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位論文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llection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73897
Browse
5 results
Search Results
Item 自我調整學習策略介入對綜合型高中學生自主學習成效之影響(2022) 黃晴湄; Huang, Ching-Mei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課程綱要(以下簡稱新課綱)於108學年度正式實施,為國內課程改革開啟新的里程碑。然而,教導並支持綜合型高中(以下簡稱綜高)學生自主學習,是過去多數學校教育忽略的課題,故透過提供自我調整學習策略介入,引導學生學會自主學習的技巧與策略,成為教師協助學生完成自主學習的重要鷹架之一。有鑑於此,本研究聚焦在發展一套自我調整學習策略介入課程,並探討學習動機、自我效能在此關係中的中介果。研究採準實驗研究(quasi-experimental research)中的「不等組的前測-後測實驗組控制組設計」,研究對象為綜高一年級學生,以叢集抽樣方式選取四個班,並隨機分派兩個班為實驗組,實施附加式自我調整學習策略介入課程,另外兩個班為控制組,未提供介入課程。本研究結論包括:一、綜合型高中學生學習動機與自我效能表現中等,有接受介入課程的學生自主學習能力以及自我覺知學習成效良好,但在實驗前後有下降的趨勢。二、自我調整學習策略介入課程能有效幫助學生提升自主學習能力以及自我覺知學習成效。三、學生自我效能在自我調整學習策略介入對自主學習能力以及自我覺知學習成效之間,具有中介效果。四、學生學習動機在自我調整學習策略介入對自主學習能力以及自我覺知學習成效之間,具有中介效果。而本研究根據研究發現與討論,提出如下建議:一、教師可透過介入課程幫助學生清楚察覺自己在自主學習上的優勢與不足的部分。二、學校可在自主學習開始之前、或在自主學習課程實施過程中採附加式的方式規劃自我調整學習策略介入課以持續增加學生自主學習能力。三、後續研究在規畫自主學習相關課程時,宜引導學生發覺有興趣的主題進行自主學習。四、後續研究在規畫自主學習相關課程時,若能幫助學生增加學自我效能並搭配介入課程,可以提升學生自主學習能力。Item 高中職辦理綜合高中之影響因素研究(2011) 曾璧光; pi-kuang,tseng.本研究旨在探討我國高中職學校辦理綜合高中的影響因素,分為曾辦理已退出、目前持續辦理、近五年新申請辦理等三類型學校,分別探討其影響因素。 經由文獻探討歸納辦理綜合高中的可能影響因素為政策導引、社會文化、社區需求、學校願景、人事、經費、課程與教學、學生進路等八個面向,採質性研究之分析歸納法,以半結構式題綱進行訪談,每一類型學校以立意抽樣選取二所學校,分別訪談一位行政代表、一位教師代表,並歸結出退出辦理、持續辦理、近五年新辦等三類型高中職辦理綜合高中的共同影響因素為: 一、政策導引方面為教師對政策的認知度、政策導引的隱性意涵。 二、社會文化方面為教師受升學文化的宰制。 三、社區需求方面為社區家長的期許。 四、學校願景方面為學校的永續經營。 五、人事方面為學制與師資人力的配合、組織人力的工作負荷。 六、經費方面為教師對經費影響的認知、經費挹注對辦學的重要性。 七、課程與教學方面為無三類型共同的因素。 八、學生進路方面為學生入學程度與進路選擇與表現之相關性。 九、主要的關鍵影響因素方面為學校的永續經營。 關鍵字:綜合高中、影響因素Item 國中學生選擇綜合高中因素之研究-以台南地區為例(2007) 龍維明自教育部於民國85年開始試辦綜合高中以來,「綜合高中」在台灣的發展至今已10年的時間,在後期中等教育的學制中已逐漸成為高中、高職之外的另一種體制。本研究旨在探討國中學生面臨升學選擇時,其選擇綜合高中就讀所考慮的因素。 本研究從分流教育的觀點為出發點探究綜合高中形成之因素。從文獻資料中探討美國、英國兩個綜合高中制度發展成熟的國家其綜合高中發展過程中所遭遇到的困境,並對照台灣綜合高中發展的背景及後期中等教育發展所遭遇的衝擊。就選擇學校因素的部份,研究者從近年來所發表的博碩士論文中篩選出相關的論文,並從中歸納分析出選擇學校的因素及構面,以作為研究工具的參考。 本研究之架構是由學生背景之自變項及影響選擇綜合高中就讀因素及意願之依變項所組成。研究對象為95學年度台南縣市的國三應屆畢業生,共77校,699班,25,692位學生為母群體;抽樣方式採用「多階段叢集抽樣」。本研究使用之研究工具為研究者自編之「台南區國中學生選擇綜合高中因素調查問卷」。發出問卷974份,回收845份,有效問卷為748份。 研究結果主要發現有下列10項: 一、國中學生選擇綜合高中就讀的意願不高。 二、私立國中學生就讀綜合高中的意願較公立國中學生高。 三、居住在台南縣鄉鎮的學生就讀綜合高中的意願比居住在台南市的學生高。 四、影響國中學生選擇綜合高中就讀最重要的因素依序為「有自己喜愛的課程」、「有符合自己興趣的學程」、「教學模式符合自己的學習方式」。 五、不同背景的學生對於選擇綜合高中因素的看法大致相同。 六、國中學生選擇綜合高中最重要的因素取向為「個人興趣」,最不重視的因素取向為「人際關係」。 七、國中學生選擇綜合高中的意願和「人際關係」、「個人興趣」、「綜高特色」、「交通便利」4種因素取向呈現低度相關的現象。 八、國中學生獲得綜合高中資訊的主要來源為學校的師長。 九、大眾傳播媒體未被善加利用於綜合高中理念的宣導。 十、不同背景學生獲得綜合高中資訊來源的幫助程度有差異。Item 高級職業學校整合性績效評鑑指標建構之研究(2015) 龔雅雯; Kung, Yea-Wen本研究旨在建構一套適合我國高級職業學校整合性績效評鑑指標體系,據以評鑑各高職學校辦學績效,進而提升學校教育品質。具體而言,研究目的有三:探討我國高職學校績效評鑑之發展現況;建構高職學校整合性績效評鑑指標架構與內涵;歸納高職學校整合性績效評鑑指標重要程度及適切程度,以提供應用參考。為達成上述目的,本研究先進行文獻分析,後續進行二回合德懷術問卷調查,並運用柯-史單一樣本考驗法分析各項參考效標重要程度及適切度。 根據研究結果分析與討論,提出2項結論,其一針對我國高職學校績效評鑑實施現況,發現高職學校校務評鑑作業及指標架構完整,其餘綜合高中、實用技能學程及建教合作班之訪視指標內容較為鬆散;而各學制或學程內容與整體校務績效相關,惟缺乏統整性績效評鑑機制。另一則提出高職學校整合性績效評鑑指標架構與內涵,在現行校務評鑑的8個評鑑項目架構下建構161項參考效標。此外,本研究亦分別就教育行政機關、高職學校及後續的相關研究提出13項建議,以供相關單位與人員及進一步研究之參考。Item 綜合高中餐飲服務學程學生學習行為之研究(2005) 黃麗卿本研究旨在探討綜合高中餐飲服務學程學生之學習行為,為達本研究之研究目的,首先透過文獻探討,建立研究的整體架構,繼而發展「綜合高中餐飲服務學程學生學習行為之研究」調查問卷,進行資料的蒐集。 本研究以臺灣地區公私立綜合高中餐飲服務學程學生為母群體,以叢集抽樣方式抽取12所學校為調查對象,實施施測獲得有效樣本共640份,有效回收率達83.0%。經統計分析可以歸納以下幾項結論: 一、綜合高中餐飲學程學生有正向的學習動機、學習態度、學習態度等學習行為。其中女生學生在學習行為整體表現上顯著高於男生。 二、選擇學程動機為「自己的興趣」的學生之綜合高中餐飲服務學程學生,在學習行為整體表現優於「同學的影響」者。 三、學業成績為「80分以上」的綜合高中餐飲服務學程學生,在學習行為整體表現上優於「60分~69分」者。 四、進路規劃為繼續「升學」的學生在學習行為整體表現上優於「就業」者。 五、家庭社經地位為「高社經地位」之綜合高中餐飲服務學程學生,在學習行為整體表現上優於「中社經地位」、「低社經地位」者。 六、學校屬性為「私立」之綜合高中餐飲服務學程學生,在學習行為整體表現上優於「公立」者。 最後針對研究發現與結論,分別就相關主管行政機關、學校、教師、家長及後續研究者提出建議事項,俾供參考。 關鍵字:綜合高中,餐飲服務學程,學習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