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位論文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llection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73897
Browse
7 results
Search Results
Item 以科技接受模式探討數位學習專班學生之自我調整學習能力與數位學習成效關係之研究(2023) 鄧舒帆; Deng, Shu-Fan本研究旨在探討數位學習專班學生使用學習平臺修習數位課程後,感知的自我調整學習能力、科技接受程度與數位學習成效之關係,並驗證影響數位學習專班學生數位學習成效模型,以了解影響數位學習成效之關鍵因素。本研究採調查研究法,以111學年度全臺數位專班在學學生為樣本,使用便利叢集取樣,透過以研究者編修之「數位學習平臺使用感知與學習成效調查問卷」進行資料蒐集。回收有效問卷共205份,所得數據使用描述性統計、結構方程模型等方法進行統計分析與驗證。研究結果包含:一、數位學習專班學生之自我調整學習能力佳,對學習平臺的科技接受程度與數位學習成效的感知程度良好。二、數位學習專班學生之自我調整學習能力、科技接受程度與數位學習成效各變項之間,均具有正向關係。三、數位學習專班學生之自我調整學習能力與科技接受程度可有效預測數位學習成效。依據研究結果,本研究對辦理數位學習專班之學校、行政人員、教師及學生提出具體建議,期以提升辦學及學習成效:一、宜強化數位學習專班學生自我學習策略的實施與監控能力。二、宜持續優化數位學習平臺,提升操作的便利性及友善性,以増加數位學習者對平臺的接受程度。三、數位學習專班教師及行政人員,宜同時關注學生的自我調整學習能力及對數位平臺的接受程度,以有效提升學生數位學習成效。Item 臺灣高科技產業導入數位學習之研究(2008) 謝韻佳; Hsieh Yung-Chia本研究旨在探討臺灣高科技產業導入數位學習的實際情形,研究目的在於了解個案導入數位學習的實際做法、遭遇之困難及解決模式,並評估高科技產業人員在數位學習所獲得的成效,最後歸納高科技產業導入數位學習的關鍵因素。採用質性研究方法,並透過文件分析及個案訪談進行探究,本研究之對象為新竹科學園區、土城工業區、台南科學園區及新店遠東工業區共四家科學園區,並對四家個案公司的人力資源部門主管進行訪談,從策略規劃、組織文化、學員特質、課程及教材、資源技術及成效評估等層面歸納發展訪談大綱。 資料的分析步驟根據訪談逐字稿、筆記等資料,來敘述個案公司在導入數位學習的各項實際作法,接著將所蒐集到的資料進行編碼及分類,以分析歸納出本研究之主要發現。 研究發現組織文化、績效升遷及設計的流程平台是導入數位學習的關鍵重要因素。外商公司的組織學習文化較為主動且積極,且數位學習系統評估設計完善。半導體產業數位學習課程偏好自製。高科技產業的數位學習課程,採自由學習方式,無強制性的規定;數位學習的學習時數和績效考核雖然沒有直接關係,但是會做為員工升遷上的考核依據。Item 高職導入e-Learning對學生學習成效影響之研究-以「計算機概論」課程為例(2007) 洪李熒; Hung,Li-Ying本研究旨在瞭解高職導入e-Learning之教學成效,主要探討高職計算機概論課程,講授配合實作之教學現況、導入e-Learning教學法之成效與學習滿意度。研究的對象為高職的學生,以自變項為應用傳統講授配合實作教學法、應用e-Learning,控制變項為學生學習「計算機概論」課程,進行十週的分組實驗教學。依變項可細分為三部份,分別為(1)計算機基礎概念能力(2)常用應用軟體能力(3)網路應用與安全能力等三種不同的表現。 依據研究架構與研究設計,以應用傳統講授配合實作教學法、應用e-Learning之分組的高職一年級學生,進行十週的「計算機概論」課程分組實驗教學後,施以全球三大數位素養能力模擬卷測驗,比較自變項在依變項的差異情形。 高職一年級學生學習「計算機概論」的研究數據採用SPSS軟體分析,結果如下: 一、應用e-Learning實驗教學後在全球三大數位素養能力模擬卷測驗表現優於應用傳統講授配合實作教學。 二、e-Learning學習系統能使學生學習成效達到顯著程度。 三、實驗教學後實驗組學生對e-Learning學習系統之滿意度較高。 四、e-Learning學習系統,確實可增進教師對學生的輔導效果。 因此,e-Learning可成為未來高職教師輔助學生學習的方式之一並使學生的學習達到最佳的效果。Item 數位學習知識本體之研究(2005) 林聖峰隨著網際網路的快速發展,學習內容的傳遞速度已不可同日而語,影響所及,傳統的學校教育方式也興起了重大變革。因此,具有跨越時空學習限制的數位學習儼然已成為新興的學習管道;透過數位學習,不僅學習內容的來源更多元與快速,並能節省教育成本、提升教育品質、增加學習效率,進而達到終身學習的目的。 數位學習確實在學習科技上扮演重要角色,從研究者的角度,認為有必要探討其背後的知識本體,包含數位學習發展演進等,並且從國內數位學習發展計畫、數位學習人才培育及數位學習產業發展等,都引發研究者的研究動機。深思數位學習發展的知識基礎為何?這些知識是否可以構成一個知識本體?對現在與未來的數位學習發展又有何益處?因此,本研究之目的是在建構一個數位學習知識本體。 本研究經過完整的知識建構過程,即溝通分享、塑模、本體化及應用四個階段。建構出數位學習的知識本體,並將此知識本體應用於三家廠商,藉此提升本研究的實用性。 本研究所發展的數位學習知識本體的領域與範圍,在第一層有三個領域知識分別是內容、服務及技術。而第二層的領域知識分別是,內容的部分是:商業管理類(有10 項次層知識)、語言學習類( 5項次層知識)、電腦技能類( 5項次層知識)、生活百科類( 5項次層知識)、學校課程類( 5項次層知識);技術的範圍是:學習平臺( 7項次層知識)、產業標準( 3項次層知識)、協同工具( 7項次層知識)、編輯工具( 8項次層知識);服務的範圍是:學習入口( 8項次層知識)、代管服務( 8項次層知識)、企業顧問( 7項次層知識)、課程代製( 3項次層知識)。 最後本研究邀請三家廠商實際應用此數位學習知識本體工具,所獲得的結果是:數位內容廠商應用於本身已發展的數位教材知識結構分析上及數位學習專業人才培育課程規劃上。數位技術應用於本身已開發軟體工具的歸納與功能分析上。數位服務廠商應用於本身已應用服務領域上。三家廠商確定本研究所發展的工具具有實用性之外更發現該企業未來發展的方向。Item 機械製造之數位學習成效研究(2005) 林家萬; LIN CHIA WAN隨著數位化科技的進步,運用各種媒體來呈現數位學習內容已是時勢所趨,以網路為教學工具的數位學習環境已是多元化教學中不可或缺的一環。透過網路,學習者可以不受時間與空間的限制學習專業知識,教學者可依不同的需求來調整教材內容及課程進度,以達到更有效的教育訓練,此外,教師可利用規劃完善的評量模式來評估學習者的學習成效。 因此本研究以網際網路為架構發展機械製造之數位學習評量模式,研究對象為大學修習數控工具機之學生,分為兩組:實驗組為數位學習網路教學,對照組則使用一般傳統教室教學,所得之資料利用SPSS套裝軟體進行統計分析,分析結果如下: 一、對數位學習網路教學與傳統教室教學兩種不同教學方式而言,高職背景學生學習成效優於高中背景學生。 二、對數位學習網路教學與傳統教室教學兩種不同教學方式而言,不論實驗組或對照組,其學習認知與學習成效未達顯著差異。 三、對數位學習網路教學與傳統教室教學兩種不同教學方式而言,不論實驗組或對照組,其學習認知與學習成效之相關性未達顯著差異。 四、對數位學習網路教學滿意度而言,大部分的學生是滿意這樣的設計,認為學習環境因其互動性較好的關係而提高了學習興趣,且能適切應用所學之相關知識,並認為此數位學習環境有助於專業能力的提昇。Item 台北市中小企業之服務業從業人員數位學習態度之研究(2005) 洪智婷; Chin-Ting Hung本研究旨在瞭解台北市中小企業之服務業從業人員數位學習態度之現況、及影響其相關因素,並探討其電腦態度、網路態度和數位學習態度之間的相關性。經由網路調查問卷收集相關從業人員的背景、電腦態度、網路態度以及數位學習態度之資料。經過資料彙整後,進行單一樣本t考驗、獨立樣本t考驗、單因子變異數分析、典型相關、複相關與多元迴歸、以及逐步多元迴歸等統計考驗。本研究獲致以下結論: 一、台北市中小企業之服務業從業人員,對數位學習的方式抱持觀望的態度傾向。亦即,從業人員對數位學習的方式並不感到排斥,但也未達到接受使用的程度。 二、影響從業人員數位學習態度之個人背景因素,包括:是否曾接觸過數位學習的經驗、性別、教育程度和接觸電腦的時間以及接觸網路的時間之長短。 三、影響從業人員數位學習態度之工作因素,包括:不同的行業別、職務別、職級、主管態度以及同事態度。 四、影響從業人員數位學習態度之環境數位化因素,包括:工作場所數位化程度及家庭環境數位化程度之高低。 五、從業人員的電腦態度傾向會影響其數位學習態度傾向,且兩者間存有正相關。 六、從業人員的網路態度傾向會影響其數位學習態度傾向,且兩者間存有正相關。 七、經由從業人員的電腦態度傾向與網路態度傾向可有效的預測其數位學習態度之傾向。 本研究另針對企業面向、政府面向及教育面向提出六點建議,供相關人士之參考。最後,茲根據本研究在抽樣方式、研究變項及研究方法等方面不足之處,以及在進行研究中所獲得之想法,歸納出幾點建議,以供後續對此研究方向感到興趣的研究者參考。Item 國內企業e-Learning實施現況之分析研究(2003) 劉謦儀; Ching-Yi Liu因2002年我國多數企業之e-Learning系統建置量大幅提昇, 此時正是研究國內企業導入e-Learning過程之極佳時機。 本研究嘗試從理論與實務的角度,對國內已導入e-Learning之企業其執行現況進行研究,依照不同產業別、規模各異之企業就其導入現況進行比較分析,並探究其建置過程中所進行之需求分析與策略選擇考量要項為何,最後再匯整導入時可能遭遇的困難及解決方式,進而對國內已導入及欲導入e-Learnimg之企業提出相關建議,供國內企業進行e-Learnimg系統建置時之參考,降低其導入成本及風險,提昇e-Learning整體執行效益,促成人員學習發展與企業成長需求能相輔相成。 研究主要採書面文件收集及個案訪談方式進行。研究所選個案主要是根據國內e-Learning廠商提供之導入企業名單中願意協助本研究的13家企業,故不侷限於某特定行業或規模。個案訪談目的是在確認研究個案因其獨特之企業特性及需求所發展之e-Learning系統現況、導入要項、建置歷程,與經驗分享等,與本研究所關切的研究子題之關聯性;並以其作為進一步確立研究架構之真實內涵。個案相關資料蒐集步驟依序為:針對訪談問題初稿進行預訪及修正、寄出邀訪信函及訪談大綱、連絡個案並進行多重個案訪談、資料整理與分析。資料分析的過程分為資料管理、閱讀與記錄、敘述,分類和解釋、以及資料呈現等四個步驟。 最後經文獻回顧與個案訪談資料交互分析後歸納出國內企業導入e-Learning過程中各關鍵因素之內涵及影響,並分別對已導入及欲導入e-Learning之企業提出相關建議事項及可行做法,以供未來研究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