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位論文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llection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73897

Browse

Search Results

Now showing 1 - 10 of 20
  • Item
    高級職校學習型組織對校園氣氛影響之研究
    (2004) 陳明志
    本研究主要目的在瞭解高職學習型組織與校園組織氣氛之間的關係, 本研究以問卷調查法為主,係以台南縣、台南市、嘉義縣、嘉義市及雲林縣五個縣市的公私立教師為取樣範圍,採取叢集取樣。本研究之調查工具為自編之「高職學習型組織與校園組織氣氛調查問卷」,包括「學習型組織現況量表」、「校園組織氣氛現況量表」兩大部分。統計方法係採用次數分配、百分比、平均數、標準差、內部一致性構念效度分析、t考驗、單因子變異數分析、薛費事後比較法、積差相關以及多元逐步回歸分析等方法進行。獲得的初步結果如下: 一、學習型組織及學校組織氣氛發展現況大致良好,在各層面中,以「建立共同願景」及「專業投入」較佳。 二、不同背景變項教師對學習型組織現況有顯著差異。就整體學習型組織的知覺而言,男性教師高於女性教師,資深教師高於資 淺教師,其他學歷教師較好,擔任行政工作教師較好,私立學校高於公立,大型學校高於小型學校,鄉鎮地區學校教師高於都會區學校教師。 三、不同背景變項教師對校園氣氛現況有顯著差異。就整體學校組織氣氛的知覺而言,學校校齡在51年以上的教師所知覺的整體 學校組織氣氛較佳,農業類的學校教師所知覺整體學校組織氣氛的現況較佳,49班以上的學校教師所知覺整體學校組織氣氛的現況較佳。 四、高職學習型組織各層面與學校組織氣氛各層面有顯著正相關。 五、教師所知覺到學習型組織發展現況對校園氣氛之預測是可行的以對「學校承諾」的預測最佳。
  • Item
    高職校園景觀配內涵之研究
    (2003) 張自健
    本研究的目的在探討高職教育的特性,校園景觀配置現況,校園景觀構成要素,以及高職校園景觀配置的內涵。採用「實地勘察法」、「內容分析法」、「焦點團體法」、「專家座談法」、「德懷術(Delphi)問卷調查法」等方法進行研究。獲得結果如下: 一、探討高職教育獲得十一項特性:(一)就業的準備(二)建立終身學習的教育(三)兼重人文與科技整合(四)重視環境生態(五)培養適性發展能力(六)多樣化的教材教法(七)培養生涯規劃與準備能力(八)豐富教學內容,可隨時代改變而調整(九)重視專業術養與強調職業道德(十)務實的建教合作(十一)培養創新發展的能力 二、從校園景觀配置現況勘察分析歸納其構成要素有三方面: (一)校園空間配置的構成,由空間類型、空間模式和活動方式三者間的連貫,而成就校園空間的整體意象。 (二)校園區位規劃配置的構成,由交通計畫、公共設施計畫、和綠建築計畫三者的網脈系統相連結而成。 (三)校園綠美化的構成,由植栽設計、裝飾物佈置和環境感知三項為主,以創新優質富變化的校園景觀。 三、本研究針對高職校園景觀配置之內涵,歸納為三方面說明: (一)校園空間配置的內涵計有五構面,二十五細項。 (二)校園區位規劃配置的內涵計有五構面,二十三細項。 (三)校園綠美化 的內涵計有五構面,二十六細項。 四、根據本研究目的及待答問題,對主管教育行政機關、學校行政單位、學校經營者,規劃設計者,校園使用者和後續研究者等提出建議。
  • Item
    臺北市和新北市高職學校機械科教師對於實施新課程態度研究
    (2012) 黃志翔
    本研究旨在探討臺北市和新北市高職學校機械科教師對於實施新課程態度研究,首先以文獻分析方式,探討機械科課程概況及內涵,並以自編的調查問卷,進行資料蒐集,瞭解機械科教師對新課程的意見,及所遭遇的問題,以提供未來高職學校及綜合高中機械科課程實施、課程發展、課程修正、課程設計做為參考依據。 研究工具為自編「臺北市和新北市高職學校機械科教師對於實施新課程態度研究」,以100學年度教育部公布之臺北市和新北市11所公私立高職機械科日間部教師為調查,回收問卷經整理統計有效數為75份。資料統計方式係以次數分配、百分比、平均數、標準差、t考檢、單因子變異數分析及雪費爾事後比較等統計分析方法加以分析考驗,本研究歸納獲得結論如下: 一、臺北市和新北市機械科教師對新課程教育目標之認同程度、課程之勝任程度、課程認同程度、課程教材選擇之適應程度整體而言良好。 二、臺北市和新北市機械科教師即使因為性別、年齡、任教年資、教育背景、最高學歷、擔任職務、任教科目、任職學校區域及任職學校類型等的不同,而對於實施新課程教育目標認同度、新課程勝任度,均屬於認同、以及認為自己可以勝任。 三、臺北市和新北市機械科教師在新課程認同程度上,擔任職務教師兼任行政工作優於教師兼導師。 四、臺北市和新北市機械科教師在新課程教材適應程度上,任教年資在16~20年優於6~10年。 根據上述結論,本研究並對教育主管機關、學教、機械科教師、後續研究者提出多項建議。
  • Item
    臺北市高職餐飲管理科日間部學生升學意願之研究
    (2009) 李虹怡
    本研究旨在探討高職餐飲類科學生的就讀年級、扶養人的教育程度、扶養人的職業、個人因素、家庭因素、學校因素及社會等對升學意願的影響與差異情形,期能提供教育主管機關、學校行政單位及教師,在擬訂餐飲類科之教學內容及推動升學輔導相關措施之參考。透過文獻探討瞭解升學意願的意涵及影響因素的相關理論。本研究編製「臺北市高職餐飲管理科日間部學生升學意願研究之調查問卷」,以分層比例隨機抽樣方式,對488 位學生實施調查。所得資料以平均數、百分比、標準差、t 檢定、單因子變異數分析等統計方法進行考驗,獲得以下主要結論: 一、高職餐飲類科學生都有很高的升學意願。 二、個人因素、家庭因素、學校因素及社會因素等與「升學意願」呈高度 正相關。 三、就讀不同年級的學生與升學意願有顯著差異存在。以三年級學生最有 升學意願。
  • Item
    不同教師資格檢定制度對初任教師專業能力影響之研究─以臺北縣市公立高職教師為例
    (2009) 張淑娟
    本研究旨在瞭解不同教師資格檢定制度的初任教師其專業能力之差異情形,並據以提出結論與建議。本研究係採問卷調查法進行,以我國臺北縣市公立高職95、96、97學年度之正式教師為研究對象,共發出193份問卷,回收後的有效問卷為168份,回收的可用率為87%。以描述性統計、單一樣本t考驗、獨立樣本t考驗、單因子變異數分析等統計方法進行資料分析。 經過資料的分析與討論,本研究所獲得的結論如下: 一、新制與舊制教師資格檢定制度的臺北縣市公立高職初任教師的專業能力現況屬於中上程度。 二、臺北縣市公立高職初任教師因其教師資格檢定制度不同,在整體專業能力上無顯著差異,但在行政知能上有顯著差異。 三、臺北縣市公立高職初任教師因其最高學歷、年資不同,在教師專業能力上有顯著差異。 四、臺北縣市公立高職初任教師不因其性別、年齡、修習中等教育學程管道不同,在教師專業能力上有顯著差異。 最後根據研究結論對學校單位、教育主管機關及未來研究提出具體建議,以作為有關單位與人員及未來研究之參考。
  • Item
    臺北市高職軍訓教官工作壓力與因應方式之研究
    (2008) 許瓊月; Chiung-Yueh Hsu
    本研究旨在瞭解臺北市高職軍訓教官工作壓力與因應方式現況,並比較不同背景變項的臺北市高職軍訓教官,其工作壓力與因應方式之差異情形。依據調查問卷結果,提出具體建議,提供教育部軍訓處、臺北市政府教育局軍訓室參考,以減輕臺北市高職軍訓教官工作壓力,俾利於臺北市高職軍訓教官推展軍訓工作業務。 本研究範圍以臺北市96學年度服務於高職之軍訓教官為研究母群共135位,預試對象採分層隨機抽樣方式實施問卷調查共63位,正式問卷為防樣本被污染,預試過之對象皆不再重做,共發出72份,回收有效問卷計63份,可用率87.5%,所得資料以SPSS統計軟體執行分析,採用算數平均數、標準差、t考驗與單因子變異數分析等統計方法分析,以驗證研究問題。本研究結果,獲得以下結論: 一、臺北市高職軍訓教官對整體之工作壓力可以面對,不會覺得其帶來的工作 壓力很大或是完全沒有工作壓力。 二、臺北市高職軍訓教官在「工作負荷」層面的工作壓力感受較沉重。 三、面對工作負荷,服務年資21年以上之臺北市高職軍訓教官比服務年資11- 20(含)年承受的工作壓力大。 四、面對教育變革,服務年資21年以上之臺北市高職軍訓教官比服務年資10 (含)年以下與11-20(含)年承受的工作壓力大。 五、臺北市高職軍訓教官面對工作壓力時,較常採用的因應方式是「邏輯分析 與放鬆」,最不常採用的因應方式是「逃避問題」。 六、服務年資21年以上之臺北市高職軍訓教官運用問題解決的工作壓力因應方 式的頻率比服務年資11-20(含)年的頻率高。 七、年齡41歲以上之臺北市高職軍訓教官使用逃避問題之工作壓力因應 方式的頻率高於31-40(含)歲與40歲以下之臺北市高職軍訓教官。
  • Item
    高級職業學校品牌管理現況之研究
    (2007) 沈怡君
    本研究旨在探討高級職業學校品牌管理之現況,為達本研究之研究目的,首先透過文獻探討,建立研究的整體架構,繼而發展「高級職業學校品牌管理現況調查問卷」,進行資料的蒐集。 本研究以台灣本島公私立高級職業學校教師為母群體,進行分層叢集抽樣調查。共發出問卷630份,有效回收399份,有效樣本回收率為63.3%。所得資料以單一樣本t考驗、獨立樣本t考驗、單因子變異數分析及雪費法等統計方式進行統計分析。獲得研究結果如下: 一、高職教師對學校品牌管理的五個構面及總體的知覺程度屬於中立意見至符合程度之間。 二、校長及學校一級主管(教務主任、學務主任等),對五個構面及學校品牌管理的總體知覺程度高於一般教師。 三、海事、藝術、農業類教師在「品牌忠誠度」的知覺程度優於一般科目教師。 四、任教學校校齡61年以上教師在「知覺品質」的知覺程度優於任教學校校齡「40年以下」、「41-50年」、「51-60年」的教師。 五、私立學校教師在「品牌知名度」的知覺程度優於公立學校教師。 六、學校位置於東區之教師在「品牌知名度」、「知覺品質」及「學校品牌管理總體表現」的知覺程度較學校位置於北區、中區、南區教師低。 最後針對研究發現與結論,分別就相關主管行政機關、學校及後續研究者提出建議事項,俾供參考。
  • Item
    台北市參與全民英檢高職學生之英語學習動機調查研究
    (2007) 凃玉娟
    本研究旨在探討台北市參與「全民英檢」高職學生之英語學習動機情形,分析參加與未參加「全民英檢」及通過不同英檢級數之高職學生在英語學習動機的差異情形。為達研究目的,首先蒐集相關文獻,作為本研究問卷之理論基礎,並透過問卷調查及訪談,以瞭解參加「全民英檢」前後之高職學生在英語學習動機改變之情形。 本研究以台北市公、私立高職學校學生為研究母群,採立意抽樣,抽取619位學生為研究樣本,回收有效問卷為588份,回收率為95%。本研究採用平均數、標準差、百分比、獨立樣本單因子變異數分析等統計方法進行資料處理與分析,所獲致結論如下: 一、參加「全民英檢」與否之高職學生在英語學習動機有顯著差異,「參加」者平均數為3.66優於「未參加」者平均數3.39。  二、通過不同英檢級數之高職學生在英語學習動機在「整體英語學習動機」有顯著差異,且通過「初級」及「中級以上」者得分均優於「參加未通過」者。  三、受訪者均同意參加「全民英檢」確實會影響其「英語學習動機」,且其影響均為正面。 最後,依本研究之結論提出建議,以供學校主管教育機關、語言檢測機構、學校、教師以及後續研究參考。
  • Item
    我國高職工業類課程與日本高等學校工業專門學科課程比較之研究
    (2007) 張嘉穗; CHANG, Chia-Sui
    本研究旨在探討我國高職學校工業類與日本高等學校工業專門學科課程之制定沿革背景、目標、架構、科目間的異同。為達研究目的,本研究採取文獻分析與比較之教育研究,茲將研究之結論臚列如下: 一、課程沿革及其背景修訂過程,皆有相同發展方式,課程修訂最高指導單位機關也雷同;相異之處在於:我國課程修訂時間較晚,課程型態規劃不同。又在課程的權限劃分,日本較為彈性且多元化,及行政授權寬裕度較大,可以自行發展特色。 二、課程目標之訂頒機關與指導機關皆為「部」級,兩國同樣著重於職業的知能與道德,以及學生的適性發展之培養。對工業類課程目標而言,皆重視實用技能,與基礎基本知識與能力的培養。目標結構皆由先規定整體的目標到分項具體的目標;相異處係因後期中等教育目標之取向不同:日本的整體課程方面銜接性較強,其工業課程目標的特色主要在培養中堅技術人員,與我國初期僅重視培養工業基層技術人才的重點不同。 三、課程架構方面,皆將必修科目數縮減,逐漸調整為擴增選修科目,並有最低畢業學分數的要求。至於實習科目的比重亦逐漸遞減。相異處則為我國民87年之後,到民95年課程暫行綱要的課程架構演變中,新增校定必選修與活動科目,然而日本在校訂必選修方面則逐漸變為合併計算;活動科目部分我國是合併班會與綜合活動成一大科目,然而在日本,卻是將班會與聯課活動分成兩科目,並未合併成一科目,因此分配不同。此外,日本有A、B兩種類型課程可供選擇,A類型以取得就職的資格為主,而B類型課程則同時重視普通教科與專門科目,偏向升學為主。 四、課程科目方面,相同處在於兩國的科目皆隨著時代與目標需求而做調整;相異處在於對於科目的選擇幅度、科目名稱與科目的數目不同,且日本對於工業基礎基本科目的重視之下再細分為四大類型(「工業技術科目」、「各學科原則履修科目」、「各學科共通基礎科目」與「各學科選擇基礎科目」)。 根據上述結論,針對我國高職的工業課程制定沿革與背景、工業類課程目標、工業類課程架構及工業類課程科目等四方面提出建議為以下幾點: 一、對我國高職工業類課程制定沿革與背景之建議: 建議能以更前瞻的眼光深入瞭解先進國家的課程改革動態,並考量 我國的工業人力需求,提早規劃適合我國的課程。可參考日本行之 已久的學校本位的課程形式,以讓我國初起步的新課程順利步上軌 道。 二、對我國高職工業類目標之建議: 建議重視教育一貫的銜接性,並加強學生基礎基本能力、問題解決 能力與創造思考能力的培養。 三、對我國高職工業類課程架構之建議: 就課程架構的分配而言,可以更彈性化,讓課程架構表則由各校自 行設定。並參考日本分為A、B不同類型,讓學校與學生選擇適合自 我進路發展的課程,此外在學分數的安排亦可調降畢業學分數,並 放寬校訂必選修的幅度。 四、對我國高職工業類科目之建議: 1.在普通科目上可以提供更多的科目讓學校參考選定適合該校發展 的科目,擴大選擇幅度。並強調保健、家政科目。以及增列書法 為藝術科目之選擇科目以保留我國國粹。 2.在我國工業類專門學科上可以參考日本,重視基礎基本的科目。 讓校本課程執行時能清楚基礎與專業科目不同之分野。
  • Item
    台北地區高職全面品質管理實施現況之研究
    (2006) 杜肇申
    中文摘要 本研究之主要目的在探討台北地區高職教師對學校實施全面品質管理(total quality management, TQM)現況的知覺,並研提台北地區高職實施TQM之建議。透過文獻的整理與分析,建立研究架構,並以調查研究法進行研究資料蒐集。 本研究之預試問卷依序進行項目分析及信、效度分析,經修改形成七個構面(「行政領導」、「資訊分析」、「策略計畫」、「人力資源」、「過程品管」、「顧客滿意」、「持續改善」)的正式問卷,並針對台北地區33所公私立高職之教師,進行分層叢集抽樣調查。共發出問卷495 份,有效回收359 份,有效樣本回收率為72.53%。所得資料以獨立樣本t 考驗、單因子變異數分析及簡單線性迴歸進行統計分析。 本研究之結果顯示,台北地區高職教師對學校實施TQM,在七個構面及總體的知覺程度屬於中立意見至符合程度之間。年齡愈大的教師,在七個構面及TQM整體實施的知覺程度愈高。校長及學校一級主管(教務主任、學務主任…等),對七個構面及TQM整體實施的知覺程度高於一般教師。具有三(含)種類科以上之學校,在「資訊分析」、「策略計畫」、「過程品管」、「顧客滿意」、「持續改善」等構面,及TQM整體實施的知覺程度,高於只有一或二種類科的學校。 關鍵詞:高職、全面品質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