果觀摩會,教師對培訓各方面的滿意度皆達到九成以上。培訓課程內容、講師、教學方式及教材等評價,平均得分為3.28~3.62分,無論是期初研習或期末成果觀摩會,教師對培訓各方面的滿意度皆達到九成以上。 (二)學習層次:培訓皆能提升種籽教師菸害認知、戒菸教育專業知能、辦理學生戒菸教育態度、辦理戒菸教育自我效能。 (三)行為層次:教師在培訓後辦理戒菸教育情形方面,2011年底止,由完成前後測的120人中,培訓後總計收回成果報告書100份,繳回比率為83.3%,八成以上教師皆能返校辦理戒菸教育。 (四)結果層次:種籽教師培訓後學生戒菸行為改變情形,包括呼氣一 氧化碳(CO)值、尼古丁依賴指數(FTQ)、每日吸菸量、戒菸改變階段等,皆能朝向戒菸方向改變。 本研究以Kirkpatrick「層級評估模式」進行學校戒菸教育種籽教師培訓後,建議未來可由多層次評價指標中,找出有效的核心指標,以提高師資培訓與學校戒菸教育之成效。Item 學生戒菸教育計畫成效之研究-以台北市立某高級中學為例(2005) 林宜蕙; Yi-Hui Lin本研究的主要目的在於評價一套以跨理論模式為基礎的高中學生戒菸教育計畫,探討學校實施吸菸學生戒菸教育計畫對吸菸學生菸害知識、拒菸技巧、拒菸自我效能、戒菸決定平衡、戒菸改變過程、戒菸行為改變階段、尼古丁依賴程度、一氧化碳值、及日吸菸量的影響,並瞭解本研究的吸菸學生與輔導教師對於戒菸教育計畫的評價。 本研究設計採用「實驗組對照組前、後測實驗設計」。立意取樣台北市立某兩所完全中學之高一、高二吸菸學生為研究對象。實驗組學生接受連續六週、共十四小時的團體戒菸班課程,並於課餘時間由學校輔導老師提供三次個別化戒菸輔導;而對照組未接受任何介入,僅於問卷後後測完成後,發予菸害防制相關之衛教宣導資料。 實驗組與對照組於戒菸教育計畫介入進行之前、之後及六個月後進行問卷前測、後測、及後後測,藉此瞭解戒菸教育計畫介入之立即成效與延宕效果。資料處理與分析以費雪正確機率考驗、魏氏曼惠特尼考驗、及魏氏帶符號等級考驗進行統計檢定。 本研究主要結果敘述如下: 一、戒菸教育計畫介入,能使實驗組學生「戒菸知識」分數顯著地優於對照組,但「吸菸危害知識」分數則與對照組沒有顯著差異。 二、戒菸教育計畫介入,能顯著提升實驗組學生「拒菸技巧」分數,且進步分數顯著地高於對照組。 三、戒菸教育計畫介入,能顯著提升實驗組學生「拒菸自我效能」分數,進步分數顯著地高於對照組,且有延宕效果。 四、戒菸教育計畫介入,能顯著提升實驗組學生「戒菸改變過程」分數,進步分數顯著地高於對照組,且有延宕效果。 五、戒菸教育計畫介入,能顯著降低實驗組學生「尼古丁依賴程度」,且進步分數顯著地高於對照組。 六、戒菸教育計畫介入,能使實驗組學生在「戒菸行為改變階段」間有正向的移動。 七、戒菸教育計畫介入,能減少實驗組學生的「日吸菸量」。 八、實驗組學生與輔導教師對整體戒菸教育計畫多持正向的評價。 本研究結果可作為未來高中學校進行學生戒菸教育計畫、及衛生與教育主管機關推動學校戒菸教育之參考。未來相關研究可在本研究基礎下,進一步發展適宜台灣本土且具成效的青少年戒菸教育計畫,並探討其成效。Item 高關懷青少年家長親職教育介入研究—以物質濫用預防為焦點(2005) 蕭佩珍; Pei-Chen Shiao一、研究目的:本研究主要目的係發展一套適用於家長「青少年物質濫用親職預防課程」,並探討「物質濫用預防課程」的實施對家長在物質濫用知識、預防子女物質濫用態度、預防子女物質濫用措施影響成效,和對於課程的整體滿意度。 二、研究方法:本研究採準實驗設計,於九十三學年度上學期以台北縣某高中國中部一、二年及高關懷學生家長共8位為實驗組,並選取另外高關懷學生家長8位為本研究對照組。實驗組提供兩小時的物質濫用預防介入課程,對照組則不提供任何介入。「物質濫用預防課程」介入前後,實驗組與對照組皆實施前後測。研究資料以SPSS視窗版10.0套裝軟體進行統計資料分析,描述性統計以次數分配、百分比、平均值、標準差等加以分析,推論性統計以費雪精確機率檢定、魏氏符號等級檢定、魏氏曼惠特尼檢定進行分析。 三、研究結果: 本研究的主要發現: 1.前測調查結果顯示,研究對象中多數不使用成癮物質(吸菸、飲酒、嚼檳榔、成癮藥物),曾有吸菸經驗者目前吸菸狀況為:天天吸菸者有2位(25.0%)。曾有飲酒經驗者目前飲酒狀況為:天天飲酒者有1位(12.5%)。曾有嚼檳榔經驗者目前嚼檳榔狀況為:過去一年內有嚼但三十天內未嚼過檳榔1位(12.5%)。曾有使用成癮藥物經驗者實驗組當中有1位(12.5%),使用的種類為強力膠(12.5%)、安非他命(12.5%)。 2.本研究結果接受研究假設一及研究假設二、拒絕研究假設三,實驗組在物質濫用知識及預防子女物質濫用態度上與對照組達統計顯著差異水準,表示物質濫用之事及預防子女物質濫用態度上實驗組顯著優於對照組。在數據直接比較上,實驗組在預防子女物質濫用措施雖未達統計顯著差異但在得分比較上實驗組較對照組佳。由於實驗組均接受物質預防親職教育課程,因此可推論該課程仍是有效果。 3.接受物質濫用預防親職課程介入的受試者表示,對於課程活動「猜猜我是誰」、「大家來找碴」、「談心高手」都表示非常喜歡佔多數。此三個教學活動都是透過講述與活動穿插,提供家長物質濫用預防實用的資訊,並與實際生活結合還請家長實際演練,跳脫單純以講述法為主的教學方式,較能引起家長注意及興趣。課程對家長的幫助程度方面,受試者表示「猜猜我是誰」及「大家來找碴」兩項活動非常有幫助。 四、研究結論:本研究成果可提供規劃家長物質濫用預防課程之參考。未來研究者可在本研究基礎下,更進一歨進行追蹤研究、多元化評量方式進行實驗,以探討課程延宕效果。Item 青少年檳榔預防教育電腦輔助教學網站之建置與介入研究(2005) 吳紋如; Wen-Ju Wu國立台灣師範大學衛生教育學系碩士班碩士論文 青少年檳榔預防教育電腦輔助教學網站之建置與介入研究 摘 要 本研究主要目的為發展一套適用於課室教學的青少年檳榔預防教育電腦輔助教學網站,並進一步探討其介入效果及學生對該課程的評價。 研究採準實驗設計,以台北縣某國中二年級學生為研究對象。實驗組接受三週有資訊融入「青少年檳榔預防教育電腦輔助教學網站」的菸酒檳榔教學,而對照組則接受一般的菸酒檳榔傳統教學。研究工具分為四種,包括1.前後測問卷2.媒體測試問卷3.菸酒檳榔教學活動設計與教材4.青少年檳榔預防教育電腦輔助教學網站。經前後測資料比對後,扣除無效問卷,最後有效人數為123人(實驗組58人,對照組65人)。研究對象介入前一週均接受前測施測,後測則於介入活動後一週進行施測,而後後測於介入活動後二個月進行。所得資料以卡方檢定、共變數分析等進行分析,所得重要結果如下: 一、在立即效果上,對照組「檳榔認知」、「態度」、「自我效能」及「行為意向」是優於實驗組。 二、在延宕效果上,實驗組「檳榔認知」、「態度」、「自我效能」及「行為意向」皆優於對照組,並且教學後實驗組「檳榔認知」與「自我效能」仍持續不斷地提升。 三、電腦輔助教學能提高學生「學習專心程度」、「學習興趣」、「學習效果」、對教學內容「理解程度」、「學習動機與注意力」、「學習成就」、積極「學習態度」及「上課保持愉悅的心情」。 四、實驗組對青少年檳榔預防教育電腦輔助教學網站之整體評價至少有五成以上持正向評價。 根據本研究結果,建議未來在發展青少年檳榔預防教育電腦輔助教學課程時,可根據社會學習理論、自我效能、社會支持理論、練習式電腦輔助教學、教導式電腦輔助教學、模擬式電腦輔助教學、遊戲式電腦輔助教學來進行訊息轉換與發展,將有助於使抽象化知識轉化為具體經驗或示範行為,引發高度學習動機,對學生檳榔預防教育必有果效。 關鍵字:檳榔預防教育,電腦輔助教學,青少年,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