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位論文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llection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73897

Browse

Search Results

Now showing 1 - 10 of 13
  • Item
    綜合高中學生選修學術學程之學習滿意度研究
    (2004) 胡平夷
    本研究旨在探討綜合高中學生選修學術學程之學習滿意度。為達成研究目的,首先透過文獻探討,建立研究的整體架構,並編製「綜合高中學生選修學術學程之學習滿意度問卷」。此問卷經因素分析及項目分析後具有良好的信、效度。本研究所採用之問卷調查法,係以台灣地區九十二學年度綜合高中開設學術學程的學校共計90所及高三學生9,941位為母群體。共計抽取20所學校(公、私立各10所),學生約為1,600位做為施測對象。問卷調查結束後經統計共回收1,121份,回收率為70%,其中有9份為無效卷,有效卷共計1112份。 本研究所使用的統計分析方法主要包括:次數分配(Frequency)、百分比 Percentages)、平均數(Means)、標準差(Standard Deviation)、平均數差異考驗(t-test)、單因子變異數分析(One-way ANOVA)、雪費事後比較法(Schaffer’s posterior comparisons)、皮爾遜積差相關(Pearson’s product-moment correlation)、卡方考驗(Chi- square test)等。經分析結果,獲致下列主要結論: 一、綜合高中學生選修學術學程之整體的學習滿意程度屬於「尚滿意」,但滿意度傾向未達四分之滿意水準。 二、各構面之滿意度,相對而言以「學校輔導」最高,其餘依次為「教師教學」、「學習環境」、「課程教材」、「學習成果」,而以「學習態度」最低,但滿意度傾向均未達四分之滿意水準。 三、不同「學校隸屬」、「學校類型」、「就學地區」、「性別」及「家長學歷」的學生對整體滿意度而言並無顯著差異。 四、不同選修組別者對整體滿意度而言具有顯著差異,選自然組之滿意度高於選社會組者。 五、不同選修學術學程原因者對整體滿意度而言具有顯著差異,依「自己的興趣」選修之滿意度高於「同學的影響」、「學校的分配」及「其他」選修原因者。 六、「學校隸屬」及「就學地區」與選修的原因之間有相關存在。但「性別」及「家長學歷」與選修的原因之間並無相關存在。 七、「學校隸屬」、「性別」及「就學地區」與選修的組別之間有相關存在。但「家長學歷」與選修的組別之間則無相關存在。 根據研究發現及結論,研究者對教育行政機關、綜合高中、教師及後續研究者分別提出一些建議,以供改進教學及後續研究之參考。
  • Item
    中投區綜合高中商業管理學程學生學習滿意度研究
    (2004) 溫紫雲
    本研究之主要目的在於了解中投區綜合高中開設商業管理學程的實施現況,以及探討中投區綜合高中學生對於選修商業管理學程之學習滿意情形。首先了解中投區綜合高中選修商業管理學程現況及選修學生的學習滿意度情形,其次分析不同背景變項的中投區綜合高中商業管理學程學生在學習滿意度上的差異情形,最後探討學生個人背景變項、家庭背景變項對學習滿意度之影響。並根據研究結果提出建議,以供有關單位作為提昇學生學習滿意度及規劃並改進綜合高中商業管理學程之參考。 基於上述目的,首先透過文獻探討,了解現行綜合高中開設商業管理學程的現況以及學生學習滿意度的相關理論與研究,進而自編「中投區綜合高中學生對商業管理學程學習滿意度」調查問卷,以中投區綜合高中選修商業管理學程三年級學生為研究對象,採普查方式進行調查研究,總計發出問卷1300份,得有效問卷937份,有效回收率為72.0%。利用次數分配、百分比、平均數、標準差、t考驗、單因子變異數、薛費事後比較等統計方法進行分析,得到研究結論如下: 一、中投區綜合高中商業管理學程學生整體的學習滿意程度屬於「尚可」接近「滿意」,學生對「學習成就」層面的滿意度相對較高,而以「學習環境」層面的滿意度相對較低。 二、中投區綜合高中商業管理學程學生整體的學習滿意度,及在各層面的滿意度,包括「教師教學」、「同儕關係」、「學習成就」、「課程教材」、「學習環境」之滿意度傾向均未達四分之滿意水準。 三、學校屬性不同、學生性別不同、選擇商業管理學程動機不同、學習興趣不同、職業檢定證照取得不同、進路規劃不同、智育成績不同、曾否接受過性向測驗之綜合高中商業管理學程學生,在學習滿意度上有顯著差異。 四、與家長(監護人)親子關係不同、家長(監護人)教育期望不同及家中學習環境不同的綜合高中商業管理學程學生,在學習滿意度上亦有顯著差異。 最後根據本研究分析結果提出建議,以提供學校及教師、教育行政機關及後續研究者未來研究之參考。
  • Item
    台灣北區綜合高中學生學習滿意度之研究
    (2003) 涂國祥
    本研究透過文獻探討,來了解現行台灣北區綜合高中辦理的現況,其研究目的在探討台灣北區綜合高中學生對綜合高中課程學習滿意度及不同背景之學生對綜合高中課程學習滿意度之差異情形。本研究主要採用問卷調查法,透過統計分析後獲得下列主要結論: 一、 台灣北區綜合高中學生學習滿意程度水準依序為:人際關係、教師教學、生活輔導、學習環境、課程教材、實習設施、學習成果及生活教育。前五項滿意水準尚可,後三項滿意程度有待改善。 二、 不同性別對「生活教育」滿意度構面上,男性學生較女性學生的滿意度為高;「實習設施」滿意度構面上,女性學生較男性學生的滿意度為高。 三、 公私立學校學生學習滿意差異比較結果如下: (一) 「教師教學」之構面滿意程度上,私立綜合高中的學生學習滿意程度高於公立綜合高中學生。 (二) 「學習環境」及「實習設備」兩個構面上,公立綜合高中的學生之學習滿意程度則是高於私立綜合高中的學生。 四、 不同選讀類別學生學習滿意度差異比較結果,各類學程選讀學生於各構面呈現不同的課程滿意度的情形。 五、 在台灣北區綜合高中學生不同之選讀影響在學習滿意度之各構面差異比較皆為差異不顯著的情形。 六、 不同進路規劃之學生學習滿意度差異比較結果為:各滿意度構面多呈現欲升學者比就業者的學習滿意度高。 七、 不同就讀地區學習滿意度差異比較結果,呈現不同就讀地區的綜合高中學生在各構面均有不同的差異情形。
  • Item
    綜合高中因應知識經濟策略與學校效能相關之研究
    (2003) 汪寶明
    本研究旨在探討綜合高中因應知識經濟策略與學校效能之關係。依研究目的,本研究採文獻探討及問卷調查進行。研究樣本為台灣地區之30所公私立綜合高中,針對教師及行政人員實施問卷調查。取樣方法為分層隨機抽樣,並以教師三分之二、行政教職員三分之一之比例隨機取樣。發出問卷710份,回收問卷計478份,實得有效問卷445份,可用率63%。研究工具為自編的「綜合高中因應知識經濟策略與學校效能相關之研究調查問卷」。所得資料以電腦SPSS 10.0版套裝軟體進行項目分析、因素分析、信度分析、t檢定、單因子變異數分析、積差相關及多元逐步迴歸分析等統計考驗。研究發現不同環境變項的綜合高中,在因應知識經濟策略現況上,會因不同的學校位置而有差異;不同人口變項的綜合高中教職員,在因應知識經濟策略的認知傾向上,會因不同的年齡而有差異;不同工作背景變項的綜合高中教職員,在因應知識經濟策略的認知傾向上,會因不同的職務而有差異;綜合高中因應知識經濟策略現況及教職員因應知識經濟策略的認知傾向與學校效能均呈現顯著正相關;綜合高中因應知識經濟策略現況與教職員因應知識經濟策略的認知傾向均可顯著預測學校效能。依據研究發現對教育行政機關、綜合高中、教職員及未來研究方向提出建議。
  • Item
    綜合高中職業學程專業教師教學策略調查研究
    (2002) 張仟諺
    本研究旨在調查目前綜合高中職業學程專業教師運用教學策略之情形,同時也比較不同背景變項的專業教師在教學策略上運用的差異情形,最後提出研究結論與建議給予教育相關單位及綜合高中專業教師參考。 在文獻探討後,研究者將教學策略細項分成四個構面。分別是:教學設計與規劃、教材選用與編製、教學發展與進行及教學氣氛與環境。問卷係由研究者自編之問卷,四個構面內有若干的題項供綜合高中職業學程專業教師填答。問卷回收後共有595份有效問卷,問卷資料的處理主要有次數分配、標準差、平均數、排序、百分比、單因子變異數分析及雪費事後比較法等統計方法。所得之主要結論如下: 壹、目前綜合高中職業學程專業教師教學策略之運用情況: 一、教學設計與規劃構面: 運用程度達「經常這麼做」的作法只有:規劃整學期的教學評量時程與內容。而運用程度偏低的有:與學生共同參與教學內容設計。其餘的題項皆有趨於「經常這麼做」的水準。 二、教材選用與編製構面: 運用程度達「經常這麼做」的作法有:您運用之教材內容符合學習順序原則;您所提供的教材有適量的評量與練習;您對現成的教材斟酌補充、減刪或修改;在講述的內容上能符合學生的學習背景。而運用程度偏低的有:設計新的教材來進行職業學程教學。 三、教學發展與進行構面: 運用程度達「經常這麼做」的作法有:您在進行教學活動前會將學習目標告知學生;在教學單元尾聲時作摘要或總結;在講述時也運用肢體動作或姿勢加學生注意;在教學時間上能夠合宜地配置;要求學生作上課筆記;在教學方法上能綜合運用;常給予學生立即地讚賞與鼓勵;給予學生充份的練習實做時間。而運用程度偏低的有:帶實物至教室來輔助講述;運用合作學習於教學活動中;運用教學媒體進行教學;學期中提供學生校外參觀的機會。 四、教學氣氛與環境構面: 運用程度達「經常這麼做」的作法只有:讓學生瞭解其學習情形,維繫學生學習熱忱;本構面中其餘的題項也是趨於「經常這麼做」的運用水準。 貳、比較不同背景變項之綜合高中職業學程專業教師運用的教學策略差異情形。 一、 就性別變項而言,在教學設計與規劃構面及教材選用與編製構面兩組 平均數有差異情形,而且兩個構面皆是女性專業教師之平均值高於男性教師。而在教學發展與進行、教學氣氛與環境兩個構面上男性教師與女性教師則無差異情形存在。 二、 就學校屬性變項而言,在教學設計與規劃構面及教學發展與進行構面中私立學校專業教師與公立學校專業教師在平均數比較上有差異情形,兩個構面中皆為私立學校專業教師的平均數高於公立學校專業教師。而在教材選用與編製構面及教學氣氛與環境構面上,兩組在平均數的比較上不顯著。 三、 就兼任學校行政工作與否而言,在教學設計與規劃構面上有兼任學校行政工作的專業教師的平均數高於無兼任行政工作的專業教師。而在教材選用與編製、教學發展與進行、教學氣氛與環境三個構面上的平均數比較呈不顯著的情況。 四、 就教育程度而言,在教學發展與進行構面中有差異的情形,專業教師之教育程度為研究所者的平均數比較上高於教育程度為大學的專業教師。在教學設計與規劃、教材選用與編製以及教學氣氛與環境三個構面中差異情形不顯著。 五、 就任教學程類別而言,在教學發展與進行構面中有差異的情形,家政類職業學程專業教師在平均數上的比較上高於商業類及家政類職業學程專業教師。在教學氣氛與環境構面中有是有差異情形,家政類科專業教師在平均數上的比較高於商業類科的專業教師。而在教學設計與規劃及教材選用與編製兩個構面之比較上則是不顯著的情形。 六、 就教學年資而言,在教材選用與編製構面中有差異情形,教學年資11-15年一組的專業教師高於教學年資5年以下的專業教師。在教學設計與規劃、教學發展與進行以及教學氣氛與環境等三個構面中差異情形不顯著。
  • Item
    綜合高中評鑑指標建構之研究
    (2011) 張銘華; Ming-Hua Chang
    本研究旨在建構綜合高中評鑑指標,以服務為導向之評鑑模式、複合性方法,分二階段及三步驟實施。第一階段:建構綜合高中評鑑指標,分三步驟實施:第一步驟,草擬指標係採用文獻探討以建構綜合高中評鑑指標初稿;第二步驟,修訂指標係實施專家訪談、焦點團體座談及調查研究等方法,以作為指標初稿之修訂;第三步驟,確定指標則採用德懷術調查,以建構綜合高中評鑑指標。第二階段:以層級分析法建構綜合高中評鑑指標權重值。依據研究發現歸納為結論,並據此提出建議。 壹、結論 1. 綜合高中評鑑方法 (1) 提出綜合高中服務導向之評鑑模式。 (2) 提出複合性綜合高中評鑑系統方法。 2. 綜合高中評鑑指標內涵 (1) 提出以服務為導向之構面指標、一級指標、二級指標及三級指標的四個層級結構指標。 (2) 提出以服務為導向之第一層級4項指標,第二層級11項指標,第三層級33項指標,第四層級117項之橫切面結構指標。 (3) 提出校長應具備優質的辦學理念、專業素養及領導作為以推動校務革新。 (4) 提出學校應有績效展現、特色發展之理念以求永續發展。 3. 綜合高中評鑑指標權重分配 (1) 提出以學生適性為中心,重視學程及訓輔之多元課程理念。 (2) 提出以課程教學為優先,使教師能有效的「教」,學生能精進的「習」。 (3) 提出以課程教學、行政管理、學程發展為先之發展機制。 (4) 整合以課程發展、行政運作、學生表現之教學活動機制。 (5) 整體權重分配,適切回應與期望達到教育部施政願景。 貳、建議 1. 對教育行政機關之建議 (1) 建構以臺灣為本的綜合高中評鑑指標供教育行政機關參酌。 (2) 建請教育行政機關進行綜合高中學校評鑑時,其評鑑量表應納入權重分配的考量。 (3) 建請綜合高中評鑑指標應兼顧學制與課程發展。 (4) 建請應用本研究建構之指標修正教育部評鑑指標。 2.對綜合高中學校之建議 (1) 建請學校參考本研究建構之指標,以作為校務經營參考重點。 (2) 建請學校以本研究建構之指標建立自我評鑑機制,定期檢視綜合高中辦理情形。 (3) 建請學校自行研訂具有特色的指標,以促進綜合高中發展目標。 (4) 建請學校界定評鑑指標操作性定義,以便能量化實施自我評鑑。
  • Item
    高中職辦理綜合高中之影響因素研究
    (2011) 曾璧光; pi-kuang,tseng.
    本研究旨在探討我國高中職學校辦理綜合高中的影響因素,分為曾辦理已退出、目前持續辦理、近五年新申請辦理等三類型學校,分別探討其影響因素。 經由文獻探討歸納辦理綜合高中的可能影響因素為政策導引、社會文化、社區需求、學校願景、人事、經費、課程與教學、學生進路等八個面向,採質性研究之分析歸納法,以半結構式題綱進行訪談,每一類型學校以立意抽樣選取二所學校,分別訪談一位行政代表、一位教師代表,並歸結出退出辦理、持續辦理、近五年新辦等三類型高中職辦理綜合高中的共同影響因素為: 一、政策導引方面為教師對政策的認知度、政策導引的隱性意涵。 二、社會文化方面為教師受升學文化的宰制。 三、社區需求方面為社區家長的期許。 四、學校願景方面為學校的永續經營。 五、人事方面為學制與師資人力的配合、組織人力的工作負荷。 六、經費方面為教師對經費影響的認知、經費挹注對辦學的重要性。 七、課程與教學方面為無三類型共同的因素。 八、學生進路方面為學生入學程度與進路選擇與表現之相關性。 九、主要的關鍵影響因素方面為學校的永續經營。 關鍵字:綜合高中、影響因素
  • Item
    國中學生選擇綜合高中因素之研究-以台南地區為例
    (2007) 龍維明
    自教育部於民國85年開始試辦綜合高中以來,「綜合高中」在台灣的發展至今已10年的時間,在後期中等教育的學制中已逐漸成為高中、高職之外的另一種體制。本研究旨在探討國中學生面臨升學選擇時,其選擇綜合高中就讀所考慮的因素。 本研究從分流教育的觀點為出發點探究綜合高中形成之因素。從文獻資料中探討美國、英國兩個綜合高中制度發展成熟的國家其綜合高中發展過程中所遭遇到的困境,並對照台灣綜合高中發展的背景及後期中等教育發展所遭遇的衝擊。就選擇學校因素的部份,研究者從近年來所發表的博碩士論文中篩選出相關的論文,並從中歸納分析出選擇學校的因素及構面,以作為研究工具的參考。 本研究之架構是由學生背景之自變項及影響選擇綜合高中就讀因素及意願之依變項所組成。研究對象為95學年度台南縣市的國三應屆畢業生,共77校,699班,25,692位學生為母群體;抽樣方式採用「多階段叢集抽樣」。本研究使用之研究工具為研究者自編之「台南區國中學生選擇綜合高中因素調查問卷」。發出問卷974份,回收845份,有效問卷為748份。 研究結果主要發現有下列10項: 一、國中學生選擇綜合高中就讀的意願不高。 二、私立國中學生就讀綜合高中的意願較公立國中學生高。 三、居住在台南縣鄉鎮的學生就讀綜合高中的意願比居住在台南市的學生高。 四、影響國中學生選擇綜合高中就讀最重要的因素依序為「有自己喜愛的課程」、「有符合自己興趣的學程」、「教學模式符合自己的學習方式」。 五、不同背景的學生對於選擇綜合高中因素的看法大致相同。 六、國中學生選擇綜合高中最重要的因素取向為「個人興趣」,最不重視的因素取向為「人際關係」。 七、國中學生選擇綜合高中的意願和「人際關係」、「個人興趣」、「綜高特色」、「交通便利」4種因素取向呈現低度相關的現象。 八、國中學生獲得綜合高中資訊的主要來源為學校的師長。 九、大眾傳播媒體未被善加利用於綜合高中理念的宣導。 十、不同背景學生獲得綜合高中資訊來源的幫助程度有差異。
  • Item
    國中教師對綜合高中的認知與態度之研究-以嘉義縣市地區為對象
    (2008) 蔡天德
    本研究旨在探討嘉義縣市國中教師對綜合高中的認知程度,及其對於綜合高中所抱持之態度表現。 本研究採用文獻分析與描述性研究方法,以嘉義縣市58所公私立國中,抽取23所學校之教師共1149名為研究對象,回收有效問卷共1022份,回收率88.95%。 本研究透過研究者自編之「嘉義縣市國中教師對綜合高中的認知與態度之研究調查問卷」,蒐集嘉義縣市國中教師對綜合高中之認知程度與所抱持態度表現之相關資料。 研究獲得之資料以:次數分配、平均數、標準差、獨立樣本t檢定、獨立樣本單因子變異數分析以及典型相關等統計方式進行分析。研究所獲得的結論如下: 一、服務學校總班級數、性別、年齡、教育程度、教學年資、擔任職務及是否參加過綜合高中相關研習等七項,是嘉義縣市國中教師對綜合高中之認知程度潛存之影響因素。 二、服務學校總班級數、性別、年齡、教學年資及擔任職務等五項,是嘉義縣市國中教師對綜合高中所抱持態度表現潛存之影響因素。 三、國中教師對綜合高中的認知程度與所抱持的態度,會因擔任職務之不同,而有不同的表現。 四、參加綜合高中相關研習有助於提昇國中教師對綜合高中的認知程度。 最後綜合上述結論,分別針對國中教師、教育行政主管單位及後續研究等三方面,提出具體建議。 關鍵字:綜合高中、認知程度、態度表現
  • Item
    高級職業學校整合性績效評鑑指標建構之研究
    (2015) 龔雅雯; Kung, Yea-Wen
    本研究旨在建構一套適合我國高級職業學校整合性績效評鑑指標體系,據以評鑑各高職學校辦學績效,進而提升學校教育品質。具體而言,研究目的有三:探討我國高職學校績效評鑑之發展現況;建構高職學校整合性績效評鑑指標架構與內涵;歸納高職學校整合性績效評鑑指標重要程度及適切程度,以提供應用參考。為達成上述目的,本研究先進行文獻分析,後續進行二回合德懷術問卷調查,並運用柯-史單一樣本考驗法分析各項參考效標重要程度及適切度。 根據研究結果分析與討論,提出2項結論,其一針對我國高職學校績效評鑑實施現況,發現高職學校校務評鑑作業及指標架構完整,其餘綜合高中、實用技能學程及建教合作班之訪視指標內容較為鬆散;而各學制或學程內容與整體校務績效相關,惟缺乏統整性績效評鑑機制。另一則提出高職學校整合性績效評鑑指標架構與內涵,在現行校務評鑑的8個評鑑項目架構下建構161項參考效標。此外,本研究亦分別就教育行政機關、高職學校及後續的相關研究提出13項建議,以供相關單位與人員及進一步研究之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