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殊教育季刊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llection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177

Browse

Search Results

Now showing 1 - 10 of 190
  • Item
    瑜伽運動對高職中重度智能障礙學生健康體適能之影響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特殊教育中心, 2021-03-??) 商執中; 佘永吉; Chih-Chung Shang, Yung-Ji Sher
    目的在探討瑜伽運動對高職中重度智能障礙學生健康體適能之影響,採單組前、後測實驗設計,以某特殊教育學校 15 名高職部中重度智能障礙學生為對象,接受為期 12 週、每週 2 次、每次 50 分鐘之瑜伽運動課程。測驗後所得資料以SPSS for windows 23 版進行統計,以成對樣本 t 檢定考驗健康體適能各項測驗之前、後測有無差異。結果顯示中重度智能障礙學生身體組成之改變達顯著差異、肌肉適能之改善具顯著差異、柔軟
  • Item
    學前融合課程調整之教學實務探討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特殊教育中心, 2021-09-??) 林婉琛; 朱思穎; Wan-Chen Lin, Szu-Yin Chu
    學前融合教育已施行多年,然教育現場如何在課程與教學兼顧一般幼兒與特殊幼兒的個別需求仍是最大挑戰。基於 Sandall、Schwartz、Joseph 與 Gauvreau(2019) 提出的學前融合教育課程建構模式中的「課程調整」要素,提供學前教師在融合情境中能有效的實施課程與教學。本文以實務現場案例,將課程調整八大策略融入班級生活作息活動,幫助學前教師能同時兼顧教學及幼兒的個別需求。希冀從課程調整策略實施過程中,藉以增進特殊幼兒活動參與度與建立正向同儕互動關係。
  • Item
    高級中等學校資源班教師工作困擾及因應策略之探討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特殊教育中心, 2021-09-??) 蔡雅蕙; Ya-Hui Tsai
    本研究旨在探討高級中等學校資源班教師之工作困擾及因應策略,研究者以自編「高級中等學校資源班教師工作困擾及因應策略之調查問卷」作為研究工具,共發出 90 份問卷,得到有效樣本 84 份,有效回收率為 93.33% 。資料經統計分析後,茲將重要的研究發現說明如下:( 一) 高級中等學校資源班教師工作困擾程度介於「稍微困擾」與「普通」之間,六個向度由高至低排序為:課程教學與輔導、專業發展、計畫與評鑑、鑑定與評量、行政與支援、溝通與諮詢。( 二) 高級中等學校資源班教師認為資源班業務量龐大但人力嚴重不足、資源班不易排課與尋找師資、校內教師對特殊教育知能不足導致相關活動難以推行等情形,最感困擾。( 三) 高級中等學校資源班教師面對工作困擾所採取之因應策略可分為積極和消極的作法,積極的方式有:面對問題、找尋社會資源的協助、評估後有計畫的尋找替代方式;反之,消極的作法為:認命的接受工作上的困擾,利用假日時間加班或調整自己的心情而維持現況。
  • Item
    十二年國教課綱上路—國小特教巡迴輔導班實務經驗分享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特殊教育中心, 2021-03-??) 鄭至雅; 鄭至雅; Chih-Ya Cheng, Shu-Hsuan Kung
    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課程綱要已於 108 學年度起正式實施,除了將特殊教育課程納入規劃,也是我國特殊教育首次與普通教育共享同一部課程綱要的展現,使我國特殊教育更進一步往融合教育的理想邁進。在不同安置類型中,巡迴輔導班教師主要服務因學校無設立資源班而安置於普通班中的特殊學生,並提供普通班教師與家長相關問題的諮詢。本文以一所國小特教巡迴輔導班為例,分享執行十二年國教課綱現況與相關問題的經驗,作為教育實務參考之依據。
  • Item
    個別化跑步機運動訓練課程對大學視覺障礙學生健康體適能之介入成效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特殊教育中心, 2021-06-??) 鍾琁如; 佘永吉; Hsuan-Ju Chung, Yung-Ji Sher
    隨著社會與科技的進步,我們的生活越來越方便,日常生活中勞動與活動的機會越來越少,因此培養良好的運動習慣更顯重要,大學為進入工作前的最後教育階段,也是培養自主運動習慣的好時機。視障學生受限於生、心理或其他限制,更不容易建立運動習慣,本文旨在進行個別化跑步機運動訓練課程,並檢視其對大學視覺障礙學生健康體適能的影響。使用單一受試法跨受試多基線設計,以臺北市某大學三位視覺障礙學生為研究對象,進行共 8 週、每週 3 堂、每堂約 50分鐘的個別化跑步機運動訓練課程,搜集研究對象在基線期、介入期和維持期的相關資料,進行視覺分析和 C 統計分析。結果個別化跑步機訓練課程對大部分視覺障礙學生的心肺耐力有立即與持續之成效,肌肉適能、BMI、柔軟度亦皆能達顯著水準並維持成效。可知個別化跑步機運動訓練課程可以改善大學視覺障礙學生之健康體適能。
  • Item
    耳鳴的評估與治療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特殊教育中心, 2020-12-??) 陳小娟; Hsiao-Chuan Chen
    耳鳴患者多數都有聽力損失,而聽力損失者中也有多數人有耳鳴,因耳鳴而困擾的人需要專業人員協助,根據系統性回顧文獻所建立的耳鳴專業指引有其根基,可做為臨床工作者的參考。耳鳴的評估因實施單位的目的而繁簡不同,耳鳴近幾年常被提到的治療方式(包括擴音、耳鳴再訓練治療法、聲音減敏法、聲音治療法、認知行為治療法、心智核心放鬆耳鳴法、諮商、耳鳴頻率凹谷消除治療法、其他方法等),以及這些方法是否有成效,都扼要敘述於文內。
  • Item
    自閉症與注意力缺陷過動症兒童之口語敘事表現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特殊教育中心, 2021-03-??) 李穎安; Ying-An Lee
    兒童自兩歲以後逐漸發展口語敘事能力,作為人際互動、知識建構之重要媒介。DSM5 更將互動中的故事敘說能力作為社會(語用)溝通障礙 (social〔pragmatic〕communication disorder) 的診斷指標之一,突顯口語敘事之重要性。其中經常在教學場域進行的說故事活動,是涉及多重認知成分和語言能力之綜合表現。因此許多研究指出敘事具有獨特之評估意義。由於自閉症、注意力不足缺陷過動症特質之兒童盛行率高,其中不乏有認知和語言能力在正常範圍者,值得以涵蓋多向度之敘事觀點探究。本研究藉由文獻回顧統整該診斷類別之特殊兒童的口語敘事表現,以及探討相關認知因素,期望能對實務工作者提供介入之參考,以及建議未來研究方向。
  • Item
    以動機操作製造需求情境及文字句條擴大─一位國中重度自閉症學生口語溝通之實務分享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特殊教育中心, 2021-06-??) 王慧婷; 劉庭妤; Hui-Ting Wang, Ting-Yu Liu
    本實務案例幫助一位國中重度自閉症學生擴大並提升自發性口語溝通的頻率。本實務案例配合需求情境課程以及文字句條作為擴大性溝通,藉由應用行為分析中動機操作的方式來誘發溝通動機或製造練習機會。教學結果顯示需求情境教學結合溝通系統可增加個案自發性口語的發生率;希望透過本文之分享,提供老師幫助有需要增加口語溝通的學生之參考。
  • Item
    3D 列印握筆器個別化設計發展對一位大專院校脊髓性肌肉萎縮症學生書寫功能表現之研究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特殊教育中心, 2021-12-??) 林靖文; 佘永吉; 簡睦容; 陳振昇; Ching-Wen Lin, Yung-Ji Sher, Mu-Jung Chien, Chen-Sheng Chen
    脊髓性肌肉萎縮症學生因為生理障礙,在就學、未來就業和就養需要科技輔具改善功能表現,於寫字能力更需個別化調整。3D 列印技術可製作客製化產品,最小化其障礙限制。本研究之目的在建立 3D 列印技術於製作握筆器之個別化設計與發展,探討學生寫字表現。採用單一個案研究法之跨行為多基線設計,以脊髓性肌肉萎縮症學生為對象,探討建立 3D 列印技術個別化製作握筆器流程及抄寫表現;實驗握筆器原型共經歷六次調整,本研究以「基本讀寫字綜合測驗」探討抄寫速度表現、以光學字元辨識軟體判讀抄寫品質。經過施測、介入後,顯示3D 列印技術應用於個別化握筆器之設計與發展具可行性;脊髓性肌肉萎縮症學生使用 3D 列印握筆器後,抄寫速度有提升、抄寫品質有改善。3D 列印技術可應用於特殊教育領域中為更多有特殊需求的學生解決問題。
  • Item
    互動式電子白板融入國小學習障礙學生數學教學與直接教學法之成效比較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特殊教育中心, 2021-09-??) 彭慧雯; 佘永吉; Huei-Wun Peng, Yung-Ji Sher
    本研究旨在比較「互動式電子白板融入教學」與「直接教學法進行教學」對國小學習障礙學生的數學學習、保留成效與感受差異。採用單一受試設計中的交替處理實驗設計,研究對象為三名國小五年級的學習障礙學生,自變項為互動式電子白板融入教學與直接教學法進行教學,依變項為數學之學習成效與保留成效。研究者利用自編之小數乘法測驗與分數乘法測驗得分情形作為比較二種不同教學法之數學學習成效的重要依據,透過視覺分析、C 統計,以探討數學學習與保留成效,並藉由訪談以瞭解社會效度。研究結果發現為互動式電子白板融入教學和使用直接教學法進行教學,對國小學習障礙學生數學學習之立即成效無顯著差異,保留成效有個別差異情形。甲生與乙生使用直接教學法進行教學的保留效果較佳,丙生則無無明顯差異,對二者不同教學介入方式的感受有個別差異情形。三位實驗參與者均喜歡使用電子白板教學,但認為直接教學法對自身的學習助益較大。