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位論文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llection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73897

Browse

Search Results

Now showing 1 - 9 of 9
  • Item
    臺北市職業學校廣告設計科學校本位課程發展之研究
    (2009) 林怡均; LIN, Yi-Jyun
    本研究旨在探討於95暫綱課程架構中,職業學校推動學校本位課程之發展運作現況以及推動學校本位課程所產生之阻礙與因應策略。為達研究目的,本研究採取質性研究方法,選取臺北市八所職業學校廣告設計科為本研究之研究對象,透過訪談與文件蒐集作為蒐集資料的方式。綜合研究目的、文獻探討,與研究結果之分析,本研究所獲致的結論如下: 一、學校本位課程為由下而上之草根式課程發展程序與規劃,有助於職業學校發展特色。 二、社會對職業學校定位的改變,以致部分學校課程架構偏離技職教育軌道,職業教育由終結教育轉變為準備教育,升學導向恐加速職業教育普通化。課程不符合職校學生所需,將抑制社會流動。 三、課程規劃多以學生升學與教師專長為主要考量方向,且課程設計多依循舊經驗與方式進行。校訂科目時數不足,並未真正鬆綁。 四、新課程配套措施不完全,其發展受場地、設備等資源限制,又教育資源分配不均,公私立學校教育資源差距大。 五、教師研發教材教法的能力及意願,影響學校本位課程發展。教師選聘制度限制多,其能力應能和新課程與時並進。 六、技職體系課程無法順利銜接,職業教育不受重視,技藝導向學生未受到良好照顧。 最後,根據研究結論,針對學校、教育主管行政機關,與後續研究者提出相關建議。
  • Item
    台北地區高職商業經營科專業課程實施現況與問題之研究
    (2011) 葉玲達; YEH,LING-TA
    本研究旨在探討高職商經科實施99課綱之實施現況,以作為高職商科實施課程之參考。為達研究目的,本研究蒐集相關文獻,再經歸納分析整理,確立「課程實施」、「學校支持」、「因應措施」與「專業課程」四個層面相關因素,並採用問卷調查法。透過問卷瞭解目前高職商經科的教師對於學校實施99課綱實施現況之意見調查。 本研究以台北地區十一所公私立高職商經科學校教師為對象,發出118份問卷,回收有效問卷數為106份。本研究資料分析採用描述統計、平均數、標準差平、t考驗及卡方考驗等統計方法,以瞭解資料分佈情形與進行差異性及相關性考驗。 根據文獻探討及統計分析結果,本研究結論如下: 一、台北地區高職商經科教師對於99課程實施現況根據此問卷調查平均數皆大於3,大部分商經科教師是對於99課綱之實施現況是肯定的。 二、根據卡方考驗,對於不同的學校屬性與任教資歷當然看法不盡相同,達顯著水準。
  • Item
    我國職業學校學校本位課程發展現況之研究
    (2006) 傅俊隆
    本研究旨在探討我國職業學校學校本位課程發展現況,並分析職業學校教務行政人員、專業科目教師、一般科目教師等人員對目前學校所發展學校本位課程之看法及其差異情形。為達研究目的,首先經由文獻探討建立理論架構,其次發展問卷進行調查及統計分析,回收有效問卷共計832份。所得資料經次數分配、百分比、平均數、標準差、單一樣本t考驗、單因子變異數分析等方法進行分析,獲致主要研究發現如下: 一、各校因應新課程實施,普遍設置完善課程發展組織。對其功能運作之滿意度,有參與課程發展組織者顯著高於未參與者。 二、職業學校人員對因應新課程所規劃的科別普遍感到滿意。科別設置之優先因素依序為「配合學校現有師資與教學設施」、「與四技二專系科相銜接」、「符合地方及國家產業發展需求」。 三、職業學校人員對校訂科目規劃普遍感到滿意,其優先考量因素前三項依序為「提升學生升學能力」、「配合本校內現有師資專長」、「配合學生準備專業認證或證照」。 四、職業學校人員在學校本位課程發展實務自我評價中,普遍對於「自行編寫授課教材」持不符合的態度,顯示應有相關措施加強職校教師發展及編寫教材能力。 最後,依本研究結論歸納出五點建議,期供各主管教育行政機關、職業學校人員、暨後續研究者參考。 關鍵字:學校本位課程;高級職業學校;職業學校群科課程暫行綱要。
  • Item
    高職推動學校本位課程發展之研究—以一所高職電機電子群為例
    (2006) 薛順乾; Hsieh Hsun Chien
    本研究旨在探討高職95課程暫綱的課程架構下,職校推動學校本位課程發展之設計與規劃情形,主要採取質性個案研究的方法,選取一所高級職業學校作為本研究之個案學校,主要以訪談方式進行資料蒐集,訪談成員包括校長、行政人員、電機電子群之專業類科教師與共同科目教師,另外與參與此次課程研議之外部專家學者進行訪談作為資料之交叉分析, 獲得研究結果如下: 壹、學校本位課程推動的成敗,教師的能力與意願是重要關鍵。 貳、群各科的科本位主義,不利於課程規劃與資源整合。 參、群各科在就業導向課程中應力求突顯其特色,否則與現行課程難有差異。 肆、群各科在課程設計過程應回歸課程設計的原理原則並重視關鍵能力的分析。 伍、無完善的配套措施,影響學校本位課程推動的成效,選課自由度也將難以落實。 陸、課程的審查機制不健全,將不利於課程規劃設計的成效。
  • Item
    高職電機科教師對99課綱學校本位課程規劃與實施之意見調查與研究
    (2012) 胡肇恩
    本研究旨在探討高職電機科教師對99課綱學校本位課程規劃與實施之意見,研究方法採用文獻分析以及問卷調查法,對於電機科99課綱、學校本位課程以及高職電機科本位課程規劃組織先進行文獻的探討,進而編訂問卷,並將台灣地區分為北、中、南、東四區,進行問卷填答。 研究工具為編訂之「高職電機科教師對99課綱學校本位課程規劃與實施調查問卷」,以台灣地區北、中、南、東四區共三十八所公私立高級職業學校電機科教師為調查對象,回收問卷經整理統計合計有效問卷為 275 份。以次數百分比、平均數、標準差、t考驗、單因子變異數分析等統計分析方法進行分析並加以討論,本研究經探討分析後,歸納出以下結論: 壹、大部分的電機科教師都能了解學校本位課程在規劃的過程中相關組 織單位。 貳、課程規劃中,業界代表、社區人員以及家長代表參與課程發展委員 會需加強。 參、電機科教師願意積極參與學校本位課程規劃的相關活動。 肆、學校本位課程所需的資源設備需要加強。 伍、學校本位課程仍偏重於升學。 陸、私立學校電機科教師在99課綱學校本位課程規劃與實施的評價上 高於公立學校電機科教師。 柒、不同學校區域、年資、教育背景以及學歷的電機科教師在99課綱學 校本位課程規劃與實施之意見並無明顯差異。
  • Item
    實施高職機械科新課程之因應措施研究------以台中縣市學校為例
    (2009) 曾明山
    本研究旨在探討高職機械科實施新課程之因應措施,以作為高職機械科實施新課程之參考。為達研究目的,本研究蒐集相關文獻,再經歸納分析整理,確立「課程發展」、「學生進路」「設備配合」、「師資培訓」、「法令宣導」與「整體成效」六個層面相關因素,並採用問卷調查法。透過問卷瞭解目前高職機械科的教師及行政人員對於學校實施新課程發展沿革及因應措施之意見。 本研究以台中縣市八所公私立高職機械科學校為對象,發出140份問卷,回收有效問卷數為131份,有效回收率93.5%。本研究資料分析採用描述統計、t考驗、單因子變異數分析、皮爾森積差相關及因素分析等統計方法,以瞭解資料分佈情形與進行差異性及相關性考驗。 根據文獻探討及統計分析結果,本研究獲致結論如下: 一、高職課程修訂從以往「職業取向」轉變為「職業生涯觀念」之導向。 二、台中縣市高職機械科教師及行政人員對於新課程實施後各個層面之因應持肯定的看法。 三、不同背景變項在因應新課程實施上,各個層面均無明顯的差異。 研究結論對因應新課程之課程發展的建議如下: 一、課程發展:建立教材研發人才資料庫,健全課程發展組織以及制訂課程發展標準作業(SOP)模式並加以法制化。 二、學生進路:設計多元課程,增加校訂科目彈性及學生選課機會,以利學生進路。 三、設備配合:建立設備資料庫,有效整合教學資源設備,教育主管機關應評鑑各校設備因應新課程實施之需求整合並持續補助。 四、師資培訓:鼓勵教師建立學習型的學習團隊,規劃因應新課程實施之教師在職進修、研習及第二專長模式之建立。 五、法令宣導:利用網路公聽、說明會;印製宣導手冊、說帖及Q&A,瞭解檢視新課程與待解決問題之因應。
  • Item
    我國高職鑄造科99課程綱要實施現況與問題之研究
    (2012) 葉孟潔; Yeh, Meng-Chieh
    本研究旨在探討我國高職鑄造科99課程綱要實施現況與問題之研究,以作為教育行政主管單位及學校發展新課程之參考。為達研究目的,本研究採用問卷調查法,並蒐集相關文獻,經歸納整理,確立教師背景與學校背景等相關因素,作為問卷設計之基礎。本研究之研究對象為我國設有鑄造科之高級工業職業學校,其鑄造科教師以及產學訓合作班教師,設為研究普查對象。其中有效問卷回收數為35份,有效回收率為95%。本研究資料分析採用描述性統計、獨立樣本T檢定(Independent T-test) 、單因子變異數分析(One-way ANOVA)與薛費事後考驗法(Scheffé),以瞭解資料分佈情形與進行差異性比較。 本研究獲致主要結論如下: 一、 就高職鑄造科99課程綱要整體實施現況而言,教師對於此項政策之意見,傾向肯定看法,其中課程架構與師資專業現況為最符合99課程綱要項目。 二、 就高職鑄造科99課程綱要整體實施問題而言,教師對於此項政策之實施問題,傾向肯定態度,其中以學生進路、課程架構為實施99課程綱最無疑慮之項目。 三、 不同背景變項鑄造科教師,對99課程綱要實施現況各層面看法上,大多為無顯著差異。 四、 不同性別、不同鑄造科總班級數與不同學校位置之鑄造科教師,對99課程綱要實施現況不同層面看法上有顯著差異。 五、 不同背景變項鑄造科教師,對99課程綱要實施問題各層面看法上,除了不同最高學歷教師外,大多為無顯著差異。 本研究結論對鑄造科的具體建議如下: 一、 對教育主管單位來說,未來推動十二年國教,目前所推動的方案,應再加強各校特色,落實城鄉學校資源平衡。 二、 對學校方面,雖然99課程綱要強調學校本位,但選修課程仍需多考量學生畢業後發展與企業所需之專業人才。 三、 對教師方面,99課程綱要強調的是校本位課程,教師對於所開設的專業選修科目,宜多加以學生為出發點著想,使該選修對學生最有助益。
  • Item
    臺北市國民中學自然與生活科技領域教師對學校本位課程發展知覺程度之研究
    (2008) 王美玲
    本研究旨在探討臺北市國民中學自然與生活科技領域教師對學校本位課程發展知覺程度之現況;並探討不同個人背景變項及不同學校環境變項之教師,對學校本位課程發展知覺程度之差異情形。 本研究以調查研究法進行,研究工具為自編之「臺北市國中自然與生活科技領域教師對學校本位課程發展知覺研究問卷」,預試問卷以構念效度及內部一致性信度進行分析,正式問卷對臺北市國中自然與生活科技領域教師進行普查,共發出問卷1033份,回收有效問卷為600份,有效問卷回收率為58.1%。 本研究之調查結果顯示:臺北市國民中學自然與生活科技領域教師對學校本位課程發展知覺程度偏向正向。參加過與自然與生活科技領域相關行動研究、私立學校、學校規模在24班以下、學校所在地為內湖區、自然與生活科技領域教師人數在10人以下之教師,對學校本位課程發展知覺程度在總體上較偏向正面。
  • Item
    我國技術型高級中等學校電子科課程規劃之研究
    (2016) 吳東儒; Wu, Dung-Yu
      本研究探討我國技術型高級中等學校電子科課程規劃,主要目的在建構我國技術型高級中等學校電子科專業及實習課程,本研究採用德懷術(Delphi)進行。首先研究日本電子專門學校、美國Los AngelsValley College之電子科專業及實習課程架構,並分析我國目前技術型高級中學課程綱要以及技術型高中105年課程綱要草案,其後以模組化課程建構一「電子科課程規劃草案」,其中包含電子科核心課程,傳輸架構、嵌入式系統、自動控制、機器人四個專業領域及彼此之間的共同選修,針對各模組課程科目進行課程重要度及適合度以五點量表的問卷編成,形成研究工具。   本研究邀請學者專家、教師、業界人士共12位形成德懷術專家小組,進行三次的德懷術問卷調查,並透過描述統計結果與各專家進行書面語電話間的聯繫,確立各課程的重要及適切性,發展最後的課程架構。其中四個模組皆有重要性及適切性的存在,並依據調查結果對各課程進行調整。   而最後對於教育行政主管機關、技術型高中、電子產業人士及教師等,分別提出於課程規劃上的參考與建議,進一步給有意願對此主題進行深入研究或發展者給予後續研究建議。 關鍵詞:技術型高中課程架構、電子科、學校本位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