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位論文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llection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73897
Browse
6 results
Search Results
Item 我國高級中等學校化工科教師學科專門能力之研究(2003) 陳文哲本研究旨在探討我國高級中等學校化工科教師學科專門能力,並希望研究結果有助於師資培育機構開設課程及教師在職進修的參考。 為達研究目的,本研就分別從用人需求、實務工作及教育培育三個方面採用半開放式調查及德懷術調查等方法進行研究。首先探討國內外相關文獻,作為建構半開放式問卷調查及德懷術調查問卷的基礎,隨後邀請產業界人士、高職教師及大專院校學者,進行半半開放式問卷調查,並彙整問卷結果以發展德懷術問卷。德懷術的諮詢專家亦有產業界人士、高職教師及大專院校學者,以進行三次的德懷術調查。調查所得結果,除以次數分配、平均數、標準差、眾數、四分差的描述性統計外,並經柯-史單一樣本適合度考驗及克-瓦二氏單因子等級變異數分析等方法,進行專家一致性的驗證。 經由上述研究,獲得主要結論有化工科教師學科專門能力共有55項,分為「化學相關知識」、「化學工程相關知識」、「化學工業相關知識」、「工場管理與安全衛生相關知識」、「化學實習規劃執行能力」、「化工單元操作管理能力」、「設備及儀器保養操作的能力」、「工場緊急應變處理與管理的能力」、「產品品質管制的能力」、「污染防治與廢棄物處理的能力」、「工場佈置與管理的能力」等11層面,其中專門知識的能力有4個層面共21項能力;專門技能的能力有7個層面共34項能力。Item 「微軟Office專家認證」資訊課程內涵建構之研究(2003) 謝仙進本研究題目為「微軟Office專家認證」MOS資訊課程內涵建構之研究,主要的研究架構是由學者、業界代表及技職資訊專業教師等三大領域12位代表所組成。先探討派翠西網路(Petri-Nets)技術、鷹架學習理論與案例教學法等相關文獻,作為本研究的理論基礎,再分析我國技職體系資訊課程及「微軟Office專家認證」MOS的技能內涵。透過專家訪談、專家會議及三次德懷術檢核表資料分析,以四分差分析其意見集中的情形,以平均數分析需要的程度。整個研究最後的目的,是訂定符合「微軟Office專家認證」MOS資訊課程內涵---「辦公室資訊應用與管理」選修課程,供有意依「學校本位」開設「微軟Office專家認證」MOS資訊課程之依據。最後以派翠西網路技術建構本課程單元內涵流程分析。使課程各單元內涵彼此關係更清楚,使課程內涵更見結構化。 本研究獲得以下的結論: 一、技能檢定與認證對個人與企業有其必要性,技能檢定與認證可相輔相成,國際能力認證是一種趨勢。 二、Word、Excel、PowerPoint可列為各科基本技能。Access及Outlook可列為較專門科系的基本技能。 三、訂定符合「微軟Office專家認證」MOS資訊課程內涵---「辦公室資訊應用與管理」選修課程,實有訂定的必要。 四、完成建構「辦公室資訊應用與管理」四種選修課程計213單元: 1、「辦公室資訊應用與管理Word」課程大綱計47單元,其中「意見完全集中」與「意見非常集中」且「非常需要」佔96%。 2、「辦公室資訊應用與管理Excel」課程大綱計58單元,其中「意見完全集中」與「意見非常集中」且「非常需要」佔96%。 3、「辦公室資訊應用與管理PowerPoint」課程大綱計50單元,其中「意見完全集中」與「意見非常集中」且「非常需要」佔96%。 4、「辦公室資訊應用與管理Access」課程大綱計58單元其中「意見完全集中」與「意見非常集中」且「非常需要」佔95%。Item 技職教育電機電子群專業能力之銜接規劃研究(2002) 劉世勳中文摘要 本研究主要目的係規劃我國技術職業教育電機電子群培育技術人力之專業技術能力之銜接,如何因應未來產業發展的需求,做好水平整合、垂直分工,達到「七年一貫、無縫銜接」的理想目標。研究方法係採德懷術(Delphi Technique)專家評估法進行實證評估,並結合文獻探討、職業分析、內容分析等方法進行規劃研究。 本研究首先透過文獻探討,蒐集國內外職業分類、現行技職學校課程標準及規劃中的技職一貫課程,以職業分析及內容分析法,以產業界用人的觀點,彙整電機電子業技術人員應備專業職務與能力,共計基層技術人員專業職務31項,技術能力171項,中級技術人員專業職務32項,技術能力153項,高級技術人員專業職務34項,技術能力165項,合計專業職務97項,技術能力489項,作為編製德懷術需求程度評估表之依據。其次,經由十三位專家審查評估表內容項目,統整簡併為中性的職務名稱與技術能力項目,彙整為正式評估表,共計「專業職務」23項,「技術能力」171項。分為基層、中級、高級三層級技術人員,各層級再依操作、裝置、維修、應用、檢測、分析、設計、管理、研發等九種技術能力層次,分別就23項專業職務一一評估其需求程度。最後,依據三次德懷術評估結果,規劃預定培育技術人員之培育目標及專業能力之銜接。獲得結論如下: 一、 電機電子業技術人員應備職務統整歸納為23項專業職務及171項專業技術能力。 二、 電機電子業基層技術人員必備專業職務12項,能力18項,應備專業職務15項、能力22項,外圍專業職務20項,能力52項;中級技術人員必備專業職務9項、能力10項,應備專業職務23項,能力83項,外圍專業職務23項,能力54項;高級技術人員必備專業職務15項,能力28項,應備專業職務23項,能力65項,外圍專業職務23項,能力84項。 三、高職以培育操作、裝置、維修電機電子設備產品之能力為主要目標,應用、檢測電機電子設備產品之能力為次要目標。二專以培育應用、檢測、分析電機電子設備產品之能力為主要目標,以設計電機電備產品為次要目標。技術學院/科技大學以培育設計應用、檢測、分析、管理、研發電機電子設備產品之能力為主要目標。 四、高職電機電子群以電機電子工具儀器、數位邏輯電路、電子電路、工業電子、微處理機/單晶片等5項職務,26項相關技術能力為共同核心能力;群組能力則包含18項職務及70項技術能力。 五、二專電機電子群以電機電子工具儀器、數位邏輯電路、電子電路、電腦軟體及網際網路等5項職務,25項相關技術能力為共同核心能力;群組能力則包含18項職務及81項技術能力。 六、技術學院及科技大學電機電子群以電機電子工具儀器、數位邏輯電路、電子電路、電腦軟體及網際網路等5項職務、25項相關技能力為共同核心能力;群組能力則包含5項職務及91項技術能力。 七、技職教育體系中,高職、二專及技術學院/科技大學電機電子群預定培育專業能力之銜接架構,如圖6-1所示,高職系培養具操作、裝置、維修、專業技術能力之基層技術人員,二專係繼續培養具應用、檢測、分析及設計專業技術能力之中級技術人員,技術學院/科技大學培養具應用、檢測、分析、設計、管理、研發之專業技術能力之高級技術人員,三者之間應互為銜接。 最後,本研究依據研究發現與結論,分別就技職課程發展模式、後續課程設計、技職一貫課程規劃、綜合高中專門學程規劃、高職轉型社區學院等方面,對未來技職學校系科設置與課程發展之規劃課題,提出具體可行的建議及後續研究的建議。Item 國中「自然與生活科技」學習領域教師課程設計能力之研究(2002) 李宜臻本研究之主要目的在:(1)瞭解國中「自然與生活科技」學習領域教師課程設計的現況;(2)建立國中「自然與生活科技」學習領域教師課程設計能力項目及其相對重要性;(3)提出國中「自然與生活科技」學習領域教師在課程設計能力方面的建議,以提供日後有關單位參考。 為達成上述目的,研究者首先實施開放式問卷調查,以瞭解國中「自然與生活科技」學習領域教師課程設計的現況與蒐集建構國中「自然與生活科技」學習領域教師課程設計能力項目的資料。根據開放式問卷調查的結果配合科學/科技、「自然與生活科技」學習領域教師課程設計能力相關文獻的探討,研究者建構國中「自然與生活科技」學習領域教師課程設計能力項目。 為具體驗證國中「自然與生活科技」學習領域教師課程設計能力項目,本研究進行德懷術調查法,針對37位專家學者,透過三次來回的意見諮詢,確立國中「自然與生活科技」學習領域教師課程設計能力項目及其相對重要性。此能力項目共有66項,分為「科學/科技」、「選擇教學主題」、「編輯教材」、「實施教學」與「自我評鑑」五個方面。 最後,根據國中「自然與生活科技」學習領域教師課程設計能力項目及其相對重要性,研究者對國中「自然與生活科技」學習領域教師在課程設計能力與後續研究兩方面提出結論與建議。Item 護理類畢業生職場專業能力及其學習檔案內涵之研究(2009) 張可立; Ko-Li Chang本研究以護理類畢業生踏入護理照護職場時所需的專業能力為主要研究範圍,先蒐集相關文獻及理論,並利用任務分析法(Task Analysis Approach)、學科轉變法(Course Conversion Approach)、焦點團體(focus group)法發展出能力因素構面結構圖初稿,再以階層分析法(Analytic Hierachy Process,簡稱AHP)及德懷術(Delphi Technique)進行研究,與具實務經驗之專家學者的來回對話中,分析出護理類畢業生職場專業能力及其學習檔案內涵,以及了解其相對權重與重要性。 研究結果顯示,護理類畢業生應具備照護能力、社會關係與生命關懷能力、以及知識運用與專業成長能力等職場專業能力因素,在這三大能力因素下,又各自包含三個次能力因素;與這些次因素相應的學習檔案共25項,其中「臨床實習護理技能表現」、「護理專業相關證照」、「護理專業學科相關課程學習表現」、「病人安全維護相關學習經驗」、「照護實務培訓紀錄」、「批判性思考與問題解決相關課程學習表現」、「護理實驗課程學習表現」、及「急救相關證照」等8個為相對較重要的學習檔案。在25個學習檔案項目中,學界與業界的排序並不相同,學界比業界更重視「尊重生命與關懷相關課程學習表現」、「尊重生命與關懷相關主題研習活動紀錄」、「各類服務社團活動或有其他關懷生命之具體事蹟」、及「基礎醫學相關課程學習表現」;業界比學界顯著地更重視「與個人專業成長相關之證照」、「照護實務培訓紀錄」、及「急救相關證照」。 研究者建議學校應設計培養學生照護能力之課程、增進學生自我與專業成長的動機及能力、強化學生的實務經驗及鼓勵學生規劃相關證照的取得、加強與業界夥伴關係、建立學生學習檔案的機制、追蹤畢業生臨床服務職場表現;業界應暢通與學界的對話橋樑、重視基礎醫學課程做為徵才時的參考;未來研究方向應可進行相關的縱貫性研究、比較不同學習檔案建立方式的功效、擴大至不同的學習領域進行相關研究。Item 我國高級職業學校資料處理科學生應具備專業能力之研究(2007) 陳宗呈; CHEN-TSUNG CHENG本研究主要目的在發展高級職業學校資料處理科畢業生畢業時所需具備的「資料處理專業能力之項目」,為達研究目的,本研究運用學科轉換法與德懷術(Delphi Technique)問卷調查針對大專院校講師、企業界中層主管與高職資料處理科教師等作研究對象,本研究主要結論摘要如下: 1. 資料處理科資訊能力部分共六個單元和一百五十八項專業基本能力:其中「非常重要之基本能力」,共計有八項;「重要之基本能力」,計有一百四十一項;「普通之基本能力」,共計有九項。 2. 我國現行標準主要著重於資訊深入專業課程部分如:程式語言、微算機系統等,然資料處理科與資訊科學生最大不同點在於資處科主要以基礎文書、資料的處理,故在課程安排及規劃上仍可稍作調整。 3. 目前學校主要著重於升學的考量,而忽略學生的專業能力及產業界的需求,故本研究對照日、英及國際資訊標準發現,目前國際主要資訊基本能力是以程式應用、文書處理與網路運用為主,故學校應可將這些列入學習重點,並輔導學生參加檢定考取證照以增強學生的競爭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