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位論文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llection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73897

Browse

Search Results

Now showing 1 - 5 of 5
  • Item
    社群互動、合作學習及心流經驗對創造力之影響-以大學視覺傳達設計專題製作課程為例
    (2023) 呂威瑩; Leu, Wei-Ying
    本研究旨在探討大學視覺傳達設計學系專題製作課程中,社群互動對創造力之影響,並將心流經驗作為社群互動與創造力之間的中介變項,以瞭解具有不同程度之社群互動的學生,在心流經驗的影響下,是否產生不同的創造力,將合作學習視為社群互動與心流經驗之間的調節變項,以釐清不同程度之社群互動學生,在具有合作學習的情況下,是否會影響心流經驗的產生,進而影響創造力,最後,並建構大學視覺傳達設計專題製作課程社群互動、合作學習、心流經驗及學生創造力之模型關係。本研究以大學視覺傳達設計學系專題製作課程學生為研究對象,採用普查方式進行問卷調查,以瞭解學生在社群互動、合作學習、心流經驗與創造力的現況,進而探討這些變項之關聯性,回收有效問卷共計628份,以SPSS統計軟體進行描述性分析、單一樣本t檢定、階層多元迴歸、結構方程模式,以了解學生背景變項、社群互動、合作學習及心流經驗對學生創造力之影響,並以AMOS統計軟體檢驗四者間之直接關係及間接關係。研究結果顯示,專題主要討論形式可以預測學生創造力;社群互動對心流經驗及創造力具有正向預測性;合作學習及心流經驗對學生創造力具有正向預測性;社群互動透過心流經驗,對學生創造力產生正向影響,心流經驗在社群互動及創造力之間具有完全中介效果;而合作學習在社群互動及心流經驗之間,具有顯著的調節作用。
  • Item
    認知學徒制應用於汽車技術實作課程教學之研究
    (2020) 張俊興; Chang, Chun-Hsin
    本研究旨在探究汽車技術實作課程應用「認知學徒制」教學方法,對 學生學習歷程及學習表現的影響,並進一步提出「認知學徒制」用於技術 課程教學之建議。本研究之目的包括探討:認知學徒制教學對學生汽車技 術能力學習表現之影響、認知學徒制教學對學生汽車技術專業知識學習的 影響、學生在認知學徒制教學的學習歷程。本研究之對象計有 20位車輛專 長大學生,隨機分 派 實驗組及控制組各 10位學生,分別實施認知學徒制教學方法與傳統教學方法之實驗教學,並以 前測、後測及 深度訪談瞭解學生的學習歷程及其對認知學徒制的看法。經由資料分結果,本研究提出的結論如下:實驗組在起動系統、進氣系統、點火系統、燃油系統及整體檢修能力等方面的技術能力顯著高於控制組;汽車專業知識與檢修技術能力之關係密不可分,學生具備各元件、電路圖及各系統等專業知識者,有助於發展汽車故障檢修能力;認知學徒制之學生於講授示範、指導協助、汽車故障檢修等學習歷程中,經質性分析得到 20項主題,此 20項主題對汽車修護技能學具重要性;本研究發展一套有助於汽車技術學習的實作課程教學模式及流程,有助於技術實作課程之發展與推廣。
  • Item
    運用合作學習於高職學生專題製作課程之學習成效及學習滿意度研究
    (2007) 鄭玉杏; Jeng, Yu-Shing
    本研究旨在探討運用合作學習教學法對於高職學生專題製作之學習成效及學習滿意度影響之研究。根據研究結果,探討可能的原因,提出具體建議,作為九十五學年度起電機電子群根據「95高職課程暫行綱要」及「職業學校98群科課程綱要」所開設專題製作相關課程之教學參考。 本研究為準實驗研究,採用不等組前後測實驗模式進行,進行為期10週的準實驗研究,以高職二年級兩個班共44位學生作為實驗的對象,一班為實驗組施以合作學習教法,另一班為控制組以傳統教學方式,實驗組採用Jigsaw Ⅱ(拼圖法第二代)為教學架構,進行合作學習教學法課程的設計,來探討專題製作實施合作學習的效果與學習滿意度。 本研究所使用之工具,包括有學習成效前測驗、學習成效後測驗與學習滿意度量表。研究具體結論如下: 一、教學實驗後,排除前測的影響,實驗組學生在學習成效的分數上顯著優於控制組學生。 二、教學實驗後,排除前測的影響,實驗組學生在學習滿意度的分數上顯著優於控制組學生。 三、教學實驗後,實驗組的學生在學習成效與學習滿意度上有顯著的正相關存在。
  • Item
    合作學習運用在高職專題製作課程對學生學習動機與問題解決態度之研究
    (2005) 陳書筆; Shu-Pi Chen
    中文摘要 本研究旨在探討高職專題製作課程實施合作學習教學法對學生學習動機、問題解決態度及學習成效影響之研究。根據研究結果,探討可能的原因,提出具體建議,作為九十五學年度電機電子群根據「高職課程暫行綱要」開設專題製作課程之教學參考。 本研究使用不等組前後測,進行為期六週的準實驗研究,實驗組使用合作學習進行教學,控制組則是傳統的教學方式;研究的工具有學習動機量表、問題解決態度量表及8051單晶片學習成效測驗。研究具體結論敘述如下: 壹、合作學習能顯著提昇學生的目標動機、自我效能、學習價值及學習動機整體表現,並且顯著優於傳統教學法的學生。唯考試焦慮無顯著差異。 貳、合作學習能顯著提昇學生的認知取向、自信取向、逃避取向及問題解決態度整體表現,並且顯著優於傳統教學法的學生。 參、合作學習能顯著提升學生的學習成效。 肆、學習動機與問題解決態度有顯著相關。但學習動機與學習成效及問題解決態度與學習成效之間,無顯著的相關。 伍、專題製作課程實施合作學習教學,將有助於提昇學生的學習動機、問題解決態度及學習成效。 關鍵詞:高職、合作學習、專題製作、學習動機、問題解決態度、學習成效
  • Item
    分組方式在技專校院合作學習外語教學成效之研究
    (2005) 李金玲; Chin-Ling Lee
    技職體系學生英文基礎能力普遍不紮實、學習意願不高且學習效果不理想,亟需提升改進;再加上國內英語教學起始學齡層不一,學生同儕、同班之間的英語能力將愈形懸殊,以及大班教學不易,導致台灣英語教學成效不彰。本研究旨在應用智慧型語言專長能力分組教學策略,藉以強化英語合作學習之教學成效,提升技專校院英語教學成果。 主要研究方法為不等組前後測設計之準實驗研究,以傳統分組法和智慧型分組法進行控制組和實驗組之分組工作,進而分析不同分組方式對學生在英語合作學習的學習成就、學習動機、外語教室學習焦慮和學習型態偏好認知上的差異,並探討分組方法對英語合作學習的影響以及合作學習對國內技專校院的英語教學成效。再則輔以質性研究的俗民誌研究方法,來探討台灣技專校院學生,對英語合作學習及其分組方式的看法及觀點。研究結果發現進一步建構成一個觀點理論模式作為研究不同分組方式之英語合作學習團隊互動行為的基礎,此一理論模式(theoretical model),稱為「技專校院外語學生對英語合作學習的誘因觀點」。 本研究主要發現茲陳述如下: 一、「同質英語能力分組」學生的英語學習成就顯著高於「異質英語能力分組」學生。 二、「同質英語能力分組」學生在「外語教室焦慮量表」之「一般焦慮感」分量表和「口說英語焦慮」分量表分數之平均數上,顯著低於「異質英語能力分組」學生。 三、「同質英語能力分組」學生的英語學習動機並未顯著高於「異質英語能力分組」的學生。 四、「異質英語能力分組」學生在「學習型態喜好認知量表」之「觸覺學習型態偏好」分量表、「團體學習型態偏好」分量表和「動覺學習型態偏好」分量表分數之平均數上,顯著高於「同質英語能力分組」學生。 五、參與者於訪談中透露對「學生特質變數」、「教師角色」和「輔助學習教具」三個層面,在英語合作學習課中,依同心圓學習理論達到共生共存、交互關係的一種「誘因觀點」的綜合觀點。 六、影響參與者對英語合作學習觀點的主要因素則有:(一)動機乃英語學習的重要信念,(二)對教師協助依賴和(三) 對學習輔具之需求,乃源自傳統教室學習習慣。 七、參與者皆同意英語合作學習課提供互動式和有意義的學習環境,使他們獲益良多,但卻不能全程以英文進行溝通討論,雖達到互動學習效果,但與以英語為溝通學習的英語合作學習之教學目標明顯有落差(discrepancy)。此亦突顯國內英語教學在學生英語文溝通訓練的不足。 最後,研究者針對本研究所使用的智慧型語言專長特色分組的教學策略,在國內技專校院英語教學的應用及未來進一步研究上,提出具體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